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 范文中心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08/14

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一、填空题

1、历经几百年来,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带有各自特色的动植物检疫类型,一般划分为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大陆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工商业城市型共5种基本类型。

2

3、请列出4种检疫性杂草:菟丝子、毒麦、假高粱、列当。

4、动植物检疫具有的4个突出的基本属性为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

5、国际上常用的熏蒸剂有10余种,请例出3种: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等。

6、隔离检疫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饲养或栽培合格的材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和出证放行5个步骤。

7销毁处理和除害处理。

8、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害虫和检疫性杂草。

9、在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中,可划分为检疫性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类群。

10、植物检疫三要件包括植物检疫机构和人才、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科学技术;出发点和归宿为 “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的利益;主要对象是“危险性有害生物”;以法规为依据;执法是专门机构;是由一系列措施所构成的“综合管理体系”。

11、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预防性;法制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国际性;管理的综合性。

12、调运检疫程序:申报;报检;检疫检验;检疫结果处理;复检。

13

14、昆虫采集网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四类:捕网、扫网、水网、刮网。

15、诱虫灯常见的种类有箱式诱虫灯、悬挂式诱虫灯以及幕账流动式诱虫灯。

16

17、根据杂草生活周期和习性分类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杂草、寄生植物、肉质植物。

二、名词解释

1、动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并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3、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间或省内进行调动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4、隔离检疫:将进出境或国内调动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5、外来物种入侵: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植物。

6、动植物检疫法规:是为了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或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7、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即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8、SPS协定:指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的协定,是WTO针对动植物安全与检疫问题而专门制订和实施的一个国际准则。

9、检疫监管: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过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以及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疫性实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检疫措施。

10、杂草:危害农作物及其它栽培植物,而且影响人类生活的环境的一类野生草本植物。

11、检疫申报: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12、预检:是动植物及其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13、口岸检疫:在边境、口岸、港口和国境线上,设卡从事的“外检”工作。

14、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15、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是植物与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表现型,它是人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主要依据。

16、植物病害内部症状:是指病植物在植物体内细胞形态或组织结构发生的变化。如病毒病的内含体(inclusion),萎蔫病组织中的侵填体(tylose)和胼胝质(callose)等。

17、植物病害外部症状:是指在病植物外表所显示的种种病变,肉眼即可识别。

18、植物检疫:为了防止人为地传播植物危害性有害生物,保护本国、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安全,服务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

业流通,由法定的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规,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在国内和国际间流通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品,在流通前、流通中和流通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预防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和定殖的措施所构成的包括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综合管理体系。

19、危险性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regulated pest):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尚未发生,或虽发生,但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20、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国或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21、外检:对外控植物检疫性病、虫、杂草的传播的工作。

22、内检:对内防治检疫对象的工作。

23、口岸检疫:在边境、口岸、港口和国境线上,设卡从事的“外检”工作。

24、疫区:指局部发生有检疫对象的地区,以政府法令形式确定,并公开限定的区域。

25、保护区:指从未发生过,而在其他地区已经普遍存在的检疫对象,为了防止被污染或人为传入的区域,确定为无该病、虫、杂草的“保护区”。

26、转主寄生(heteroecism):在真菌的生活史中,有的真菌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需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无性阶段在一种植物上寄生,有性阶段在另一种植物上,叫转主寄生。经济价值较大的植物叫寄主,另一寄主植物叫转主寄主或中间寄主。如梨锈病菌冬孢子和担孢子产生于桧柏上,性孢子和锈孢子则产生于梨树上,转主寄主为桧柏。

27、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和菟丝子。寄生植物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

28、半寄生:檞寄生和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自己能制造碳水化台物,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

29、根寄生:有些寄生植物叶片退化成为鳞片状,虽含右少量的叶绿素,但不能自给自足,仍需寄主的养料补充。列当、独脚金等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

30、茎寄生:无根藤、菟丝子、檞寄生等寄生在寄主的茎秆枝条上,这类寄生称茎寄生。

31、外来种: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的作用被带到了其自然演化区域以外的物种。

32、转基因生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33、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植物,是转基因生物的一类。

