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现实主义与法国新浪潮电影艺术创作的异同 - 范文中心

意大利现实主义与法国新浪潮电影艺术创作的异同

03/08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法国新浪潮电影艺术创作的异同

一.新现实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电影在美国是下层民众的娱乐方式,但是在意大利却不同,电影是中产阶级的爱好,浸润着中产阶级的文化趣味。

“白色电话片”:是指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家庭的客厅中常常摆有白色电话的家庭情节剧影片。影片基调:浪漫、温情、伤感

2.意大利所面临的社会困境始终没有得到改变,而且在二战后变得更为严重。

3.战争的提前结束,使得意大利相对完好地保存了电影设备。

4.墨索里尼统治时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创作者。

(二)新现实主义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1.罗伯特.罗西里尼(1906-1977)

代表作:“战后三部曲” 《罗马不设防》(1945)、《游击队》(1946)、《德意志零年》(1947)

2.鲁西诺.维斯康蒂(1906-1976)

代表作:《大地在波动》(1948)、《魂断威尼斯》(1971)

3.维托里奥.德西卡(1902-1974)

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1948)

4.朱塞佩.德.桑蒂斯(1917-1997)

代表作:《粒粒皆辛苦》(1949)、《罗马十一点钟》(1952)

(三)美学创作特点

1.内容题材的真实性。

2.纪实性美学原则。(“还我普通人”、“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去”)

3.生活流结构,反对戏剧化模式的人为编织的矛盾纠葛。

实景拍摄、自然光。

4.拒绝明星制、雇用非职业演员。

(四)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的最大受益者是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他们把新现实主义的表现对象从工人、农民转向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从表现外部世界转向表现内心世界,把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和呼吁转向对人类自身境况的反思。

2.新现实主义决定了战后电影的新方向,直接影响了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创作方式。

3.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为电影理论相关美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

材料,特别是对巴赞电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法国新浪潮电影流派

(一)新浪潮的历史背景

诗意现实主义以后,法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断裂期,其直接的原因是纳粹德国的占领。沦陷期的法国电影除了表现小市民的平庸无聊的日常生活,便是逃避现实、沉溺心灵的虚幻故事。战后,这一倾向逐步演化为“优质电影”。所谓“优质电影”:是指那些力主从文学名著改编的,台词华丽的,舞台味浓重、程式化的影片,这类影片在画面上讲究布景漂亮、演员耀眼,但缺乏电影所特有的艺术内涵。

法国新浪潮是反对自以为是的垂死的电影工业,倡导一种题材内容和形式技巧的革新。

新浪潮由法国新闻记者弗朗瓦兹.吉鲁创造,用以指1958年前后一批年轻导演开拍他们的第一部电影,后迅速在法国形成一股不知名的青年人竞相拍摄影片的热潮,指电影的新一代。《电影手册》与安德烈.巴赞。

(二)法国新浪潮的理论主张

1.记录本性。

“电影是限时的渐近线”。——巴赞

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被西方电影研究者普遍的看作是电影理论史上第二个里程碑。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法国50年代电影评论的发展以及电影现实主义美学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对意大利战后电影和美国西部片的热情赞扬,以及他对电影艺术本质和表现技巧的探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电影创作。

2.场面调度。

倾向于运用深景镜头、运动镜头和长镜头。

3.“作者电影”。

“选择个人化的元素作为尺度,然后将其永恒地贯彻到一个又一个的作品中”。——巴赞

导演决定着一部影片的风格和形式,导演完全可以像文学家一样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并在所有影片中一以贯之。

(三)新浪潮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1.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1984)

代表作品:《四百下》(1959)、《二十岁的爱情》、《偷吻》、《床单风云》、《爱情狂奔》(1968-1978)、《朱尔和吉姆》(1961)、《阿黛尔.雨果的故事》(1975)、《最后一班地铁》(1980)

2.让.吕克.戈达尔(1930— )

代表作品:《筋疲力尽》(1959)、《疯狂的比埃洛》(1965)

戈达尔是新浪潮最多产,也是最具批判精神的导演,从《筋疲力尽》开始,他拍了40多部影片.

影片的主题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表现暴力、恐怖、凶杀时期

代表作品有《筋疲力尽》、《疯狂彼得》

(2)对主流政治的批判与主流叙事的颠覆时期

代表作品有《枪手》《已婚女人》《美国制造》《枪手》(1963),可以看作是他的第一部真正“论文电影”;影片中大量引述关于战争的讨论,但是真正的战争场面倒是没有出现。所谓“论文电影”,就是影片故事的展开常常是平铺直叙,但不时插入了戈达尔本人的评述与对情节的介绍,概括地告诉观众剧中人物的想法以及随后的情节发展,观众就像是坐在郊外褐色的客厅里,在翻阅一份报纸的栏目标题一样。

(四)哲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2.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新浪潮电影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的异化状态,这是同当时正在盛行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潮相联系。

3.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绵延、偶然性

4.巴赞的本体论

5.作者论

第一次公开 提出“作者”概念的是特吕弗1954年发表于《电影手册》上的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一文。他抨击了“优质电影”的传统,呼吁用一种原创性的作者的创造来取而代之。他认为,一个真正的电影“作者”是一个把某种真正自己的东西带进他的题材的人。他以优质电影对文学名著的改编为例,指出,“作者”不会仅仅把他人的作品忠实的、不加修饰地摹写出来,而是把来自原著的素材用于表达他本人的个性。

