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 范文中心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06/08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主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体现个性化的、自主的、活跃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其次,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课前利用谜语把学生分为不同角色的小队,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第三、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

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第四、由于本课内容较长,为了给大家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把识字部分放在第二课时讲解,这样能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本课,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教师应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教学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三个小伙伴》这一课的中心——懂得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把事情办好。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从小就懂得学会与人合作,将给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好处,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用他

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篇二:《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3.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习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习难点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 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篇三: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没有锄头挖树坑,小野猪就用嘴拱;没有箩筐云肥料,小袋鼠就用自己的皮口袋运;没有水桶浇水,小象就用鼻子吸。三个小伙伴各自发挥特长,密切合作,树栽好了,他们开心的又跳又笑。通过学习课文感悟小伙伴之间的团结友爱。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笔者认为,低年级孩子面临着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重大变化,其思维发展需求也正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其学习知识的难度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教育特点,往往需要应用“具体实例”、“直观特征”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实现,儿歌就以其突出特点成为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的有效的教学形式。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以谜语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引导创编儿歌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感悟课文的能力,取得了比较好的实践效果;其次,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课前利用谜语儿歌成功地给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为下一步感悟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由于本课内容较长,运用儿歌组织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篇四:《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伙伴它不同于朋友,伙伴之间有“合作”的关系,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弄明白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前面部分还是蛮顺利的,学生能够根据我的设计,一步一步跟着我的教学环节走,但到了学习三个“没有——怎么办——?”,感觉自己乱点,尤其表现在指导朗读上,学生对于:“不要紧,不要紧,我有——”把握不到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自己有点“慌乱”,因此此时浪费的时间不少,以扶代放的教学方法在此表现得不是很到位。

篇五:《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演一演。(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来),课文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三段同样的结构,整齐、易懂。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

第二课时,我就请小朋友读读二至五自然段,找找三个小伙伴在栽树时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填空“小野猪、小袋鼠、小象他们在栽树时遇到了许多困难,没有 ,没有 ,没有 。但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没有 ,就用 ;没有 ,就用 ;没有 ,就用 。”小朋友自己能解决。然后,我便请他们边朗读边表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孩子们有的学着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拱的样子;有的学着小袋鼠挺起皮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还有的学着小象一边吸水一边喷水的样子。这种读与演的结合,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小动物,也很快就理解了要齐心协力把一件事情办好的道理。


相关内容

  •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一:<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我 长大了>教学反思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本课是从学生在校学习一年来变化较大的方面入手设计的,主要由 "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好孩子&q ...
  •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格式模版)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 ...
  • 读书与写作
    读书与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两翼 仙桃四中 杜明 一.读书,让教师专业发展振翅欲飞 人们读书大抵不过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生活,二是享受生活.为了生活,听起来有些沉重也有些庸俗,但却无可辩驳,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曾这样生活过:享受生活,听起来有些高调 ...
  • 故乡教学反思
    <故乡>已经讲完了. 讲解这课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的去分析,而是运用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原因是这样的,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何教<故乡>课,读后深有感触.于是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说,课 ...
  • 第九讲校本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九讲:校本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法(参考教材第八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校本研究兴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2.理解校本研究的含义.特点及研究意义 2.掌握校本研究的研究实施的原则.程序和基本要求 3. 掌握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 ...
  • 基于对话理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对话理论的历史渊源深厚,对话理论背后有建立的理论基础,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各个领域.本文结合课例对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偏差进行分析,通过实际课例进行阐述,意在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实行对话理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 ...
  • 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一.自我反思--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成长 1.反思与教师发展 波斯纳(Posner)曾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 来,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 ...
  • 师德师风个人反思及整改措施
    师德师风个人反思及整改措施 天宫寺中学 田革芝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师德师风学习十分必要,这好像使我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师德师风境界,对今后的教学教育工作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但是,由于本人在学习的 ...
  • [鱼市场的快乐]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
    <鱼市场的快乐>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生词,重点理解"互相唱和.身手不凡"在文中的意思.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第二.三自然段的朗读 ...
  • [司马光]的教学案例和反思
    22<司马光>的教学案例 吴鑫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认读生字词,学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2.情感与态度:学习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过程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