34、速冻处理:指在-170C和以下的温度对商品急速冷冻处理一定时间,然后在不低于-60C的温度条件下保持一定时间。可有效地杀死各种害虫,适合于水果和蔬菜的害虫。

35、冷藏处理:指在接近00C左右的温度进行除害处理,常用的处理设施为冷藏室或冷藏库。适用于保鲜水果和蔬菜。

36、过境植物检疫:指对由境外启运,通过我国境内继续运往境外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以下称“检疫物”)及其包装容器、包装物和运输工具实施检疫检验和必要的检疫处理。过境植物检疫是动植物检疫执法行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体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三、问答题

1、简述动植物检疫的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包括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与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2、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区别?

现场检验: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实验室检测:是借助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检疫物样品进行动物疫情和植物有害生物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

区别点包括实施顺序不同、实施场所不同、任务不同、方法不同、设备要求不同和人员业务能力不同。

3、试举例说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基本类别(每一类型2-3种)

检疫性植物病原物,如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烟草环斑病毒;

检疫性害虫,如美国白蛾、葡萄根瘤蚜、检疫性实蝇;

检疫性杂草,如菟丝子、毒麦和假高粱等。

4、动植物检疫的实施范围?

(1)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2)装载容器、包装物及铺垫材料;(3)运输工具;(4)其他检疫物。

5、简述隔离检疫的必要性和作用?

必要性:

(1)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短时间内可能不发病或无症状;

(2)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

(3)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

作用:

(1)有助于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2)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

(3)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4)有助于更为有效地控制管制性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

6、生态入侵防治对策?

加强检疫,截获有害外来物种;

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深入调查和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及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

建立和加强对外来物种引种的风险性评估制度;

开展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研究;

积极开展对有害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研究;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新的生物防卫道德规范。

7、植物病原真菌检疫检验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直接检验;过筛检验;比重检验法;染色检验法;洗涤检验法;保温萌芽检验;分离培养检验;核酸技术。

8、简述产地检疫和预检的作用?

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加强部门合作,增进检疫交流。

9、隔离检疫的基本程序?

主要包括5个步骤:

(1)供试材料登记;(2)初步检验与处理;(3)饲养或栽培合格的材料;(4)生长期检验与处理;(5)出证放行。

10、杂草的鉴定程序?

取样—营养器官观察、解剖和记录—繁殖器官观察、解剖和记录—初步确定类群—查阅工具书或工具软件—进一步对照、确定种类、作好记录—处理样品和标本保存、待以后复查和鉴定用。

11、昆虫玻片标本制作的主要步骤?

杀死与固定:用70%酒精或毒品;浸软:用5-10%氢氧化钠;脱水:不断换水;染色:常用染料为硼砂洋红和固绿;封片:脱水后的标本,置于“二甲苯-丁香油”中,滴入1-2滴二甲苯液后封藏;收藏:彻底干燥后,平置柜内。

12、国际动植物检疫的5种基本类型及其代表国?

环境优越型: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发达国家大陆型:美国、加拿大;经济共同体型:欧洲经济共同体;

发展中国家大陆型:中国、印度、智利、南非;工商业城市型:新加坡、香港。

13、植物检疫的意义?

(1)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保护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2)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3)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4)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

(5)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

14、专职植物检疫员任职条件?

(1)具有助理农艺师以上技术职称,或者虽无职称而具有中等专业学历、从事植保工作3年以上技术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

(2)热爱植物检疫事业,熟悉植物检疫法规和业务,遵纪守法,忠于职守,有一定的思想和政策水平;

(3)必须严谨从事植物检疫工作;(4)身体健康,能坚持工作。

15、一般病虫害调查与产地检疫的区别?

(1)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了解病虫发生规律,给生产提供指导性防治策略;后者是检查有无发生危险性病虫,检查后须提供《植物检疫证书》。

(2)对象不同:前者是生产中常见的,为害严重的病虫;后者为危险性病虫;

(3)规程不同:前者是无严格规程;后者有章可循,有严格的时间、程序、方法,强调的是统一性。

(4)完成人员不同:前者任何生产单位和个人,后者为检疫机构的专业人员。

(5)服务方式不同:前者可有或无报酬,后者有专门规定的收费。

16、何为产地检疫,其优点是什么?

