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对外战略新理念 - 范文中心

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对外战略新理念

02/10

枣1I『2008.・

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

构建¨和谮世界”

中国对外政珞新理愈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内战略构想的自然延伸,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对外战略思想,突出了中国对内对外政策的统一性,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关键词】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对外战略[中图分类号】13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08)01一0007—03

世界”的对外战略新思维。此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这一理念。如今距离这一理念提出已逾两年,“构建和谐世界”这一蕴涵着丰富内涵的中国对外战略观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认同。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阐述我国外交战略时指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州¨

“和谐世界”新理念,是胡锦涛主席于2005年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当今国际局势、全球问题、人类命运和理想目标的基本判断和价值追求。两年来,这一新理念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广泛赞同,对开创中国对外关系新局面、促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列宁说过,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也即与一个国家的内外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设和谐世界的对外战略构想,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内战略构想的自然延伸。国内社会的和谐与国际社会的和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国内社会变得和谐才能让“和谐世界”变得有说服力。否则,自己国家的事情都没办好,还要倡导“和谐世界”。国际社会就不会信服。“和谐世界”理念提出之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始倡导之际。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

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印尼雅加达亚非峰会上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口。这是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同年的7月1日,胡锦涛出访莫斯科,“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l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新理念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庆典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正式向国际社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和谐

【收稿日期]2007一ll—12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2007年lO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u

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国新时期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世界”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就是建立民主、公正、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正像和谐社会一样,理想的和谐世界也应当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宽容的世界、诚信的世界、合

[作者简介】程昆(1984一),男,河南鹿邑人,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作的世界、互助的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口3在中华人民

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提高,而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未来走向心存疑虑的背景下提出的。在此关键时期,中国必须拿出相应的对外政策一一化解国际社会的疑虑,

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白皮书中,正式表述为:“中国认为,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构建“和谐世界”这一理念的提出,向国际社会宣告了中国对外战略的未来走向及发展目标,反映了中国在21世纪的国际战略理念有了新的转变,那就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其目光不再仅仅盯住国内,而开始转向国际,

从而争取到对本国发展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胡锦

涛的“和谐世界”思想也是中国反思并重新确立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外战略的标志性成果,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型。这一转型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六个方面:一

是从唯意识形态到超意识形态;二是从现有国际秩序的批

判者、打碎者、边缘者到有保留认同者、建设者、融入者,并由边缘逐渐走向中心,成为重要影响者;三是从怀疑、抵制国际机制和多边主义,到积极倡导和维护多边主义,努力创建和参与国际机制;四是从单纯的国家中一C,N超国家中心;五是从仅仅强调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到同时承认人类社

中国将以更加开放、自信、成熟的形象呈现于世人面前,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发展目标,不仅仅要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同时要去身体力行构建一个以人

类普世价值观为支撑的、“和谐”的国际社会。

会生活的共同性;六是从斗争哲学到合作哲学、共处哲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战略政策有过几

学。‘51

从上可见,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同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我们党五十多年来所一贯倡导的重要原则和战略策略,“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

次大的调整。建国之初,根据特定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环

境,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确立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

对外政策。上世纪50年代,同一些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世纪70年代,又根据国

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团结援助第

热爱和平、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的美好愿望,也充分体现

了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贯立场。”怕1

三世界国家,同欧洲等第二世界国家“和平共处”,反对美苏两个第一世界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

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加快发展自己,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对外交

往中,不断调整和改善同周边各国的关系,积极同西方发

中国倡导建设和谐世界,体现了四个统一,即:对内政

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统一;中国

和平发展与世界和平发展的统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统一。¨1

中国的对外政策,既坚定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努力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力争与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公平、有效的全球机制,促进全球普遍、协调、均衡的发展,共建“人人享有发展”的新世纪。

达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努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

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正确的对外战略策略,不仅为

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和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且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代初,面对苏东剧变和国内的“六四风波”,为了赢得发展经济所需的和平环境和宝贵时间,邓小平提出

了“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对外方针,力避因外交纠葛而丧失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环境、外部资金和先进技术,着力助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江泽民坚持并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对外战略思想,推动中国同俄罗斯、欧盟等国

中国一贯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积极

推动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地区冲突和发展问题。中国已加入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内的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

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67个国际多边组织,在

反恐、军控、防扩散、维和、经贸、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始终坚持对内对外政策的一致性,一贯积极兑现

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中美关系

的进一步发展;促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加强了同东盟的合作,使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自己的承诺。尽管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十分

有限,但中国却是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推动南南合

作的典范。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第二届中外合作

胡锦涛倡导的“和谐世界”新理念,是在经济全球化

论坛上提出3年为非洲培训1万名各类人才;2005年9

进一步发展、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中国的综合

月,胡锦涛在联大宣布将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39个最

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减免穷国债务,今后3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和为发展中国家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等五项措施;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对外援助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已向110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援助项目达2000多个,减免了44个发展中国家总计198笔价值约166亿元人民币的对华债务,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8万余名管理和技术人员。哺1中国的外援工作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包容的形象,用实际行动促进着世界的和谐。

