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私欲膨胀到达极点 - 范文中心

个人私欲膨胀到达极点

10/04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祝均一忏悔录

[ 2008-03-25 ]

祝均一,1951年2月出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党组书记、局长。1999年至2006年,祝均一利用职务便利,将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巨额资金借贷给张荣坤控制的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使用,并为其他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从中收受贿赂总计折合人民币166万余元。祝均一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人民币13亿元,供张荣坤控制的公司用于营利活动。祝均一还有违规运营社保资金、擅自决定违规收取保费回扣等滥用职权行为,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祝均一犯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违反国家的法律。走到这一步,给上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我没什么好说的.除了怨恨自己,没有任何开脱的理由.我服从法律的处罚。我对不起党多年的培养,对不起政府、人大、政协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爱护.对不起劳动和社保局的全体干部和员工,对不起我的家人,我无法面对这个社会,面对所熟悉的人,我只希望过去的祝均一已经死去。

在痛恨自己之余,我一直在反思怎么会走到这一步。我一路走来应该说比较顺利,从学生时代起就一直要强,要出人头地,久而久之就怂恿了一些不良品质的发展。我一开始还觉得是组织的培养.到后来就觉得是自己在造就自己。当了局长以后,极端个人主义的根子更加暴露出来,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听不进批评,觉得自己的能力、贡献大的不得了,甚至到了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崇拜的程度,常常以我为中心,觉得法律算不了什么,法律没有我考虑的周全,法律也没有我精彩,最终导致个人私欲膨胀到了极点。这是我走上犯罪的深刻原因。

个人欲望的膨胀是犯罪的诱因。一开始表现在精神上,后来就体现在物质上。50岁过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结构封顶了,往上走的可能性没有了,也不可能永远赖在岗位上。到时候工作的辉煌结束了,精神和物质都没有了,还去追求什么?想到这些有些害怕。要让退下来以后的生活质量、生活品味不下降,特别是对退休以后的人生怎么走。要为自己做好准备。这时候考虑的问题越来越现实。于是,一向清高孤傲的我,开始抓紧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晚年谋取利益,奠定退休以后的物质基础。

我将巨额社保基金借贷给张荣坤帮其融资,使张荣坤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在拿到一条充满期货价值的高速公路以后,一下子跃为亿万富翁。在与张荣坤的交往中,表面上,我是为了使社保基金增值,但骨子里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私欲。在与张荣坤的交易开始后,我一直期待张荣坤能对自己实施一种表面上合法的回报。张荣坤将我妻子安排在其控制的上海路桥发展公司任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沪杭高速公司任监事长,就是我与张荣坤之间达成的在合法外衣下的一种权钱交易。平心而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我妻子都无法拿到年薪几十万的报酬,如果没有我向张荣坤大量融资,张荣坤也不可能对我妻子的工作岗位与报酬作出这种安排。

就我退休后的后路安排问题,张荣坤曾与我多次商量。首先他承诺,只要我妻子身体好就可以一直拿高薪。以后,作为公司的高管还可以解决一套高档别墅的福利待遇,公司还准备以特别重要的少量企业骨干的名义送予企业干股。至于我的安排,张荣坤承诺可以在退下来以后帮他一起工作,可以干我有兴趣的事情,享受丰厚的待遇报酬,老年生活根本不用去担心。这是使我死心踏地为张荣坤搞巨额融资的一个真正动因。

表面上我廉洁高效,一般其他的企业融资我不过问,甚至连饭也不吃,明显的钱物我也不拿,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我的真实面目。我的真实想法就是要傍上一个靠得住的富商,自己有了未来的,又有眼前的丰厚收入,其它风险目标我就离远点,这就是我所谓的防范风险,提高安全系数的策略。

我很得意的是,我居然可以找到一条既光大我形象、发挥我能力职位的体面之路,又找到一条能够为我打下长远的没有任何风险的合法基础的自私膨胀之路。我一个人两条腿,走了两条路,两边都摆平。我想怎么会找到这两条路?这就是我的能力和水平。不是说要么就是走正路,要么就走歪路,走了歪路就要冒风险,像赌博一样,赌赢了我就赢了,赌输了我就输了。而我是两面不耽误,走一条“双赢”之路。别人做不到,是他们没有能力。我觉得自己太有能力,能把两个不可能的事情融合起来,而且让大家一点看不出来.这就是我的一个追求,我要用实践来证明。