产地检疫指植物检疫机构对生产基地或来源之地的种子、苗木、其它繁殖材料及植物产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生产过程的严格检验;在植物产地检疫过程中,要求产地所产出的种子、苗木、其它繁殖材料及植物产品,必须确保无病虫携带,不定期地实行防疫措施。

优点包括:植物产地检疫与调运检疫相比有不少优点,特别是对于内检来说,产地检疫是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有些植物病毒难诊断,产地检验方便、可靠,病毒症状明显;产地检疫可在无实验室的情况下进行,而调运检疫必须有实验条件;产地检疫速度较快,节省时间,在短期内可以得出结论;而调运检疫则需进行抽样、室内培养,还存在样本概率问题;等待时间较长;产地检疫可将检疫对象控制在调运之前,能有效防止其扩大蔓延,避免漏检情况的发生。

17、近代的五界系统:(Whittaker,1969)将细胞生物分为哪五界,并请例举实例?

(1)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无真正细胞核的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藻、绿藻、立克氏体、菌原体、类菌原体。

(2)原生生物界(Protista):单细胞,有核,如孢子虫等。(3)菌物界(Fungi):吸收异养,如真菌、粘菌。

(4)动物界(Animalia):吞噬异养。(5)植物界(Plantae):光合自养。

18、植物病原细菌检测方法?

血清学方法;噬菌体;试剂盒;脂肪酸分析和Biolog测定;甲基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法。

19、植物病毒的鉴定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生物学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物理方法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

20、昆虫成虫干制标本的制作过程?

(1)标本的软化;(2)针插标本;(3)确定昆虫标本的高度;(4)针插标本使用的标签:采集标签、鉴定标签;(5)展翅和整姿。

21、杂草的扩散与传播方式?

(1)依靠植物自身的特殊机能而传播;(2)借助风力传播;(3)借助水力传播;(4)借助动物的活动而传播;(5)人为的传播。

22、确定本地种和外来种的标准的依据?

(1)化石证据:从更新世时期有无化石连续存在。(2)历史证据:历史文献记录的引种为外来种。

(3)栖息地:局限于人工环境的种可能是外来种。(4)地理分布:物种出现地理上不连续时,暗示可能为外来种。

(5)移植频度:被移栽到多个地方的物种可能是外来种。(6)遗传多样性:外来种在不同地方间其遗传差异出现均质性。

(7)生殖方式:缺乏种子形成的物种可能是外来种。(8)引种方式:解释物种引进的假说合理可行,说明物种是外来种。

(9)同寡食性昆虫的关系:取食外来植物的动物少。

23、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特征?

概括起来讲,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特征表现在3强:

(1)生态适应能力强。主要表现在:遗传多样性高,抗逆性强,生态位广;种子可以休眠以保证在特定时期萌发;能产生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具有能够刺伤动物并引起动物反感的棘刺等;能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植物的光合效率高。

(2)繁殖能力强。主要表现在:能通过种子或营养体大量繁殖;世代短,能在不利环境下产生后代;植物的根或根茎内有大量营养贮存,强的无性繁殖能力;种子的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短。

(3)传播能力强。主要表现在:有适合通过媒介传播的种子或繁殖体,传播率高;种子较小,难于清理,可随风和流水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善于与人共栖,容易通过人类活动被传播。

24、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方法和技术?

