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问答题 - 范文中心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问答题

03/27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免疫器官按发生顺序及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腔上囊(禽类)和胸腺,前两者是B细胞成熟场所,后者是T细胞成熟场所。(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2.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物学效应;体外则可进行抗原检测。(2)激活补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通过补体的溶菌溶病毒作用进一步发挥抗感染作用。(3)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促吞噬、免疫粘附、介导细胞毒性和超敏反应等。(4)穿过胎盘,形成婴儿的天然被动免疫。

3.简述超敏反应的基本类型并列出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名。

超敏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四型:(1)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如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2)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如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3)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4)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和移植排斥反应。

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通过激活经典途径,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产生溶菌作用。(2)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抗体和补体与病毒作用后有效地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3)调理和免疫粘附:通过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和其他抗原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可增强机体抗感染或

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4)炎症介质作用:包括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和趋化作用。

5.简述细胞因子的概念及根据功能的分类。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根据功能分为五类:(1)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2)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细胞生长的一组细胞因子。(3)白细胞介素:是一组由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能介导白细胞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4)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具有杀瘤、抑瘤和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促进和参与炎症反应;引发恶液质。(5)生长因子:促进生长的一类细胞因子。

6.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异同

区别点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 疫苗、类毒素 抗体(抗毒素、丙种球蛋白)

免疫出现时间 慢,1-4周 快,立即产生

免疫力维持时间 长(数月至数年) 较短(2周至数周)

用途 主要用于预防 多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注射注意事项 冷藏冷运,免疫缺陷禁用 有注射过敏史禁用

7.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类型和过程。

免疫应答的类型:正免疫应答和负免疫应答。正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自身免疫和超敏反应 。负免疫应答又称免疫耐受。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指抗原呈递细胞(APC)捕获、加工、呈递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启动活化阶段。(2)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

胞(T、B淋巴细胞)受抗原选择性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的阶段。(3)效应阶段:是免疫效应细胞和免疫分子发挥效应的阶段。免疫效应分为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

8.举例说明病毒在宿主体内播散的途径。

(1)局部播散:播散仅局限于侵入部位附近的组织,由此引起局部或全身症状。如流感病毒向周围播散的方式是细胞-分泌液-细胞的过程。(2)血液播散:进入局部增殖后进入血液而播散,即有病毒血症期。如腮腺炎病毒有一次病毒血症期。(3)神经播散:播散延神经播散,可从末梢到中枢神经系统,如狂犬病毒。

9.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

(1)完全吞噬 病原菌被吞噬后,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然后将消化后的残渣排出胞外,此为完全吞噬。(2)不完全吞噬 有些病原菌(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等)属于胞内寄生后,在免疫力缺乏或低下的机体中,只被吞噬而不被杀灭,称为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可导致病原菌扩散 。

10.简述白喉外毒素的作用机制。

白喉杆菌致病物质为白喉外毒素。白喉杆菌经呼吸道传播,细菌在呼吸道黏膜表面生长繁殖,引起局部炎症,表现为在粘膜表面形成假膜,假膜脱落可阻塞呼吸道。毒素还可以入血,引起全身中毒,造成心肌、周围神经及肝、肾和肾上腺损伤。

11.举例说明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1)细胞破坏、死亡。例如:腮腺炎病毒的触须,可直接作用于细胞引起细胞病变效应,腮腺炎病毒可溶解红细胞。(2)细胞膜结构与功能改变。(3)细胞转化。例如,疱疹病毒、EB病毒均能引起体外培养细胞发生转化。(4)包涵体形成。包涵提示病毒感染细胞的一个最具特征性的形态改变。(5)病毒引起免疫应导致宿主细胞损伤。例如肾小球肾炎就是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6)导致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降低。例如:HIV感染机体出现体

液免疫功能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7)垂直感染对胚胎发育的不良影响。例如:凤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引起染色畸变。

12.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毒素 来源 成分 理化特性 抗原性 甲醛脱毒 毒性作用特点

内毒素 G-菌细胞壁裂解释放 脂多糖 稳定,耐热 弱 不可 较弱,无特异性

外毒素 G+菌及少数G-菌分泌 蛋白质 不稳定,不耐热 强 可制备类毒素 强,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13.简述并举例致病菌的感染类型及全身感染的临床常见类型

