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 范文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12/26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实 习 生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师范) 朱加能

任课学校 重庆市兼善中学

课 题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授课年级 初中三年级

教 材 自编课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欣赏.评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获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初步感受

2.通过对园林造园手法的学习,学会如何去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并运用于现实生活

3.在对造园手法认识的基础上,去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融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传承与发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教学重点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进行讲解,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虽由人造,宛自天开

教学难点

体会和理解古代文人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到造园中的,感受天人和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两张图片,进行对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布局、空间、景观和道路等方面去对比。学生回答,老师并予以补充完善。

并分别用两个字去概括中西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中—赏心、西—悦目

二、讲授

展示课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一)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现代人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按园林基址划分 人工、天然山水园(人工园林如兼善中学的校园景观布置) 按建园者身份划分 皇家、私家、寺观园林

按所处地理位置划分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

(二)发展历史

那么在中国古代,园林又历经了怎样的一个发展道路呢?(这里以书画结合的方式)

幻灯片展示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先秦和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

并于黑板上用粉笔画的形式,将中国古典园林从先秦发展到明清有形的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园林是如何发展的。

下面就来感受一下园林的那种美、人间天堂和人类的精神家园,播放视频(苏州园林为代表)

问同学们看了以后是怎样的感受和心情,并引出下面所讲的造园手法,古代文人是如何假造出了这样天堂般的古典园林之美。

(三)造园手法

①堆山与理水

展示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平面图,讲述在秦始皇时产生的“一池三山(岛)”的格局,并引出下面要讲的造园手法——堆山与理水,“一池三山”传承了2000多年,是因为它为造园奠定了一个模板

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虽由人造,宛自天开,主要是通过堆山与理水来实现的。自然界中的大山河川是不可能搬到那么小的园林之中的,那么就运用到了一种手法叫:一拳代山,一池代水。

如何去欣赏堆山——假山,引用李渔的《闲情偶寄》——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

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

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

结合留园的冠云峰来分析这三个方面。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园林里的水就如同人体的血液一般重要。那么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水的呢?

理水之法有三——“掩”、“隔”、“破”

掩——用建筑和植物,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隔——用桥、廊、堤、步石等横隔水面,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产生幽深之感。 破——小水面,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驳岸

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翠竹青藤、朱鱼绿藻

小而不显其小,产生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效果

②借景

“园林巧于因借,精于休宜”,园林空间极为有限,若想将无限空间收于有限空间,就得运用到借景的手法。主要以拙政园为典型代表。

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等

展示图片如图

北寺塔

后面的北寺塔本不属于拙政园,却给人一种融入到园林之中的感觉 ,这就巧用了远借的手法。

再联系校园环境,校园外的朝阳桥,同样被纳入到了校园之中,无形中扩大了学校的空间层次。

远香堂

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借景手法。源于周敦颐《爱莲说》“香远溢清”,这就巧用了“味借”的特殊手法。

留听阁

同样,取名自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巧用“声借”。这更增添了园林的文化意蕴。

除了这种借景手法还不够,还不能够将古典园林这种仙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这就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和民间传说。

典故

Ⅰ、鱼和观鱼

展示几张池水游鱼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鱼和观鱼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观鱼呢?甚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

在《庄子.秋水篇》中有一段庄子和惠子的对话: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庄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

如果说,同学们下次再看到有观鱼的现象,联想到庄子和惠子的一番对话,岂不是更富有诗情画意?

Ⅱ、渔父

网师园,顾名思义跟渔夫有关。

沧浪亭,源于屈源和渔父的对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样的深意,其实是表达了文人仕途与归隐的矛盾之心,增添了建筑的另一番意味。

④点景题名

红楼梦中有“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这就说明了题名对建筑和风景的重要性。

拙政园,取自于潘岳的《闲居赋》——“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体现了一种自谦的情怀。

与谁同坐轩,取名于苏轼的《点绛唇.杭州》——“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

除苏州园林外,孟姜女庙中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如果观赏都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话,就不会体会到对联所表达的意境。

这就是说,中国古典园林里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气息,它同时也要求我们赏园者也要有一定的修养才能真正去感悟。

下面带着我们上面讲述的造园手法和典故与文化内涵,来看一段拙政园的视频。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却高于自然

——虽由人造,宛自天开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

3.表现的是一种诗情画意

4.追求的是一种独特意境

5.融入的是一种人文内涵

其实质是文人园——中国古典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饱含着对自然山水美的渴望与追求,在有限空间范围内创造出来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品。

五、小结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

从而达到“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审美意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

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相关内容

  •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文化探析
    第4卷第1期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Vol.4No.12008年3月2008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文化探析 陈萍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00) 摘 要:铺地由于其地位低下往往被人忽视.其实,小中见大,铺地和其他园林要素一样,源远 ...
  • 园林赏析结业论文
    苏州科技学院 园林赏析总结论文 课题:中国园林赏析与感悟 专业年级:市场营销1212 学生学号:1220404219 学生姓名:刘颖 2013年11月30日 内容摘要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 ...
  •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 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 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7,18世纪全盛时期, 苏州有园林 ...
  • 中国古代园林和现代环艺设计正文
    中国古代园林和现代环艺设计 --中国古代园林的古典美与其功能的适用性 冀佟伟 [摘 要]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古代的园林设计都属于综合性的学科.在现代环艺设计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元素,这样就很好的把艺术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在融入了不同的元素 ...
  • 新中式景观分析
    经历了古典园林辉煌后的我国园林,到了近现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以及西方园林景观概念的传入,其发展之路几度调整,从全部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探索寻求新时代中式园林的实践尝试.重拾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城市精神,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 ...
  • 中日古典园林对比
    中日古典园林的比较 --留园和桂离宫 摘要: 园林景观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用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 知和思维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不同地域会带来景观表现上的各种差异,即使 ...
  •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隐逸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隐"."士"的解读,挖掘隐逸文化的内涵.同时阐述隐逸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各种特点以 ...
  • 为苏州园林艺术点个赞
    (2015-10-15 05:57:33) 转载▼ 标签: 园林 苏州园林 留园 环秀山庄 拙政园 分类: 旅游观光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正是探亲和旅游的好时光.我们于9月26日出发,先后到了苏州.无锡和南京.短短八天的"自由行& ...
  • 庭院鱼池设计之中国水景艺术
    庭院鱼池设计之中国水景艺术 来源: 河南省恒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由于水景具备的独特魅力以及人类亲水的天性使然,自古以来,人类就热衷于将水景植入日常居住.游玩场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宗教观和艺术审美观,由此也 ...
  • 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颐和园为例
    园艺园林 北京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 -以颐和园为例 姜亚薇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 颐和园等园林的造园艺术承载皇家园林的基本造园理念和手法.借景是造园手法中巧妙的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颐和园正是借景造园的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