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 范文中心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09/10

社会主义的抉择与坚持

摘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它加深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探索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社会主义历史要求 基本矛盾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对来自德国的亲密无间的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在1948年,发表了至今依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纲领的文献——《共产党宣言》。这一不朽的著作在今天读起时依然令这个世界振聋发聩,同样让我们热血沸腾——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着。”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更在封面的扉页直截了当赫然写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句标志着人类最后的异化结果——工人阶级——愤怒吼声的震撼的呼啸,如同穿越虫洞而来时空风暴——吹响的革命号角,将也必将唤醒我们所有的同类,为了我们最终的自由而做最后的决战。

这场决战对象不现实中的某个确定的个人或者群体,而恰恰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我的异化和我们异化的自我。这场决战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即人的最终自我化,自我统一,自我同化,这既是自然的终极和社会的本质的统一,也是斗争与统一的最终统一。这场决战的目标是如此的复杂而抽象,可是,可以预见的喜剧结局也告诉我们它同时也必将是如此的简单而具体,那就是共产主义的到来。而且它的幼儿期已经开始那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明确的产生在今天的世界,而不可否认。

那么社会主义是什么?什么又是社会主义?

所谓社会主义不过是一种社会制度,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如果我们以历史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封建主义解放了奴隶主对于奴隶的人身所有,这一行为的结果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后三者是从某种层度上)。同样,资本主义对于封建领主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它的历史意义也可以说是在某种层度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一简单的事实和它背后的无可辩驳的逻辑,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只有完全丧失理智的人才会否认的结果:社会主义不是从来就与人相伴而生的,就是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出现的梦。与人相伴而生的是社会,而今天我们依然梦想生活的地方也一定是社会,不过有其特殊性罢了。所以社会主义不过是一种社会制度。有人在谈道克刻勃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时说:“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或者共产党员, 如果让他生存只需要三个条件——面包,水和工作。”所以基于最简单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并实践最高尚生命

意义——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地方对于一个党员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不需要为我们做出任何理应由人来完成的任务,任何出于自我的目的而对它附加其本身都是有意或无意的在毁灭社会主义。因为这是与社会这样的社会客观属性,即“社会”这一客观实在的本身普遍性而决定的。

我们知道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矛盾不光包括对立同时也包含同一,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知性或抽象——理性的否定——理性的肯定的发展过程。最后的思辨就是在对立的规定中认识到统一或肯定,而这不再是最初的无意义的抽象,而是具体的有差别的统一。四者之间的两两对立即差别显而易见。但是他们的同一又在什么呢?生产力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经济基础是这种关系的主要方面,上层建筑是前三者基础上的社会意思。从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不过是人的东西罢了——人的能力,人的关系,人的意识。而人只是社会化的动物而已。所以,社会基本矛盾的同一就是人的社会自身罢了。社会的发展只能是社会本身的发展,四者任何之一的发展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普遍看来,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历史上的苏联和今天的中国,古巴。因为只有这三个国家以自己人民的力量创建并保卫了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三者几乎全是在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人们的政权。历史的螺旋上升和波浪前进总是或多或少的让社会主义和封建主义带有那么一点点的相似在国家的政权的结构上,可是,两者的区别既在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更在于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对于生产者主观能动性的激励必然导致科学技术的极大提高上;可是如果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是公有而不公用和共享的话,那么社会主义从革命创建进入到现代化建设后就已经被打上必然重建的命运。人民对于国家事务的麻木必然让党和国家的领导层导致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泛滥,反过来又使得人民从对党和国家失去信心最终转变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厌弃。如苏联一样,到那时这一结果不光是民族和人民的痛苦灾难,也是所有相关共产党人的耻辱和悲哀。

社会主义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本来既是一个无法用语言回答,又无需用语言回答,更没有人会来听用语言回答的问题。可是作为这一历史使命的承担者,我们必须先给我们自己一个实践的目标和思想的方向,而不能一味盲动,这就是我们如何来把现实的社会主义变成理想的共产主义。

当前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它要求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 社会主义没有刻板的模式, 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当代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它既要求人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同时也为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提供了更实际更详细的材料和手段。

在20世纪, 社会主义得到很大发展, 后期却出现了严重挫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有消长, 处于既矛盾又共存的状态。资本主义要完全消灭社会主义不可能, 社会主义要很快代替资本主义也不现实。这种状况, 不仅在21世纪将持续下去, 也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持续下去。当然, 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 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重大措施中, 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