随着和谐世界理念的深人人心,中国外交迎来了新时代,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正日益呈现在世人面前。

首先,大国外交不断发展,战略合作机制日趋完善。大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加强,高层互访不断。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期间与布什总统会晤。11月,布什总统访华取得圆满成功。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实现了成功访美。中俄关系日益密切,普京总统就任以来4次访华。中俄联合军演、互办国家年活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深度发展。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领导人互访不断。

其次,从“和谐周边”着手,睦邻外交成果显著。建设和谐世界,“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构建和谐世界首先要从“和谐周边”着手。2005年7月,胡锦涛访问俄罗斯,第一次将“和谐世界”理念写入《中俄关于二十一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与中国有着4300公里边境线的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认同“和谐世界”的国家。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的对日“融冰之旅”是中国优先推进“和谐周边”的最新例证。由于在参拜靖国神社、认识日本侵华历史、海洋资源开发以及“日本协防台湾”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复杂问题,中日关系降到了“冰点”。2005年10月,中国抓住日本首相更迭的契机,促成了日本新首相访华的“破冰”之旅。

除中El关系外,中国也着力将中印关系从“龙象之争”化为“龙象共舞”。由于中印同是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并且存在着复杂的领土纷争,中印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为化解中印之间潜在的不和谐因素,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与印度确定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11月,胡锦涛访问印度则再为中印关系“升温”。在他启程前,曾专门安排一个人数庞

大、由中国政商各界精英组成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先行抵达印度,这一精心之举将“中印关系着眼未来”之意显

露无遗。

在构建“和谐周边”过程中,中国还积极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区域论坛、上海合作组织、“10+3”合作、中韩日合作、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桥梁,积极参与周边区域合作;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努力化解地区矛盾。开放、健康、互利的合作局面正在中国周边形成。从而也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与世界共享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威胁。

再次,立足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世界事务。中国领导人多次出访拉美、非洲、中东等地区,与阿拉伯国家、非

洲、太平洋岛国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建立合作论坛,与安第斯共同体建立了磋商与合作机制,通过增加援助、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等方式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2005年,中非贸易是50年前的800多倍,与拉美的贸易总额比2004年增加26%。旧1中国还不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先后向1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军事人员、警察和民事官员3000多人次。随着和谐世界逐步构建,中国将承担更多的责任,用实际行动促进世界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7.

[2]胡锦涛.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05—04—23.

[3]俞可平.和谐世界与全球治理[J].中共天津市委

党校学报,2007,(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B/OL].http・//news.xinhuanet.corn/.2005一

12—22.

[5]蔡拓.和谐世界与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9).

[6]李景治.“和谐世界”: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6,(5).

[7]张妍.和谐世界与中国外交[J].世界知识,2006,

(8).

[8]庞仁芝.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J].教学研

究资料,2006,(11).

[9]李慧明.和谐世界:中国崛起之后的国际战略理念[J].探讨与争鸣,2007,(2).

责任编辑胡启南

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对外战略新理念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程昆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求实

TRUTH SEEKING2008(1)1次

参考文献(9条)

1.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072.胡锦涛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2005

3.俞可平 和谐世界与全球治理[期刊论文]-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2005

5.蔡拓 和谐世界与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型[期刊论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9)6.李景治 "和谐世界":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期刊论文]-科学社会主义 2006(05)7.张妍 和谐世界与中国外交 2006(08)8.庞仁芝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006(11)

9.李慧明 和谐世界:中国崛起之后的国际战略理念[期刊论文]-探索与争鸣 2007(02)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刘世庆 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与西部大开发[期刊论文]-西南金融2009(12)

2. 邓淑华.DENG Shu-hua 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30年[期刊论文]-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 樊体宁.FAN Tining 中国外交的新思维、新局面[期刊论文]-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1)4. 阎静.徐腊梅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外交[期刊论文]-求实2005(1)

5. 刘爱华 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期刊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3)6. 唐萱萱 构建和谐世界创新中国外交[期刊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3)

引证文献(1条)

1.陆兰兰 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研究综述[期刊论文]-金卡工程 2009(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s200801002.aspx


相关内容

  • 和谐世界理念的文化意蕴
    "和谐世界"理念的文化意蕴 "和谐世界"理念的文化意蕴新闻中心 | 教育 | 科技 | 文化 | 卫生 | 理论 | 评论 | 观察 | 国际 | 国内 | 京华 | 经济 | 军事 | 法制 | 体 ...
  •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D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90-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 ...
  • 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
    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分析 作者简介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20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中国安全环境以及国际关系等.先后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 ...
  • 我国外交政策和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知识梳理: (一)我国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和手段. 2.我国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我国的__________ 和__________决定了我国奉行__________外交政策. 3 ...
  •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大全
    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 ...
  • 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_王钰鑫
    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 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王钰鑫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摘102488)要: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对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认识的演进和脉络,揭示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是我国发展 ...
  • "五个发展"理念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研究郑长德
    [摘要]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在发展中,必须要有正确的发展理念.在"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 20**年届高考[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4 第一单元(1--2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国家问题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 ...
  • 我党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历史上,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之所以以中央全会这样仅次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 ...
  • 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维护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体会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