(1)隐性感染:如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和白喉杆菌的感染类型多为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获得特异性免疫。(2)显性感染:又根据症状出现的快慢及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引起的感染为急性感染。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引起慢性感染。显性感染根据病变部位又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局部化脓、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等。(3)带菌状态和带菌者:常见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后体内可长期排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全身感染的常见类型有:(1)菌血症如伤寒杆菌感染早期有两次菌血症; (2)败血症如脑膜炎球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的全身中毒;(3)脓毒血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等; (4)毒血症如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通过血液作用于心肌和肾上腺细胞等

14.列出引起常见的肠道感染的肠道杆菌(限5种菌)及其致病特点。

致病性 志贺菌属 细菌性痢疾沙门菌属 伤寒、副伤寒、败血症

变形杆菌 食物中毒、泌尿系感染等埃希菌属 肠道外感染及急性腹泻

克雷伯菌属 肺炎、泌尿系、创伤感染等

15.简述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

(1)致病性:结核杆菌不含有内毒素也不含有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没有荚膜和菌毛,致病作用与菌体成分有关。(2)免疫性:主要是细胞免疫,属于传染性免疫

16.举例说明病毒在宿主体内播散的途径。

(1)局部播散:播散仅局限于侵入部位附近的组织,由此引起局部或全身症状。如流感病毒向周围播散的方式是细胞-分泌液-细胞的过程。(2)血液播散:进入局部增殖后进入血液而播散,即有病毒血症期。如腮腺炎病毒有一次病毒血症期。(3)神经播散:播散延神经播散,可从末梢到中枢神经系统,如狂犬病毒。

17.衣原体包括哪三个种?各引起哪些部位的感染?列举4种由衣原体感染所致疾病的名称。

衣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三个种。沙眼衣原体可引起眼部、泌尿生殖道感染,如沙眼(或包涵体结膜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或性病淋巴肉芽肿)。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咽炎等

18.分析检测HBV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HbsAg HbeAg 抗HBc 抗Hbe 抗HBs 临床意义

+ - - - - 感染HBV,结合肝功能判断有无临床肝炎

+ + - - -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传染性强)

+ + + - -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传染性强)

- - + + + 乙肝恢复期

- - - + + 乙肝恢复期

19.简述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静脉药瘾者共用

注射器及针头。(2)同性或异性间的性接触。(3)母婴垂直或围产期接触传播。

20.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与细菌的毒力和机体抵抗力有关。机体抵抗力降低,正常菌群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2)细菌的毒力由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构成。(3)细菌的侵袭力由具有黏附或抗吞噬作用的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构成。如:肺炎球菌主要靠荚膜抗吞噬致病;痢疾杆菌主要靠菌毛粘附在黏膜上皮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可抗吞噬等。(4)细菌的毒素又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如伤寒沙门菌依靠内毒素致病;霍乱弧菌主要靠外毒素致病。

21. 真菌性疾病大致包括哪些?

(1)致病性真菌感染 包括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感染。(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当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降低及菌群失调时,某些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可引起感染。

(3)真菌毒素中毒 某些真菌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产生毒素,如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误食后引起中毒。(4)过敏性真菌病 各种真菌的孢子或其代谢产物可变成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如荨麻疹等。

22. 细菌外毒素主要有哪些毒性作用?各举例说明。

(1)细胞毒素,如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毒素,可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引起靶细胞坏死,如心肌损伤、肾上腺出血、外周神经麻痹等。(2)神经毒素,如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断神经元之间抑制性递质的传递,导致骨骼肌强直性痉挛。(3)肠毒素,如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可激活肠粘膜上皮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分泌功能亢进而导致腹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可刺激呕吐中枢和肠壁,引起以呕吐为主的食物中毒。

23. 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哪些?从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几类?

(1)肝炎病毒主要侵犯肝细胞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目前已发现并研究较多的肝炎病毒有甲、

乙、丙、丁、戊和庚六个型。(2)从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两类:①粪—口途径传播:有甲型和戊型;② 以血液和血制品、母婴以及性传播为主要途径:有乙型、丙型、丁型和庚型

24. 简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及革兰染色的意义。

G+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G-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G+菌与G-菌,有助于鉴定细菌、指导临床选择药物,有助于研究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等

25. 何谓L型细菌?了解它对指导临床有何意义?

