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八版诊断学教学大纲 - 范文中心

最新第八版诊断学教学大纲

01/11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 审阅人: 审定人: 编写日期:2017年2月

课程名称:诊断学(Diagnostics )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总 学 时:60 其中(理论学时:44 ; 实践学时:12 ) 学 分:XXX 适用专业:医学康复专科 责任单位:XXX 先修课程:病理„生理‟人体解剖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科学。是临床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桥梁课,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课。诊断学是一门需经反复实践、连续培训过程才能初步掌握的学科。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接触病人、学习问诊而客观地了解病情,正确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方法来发现和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能通过实验诊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实验结果的分析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即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疾病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1.常见症状

(1)掌握常见症状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2)理解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 (3)了解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

(1)掌握体格检查中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达到全面、有序、手法规范。 (2)掌握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实验诊断

(1)理解三大常规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 (2)理解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参数和临床意义。 (3)了解伴随症状。 4.辅助检查

(1)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各波、各段的测量方法。 (2)理解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 (3)理解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篇 常见症状 (8学时)

【教学重点】 (一)发热

1.发热的概念与机理。 2.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热型。 4.发热的症状与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疼痛

1.头痛、胸痛与腹痛的病因与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2.头痛、胸痛与腹痛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三)水肿

1.水肿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水肿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3.心原性水肿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4.水肿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四)咳嗽与咯痰、咯血

1.咳嗽与咯痰的发生机理、病因与临床特点。 2.咳嗽及咯痰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3.咯血的病因及伴随症状。 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五)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概念、病因及发生机理。 2.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1)肺原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气性及混合性呼吸困难。

(2)心原性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呼吸困难。 (3)中毒性呼吸困难。

(4)血原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呼吸困难。 (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呼吸困难。

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对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六)恶心与呕吐

1.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理、病因与分类。 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特点及对鉴别诊断的价值。 3.恶心与呕吐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临床意义。 (七)呕血与便血

1.呕血与便血的概念与病因分类。

2.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对病因诊断的意义。 3.呕血与便血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八)腹泻

1.腹泻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腹泻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3.腹泻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九)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原因。 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十)黄疸

1.黄疸的概念及黄疸的病因分类与发生机理。 2.三种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3.黄疸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三种黄疸的鉴别要点。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伴随症状,并了解各症状的鉴别诊断。 (二)掌握分析症状的一般方法及规律。

第二篇 体格检查 (28学时) 第一章 基本方法 (2学时)

【教学重点】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 一般检查 (2学时)

【教学重点】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 头部检查 (2学时)

【教学重点】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 (二)头部器官

1.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2.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

3.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 4.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5.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 颈部检查 (2学时)

【教学重点】 1.外形与分区。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

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

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 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 胸部检查 (8学时)

【教学重点】

(一)胸廓的体表标志、划线与分区。 (二)胸壁与胸廓

1.胸壁血管与皮下气肿及胸壁压痛。

2.正常胸廓外形与异常胸廓: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胸廓单侧或局部性变形等。 3.乳房检查方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肺部检查

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及节律。 2.触诊:呼吸动度、触觉语颤、胸膜磨擦感。 3.叩诊

(1)叩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2)正常肺部叩诊音及影响因素。

(3)肺部的定界叩诊: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及肺下缘移动范围。 (4)肺部的异常叩诊音:浊音与实音、过清音、鼓音、空瓮音与浊鼓音等。 4.听诊

(1)听诊的方法与内容。

(2)正常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 诊部位及特点。

(3)异常呼吸音:异常肺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4)罗音:干罗音与湿罗音的发生机理、分类、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5)捻发音: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6)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特点及临床价值。 (7)胸膜磨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病因。 (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1.大叶性肺炎。

2.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3.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或气胸。 (五)心脏 1.视诊

(1)心尖区外形。

(2)心尖搏动:心尖搏动的正常位置、强弱、范围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及临床意义。 2.触诊 心脏触诊方法,内容如下。 (1)心前区搏动:心尖搏动与其他部位搏动。

(2)心前区震颤:发生机理、触诊方法与特点,心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时间震颤的临床意义。 (3)心包磨擦感:发生机理、触诊方法、部位、特点及临床意义。 3.叩诊

(1)心脏叩诊方法。

(2)心脏浊音界:相对浊音界与绝对浊音界。 (3)正常心界。 (4)心界的各部组成。

(5)心脏浊音界的改变:心脏本身因素与心外因素。 4.听诊

(1)心脏听诊的目的与方法。

(2)心脏瓣膜听诊区:部位、听诊顺序及临床价值。 (3)心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磨擦音。 (4)心率:正常心率、窦性心动过速与过缓。 (5)心律: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

