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居住区阅读答案 - 范文中心

盲人居住区阅读答案

09/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盲人居住区

在那灾难的日子里,有一段时间唐山瞎了,唐山聋了。可是,无边的废墟上,却有一支奇异的盲人队伍走来。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肩上背着破旧的胡琴、三弦,面部显得那样沉静、冷峻。他们来自何处?他们走向何方?

有人从中认出了鼓书艺人资希圣。

盲人在废墟上要救人是极其困难的。资希圣带领着他们,循着呼救声,一家家地扒开厚重的胶质板,用手一遍遍摸着,摸到那些受伤者的躯体,把他们抬出倒塌的房屋。在这支盲人救险队伍中,惟一的一个明眼人是一位女盲人的丈夫,一个跛子,他不停地大声喊叫,给资希圣那群人指着方位。他们越扒越觉得情况严重:那么多血漉漉的伤员,那么多已经发凉的尸体!他们摸着、找着,从盲人宿舍摸到健全人住处,把受伤的健全人也一个一个抬下废墟……

盲人用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感受着那些灾难的日子。

当他们要搬运尸体的时候,他们循着风中飘来的窒息人的气息找到了遗体集结点。当他们要生火的时候,他们嗅着空气里的烟味找到煤和劈柴。喧闹嘈杂的人声把他们引到街心,引到领取救济水、救济米的长长队伍中。空中隆隆的飞机引擎声使他们知道在洒药,于是不再扬着头张嘴说话。他们极其敏感,甚至在救灾部队中吃饭,那汤多米少的稀粥都能使他们立刻意识到救援部队也很困难。

“不不,我们不吃了!”资希圣放下饭碗,对一个军官说,“你们缺粮了!”

“嗨!我们就是不吃,也不能让你们饿着!”

资希圣在废墟上走着,似乎在找他的什么。忽然,他踩到了什么。“嘣……”一声悠长的、回音袅袅的琴弦的音响。那声音立刻使废墟上的空气都发颤了。

啊,就是它,那是他心爱的三弦,他的生命。

一根古老的弦首先在废墟中昂扬地颤响了。

八月的骄阳下,盲人们的足迹布满一座废墟又一座废墟。肩上,是那些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被砸断、砸裂了的乐器,缠着绳子,贴着胶布,就像他们头上、胳膊上还缠着的渗血的绷带。他们穿着短裤、背心,有人甚至赤着脚。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他们的脸上没有悲伤和忧郁的痕迹,在这动荡的大地上,他们显得那么安静,那么清醒……

这又是资希圣的决定:天降大灾,人可不能垮掉。我们要把宣传队恢复起来,去演唱,去鼓舞唐山人民抗震救灾!

那情景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在断壁残墙下,在还在清理尸体的废墟旁,在伤员的呻吟中,忽然间,飘来了那些音调不准的乐器的合奏声。也许,从盲人心中流出的音乐似乎更富有一种魅力吧!废墟上回荡着一种奇迹般的旋律。那低声诉说着什么的音响,犹如一条绵长而宁静的气流,默默地穿透着这块刚从黑色灾难中挣脱出来的惊恐的土地。同样是默默地在倾听的人们,仿佛在这旋律中感受着什么。温柔的力,明哲般的力,说不清那是一种怎样穿透血迹斑斑的心灵的力。也许,那盲人,那琴弦,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力。唐山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在这音乐声中得到了一点什么,从而汇成了一个整体,因为每颗心都还活着,就像这旋律,正是这活着的东西,使这些惨遭劫难的人们得以呼吸,得以生存。

资希圣那苍凉的声音在黑色的废墟上久久回荡:

说的是一九七六年,

七月二十八日那一天,

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

地震的中心在唐山。

许多的房屋被震毁,

许多人压在废墟间。

……

1.“那低声诉说着什么的音响,犹如一条绵长而宁静的气流,默默地穿透着这块刚从黑色灾难中挣脱出来的惊恐的土地。”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含意?

2.在这部分中,主要从哪个角度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的惨烈?

3.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这群特殊的盲人群体,是如何面对这场灾难的?作者特意选取他们作为介绍对象的用意何在?

4.第四段横线上的三个词语应依次填入什么?

阅读答案:

【答案】

1.比喻。这个句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合奏声给予人们的力量。

2.主要从盲人们救人时的感触上:那么多血漉漉的伤员,那么多已经发凉的尸体。

3.(1)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盲人:态度,沉静、冷峻;行动,团结起来抗灾救人,利用自己的特长用乐声去鼓舞人们的斗志。(2)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灾难面前都能如此,更何况那些健全的人!作者以此为典型反映了唐山人民的坚强,勇于同灾难作斗争的生命力。

4.听觉触觉味觉

【解析】

1.把音响比作“气流”,写出了音响“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力”。

2.阅读第三段可以概括出来。

3.有直接描述的,“面部显得那样沉静、冷峻”;有需要概括的,即这些盲人的行动;联系全文主旨,可以回答第二问。

4.从文中“循着呼救声”“一遍遍摸着”“循着风中飘来的窒息人的气息”可知。


相关内容

  • 窗前那片绿色阅读答案
    窗前那片绿色 ①我常喜欢站在窗前向外眺望,远山.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我家的窗口很大,但我总觉得这窗口还缺少点什么. ②缺少点什么? 缺少一抹淡淡的绿色,在窗前.也许,这是我对生活产生的不应有的奢望. ③我的这点心绪,有一天让细心的妻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试题含答案学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填空题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 国 的作品. 2. 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3.海伦接受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是 . 4.教海伦说话的老师是 . 5.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被误认为是抄袭之 ...
  • "国际盲人节"感发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 在网上一查: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在 ...
  • 夏日赏荷阅读答案
    篇一:夏日赏荷阅读答案 原文: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
  • 就业 扶贫
    (五) 就业. 主要任务: ---落实和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措施.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有劳动能力.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区内新增就业残疾人1千人. --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提升 服务能力, ...
  • 盲人女教授的明亮世界
    "失明将我的人生一分为二,29岁之前,我是在超越别人:29岁之后,超越自我.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可以看不见道路,但绝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 2 ...
  •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了解自然资源.交通因素.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记一些典型城市的名称和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正确 ...
  • [原创]苏教版语文必修二[课时•周测•月考]参考答案:[亡人逸事])
    18. 亡人逸事 1. ⑴ti ào ⑵sh āo ⑶zh ù ⑷y ì ⑸hu ì ⑹chen 2. ①b ēi bâi ②chu āng chuàng ③bi àn pián 3.①和为合 ②袆为讳 ③抒为杼 ④辗为展 4.(1)指织布 ...
  • 专利答复审查意见范本
    意见陈述书 P4-081497C 一.权利要求1 1.权利要求1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1)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申请人认为本发明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具体理由陈述如下: 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为:对 ...
  •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①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②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