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知识点归纳 - 范文中心

中考知识点归纳

09/05

一 游山西村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

1、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2、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

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3

分)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3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

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

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4(2分)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

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二 夜雨寄北

1

的憧憬。

2这首诗借

参考答案:1.离别愁苦 相聚的欢乐2.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3巴山夜雨秋涨池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活化出的成语是“剪烛西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想象将来与友人相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向友人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友人

的情景,诗人的感情中,今日的愁苦里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

5、“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达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蒹葭(1)简要分析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答案】(1)通过描写

情(1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 之情。(2分)

(2)对

A.早春 B.仲春 C.暮春 D.初夏

3.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喜爱或热爱C3.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4表达了诗

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答

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⑴第①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

和伤感。

⑵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

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⑶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

答: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

⑷你认为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

原因?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⑸本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 答: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

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

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岺参

⑴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

幅画面的内容。

答:①八月飞雪苦寒图②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

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答:“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

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⑶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

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⑷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

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试描述一下

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答: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

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

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

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

六 泊秦淮

①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4分)

答:、①诗的首、①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句写了轻轻

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 的河水。 。

②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3“烟笼寒水月笼沙”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的 迷离冷寂 特点。

4、“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答: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景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

边夜色图,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的意态,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迷离冷寂的景色特点。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答:形象的表达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也蕴涵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6、本诗的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为什么?

答:表面上是,实则批评那些一味沉醉于靡靡之音不知亡国恨的达官贵人。

七 相见欢

1、作者是唐代的李煜。

2、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天,写景简洁而有序,“月如钩,”

写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俯视之景,地面之景,

3、“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比喻什么?现在人们用它比喻什么?

答: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

思纷繁难解,现在人们常用之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怎样的感受?

答:表达诗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是

饱含辛酸,极其痛苦的伤心之论

八 浣溪沙

1、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至少写出两句。)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3、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社会人生中的无法言语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自得的奇偶佳联,通去人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衰老,表达对 时光流逝 的慷慨(感叹)。

5、苏轼也曾在《浣溪沙》中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从词的创作风格来讲,苏轼是 豪放 派代表,而晏殊是 婉约派代表。

7、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⑴“新”与“旧”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对饮酒唱词时的环境——

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⑵“去”与“来”的对比。好处:“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

加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抒发了惜春伤时之情。

8、“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既是写景,也是词人心情的反映。于是借景抒情,形象生动地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怅

惘,抒发了不尽的幽思与愁苦;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处有虚,蕴涵哲理,它所包含的哲理是什么? 答:时光流逝,人事无常。

10、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答:从“去年天气”、“旧”、“几时回”等字眼看表明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11、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这种情似乎又难以确指,根据你的体会,你认为词中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1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谈谈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答:主要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作者借助夕阳西下、花落、归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向我

们倾诉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表现作者对岁

月和生命的珍惜。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

九 登飞来峰1.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2这首诗是写景诗,但通过景物的描写却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 3“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诗中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4.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寓抽象事理于具体形象之中,这样写形象生动。)

5.这首诗后两句仅仅是自然现象吗? (不是,表面写自然现象,实则指社会现象,作者表现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碍)

6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等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7.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既是眼前实景,又借景来议论抒情。

(2)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广阔胸襟。

(3)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只要我在政治上能高瞻远瞩,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就不怕一切奸佞之徒的阻碍,我的远大政治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5)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十 雁门太守行

1“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4、首联写景又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5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6 李贺写诗,真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7 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8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压”“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压”字写敌人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应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把敌人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9 发挥联想和想象,描摹一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响起来,鏖战从白天持续到夜晚,晚霞照看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十一 关雎《诗经》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4、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

1 A 2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 比兴手法 3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十二 无题

A、 1、作者是唐代李商隐。

B、 2、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C、 3、选择有误的一个是( C )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4、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相征爱情;而死泪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5、 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相见难,第二个“难”是见后难舍难分,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身意厚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 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 ,“泪始干”隐喻 相思之泪 ,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十三 蒹葭(节选)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十四 观刈麦

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2 《观刈麦》中“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作者描绘割麦人怎样的劳动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提示: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劳动和农民却不知热,他们珍惜这劳动的时光。作者真实的写出了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变态心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2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以雪天送别为题,描写塞外雪天的特有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本诗写的是早春之晨,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欣悦之情。

4观刈麦:文章通过描写“观刈麦”的两场景即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和贫妇拾遗穗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雁门太守行:表现守城战士英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决心.

6泊秦淮: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7登飞来峰: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8游山西村: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9 蒹葭:描写一位青年在怀念她的情人,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真诚的向往,执著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10关雎: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爱恋之情。

11夜雨寄北: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12 无题: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同时表露了诗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

13 相见欢:表现作者满腹的离愁之苦。

14 浣溪沙:表现了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暗示和深深的叹恨。


相关内容

  •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长清五中英语组 把握好中考英语试题的特点,就能有效地组织好中考复习.中考复习是中考前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其方法很多,且各有各的特点,如果采用得当,时间把握的好,且落实到位,将会事半功倍,如果不当,那将会事倍功半,劳 ...
  • 浅谈生物中考阅卷心得及复习策略
    浅谈株洲中考阅卷及生物复习策略 株洲世纪星实验学校 陈玲娥 第一篇 2014年株洲中考阅卷心得 去年6月份,我受教育局委派参加了株洲市的中考阅卷工作.现结合本次阅卷情况,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整理如下,以期对今后的生物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阅卷体会 ...
  • 20**年中考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6年中考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6年中考已经结束了,意味着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届学生的毕业工作.回首过去,自己的辛勤付出很值得也安慰.中考成绩公布,分数线的划定,知道了上市一中人数为18人,本届创我校升市一中历史新高,真令人开心和鼓舞 ...
  • 中考数学易错点与考点归纳
    ---默默老师出品 一.先解决几个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1.中考题型和难度比例. 6道选择24分,12道填空48分,7道大题78分.难度比例是8:1:1就是120分基础题,15分中档题,15分拔高题.15拔高题是填空18题,24题和25题第三 ...
  • 中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103班语文科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中考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学生,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
  • 九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众所周知,初三的下半学期是孩子们一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也可以说这段时期决定了孩子们的前途和命运.而中考英语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复习,复习阶段的成功与否也决定着中考英语的成绩.因此,为使英语 ...
  • 20**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6月的中考越来越近了,学生们的初三生活以越来越紧张了,为了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好英语,进而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各自理想的成绩,我们九年级英语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认真研读 ...
  • 对初三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讲座
    对初三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讲座 为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使初三学生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加中考,日前,针对初三学生目前的学习和心理现状,渌洋中学由心理健康教师担任辅导教师,从考前焦虑心理.考试怯场心理.考后心理等方面,对全体初三学生做了一次考前 ...
  • (二)声现象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追踪和复习精练:(二)声现象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 (福州中考)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 ...
  • 20XX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一.教学规划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3月3日-4月11日 第一册 4月14日-5月9日 第二册 5月12日-5月23日 1.    声.光.热 2.    力 3.    电 4.    实验探究 5.    作图 6.    综合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