(1)物理处理方法,热处理、低温处理、辐照处理、微波处理;(2)化学除害处理方法,熏蒸处理、其他化学处理方法;

(3)植物病毒的脱除处理技术,热处理脱病毒、茎尖培养脱病毒、微芽嫁接脱病毒、化学处理脱病毒。

25、何谓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有哪些途径?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植物。

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

(1)人为有意引种。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一半的种类是由于人为引种造成的。作为经济物种、药物、牧草或饲料引入而成为入侵的例子如蓖麻、曼陀罗、紫苜蓿、河狸鼠等;作为观赏花卉或树木的如紫茉莉、五色梅、荆豆等;作为改善环境植物种类的如大米草、微甘菊、凤眼莲等。

(2)无意间带入。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的如三裂叶豚草、豚草等;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的如毒麦、假高粱、松材线虫等;随人类的旅游、建设过程带入:如北美车前、湿地松粉蚧等;一些水生或海产种类可以随船只携带等。

(3)自然扩散。外来入侵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凭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传播;也可以先在周边国家归化,然后再通过风力、水流、气流及动物等因素实现自然扩散。

(4)动、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的释放,外来植物入侵的途径有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者是相互交叉的,有些植物可能是经过一种以上的途径侵入的,而且在时间上也可能是多次输入,最终完成入侵并得到迅猛发展。

26、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有哪些?

(1)威胁生物的多样性,表现在: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改变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单一或退化;污染当地的遗传多样性;外来入侵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或破坏是持久的、长期的。

(2)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豚草类的花粉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可造成过敏性哮喘、鼻炎、皮炎,每年同期复发,病情逐年加重,严重的会并发肺气肿、心脏病乃至死亡。据调查,沈阳市1983年人群发病率达1.52%。

(3)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来入侵种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外来杂草导致作物减产,破坏城市园林生态体系,增加控制和管理成本。表1显示了与外来入侵种相关的花费(数据摘自李振宇、解焱主编,中国外来入侵种)。主要表现在:外来杂草使作物减产,破坏园林生态体系,增加管理或控制成本。

27、影响转基因作物品种商业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安全性问题,即转入的某一特性对最终产品使用的影响,特别是作为食品,对人体有无不良影响;

(2)重组 D NA的移动性,即这种 D NA是否会转至其他作物或杂草,因而引起环境及生态问题;

(3)对其他农业措施的后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及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等; (4)公众的接受性,即心理因素。

28、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检测方法有哪些?

(1)形态标记。形态标记是指在杂种后代中那些可被直接观察到的性状,如植株的茎、叶、穗、籽粒各部分大小、色泽、形状及抗病性表现等。这是检测外源基因最常用的、也是最直观的方法。一般是参照双亲的特征,根据杂咱后代的表现情况,来确定杂种后代中是否有外源基因导入。

(2)细胞标记。细胞标记,即细胞学鉴定。通过对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带型和核型分析以及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的观察,来检测外源基因。这是检测外源基因最基本、最经典的方法。

具体包括:A、杂种细胞学,观察通过对杂种体细胞染色体观察,统计其染色体数目,并结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行为观察,来确是否有外源基因导入。通过染色体计数和配对行为观察,很容易确定双二倍体、部分双二倍体、附加系、单体、缺体、端体等染色体的数目和类型。利用有无随体染色体,也可鉴定外源基因。

B、核型及核型分析,核型通常是指体细胞染色体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证的总称。核型分析就是对核型的各种特征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表达。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一般以体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作为基本形态。在核型分析的表述格式中,一般包括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特征,形态特征主要包括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位置和随体的有无。染色体的分类目前采用应用最广泛的两点四区系统,我国于1984年第一届全国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上稍加修改后推行。根据臂比值将染色体分为正中部着丝点(M)、中部着丝点区(m)、近中部着丝点区(sm)、近端部着丝点区(st)、端部着丝点区(t)和端着丝点(T)即所谓的两点四区。

C、染色体分带,染色体分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碱、酸、盐、温度等因素对染色体进行处理,借助Giemsa等染料染色,使染色体在一定部位呈现深浅程度不同的染色区段而形成特定的带纹,由于其带纹在各染色体上显示的位置、宽窄、大小、数目、浓淡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可用来进行染色体的鉴别和分析。

(3)生化标记。生化标记是利用电泳等技术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等进行鉴定。因为蛋白质是由基因编码的,特定的基因型决定了蛋白质的特定组成,因此,不同种、属所特有的蛋白质组成能够反映出该种、属的基因型。

具体包括:A、贮藏蛋白分析法,按其溶解特性可分成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两大类,其蛋白的亚基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类型,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而能稳定遗传。