(6)正常心音:各心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第一与第二心音的鉴别。

(7)心音异常改变:强弱与性质的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及四音律。

(8)心脏杂音:①杂音的发生机理;②分析杂音特点;③各瓣膜听诊区不同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边续性)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

(9)心包磨擦音:发生机理及听诊部位、特点、临床意义。 (六)血管

1.视诊:手背浅层静脉充盈度、肝颈静脉回流征、毛细血管搏动。 2.触诊:

(1)脉搏的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2)脉搏的速率与节律。 (3)脉搏的紧张度与强弱或大小。

(4)脉搏的波形:水冲脉与奇脉,交替脉与重搏脉。 (5)动脉壁的情况及异常改变的意义。 3.听诊

(1)动脉听诊:正常动脉音、枪击音、Duroziez 双重杂音。 (2)病理性动脉杂音。 4.动脉血压测定

(1)血压计的种类及使用。

(2)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血压的正常值及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4)脉压及其改变的意义。

(七)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1.二尖瓣狭窄。 2.二尖瓣关闭不全。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心包积液。

5.心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全心功能不全。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二)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三)掌握胸廓及肺部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五)掌握心脏、血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六)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并熟悉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七)熟悉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八)掌握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并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减弱及其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九)熟悉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

(十)掌握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及心音分裂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并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的特点。

(十一)掌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听诊要点,掌握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准确地判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

(十二)掌握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了解其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血管体征及临床意义。

(十三)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第六章 腹部检查 (8学时)

【教学重点】

(一)腹部体表标志分区 1.腹部的范围。 2.体表标志。

3.腹部分区:九区法、四区法。 (二)视诊

1.腹部视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腹部的外形:正常腹部外形,膨隆与凹陷。 3.腹部的呼吸运动:腹式呼吸、胸式呼吸。

4.腹部皮肤:皮疹、色素、条纹与瘢痕、腹部体毛、疝、脐及腹部皮肤。 5.腹壁静脉:静脉扩张时血流方向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6.蠕动波:胃蠕动波与肠蠕动波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7.上腹部搏动:腹主动脉搏动与肝脏搏动的区别。 (三)触诊

1.腹部触诊的主法、内容及注意事项。 2.腹壁紧张度: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3.压痛及反跳痛。

4.腹部包块:位置、大小、形态、硬度、搏动、移动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液波震颤。 6.肝脏触诊。

(1)触诊方法:双手触诊法、单手触诊法。 (2)肝脏肿大而不能触及的常见原因。

(3)触及肝脏时应描述的内容:大小、质地、表面状态与边缘、压痛、博动、肝震颤。 7.胆囊触诊

(1)胆囊的触诊方法及肿大的临床意义。 (2)Murphy 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8.脾脏触诊

(1)脾脏的触诊方法(仰卧位与右侧卧位)。 (2)脾脏肿大的分度及测量方法。 (3)易误认为脾脏肿大的脏器。

(4)触及脾脏时应描述的内容及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9.肾脏触诊

(1)肾脏的触诊方法及触及肾脏的临床价值。

(2)肾脏或尿路有炎症时出现的压痛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肋脊点、肋腰点。 10.正常腹部可触到的组织与脏器:腹直肌腱划、腹主动脉、腰椎椎体、乙状结肠、盲肠、横结肠。

(四)叩诊

1.腹部叩诊方法:直接与间接叩诊法。 2.腹部叩诊音

3.肝脏与胆囊叩诊

(1)肝脏浊音界叩诊及临床意义。

(2)肝脏及胆囊的叩击痛。

4.胃泡鼓音区:鼓音区的边界,扩大或缩小的临床意义。

5.脾脏叩诊:确定脾脏边界。

6.肾脏叩诊:叩诊方法及注意点。

7.膀胱叩诊。

8.腹水的叩诊。

(1)叩诊主法。

(2)腹水与卵巢囊肿的鉴别。

(五)听诊

1.肠鸣音与振水音。

2.血管音与胎儿心音。

3.摩擦音与搔弹音。

(六)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及症状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急性腹膜炎。

3.肝脏硬化合并腹水。

4.腹部包块。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腥部检查的内容简介、方法及顺序、了解腹部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熟悉腹部检查的常见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七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 (2学时)

【教学重点】

1.脊柱弯曲度:后凸、前凸、侧凸。

2.脊柱活动度:检查方法及活动度异常的常见病因。

3.脊柱的压痛与叩击痛: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

(二)四肢

1.形态异常

(1)腕关节变形:特点与临床意义。

(2)指关节变形:梭形关节、爪形手。

(3)膝关节变形:关节腔积液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4)膝内、外翻与足内、外翻。

(5)肢端肥大与肌肉萎缩。

(6)下肢静脉曲张与水肿。

(7)杵静脉曲张与水肿。

2.运动功能障碍

(1)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2)关节功能障碍。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脊柱、四肢检查的方法及其正常状态、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八章 神经系统检查 (2学时)