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曲折性认识不足。以为革命胜利后很快就会建成社会主义, 不要很久就会取得最后胜利。这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

识不够, 往往脱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把共同贫穷当成社会主义。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条件, “搞社会主义, 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 纵使你宣布已建成了社会主义, 也是不能巩固的。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使我们进一步领会了邓小平的思想, 看清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我国原来经济文化落后, 革命成功后必须经过相当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建成发达社会主义, 乃至实现共产主义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邓小平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 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 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决不能掉以轻心。”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市场的全球化。各国通过世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互通有无, 取长补短, 促进共同发展。长期以来, 我们把市场经济当成资本主义, 把计划经济当成社会主义, 关起门来搞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搞市场, 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 是自甘落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在这个理论指导下,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 既保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又发展了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 吸纳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当代现代化的进步潮流。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为作用和客观进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的历史产物,我们面对由此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要积极参与,又要谨慎稳妥,量力而行;既要冷静沉着,又要坚决果断,善于把握机遇。总之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讲是既要坚持原则立场,又要讲究斗争艺术,真正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道路。这是我们过去取得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潮,面对强大的资本主义全方位的攻势,赢得比较于资本主义的竞争优势,开创社会主义美好前程的最大的优势。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

鉴于目前世界上“一球两制”的客观现实,我们还要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同发达国家既矛盾斗争又借鉴合作的关系。现实中代表两种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是错综复杂,有时又是十分激烈的。对我们来讲,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原则立场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动摇了这一点,面对依然强大的资本主义的攻势,我们就丧失了根本,就丧失了“比较优势”所在。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社会主义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产生的固步自封的社会,无论是其运动、思想还是社会形态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没有脱离开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再像过去那样闭关自守搞封闭,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因此,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某些成功经验,充分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壮大我们自己。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针对当时一些人这样那样的担心,

他又回答说:“这样做是否违反社会主义原则呢?没有。因为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经济力、科技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资本主义一争高低,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上还是在于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而这就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但这并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认为只要经济或者说只有先把经济搞上去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或才有可能解决。

从国内来看,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对此,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和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以上两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原则立场的现实处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我们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解除他们的这个忧虑,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们变成资本主义的人。”为此,就要求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紧建设植根于民族传统而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立足于本国实际而又充分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的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力争在建设强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也搞好,从而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动力,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国之路。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曾经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发展壮大自己。然而,经济全球化也为某些西方大国肆意干涉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事务提供了“名正言顺”的借口,如“西方化”,就是用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度和观念来一统世界的过程。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一些西方大国在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交往时,往往附带许多政治条件,也就是利用其科技和资金的优势达到某种险恶的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一个必须十分清醒的原则立场是:在整个对外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立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牢牢把握发展自己的主动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想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立足国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艰苦奋斗,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

干革命、搞建设,而不能主要或完全依靠外来力量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命运。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历史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仍然有效。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上,应立足于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经的历史进程,主动在与资本主义的交往、联系与斗争中壮大和发展自己,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取得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提高社会主义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最终开辟全球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 列宁选集[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 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邵夏.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多样性的统一[J].社会科学家,2009,(8).

7关莹莹.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看马克思与时俱进的品质[J].现代商业,2010,(12).


相关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
  • 第一章马克思复习题
    第一部分 单选和多选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 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具有代表 性的早期领导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瞿秋白 D.毛泽东 2.在 ...
  • 国家理论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作者:郁建兴 东南学术 2002年01期 新世纪.新千年伊始,正是必须认真对待国家的时候."国家权力在20世纪具有空前的破坏力",弗雷德里克·C·特内(Frederick C.Turner)在以"变化着的国家角 ...
  • 从改革开放看理论创新的方向
    理论创新应当在引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什么是理论创新?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自己所特有的理论.理论有多种多样,但其中总有一种对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其理论创新的程度决定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这就是作 ...
  • 理论创新矗丰碑
    作者:山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发展论坛 2001年12期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全面总结了党的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 ...
  • 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入党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6月3号, 我作为学生干部很荣幸的参加了x 大学x 年千人层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 此次培训的目的是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学习并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并使之与实践相结合,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奠定坚实的思想基 ...
  •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_李会滨
    <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 李 会 滨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学说,源远流长.如果从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人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算起,已有四百八十年的历史了. ...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辽宁 沈阳110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30-01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历经三个新的发展阶段: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 [实践论].[矛盾论]
    作者:石仲泉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8年02期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6·25"讲话再次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号召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