B、同工酶分析法,同工酶是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的一类酶。在一定条件下电泳染色,同一遗传材料可同时显示几条酶带,而不同的遗传材料可具有不同的酶带。同工酶是基因的直接产物,是基因表达的结果。

(4)分子标记。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之后的一种新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它是以DNA多态性与性状间的紧密连锁关系为基础的遗传标记,能够稳定遗传,且遗传方式比较简单,是性状基因的真实反映,能在不同发育阶段对不同组织DNA进行检测分析。目前,用于检测小麦外源基因的分子标记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length polymorphism 简称 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简称 RAPD )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简称 GISH)。这项新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检测外源小片断染色时更是倍受青睐。

具体包括:A、RFLP,RFLP技术是基于不同物种、不同材料间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不同的原理,通过对基因组DNA经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产生不同大小的DNA片断,经电泳后转移到固定支撑物上,用特定的放射性标记的DNA片断(探针)杂交检测多态性。它是检测不同物种个体间基因细微差异的可靠手段,标记的数量较大,呈简单的孟德尔显性遗传。RFLP是较早应用于植物基因标记的一项分子标记技术。

B、RAPD,RAPD技术是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通过运用不同核苷酸序列的随机引物(通常为10个碱基)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寻找多态性标记。这类标记通常也是显性遗传,由于它在技术上非常简单,也无需对基因组序列有多少了解,只要合成一套随机引物就可用于作物物种,因而应用最为广泛。RAPD技术最大的缺点是稳定性差,易受不同药品的影响。为了提高该标记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有必要将RAPD技术转化为特异序列扩增的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标记。即将RAPD作为初步筛选鉴定的一种方法,一旦发现所需的DNA扩增产物之后,再用特异序列扩增的方法,将RAPD转变成经典的PCR方法。

C、FISH,这是一项利用标记的DNA探针与染色体上的DNA杂交,在染色体上直接进行检测的分子标记技术。该项技术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将传统的细胞遗传学与现代分子遗传学结合起来,形成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分子细胞遗传学。制作良好的染色体分裂相片子是该技术的关键。其最大优点是利用普通的显微镜,可以直接鉴定到所要研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

总之,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是检测外源基因重要的遗传标记形式。形态标记检测方法简便易行,提供直接的结果,但标记数少、多态性差、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细胞标记检测是最经典的方法,但工作量大,费人才。生化标记检测设备简单,试剂价格低廉,但标记数目有限。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可靠,但仪器、试剂都较昂贵,其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各种遗传标记形式都有其局限性,在检测外源基因时,可根据研究条件、研究目的及研究对象,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将几种标记结合起来使用,其结果相互印证,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动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一、填空题

1、动物传染病一般在临床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例。2、流行病流行的表现形式有散发、地方流行、流行性、大流行。

3、影响流行病的因素有自然因素、饲养管理和社会因素。4、现场检疫的内容有查证验物、三观一查。

56

7、动物宰后常见的组织器官的变化主要有淋巴结的变化、肉品性状的变化、全身性组织的变化、内脏器官的变化。

8、动物的临诊检查要遵循先休息后检疫,先群体检查后个体检查的原则。

9、口蹄疫主要感染哺乳动物的偶蹄目;全世界有O型、A型、C型、亚洲I型。

10、焦虫病病原发育要两宿主:哺乳动物(无性繁殖)、蜱(有性繁殖)。后者在家畜身上吸血把焦虫接种于家畜体内;都由后者传染,当代传播,经卵传递。

11、出血性病变包括机械性出血、病原性出血、窒息性出血、电麻出血、呛血。

12、除轻度肠气胀放气后可供食用外,其它有病变的胃肠一律化制处理。

二、名词解释

1、动物检疫: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检验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检验项目、检疫对象和检疫检验标准,对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3、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4、疫源地:由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称疫源地。

5、疫点:发生疫病的自然单位,范围较小。

6、疫区:指疫病暴发或流行所涉及到的地区。

7、病原微生物:自然界中极少数微生物对动植物有害,可引起疾病,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

