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父子教案 - 范文中心

杨氏父子教案

12/02

班长:总共就10分钟,感觉每个环节应该不用全部展示出来,应该都是意思意思吧,所以有些内容会只有前半部分。然后就是一直老师自己说呀说呀的,不知道这样写对不对呀!看完后删掉哦!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课文是杨氏父子

一、谈话导入

师:要是我问你们,你们都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们能把话都说好吗?

师:我听见有些同学呀说不能,可见这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今天要一起去认识谁呢?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认识梁国杨氏子和孔君平。

(板书:杨氏父子)

二、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1.说明文言文

师: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师: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师: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自由地说一说。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2.说明读音

师:谁想来读一读。

师:读得有一点磕磕绊绊,不过你的胆子很大,能够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我听到有些同学说“为设果”的“为”应该第四声不是第二声,你们说是吗?

师:还有哪些地方我们要注意读音。

师:嗯,还有“应声”的应,应该读第四声。

3.说明停顿

师:还有谁来读一读。

师:声音非常响亮,你们觉得他读的停顿的地方都对吗?

师:你来说。嗯,最后一句,应该在家的前面停顿。夫子家是连在一起的,这位同学听得非常仔细。

师:接下来,让我们根据刚刚的大家的讨论,用“/”来画出要停顿的地方。

师:你们都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屏幕,看看自己画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我们一起来看着屏幕读一读。

三、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1.个人提问,解决字词

师:课文读顺了,接下来,请各位同学边默读边看注释,互相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老师下去指导)

师:谁有不懂得字词可以提出来,全班帮助他一起解决。

师:你来说。哦,你想知道梁国在哪里,谁可以回答他。

师:你来说。哦,你说梁国是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教师板书:“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很显然,这位同学回去查过资料,非常地积极。 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或者像刚刚那位同学一样,说说你知道哪些字词的意思。

师:你来说。哦,你知道“为设果”的“设”是摆设的意思。可是老师就有疑问了,这是为谁设的果子呢?

师:对,是为了孔君平。老师刚刚听到这位同学问了句:谁是孔君平呢?谁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师:你来说。原来呀,孔君平名坦字君平,是个正直,拥有好名声的人。你的回答给我们增加了不少的知识呢!(教师板书:孔君平)

2.小组讨论,理解句子

师:接下来,分小组,你们自己参考下面的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字词。相互帮助同学理解的不懂的字词。

师:我们来小组开火车,派代表来讲讲每个句子的意思。注意哦,先解释字词意思,在讲讲整个句子的意思。我们先来请第一组。

师:你们想讲哪一句?哦,你们要讲“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哦,这个小组是这样解释的:“闻”是听的意思,“禽”是鸟类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们家的鸟。

师:听完后,你们有什么疑问?

师:你来说。哦,你觉得在你们的前面还要加个“夫子”,是不是呀!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落字。

师:照他们刚刚翻译的,那“未”就是什意思呀?对,就是没有的意思。

师:刚刚这一小组任务还是完成得非常精彩的,是第一组,勇气可嘉啊!

四、讨论交流,感受语言艺术

1.语言凝练精简

师: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个句子?读出来。(生读最后两句) 师:你们都找出来了,是最后两个句子。

师:首先来观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师:是的,短小,只有几个字。说明语言非常地凝练精简。

2.语言富有深意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生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师:你们谁想来读读这两个句子,读出他们的语气。

师:请坐,你的声音非常响亮,要是能把两个人的语气再区分开来就好了。谁再来试试。 师:嗯~~你们觉得他读得好不好。(生答:好!)

师:以这位同学为例,你们在下面互相读给同桌听听。

师:你们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师:你来说。哦,你说他“应声答曰”,说明他反应很快,不假思索。

师:还有谁?你来说。哦,你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教师板书: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黑板,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师:看来你们早就已经发现了。他们两个都用了姓氏来做文章(教师将“杨”与“孔”用红色粉笔划出),可见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聪慧之处。

3.联系生活,体会语言的幽默

师:你们觉得杨氏之子这样回答好不好?如果你是杨氏之子,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回答? 师:你来说。哦,你说要是你遇到这个问题会直接回答说不是。

你们说说,要是直接这样回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那接下来的气氛会怎样? 师:你来说。哦,你说孔君平会问出更刁钻的问题来为难杨氏之子。

要是这样,那接下来的气氛会怎样?

师:是呀!气氛会僵住。我还听到有同学说,杨氏之子的回答会使气氛非常和谐,而且还很有趣。可见他的回答还非常地幽默。

师:看来我们不能够小看这两句话。前面一句是刁钻有深意的提问,后面一句是婉转幽默的反驳。就这样简单的一问一答,蕴含了语言幽默、富有深意、凝练精简的艺术。

五、课外拓展:

师: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这种表现语言艺术的例子。你们课后可以去看看一些演讲或者辩论赛,去深入体会语言的美妙。

今天的讲课到此结束,谢谢老师指导!


相关内容

  • 教学研究课教案--父子情
    教学研究课教案--父子情 2004-04-07 作者(来源):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程元 一.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所运用的材料,理解抒情性的语句,体味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2. 探究材料和感情线索的内在关联,学习叙事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
  • 幼儿托班父亲节教案
    幼儿托班父亲节教案 篇一 活动宗旨: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甚少.6月16日父亲节我们开展了"快乐父亲节"活动,提供孩子和 ...
  • 中国文化中的德育内容
    二.德育内容: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没有讲求仁德的人会遗弃他的父母,没有讲求义行的人会怠慢他的君主.大王只要谈论仁德与义行就够了. ...
  • [新唐书]卷八十 列传第五
    ◎太宗子 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承乾,又生第四子泰.高宗皇帝,后宫生宽,杨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阴妃生祐,王氏生惲,燕妃生贞,又生第十一子嚣,韦妃生慎,后宫生简,杨妃生福,杨氏生明. 常山愍王承乾字高明,生承乾殿,即以命之.武德三年,始王常 ...
  • 朱自清[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课文说明]这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这种亲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 ...
  •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谢美霞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的男孩机智聪慧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 ...
  • [杨氏之子]课标分析
    <杨氏之子>课标分析 课 程: 小学语文 教 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 课 题: <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会认"惠.曰.禽"三个生字,会写"梁.惠.诣.乃.曰.禽& ...
  • 杨氏之子20**年0308优质课评选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对文言文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用这些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 ...
  • 从湘西民族人口构成看中国民族政策的走向
    从湘西民族人口构成看中国民族政策的走向 作者:易贤富 中国目前的民族政策是有问题,笔者在湘西,深有体会.经过宋朝的怀柔归化和清朝的改土归流政策,湘西民族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1949年,怀化地区全区总人口206.34万人,少数民族仅有13.2 ...
  • 杨氏一家人[散文欣赏]
    生来不知道母亲是谁 懵懂中她已经离世 太小的留给了房东 大的跟着父亲活着 父亲是个医生 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 他身边有过不少女人 但都没有成为他的老婆 村里人都说称 杨大夫是个流氓 好多男人不愿意 他给自己的女人看病 但依旧有不少女人 请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