实际上我找到的这么一条维持我表面辉煌和内在实惠的捷径,只是暂时的,从一开始就是违法的。天底下没有两条永远平行的路。开始你可以两只脚同时走在两条路上,既走正路又走歪路,而且还抓不到你的把柄,这个歪路也不会损害你的正常工作,也不会损害正常的法律。有没有这样的路去实现你的双重目标?实际上是没有的。一开始,我能跨着走,但是后面是剪刀叉,越来越远,它中间的距离越来越宽,我跨不了。跨不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倾向于某一条路。我个人光辉到六十岁就结束了,那边是后半辈子,我肯定往那边倾斜,我慢慢地往那边倾斜。这种倾斜的结果是什么,是身败分裂,是悔恨终身,精明强悍的我,终于走到了路的尽头。

任何人违反了规律,都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你认为的“可能”无非是二条:一个是暂时的平行,并没有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平行会被破坏;另一个是你认知度的缺陷,你已经犯罪了,只是人家没有发现,这是你对法律认知的缺陷造成的。

我与张荣坤之间的经济交往是一种不正当的经济交往,我一方面为他的公司借贷那么多基金,另一方面收受他送的金条、金砖等财物,妻子从他公司领取高额奖金.还托他为女儿在澳大利亚安排住房,从他那里以较低的价格为我父亲购买二手车。这是利益交换,是典型的权钱交易。是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

通过我的教训,希望能够警示大家。特别是对一些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对未来精于设计的少数同志,千万不要走我这条路,不要去搏这个概率。因为它太惨痛了,成本太高了。这种巨大成本的破坏力是过去所想象不到的,比如说,你的家庭,你的天伦之乐,你的正常自由,你人生最可贵最有价值也最不经意的东西,一旦失去后,才会感觉到代价的巨大。我现在什么也不想要,我只要这些东西就够了。人为什么要走到这一步才感觉到这些呢?关键是没有真正体会幸福的价值。这是最大的感受,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悔悟。千万不要用我以前的方式去设计所谓的未来。人还是要珍惜一下最平常的东西。你不觉得它可贵是因为你从来没有失去它,一旦失去了,你才会感到它的珍贵。


相关内容

  • 试论利益冲突的根源
    摘要 利益冲突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对于利益冲突的根源,已有理论大致沿袭三种思维路径,即分别从利益主体.利益对象以及社会分配三个角度来探寻,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富有创见的合理思想,但直到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才从本质上澄 ...
  • 论老子的_无为_思想对当今治国之鉴
    2008年2月第8卷第1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WuxiInstituteofCommerce Feb,2008Vol.8No.1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对当今治国之鉴 蓝佩玲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 ...
  • 阿蒙森-斯科特站1
    阿蒙森-斯科特站 世界最南的站--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1957年1月23日建 于南极点,海拔2900米.以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位著名探险家阿蒙森.斯科特的姓氏命名.每年有30人左右在这里越冬. 阿蒙森-斯科特站建有4270米长的飞机跑道.无 ...
  • 学校法律问题案例分析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花都校区盗窃案例分析 最近,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花都校区发生一起严重的入室盗窃案,案件发生在某个晚上的二栋宿舍三楼,盗贼趁宿舍四人熟睡之时,从阳台爬进去宿舍内偷走3台笔记本电脑.第二天花都区公安局接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花都校区学生 ...
  • 传统道德与诚信
    在我国历史上.诚信作为道德的范畴包含着诚实无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等多重内涵,它既是人的内在品质,同也是人的行为规范.但是,作为我国传统道德中的重要范畴,诚信道德在而对现代社会的挑战过程中日渐式微,暴露出许多局限. 1.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 ...
  •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学案2_湘教版必修1
    地球的运动 [考纲及解读] 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 说明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如方向.周期.速度等: 3. 解释地球自转与时差产生之间的关系,描述地转偏向力及影响: 4. 说明地球公转雨季节形成之间的联系: 解读: 1).运用地球运动 ...
  • 精神分析中的政治性--[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微探
    才 精 神分析 的政中治 性 - - < 二十世纪 西文方学论理>微探 彭 丽雅湘潭大学 学文与新学闻院 摘 要 :格伊顿在 <尔 二世十纪方文学理论西>中 认为 ,现文学代理论总是时代的与治意政识形相关态弗洛伊德 ...
  • 教师学习以案明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2011年秋季学期 教师学习议案明几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 高雪 教师学习议案明几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在市教育局的布置和安排下,我园开展廉洁教育的活动,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廉洁教育理论学习和观看警示片.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 ...
  • 卫生系统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2012年3月1日下午,我院领导及其中层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参加了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大会,听取了济南市检察院领导的讲话,会后我认真对照反思,使自己深刻认识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对于干部员工进一步认清预防职务犯罪.加 ...
  •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素质教育_孔振斌[1]
    宝鸡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37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素质教育 孔振斌 道德素质, 就是人在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行和素养.它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个体化, 其行为主体是个人, 它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辩证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