8、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的微小生物。

9、病毒:目前所知道的微生物中体积最小的生物,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却具有一般的生物学活性,不能单独进行新陈代谢,只能在一定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专营寄生生活。

10、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11、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传染源分健康携带者和患病动物。

12、传播途径:病原体排出后,经一定方式再传播给其他动物的途径称传播途径。分垂直传播(通过胎盘、卵和产道传播)和水平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中介动物或人类传播)。

13、动物易感性:对某种病原体感受性较大的动物。易感性和个体、环境以及获得的免疫力有关。

14、周期性:某些传染病有规律性地间隔一定时间发生一次流行的现象。

15、凝集和沉淀反应:某些病毒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在电解质中能发生凝集或沉淀现象,出现可见的“絮状反应”。

16、凝集反应:是指病毒颗粒被抗体覆盖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被电解质所凝集,适当浓度的电解质在内聚力和表面电荷方面为抗原-抗体复合体之间的凝集创造了条件。包括第一阶段的特异性反应和第二阶段的非特异性盐析作用。采用固定抗原稀释血清。

17、沉淀反应:是指某些病毒中的蛋白质或多糖成分具有可溶性抗原性质,在电解质环境中与特异性抗体相遇将出现絮状沉淀或于抗原-抗体交界面上呈现白色环状沉淀。其与凝集作用的原理类似,但采用固定血清稀释抗原的方法。

18、琼脂扩散反应:又称免疫扩散,其原理实际上是抗原-抗体在琼脂中的沉淀反应。包括单相和双相两种。

19、狂犬病:又名疯狗病、恐水病,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即脑神经细胞出现特异的内基氏小体(包涵体)。

20、禽流感病毒H5N1:H和N都是指病毒的糖蛋白(蛋白质),一种糖蛋白叫血凝素(HA),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NA),这两种糖蛋白易发生变异,HA分为H1-H15十五个不同的型别,NA分为N1-N9九个不同的型别。

21、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人畜传染。

三、问答题

1、动物检疫的作用是什么?

监督作用;防止患病动物和染疫产品进入流通环节;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保护养殖业,维护动物及产品的对外贸易,保护人体健康。

2、动物检疫有哪些类型?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1)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分健康携带者和患病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排出后,经一定方式再传播给其他动物的途径称传播途径。

分垂直传播(胎盘、卵和产道传播)和水平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中介动物或人类传播)。

(3)动物易感性:对某种病原体感受性较大的动物。易感性和个体、环境以及获得的免疫力有关。

4、叙述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传染病发展阶段主要包括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潜伏期:又称隐蔽期,指病因作用与机体开始,只最早出现一般临床症状为止的时间。

前驱期:又称先兆期或发病期,从出现一般症状到出现主要症状为止的时期。一般几小时或1-2天。

明显期:又称临床经过期,特征症状充分暴露出来的时期。

转归期:终结期,使疾病的结束阶段(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

5、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询问调查;(2)现场观察;(3)查验有关资料;(4)实验室检查;(5)数理统计。

6、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及常用诊断方法?

症状:感染后12-24h出现症状。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

最急性:发热,体温达41.5℃,卧倒不食,高度渴感,耳后皮肤发红,数小时死亡;

急性:咽喉部迅速肿胀,并至胸部;停食,呼吸困难,犬坐,粘膜青紫色;

慢性:由急性转化而来。间咳、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腹泻,3-6周死亡。

常用诊断方法:细菌学诊断。

采样:病变组织周围淋巴结中有大量病原菌存在。一般取淋巴结、肺、肝脏、咽部等;

镜检:作涂片标本→甲醇固定→革兰氏染色阴性,两极浓染的小球杆菌。

动物试验:病料加生理盐水1:10制成乳剂,用小白鼠试验,死亡小白鼠呼吸道及消化道有出血小点;肝脏涂片→大量两极浓染病原细菌。

7、动物疫病一般检查方法有哪些?