(五)新浪潮的影响

新浪潮是 一场电影试验运动,它是以反对传统的语言模式拉开这场运动的序幕的 ,当西方电影日益走向僵化的时候,它以不成熟作为一种风格,以具有颠覆性意味的创新力,重新激活了这个电影机制。它的精神首先影响了 意大利的电影,然后在日本、西德、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电影界。

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法国新浪潮电影艺术创作的关联与区别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批二战后出现的新兴电影工作者,他们奠定了日后欧洲的主要电影基调,为欧洲电影风格对抗好莱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到目前为止,这一思潮还在不断有复燃的趋势,它对整个电影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是欧洲电影风格的鼻祖,也对法国新浪潮主义电影产生了很大的指导性。他们力主用纪实的方法拍电影,力图表现当代生活,注意这和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有相同之处,也有更深的含义,维只主张把摄影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而现实主义工作者则更多的表现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更好的反映生活,从而引起人民的重视、注意。这样看来,贾樟柯就是在学习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但历史证明纯粹的现实主义必然走向一条死胡同,所以贾的电影也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只是类似于,细看的话贾的电影也加入了许多艺术元素在其中,法国新浪潮主义电影是之围绕在电影理论大师巴赞的周围,以巴赞的观点为指导思想的一批电影工作者,尤其是他们创办的《电影手册》更是成为日后乃至现在电影界不可忽视的一本电影杂志。他们从一开始就批判好多大导演,认为他们的电影不堪入目。他们称赞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另外,新浪潮电影的摄影机运动幅度更大,经常用横移或其他运动镜头。新浪潮电影最重要的特性,体现在它通常都具有不明确的结尾。他们的电影着重表现的是感伤、神秘、颓废、灰暗、绝望的内容。他们利用大幅度的时空跳跃、无技巧的剪接、长移动、时空统一的长镜头、多构图处理都另人耳目一新。

关联: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法国新浪潮有诸多相似之处,若论起“资历”,新现实主义其实还要早于新浪潮十余年;论持续的时间,新现实主义也远远长于

新浪潮。事实上,新浪潮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那里借鉴、学习了很多东西,新浪

潮的精神导师巴赞非常推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他的电影著作中大量地引用

和分析这些电影。

区别:

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新浪潮在一些方面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现实主义运动有着鲜明的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多数影片带有政治倾向, 可以认为,新现实主义运动是发生在电影界的一次带有政治目的的民主运动。

而新浪潮多数是非政治的、张扬个性化的表达。新浪潮不但探索社会,也探索人性,还对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的潜力做了纯粹实验性的实践。因此,作为艺术

流派,

新浪潮虽晚于新现实主义,但它的艺术视野更加成熟,它的艺术的贡献更大。

参考文献:

[1] 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 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 安托万.德.巴克.电影手册:一本杂志的历史[M].第1卷电影手册1991年。

[5] 安托万.德.巴克.新浪潮:青年的肖像[M].巴黎弗拉马里荣出版社,1998年。

[6] 雅克·杜朗.电影与观众[M].巴黎希莱出版社,1958年。

[7] 弗朗索瓦兹·吉鲁.新浪潮:青春的肖像[M].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58年。

[8] 让.吕克.戈达尔.戈达尔论戈达尔:批评写作[M]. 让·纳波尼、汤姆·米尔恩(编),纽约维金出版社1972年。

[9] 皮特·格拉汉姆(编).新浪潮[M]. 纽约花园城:双日出版社,1968年。


相关内容

  • 建筑风格流派详说
    局部独立主义 Adhocism 局部独立主义是指一种设计方法,特別与后现代主义有关.1968年詹克斯於建筑评论上创用这个词,来描述一种〞设计物的局部单独抽离设计完成后,再与设计物其它部分结合〞的设计过程或方法.所以这一局部即不必创一〞新形〞 ...
  • 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嬗变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9月,第37卷第5期,Sep.,2007,Vo.l37,No.5 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 ...
  •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艺术理论真题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试题 文艺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8题,共8分) 1. 文艺学有三个分支,包括:文学理论.()和(). .2.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文 ...
  • 20XX年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考测试题
    2011年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考测试题(考试大纲) 一. 填空(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卡上,本题共30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中国早期电影的"三大公司"是指明星.天一和_____________. 2.我 ...
  • [巴黎两百年]内容大纲
    <巴黎两百年> 内容大纲 2013/2/28 1. 2. 近代服装(融入工业文明和都市化进程) a.新古典主义时代(1789-1825) b.浪漫主义时代(1825-1850) c.新洛可可时代(1850-1870) d.巴斯尔 ...
  • 影视编导专业试题汇总
    2007年影视编导类考题汇编 文管,编导,戏文导演专业往年试题精选 1. 中央戏剧学院戏曲文学专业: 一试:文艺常识 复试:命题散文写作<春天的脚步>或<旅途>二选一. 三试:面试编写故事.文学修养测试 吉林艺术学院 ...
  •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中美并非锁定在零和竞争中,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两国巨大且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盘根错结.中国对自身与其文 ...
  •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 ...
  • [十二星座导演]之射手座
    [十二星座导演]之射手座 [十二星座导演]之射手座 射手座的朋友可以知足了,有这两位就够了:文艺片有戈达尔,商业片有斯皮尔伯格,都是导演界帝王级的人物.另外还有小津安二郎,木下惠介,百岁老人奥利维拉,卡索维茨,库斯图里卡,伍迪艾伦,弗朗兹· ...
  • 现代设计史_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设计史 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中期开始,领导者约翰·拉斯金,实践者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的特点是:强调手工艺,反对机器大生产和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连同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传统.主张向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学习.装饰主推自然主义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