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 范文中心

浅析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09/19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和总结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认为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与社会因素,特殊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因素,患者依从性缺乏,法制观念淡薄,环境设施冈素等有关。结论:提出了加强媒体正面报道,加强护患沟通,重视职业素质修养教育,规范化培训,严格拄制院内交叉感染,深化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是防范儿科护理危险因素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儿科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使广大医务人员深刻意识到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因为服务对象具有年龄小,认知差,依从性缺乏,陪护人员多,护理工作琐碎,加之儿童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发育未完善,防御功能差等特点,决定了护理工作存在一些特殊性。为了使孩子生病的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认为应提高主动防范意识,控制或消灭潜在的危险因素,可尽量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儿2922人,其中新生儿976例,PICU560例,小儿内科1170例,小儿外科216例,其中存在护理风险的有724例,占住院人数的24.78%。

1.2方法对所有新入院患者由入院处置事发住院满意度调查表,出院时由家属自己填写后投入意见箱、听取在院患者对医院护理及住院环境的评价及建议;每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控制检查和各病区组织护理质量分析会;护理部调查处理纠纷的记录;对三种途径的反馈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分析。

2.结果

2.1社会因素部分媒体对医务工作的负面影响,医患之间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当今媒体报导有关医疗纠纷时多从患者出发,常常忽视医疗这个特殊服务行业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点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社会各层对医护人员信任度降低,要求更高。家长认为看病花钱了就应该满足其所有要求,无论其要求是否科学合理或符合医疗规范。

2.2特殊的护患关系儿童患病后,特别需要父母及家人的照料,这时,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均在家属的注视下进行,因此儿科病房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护人员与患儿的直线关系,而是医护人员、患儿及其家属的三角关系。本院曾发生一例是护理人员为危重患儿静脉推注药物,在更换注射器接头过程中有微量气泡进入血管,家属以患儿病情加重与气泡进入血管有关为由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儿科护理任务重,技术性强,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而家属往往爱子心切,又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正常的治疗护理过程不理解,对护理人员挑剔、苛求,对必要的操作项目过多地干涉、不配合。因此,在出现不理想治疗护理效果时。其态度上护理人员和家属往往有归因偏离,若护理人员不能积极、妥善处理,则极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家属的不满情绪而导致纠纷发生。

2.3护理人员因素①工作态度不严谨,欠缺慎独精神:

个别护理人员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或不遵守规章制度,“三查七对”未落实或者流于形式化、机械化,操作技术不精湛,经验不足。②技术因素:个别护理人员动、静脉穿刺技术不娴熟,导致穿刺失败或禁忌症掌握不牢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是医疗活动的客观反映,可供患者复印及医疗事故鉴定时必须提交的鉴定材料。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实际操作有出入及有主观成分、欠缺连贯性,未能如实反映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或未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等情况,均存在纠纷隐患。④感染干预意识淡薄:每个环节的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少数护理人员将不同病种的患儿安排混住在同一病房,进行集体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2.4患者依从性缺乏,护患沟通无效儿科患者由于生理及心理特点,各种原因均可影响患儿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造成治疗用药方案的持续性中断或检查手段未及时实施,从而影响诊疗效果;患儿的依从性与年龄、家庭环境、入院次数有明显差异,首次入院及年龄越小的患儿依从性越差。

儿章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语言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较差,常不能完整的表达疾病的感受和变化,因此护患沟通效果欠佳,护理人员很难从护患沟通中开展有效工作。

2.5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特定人际关系。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摸式的转变,人们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头脑,并且成为人们的共识Ⅲ。

2.6环境设施因素①床栏设置有缺陷:床栏空隙太大,幼小婴儿有坠床的危险。②用热设备标志不明显:热水管标识脱落或住院环境介绍不到位,容易出现烫伤的危险。

3.防范措施

3.1加强媒体的正面报道,医疗卫牛是特殊的职业,高风险、高压力,应给医护人员多些鼓舞和理解,从而更有利于在医疗质量、医护规范操作等环节得到提高和加强。

3.2加强护患沟通,改变护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患双方良好行为的基础,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病人至上”的意识:治疗中,多与家属沟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减轻家属的焦虑,使其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进他们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互支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的发生。

3.3重视职业素质修养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慎独修养,儿科护理管理者一定要抓好长期教育工作,帮助护理人员明确各种道德行为的是非界限。护理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无价,容不得半点马虎,临床三查七对制度、值班制度、交班制度等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护士不仅要认真遵守,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不分人前人后,都要有科学地按程序一步一步完成,严格完成每一次操作,遵守每一个操作规程。