流行病学诊断法。动物来源、品种,及产地疫病发生情况;经过何种检疫或预防接种,在采购、转运过程中有无发病死亡;从产地运出的时间、运输方法、管理情况、沿途有无疫情等。

临床诊断法。对群体,观察其静止表现、动态和食欲情况,将疑似病畜挑出,进行个体系统检查。临床症状较典型的疫病,作出疹断;有些发病初期不典型,或有类似症状,则进一步采取其它方法。

病理学诊断法。根据病理变化诊断。对死因不明动物尸体或临床难以诊断病畜;尸体剖检,应严密消毒、隔离、以防疫病流行。对病变组织器官仔细观察、记录;病理组织学检查,采取病料,作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其组织学病理变化。

病原学诊断法。利用微生物学的方法,查出疫病的病原体,尤其对细菌性疫病,炭疽,巴氏实验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常用显微镜检查,分离鉴定和动物接种试验等。

免疫学诊断法。常用的重要方法。尤其对动物病毒、对隐性感染的疫病。

采用血清学诊断:包括沉淀反应、凝集反应、琼脂扩散反应、补体结合反应、中和反应,其中以沉淀反应、琼脂扩散反应最为常用。

8、炭疽病急性、亚急性临床症状及常用诊断方法?

症状:高温、肿、血尿、便中带血等症状,另外呈现天然孔流血,血液呈黑红色,凝固不全,脾脏高度肿大。

常用诊断方法:细菌学诊断,炭疽杆菌:长而直的大杆菌,长3-8um,宽1-1.5um,在培养基中形成长链;在动物体内形成荚膜;和空气接触能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血清学诊断:采用沉淀反应来进行。

重叠法:吸炭疽沉淀素血清加入管内→用另一毛细血管吸沉淀原沿管壁加等量于血清上→15min内判定。

逆叠法:先加入沉淀原→用另一支吸管吸炭疽沉淀素血清→插入管底→因血清比重大,故沉淀原浮起→3min内判定。

9、动物病原菌的采集及分离培养方法?

病原菌采集:了解病原菌的分布(患畜体内、分泌物、排泄物)→准确采集含菌最多的病料;

采集部位:病组织、血液、脓汁、分泌物、粪尿。

显微检查和进一步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a.病变组织:无菌条件操作,病料涂抹在固体培养基平皿上。若菌落形态一致,则任挑几个移植于琼脂斜面上作检定;若菌落形态不一致,则每种菌落中任意选1-2个,移植于琼脂斜面上分别检定。

b. 痰、分泌物、粪:因杂菌多,先将杂菌杀死,再培养。如:痰中分离结核菌,用3%NaOH或4-6%H2SO4处理,杂菌被杀死,而结核菌不死。粪便中分离沙门氏杆菌,培养基中加亚硒酸钠。

10、如何进行临诊检查或临床检疫?

临诊检查要遵循先休息后检疫,先群体检查后个体检查的原则。

(1)群体检疫

群体:来自同一地区或同一批动物

①休息状态的检查:观察其姿态、精神、被毛、呼吸和呻吟、咳嗽、流涎孤立等反常现象。

②动态检查:静态观察后,将动物哄起,观察其运动姿势,有无行走困难、踉跄、屈背弯腰、掉队离队情况、运动后的呼吸状态。 ③饮食时检查 观察采食和饮水状态,有无停食、不饮、少食等情况。

(2)个体检疫

经检查启运地国家兽医检疫机关签发的运输检疫证书与运输的动物相符。群检又未发现病或死亡动物,不作个体检查,对正常抽10%发现有病,则分开。

①体温检查,和健康动物体温、呼吸和脉搏比较。

②粘膜检查

a眼结膜是否苍白、黄染、分泌物、发冷等。

b鼻粘膜是否苍白、溃疡。

c口腔粘膜的色泽、流涎等。

③排泄器官及排泄物检查,观察排便、排泄有无困难,大小便颜色等。

④被毛、皮肤检查

a被毛,光泽、长度、有无脱毛、完整性等。

b皮肤,有无肿胀、斑疹、溃疡、脓包等。

⑤主要体表淋巴结检查,检查大小、硬度、敏感性及活动性。

⑥呼吸状态检查:安静状态看呼吸节律,有无困难。

⑦必要时听诊和叩诊。

11、被感染狂犬病毒的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

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

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较少;

④衣着厚受染机会少;

⑤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低;

⑥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12、家禽痘病临床上有哪些类型?分别有哪些临床表现?