L型细菌是一种细菌形态结构的变异,是细菌在某些因素如青霉素的作用下,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而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临床治疗细菌感染若抗生素用量不足,可诱导病人体内的细菌发生L型变异。L型细菌仍可引起感染且对原有抗生素耐药。遇常规细菌培养阴性的感染时应采取高渗培养基分离L型细菌。

26.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除了能合成菌体自身结构成分之外,还能合成:(1)与致病有关的毒素、侵袭性酶类及热原质;(2)与鉴别细菌有关的色素;(3)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的抗生素、细菌素;(4)可供人体利用的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 B,维生素K等

27.简述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征。答:(1)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2)患者通常出现生理功能紊乱,而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3)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28.试述工型超敏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答:(1)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征是:①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②患者通常出现生理功能紊乱,而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2)IV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

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此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通常需经24~72小时方可出现炎症反应,因此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此型超敏反应与抗体和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29.简单叙述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答: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至少在十万种以上。依照结构特点、遗传特性、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微生物可分为三大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此类微生物无细胞结构,由一种类型核酸以及蛋白质组成,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此类微生物细胞分化程度低,仅有染色质组成的核质,无核膜与核仁,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此类微生物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行有丝分裂。包括真菌、藻类与原生动物,与医学有关的是真菌。

30.简述HBV抗原抗体系统,以及实验室诊断的临床意义。答:(1)HBsAg和抗HBs: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其阳性见于:①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或急性期;②HBV所致的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③无症状HBsAg携带者。抗HBs有中和病毒作用,其阳性表明机体曾感染过HBV或接种过乙肝疫苗,已获得对HBV的免疫力。(2)抗HBc:抗HBcIgM和抗HBcIgG,IgM常出现于感染早期,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IgG出现晚,一般慢性HBV感染者,IgG持续阳性。(3)HBeAg和抗HBe:HBeAg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血液具有强传染性,如持续阳性提示预后不良。抗HBe阳性见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提示机体对HBV已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出现变异株者除外),血液传染性降低。

31.简述HBV的传播途径,感染后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以及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答:

(1)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血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2)对机体的影响表现为有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甚至重症肝炎。(3)其致肝细胞损伤机制,除了HBV对肝细胞直接损害外,主要是通过宿主的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病理变化,如: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体液免疫所致的免疫损伤;自身免疫所致的损伤。


相关内容

  •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检验医学信息网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cm B.mm C. um D.nm ...
  • [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cm B.mm C. um ...
  •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综合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 B.细胞壁结构 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 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2004-11-28 点击: 98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 ...
  • (复试) 微生物学专业 分子生物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 试卷内容结 ...
  • 动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动物检验检疫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2 3.影响流行病的因素有自然因素.饲养管理和社会因素. 4 5 6 7织的变化.内脏器官的变化. 8 9 10有性繁殖).后者在家畜身上吸血把焦虫接种于家畜体内:都由后者传染,当代传播,经卵传递. 1 ...
  • 兽医免疫学测试题
    兽医免疫学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免疫 2.免疫学 3.免疫系统 4.免疫器官 5.免疫分子 6.中枢免疫器官 7.外周免疫器官 8.胸腺小体 9.胸腺抚育细胞 10.DP细胞 11.DN细胞 12.SP细胞 13.T细胞的阳性选择 14 ...
  • 五年级下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复习题 一.填空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 ...
  •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一.填空题 1.历经几百年来,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带有各自特色的动植物检疫类型,一般划分为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大陆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工商业城市型共5种基本类型. 2 3.请列出4种检疫性杂草:菟丝子 ...
  • 动物传染病学题库及答案
    动物传染病学习题 1.一过型感染:指开始时病情比较轻,未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就已恢复的一种感染过程. 2.抗感染免疫:指病原微生物不适合机体繁殖或侵入机体后,机体立即动员全身防御系统,将病原排出体外,因而不产生任何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