而肌肉自主充分的收缩舒张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利于皮肤软组织的愈合,同时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软组织对髋关节的稳定作用。①股四头肌收缩舒张:膝关节下压胭窝紧贴床面绷紧肌肉,持续数秒,放松,再绷紧放松,反复进行,初始2-3次/日,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从每日数次到每同数百次,每次15-30分钟。②踝关节最大限度地伸屈:下肢伸直,踩关节背伸一放松一跖屈,每个动作持续数秒,30—40min/次。⑨臀肌收缩舒张:主动用力使两边臀部收缩在一起,髋部轻微上升,并保持这种姿势数秒,使肌肉保持一定张力。④抬臀运动:指导患者利用牵引床上的“秋千”拉手(或两肘支于床面),健肢足蹬床面,同时用力抬臀持续10-15秒,2次/日。15-30分钟/次。

3.3.2关节活动在安全范围内≤90。活动髋关节旧J,使假体各部分在新关节中达到协调稳定,活动遵守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原则。①屈膝屈髋:平躺,健肢伸直,患肢脚跟向臀部滑行,并有医护人员的协助指导,防止屈曲位外展脱位。②抬腿练习:枕头置于患侧大腿后,患肢伸直持续数秒,慢慢放F,开始10次,逐渐增加,练习髋关节的屈伸功能。③后期可行髋关节同时外转,滑墙锻炼,脚跟滑动等以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④其它活动:扩胸、引体向上、肘、肩、腕关节等全身运动,保持各肌肉关节的正常功能,以整体运动促进局部恢复,提高肌体耐受力。

3.4出院

3.4.1注意事项①6周内遵守90。原则。屈曲髋关节不超过90。,不能俯身从地面或低处捡东西,取拿东西时,把整个身体旋转过来,防髋关节内旋脱位。②不翘二郎腿,不论坐、躺、站,睡觉时两腿间放三角枕,至少坚持到医生认为安全为止(一般为3月)。坐时,两腿放在地面,同时两膝分开15-45厘米。③开始避免髋关节大范围的活动,严禁在患肢内收拢时再屈曲而致脱位。④使用拐杖到无痛及跛行消失时,可弃拐,最好终身使用单手杖,减少术侧关节的磨损,延长假体的寿命。⑤指导患者家中安全设施,避免意外发生。如坐椅要有扶手,不坐矮板凳,床的高度不可过低等到。

3.4.2复杏时间术后1月、3月、6月,摄x线片,了解假体的位置及稳定性是否良好,以后每年一次复查,出现髋部的异常疼痛、意外受伤等不适及时到院检查。

4.小结

成功的手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而术后有效的评估、严密的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及准确到们的功能锻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慧敏,何爱咏.保留关节囊的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7,(5):330—333.

[2]黄秋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162.

[3]林海燕.老年痴呆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8.(12):766.

[4]王宪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6—260.

[5]胥少汀主编.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265。277.

[6]朱建英,欧阳素珍,韩文军.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6,19(9):75-77.

[7]吴向阳,黄开芳.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U].当代护士,2006,i0:21—22.

[8]孔虹.预防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12(6):349.


相关内容

  • 20**年医院儿科院内感染暴发应急演练方案.流程图
    医院儿科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一.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监 ...
  •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会
    [摘要]本文就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进行探讨,重点从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网络.健全各种各种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做好年轻护士培训.应用掌上电脑(PDA)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网上报告系统.无惩罚原则等几方面,阐述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 ...
  • 儿科应急预案
    新生儿.儿科应急管理预案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应急管理预案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防范措施 (1)孕妇应定期做产前检查,发现高危妊娠应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 (2)预防围产期窒息的发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宫内窘迫,一旦 ...
  • 20XX年医院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精品
    2016年医院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 划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 ...
  • 儿科合理用药探索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CLINICAI,PHARMACY 200]年第10卷第2期 ・125・ ・合理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探索 徐小薇1 王跃明2 李大魁1(中国医学科学院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北 ...
  • RCA法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临床价值[1]
    ·1792·,检验医学与临床2N016年6月第13卷第13期 Lo.13abMedClinJul2016,Vol.13, y·论 著· CA法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临床价值R 苏 瑜,李 莉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输液室,海口57 ...
  • 骨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分析我院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寻求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方法及对策,防范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关键词] 跌倒:原因:骨科;护理 跌倒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骨科患者因 ...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第34卷第4期2013年4月 安徽医学 AnhuiMedicalJournal 503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卢林阳 王 燕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和护理措施,减少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方 ...
  •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半年工作总结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半年工作总结 2016年上半年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努力开展工作, 从根 ...
  • 糖尿病足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足和腿部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导致感染.残废和截肢.糖尿病足最常见的是溃疡和坏疽.溃疡可以深浅不一,并有或不并有感染.坏疽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个足.少见的足病变为Char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