家禽痘病临床上分皮肤型、白喉型、混合型,其临床表现:

皮肤型:鸡冠、眼皮等处灰白色小结节→增大变黄色→形成痘块,粗糙→突出于皮肤表面,剥去痘块,呈出血凹陷,无明显全身症状,严重时食欲消失,无精神,体垂减。

白喉型:咽喉部粘膜发生黄白色小节→融合成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膜内出血性的溃疡面→假膜扩大、增厚、影响吞咽、呼吸。 混合型:同时发生,死亡率50%,单纯皮肤型一般不死。

13、禽流感临床症状及病理学诊断

高致病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鸡冠发紫、出血甚至坏死;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急性数小时死亡,死亡率达100%。 低致病力:呼吸道、消化道症状,产蛋下降,死亡率高低不等。

病理学诊断表现为器官的严重出血和坏死。胸、腹部脂肪有出血斑;心包积水,心外膜有点状或条纹状坏死;消化道出血状等。

14、传染性水疱病流行病学特点

⑴无明显季节性。

⑵流行地点:猪较集中、调运频繁的地区、单位。

⑶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接触性传染(被病毒污染的场地、饲料);病毒通过受伤蹄、皮肤、消化道粘膜等途径进入体内。 ⑷管理条件:栏圈干燥、通风良好、阳光充足不易发生。

15、肝脏的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

肝脂肪变性;饥饿肝;肝硬变;肝中毒性营养不良;肝淤血;肝色素沉着;肝坏死;

肝胆管扩张。

15、病死畜禽肉的特征有哪些?

杀口状态异常:宰杀刀口一般不外翻,切面平整,刀口周围组织稍有或无血液浸染现象。

明显放血不良:肌肉黑红色甚至蓝紫色,肌肉切面可见血液浸染,并有血液外溢;脂肪、结缔组织中和胸膜下血管暴露,有时脂肪淡红色。

坠积性淤血:重力引起卧地皮下组织和成对器官的卧地侧器官呈现紫红色坠积区。

淋巴结病理变化:淋巴结出现肿大、出血、坏死等病理变化。


相关内容

  • 动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动物检验检疫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2 3.影响流行病的因素有自然因素.饲养管理和社会因素. 4 5 6 7织的变化.内脏器官的变化. 8 9 10有性繁殖).后者在家畜身上吸血把焦虫接种于家畜体内:都由后者传染,当代传播,经卵传递. 1 ...
  •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第1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2.2.2.我知道的科学家有: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quo ...
  •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填空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 (轮轴).( ...
  •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 1.正确采样的意义是什么? 答:样品是一批食品中的代表,是分析工作的对象,是决定一批食品质量的主要依据.所以采取的样品必须能够正确地反应出整批被检验产品的全部质量内容,因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否则即使以后的一系列分析工作 ...
  • 2.5二氧化碳
    二.往年真题 1.(2007•淮安)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2.(2007•淮安)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观察到如下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同时生成 了白色沉 ...
  • 环境监测复习西南大学
    环境监测复习题 题型: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 1.环境监测定义: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特点包括:①涉及面广:②监测对象种类多:③污染物浓度低: ④重视价态和形态分析 ...
  • 20**年出境旅游领队实务复习内容1-7章
    <出境旅游领队实务>考核大纲1-7章 2012年陕西领队证考试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 第一章 掌握出境旅游领队的概念:P5领队受海外旅行社委派,全权代表该旅行社带领旅游团从事旅游活动的工作人员. P1 ...
  • 小学科学总复习资料[1]
    小学科学总复习资料 < 冷与热 > 1.水按手的感觉分类:可分为 烫水. 热水.温水和 凉水 . 2.水受热时体积会 膨胀 ,水受冷时体积会 缩小 ,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 热胀冷缩 . 3. 水 .空气. 铜球都有热胀冷缩 ...
  • 五年级下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复习题 一.填空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