【教学重点】

(一)运动功能检查

1.随意运动肌力

2.肌张力与不随意动运。

3.共济运动。

(二)感觉功能检查

1.浅感觉与深感觉功能。

2.复合感觉功能。

(三)神经反射

1.生理反射

(1)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2)深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膝腱反射与跟腱反射。

2.病理反射

(1)锥体束征:Babinski 征、Gordon 征、Chadduck 征、Hoffmann 征及阵挛、Gonda 征。

(2)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mig 征、Brudzinski 征。

(3)Lasegue 征。

(四)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1.眼心反射。

2.卧立试验。

3.坚毛反射。

4.皮肤浅纹征。

【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神经系统的检查内容(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植物神经功能与神经反射)及检查方法。

(二)掌握各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三篇 实验诊断 (8学时)

第一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2学时)

【教学重点】

(一) 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异常报警、参数正常值、结果报告

(二) 红细胞计数、 HB 测定

1.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2.红细胞病理性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 以减少为重点 ) 。

3.血红蛋白测定,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三) 红细胞压积测定 :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四) 红细胞病理性改变 :

1.红细胞大小及形态的改变。

2.红细胞嗜色特性的改变。

3.红细胞核残余物及有核红细胞出现的临床意义。

(五)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小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 。

(六) 网织红细胞计数、染色原理、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七)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

正常值、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的临床意义。

(八)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

1.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2.各类白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核象改变的临床意义。

4.类白血病反应。

5.白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九)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ABO 血型分型原则、抗原、抗体特点及血型鉴定;RH 血型与输血;交叉配血;输血原则

(十)止血与血栓检查

止血与血栓常用检查法的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血液粘度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实验项目选择。

【教学基本要求】

(一) 熟悉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异常报警。

(二)掌握RBC 、WBC 、HB 、PLT 等参数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熟悉三种直方图形及意义

(三)掌握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及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意义

(四)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

(五) 了解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沉测定,掌握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六)了解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临床意义

(七)掌握ABO 血型分型原则和输血原则,了解交叉配血原理、RH 血型。

(八)掌握止血与血栓常用检查法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九)了解止血与血栓疾病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

(十)了解血液流变学

第二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2学时)

【教学重点】

(一) 尿液检查

1.尿标本的收集。

2.尿液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1) 一般性状 : 颜色、透明度、比重。

(2) 化学检查 : 酸碱反应、蛋白质、糖、酮体。

(3) 显微镜检查 : 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管型等。

3.尿液分析仪原理、报告

(二)粪便 标本的采集。

(三)粪便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1.一般检查,性状、颜色、气味及肉眼可见的内容物,如寄生虫体等。

2.显微镜检查 : 细胞、寄生虫卵、原虫类、脂肪滴及食物残渣等。

3.隐血试验,方法、注意点及临床意义。

(四)脑脊液检查。

1.采取脑脊液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脑脊液检查的内容。

(1) 一般性状 : 颜色、透明度、凝结物。

(2) 化学检查 : 蛋白质定性、定量检查 ; 糖定量检查及氯化物定量检查。

(3) 显微镜检查 : 细胞计数及分类。

(4) 细菌学检查。

(五) 浆膜腔液检查

1.检查适应症。

2.检查内容

(1) 一般性状检查 : 量,颜色,透明度、凝固性、比重等。

(2) 化学检查,粘蛋白定性试验 (Riva1ta 试验 ) ,蛋白定量检查。

(3) 显微镜检查 : 细胞计数,分类及癌细胞检查等。

3.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六)阴道分泌物检查 包括性状检查和清洁度判断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尿液检查法及临床意义(包括尿量、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蛋白尿、糖尿、

酮尿)

(二)熟悉尿液理学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三)熟悉三种黄疸鉴别

(四)掌握尿液细胞和管型的临床意义

(五)了解粪便检查法及掌握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六)掌握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七) 了解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方法,正常结果及临床意义。

(八) 掌握常见的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的特点。

(九) 掌握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

(十)熟悉阴道分泌物检查内容

第三章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1学时)

【教学重点】

(一) 肾功能试验

1.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l) 浓缩稀释试验。

(2)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3) 血浆非蛋白氮或尿素氮、肌酐测定。

(4)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2.肾功能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常用肾功能试验的方法、临床意义。

第四章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1学时)

【教学重点】

(一)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 血清胆红素定量试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试验·

(二)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 血清总蛋白测定,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血清蛋白电泳。

(三) 酶学检查 :血清转氨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血清Y 一谷氨酰转肤酶测定,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

(四) 肝功能试验的选用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血清蛋白质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二)掌握三种黄疸的胆红素变化特点

