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八年级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 范文中心

20**年八年级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10/23

201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 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 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颖脱不羁 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 :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三【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3.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3分)

4. 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四、【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 :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未冠: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C .似与游者相乐。

D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五【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 ún ):确实。④浣:洗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髫 ( ) ②甫行数里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201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 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 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四、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 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

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201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桃花源记》答案

一11. (1) 对„„感到诧异 (2) 类 (3) 束缚,拘束 (4) 停止

1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3. 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 。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 。(意思对即可)

14.(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 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二: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三17. (4分)①交错相通 ② 通“邀”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

18. (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

19. (3分)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20. (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对即可)。

四答案:1. (1)邀请(2)没有成年

2.B

3. (1)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

表示惋惜。(2)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4. 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5. 刻苦读书;苦练射箭。 五、答案:1.答案:①ti áo ②f ǔ评分:每空1分,共2分。

2.答案:①田间小路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3.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4.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5.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 答题提示: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社会风尚”回答; 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201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二) 答案:

一、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 (共3分)

答案:孔子曰:“吾死之后,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

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答案:]子曰:“吾与回(颜回)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答案: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四、 答案: 1.(每小题1分,共3分)(1)蕃:多 (2)亵:亲近而不庄重 (3)宜:应当 2. 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2分)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 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2分) 3. (5分) 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 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4. (8分)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第一空两个要点各1分; 默写题每空1分,每句出现一个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五、答案;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 、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

六 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2分) 21.C (2分) 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

不适合人观赏。(4分) 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 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七18.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 分) 19.B(2分)20.A(2分) 21.(莲) 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相关内容

  • 高三年级 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参考答案
    --捡旧铁圈--自玩铁圈 高三年级 语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C 2.A 3.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 20**年哈尔滨中考大纲改革
    生活报11月22日讯 21日下午,哈尔滨市教育行政网公布了<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详述了5大学科的命题原则.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等,本报依据<考试说明>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D 王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差的学生也能一视同仁. ....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衔接恰当,比喻贴切的一项是( )(3分) 石间细流脉脉,_________________:林木碧波闪闪,__________________ A如锦如 ...
  • 黄冈中学20**年届初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黄冈中学2015届初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每题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
  • 四川省宜宾市20XX年高三"二诊"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春期普通高中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测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 ...
  • 北京海淀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1]
    2013年海淀区九年级第一次语文中考模拟题 2013.5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八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之[观潮]
    八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之<观潮> 班级 姓名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 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 善泅(qiú) 僦赁(jiù ...
  • 高职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职业中专高职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选择题每个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酣睡(h ān ) 参差(c ī) 袅娜( ...
  •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共48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瞬间shùn 忍俊不禁jīn B.自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C. ...
  • 20**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2010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贾严贞 刘煌斌 卢家芩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2010年我市中考语文命题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10年襄樊市中考说明>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