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的心得体会 - 范文中心

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的心得体会

12/07

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心得体会

刘芬珍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几点。教师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一、几点感悟:

在本学期自己近四个月的生本实验期间,我通过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实验,有了一些收获但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详尽的掌握,我几乎每天都有前置性作业,但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质量一日不如一日,学生前置性作业兴趣也没以前高,更可怕的是课堂上学生无精打彩的汇报和与此同时表现出来的不良倾听习惯,让我好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我发现自己的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太多而且要求太笼统,学生不知道该了解什么、思考什么,这样导致第二天的课堂汇报交流抓不住重点,知识点的突破就更谈不上了。再者,无效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学生的课前先学留于形式,不仅成为了学生的负担,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

由此我感发思考:①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②就某

一个学科内容而言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③过多前置性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④前置性作业是否一定表现在课外?⑤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前置性学习首先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不是每门学科都需要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就不同学科层面应该是“体现学科特点”,但都指向“学的研究”;研究容量我认为应该是“少而精”,可根据每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性布置,数学一般新授课和复习整理课比较适宜布置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就教师设计层面应该是“开放并具价值”,前置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正如教导主任所说:“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服务。”

同时,我也认识到设计前置性作业对教师的要求: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对目标把握的不明确、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我

认为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例如数学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二、如何布置前置性作业:

1、前置性作业形式: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就行了。前置性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由教师准备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

我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了三种形式:①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用在书上作批注、作记号、提问题的方式,布置前置性作业在书本上完成。

②同时我还给我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小研究本,有时我让学生在小研究本上完成前置性作业,格式如下:

一、自学内容

二、我学会了

三、我要举例

四、我想提问

③还可采用让学生完成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表的方式,格式如下: ×××知识小研究

2、前置作业目标:前置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具体,针对不同的年级又有所不同。

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侧重于自学习惯的培养,对他们在新授课的前置性作业用不着面面具到,也不能多,只需要弄清一两个或两三个主要的知识点,再加上少量的练习题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和班级交流中体会,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会更乐于自学。

根据以上原则,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或一位数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前置作业(自学例1和例2并完成“做一做”,不会的可请教家长)。第二天,在课堂上我请学生来教学例题,早有准备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言,之后怎样口算,注意什么,基本都是学生介绍的,我只做了归纳和总结。在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上黑

板板演,其余学生做“小评委”,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要求比老师还严,从课后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这也许就是低入高出吧!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他们的前置性作业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让他们能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要点,课堂上再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馈,交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比如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推导,就可以设计一个研究表格让学生测量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进行计算来发现规律,推导圆的计算公式、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内容:1、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明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

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也通过这个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了视野,增长的知识。假如能在课堂上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话,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所以,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心。


相关内容

  •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曾经听了一节语文课--<向命运挑战>.课上,学生妙语如珠:课后,听课教师好评如潮,很多教师都用"太完美了!"来表达着自己的艳羡之情,包括郭思乐教授在内的专家也对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 ...
  •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单元 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老舍.围绕这一主题交叉编排了 4 篇精读课文,两篇略 读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六篇文章在表现中心上有所侧重. <我的母 亲>这篇课文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 ...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精河县第一小学:何波 斗转星移,近一学年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在精河县一小扎实有效 的开展着,我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从最初的理论学习到现在的运用 理论,从有些邯郸学步式的效仿学习到自己摸索式的教学实践,这 ...
  • 高效课堂创建中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高效课堂创建中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王亮 长期以来,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自我担任班主任这十几年间,学生的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课堂的作业,一二年级是小字,三至六年级是作文,这种作业方式,是为了 ...
  • 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设计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设计之我见 作者:夏正兰 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2期 [摘 要] 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英语教学的前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前置
    [摘 要]前置性学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是"先学"这一原则最鲜明的体现.教师事先设计好"研学单",让学生做好充分的研学,课堂教学的起点自然就高,学生真正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带着感悟走进课堂,在课堂和老师 ...
  •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 ...
  • "生本课堂"论文
    "生本课堂"论文 摘要: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课堂全过程依靠学生",这与"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在今后 ...
  • 六上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 ...
  •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圆锥的体积>这节课,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较为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大胆猜测,培养猜测意识 假设和猜想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任何发明创造我想都是离不开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