(三)掌握酶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常用肝脏疾病的实验室试验的基本原理、正常值和选用原则。

(五)了解血清蛋白电泳、AFP 、Y –GT 变化的意义

第五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2学时)

【教学重点】

(一)血清 K+、Na+、 Cl-、Ca++、P-、 Fe++测定正常值与意义

(二)血糖正常值与意义,糖耐量试验意义

(三)心肌标志物检查

(四)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参考值与意义

(五)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的意义

(六)甲状腺素T3 、T4参考值与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血K+、Na+等电解质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二)掌握血糖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三)掌握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Cl-、Ca++、P- 和脂蛋白测定的意义

(五)了解影响血清 K+、Na+的因素

(六)了解铁及铁蛋白变化的意义以及甲状腺素T3 、T4检测意义

第四篇 辅助检查 (8学时)

第一章 心电图 (8学时)

【教学重点】

(一)心电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二)临床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1.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2.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3.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

(三)心电向量图及心电图的正常值检测

1.心电向量图的基本图形、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2.心电图的描绘与检测。

(1)各波段与心率的检测。

(2)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3)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4)小儿心电图与老年人的心电图特点。

(四)心房肥大

1.左房肥大。

2.左房肥大。

3.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五)心室肥大

1.左室肥大

2.右室肥大

3.左室及右室双侧心室肥大。

(六)心肌缺血与ST-T 改变

1.心内膜缺血。

2.透壁心肌缺血或透壁心肌梗塞。

(七)心肌梗塞

1.心肌梗塞的基本图形及发生机理。

(1)缺血性T 波改变。

(2)“损伤型”改变。

(3)“坏死型”改变。

2.心肌梗塞的图型演变与分期(早期、急性期、近期、陈旧期)。

3.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八)心律失常

1.心律失常与心肌的电生理特征。

2.心律失常概述。

3.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2)窦性心动过度。

(3)窦性心动过缓。

(4)窦性心律不齐。

4.过早搏动(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

5.异位性心运过速。

6.扑动与颤动

(1)心房扑动与颤动。

(2)心室扑动与颤动。

7.传导异常与心律失常。

(1)房室传导沮滞(Ⅰ度、Ⅱ度、Ⅲ度)。

(2)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

(九)心电图的分析步骤与临床应用

1.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2.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心电发生原理及心电向量的关系。

(二)掌握心电图检查方法、常用心电图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三)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几种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占80%,见习和平时成绩占20%。见习和平时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价(实验报告、见习报告、课堂提问、课堂测验、考试后标准答案讲解等)、学生到课统计(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均要考勤)等。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1】《诊断学》,万学红、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八版。 参考书:【1】《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六版。

【2】《实验诊断学》,王鸿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3】《医学影像学》,吴恩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相关内容

  •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 陈 敏1 徐江1 梁君2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口腔科,新疆石河子,832008:2新疆军区69006部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牙体牙髓病学是一门操作技能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牙体牙髓实验 ...
  • 赵性泉:中国卒中培训中心的园丁
    北京天坛医院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与科研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07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的召开,使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了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发展方向,促进了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对我国脑血管疾病研究及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作为 ...
  • 宁夏医科大学20**年
    宁夏医科大学 2012 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宁夏医科大学位于美丽的塞上湖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学 校于 1978 年在宁夏高校中首先开展研究生教育.目前,拥有 7 个一级 学科.3 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招收和 ...
  • 医学影像学生的就业前景及对策
    摘要: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学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 ...
  • 内分泌科医师培养细则
    内分泌代谢科专科医生培训细则 内分泌代谢病是二级学科内科的亚专科.主要包括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以及与新陈代谢相关的疾病.内分泌代谢科受训医师必须获得内科专科医师资格(或接受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 包括3年住院医师 ...
  • 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提升数学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数学课程教学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并不仅仅是'换本子',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l ...
  • 全面.准确检测氧传感器的最新方法
    氧传感器是电喷发动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它的信号是电脑对空燃比进行闭环控制不可缺少的依据:在OBD-II系统的大部分监控项目中,如:三元催化装置.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燃油蒸汽控制装置等,也都是利用氧传感器的信号来作为判断依据的.由于氧传感器 ...
  • (最新版)汽车维修专业毕业论文
    专升本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上海大众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流程分析 学 院 名 称: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汽车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 班 级: 12秋浙农贸汽车 指 导 教 师: 黄永青 职 称 副教授 定稿日期: 2014 ...
  •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计划生育(主治医师)推荐辅导用书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计划生育(主治医师)推荐辅导用书: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及习题集--计划生育 本书官方订购网址: 书名: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及习题集--计划生育(赠学习卡20元) 基本信息 ISBN编号:978- ...
  • 卫生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卫生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一.院长岗位职责(82-1) 1.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指示,全面领导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按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使医院的各项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