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效应(1) - 范文中心

挤出效应(1)

08/13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的经济效应。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劳动力的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流动偏好陷阱:利率越高,投机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很高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高,此时证券价格也很低,不会再下跌而纷纷买进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很低时,人们认为证券价格不会再上升,而纷纷抛出,增加货币持有量。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穷大,银行即使再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使利率下降。 货币交易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消费价格指数:是用来监测生活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动的情况。 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在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的流量。

货币政策:是中央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

货币投资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均衡的国民收入:是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生产总值。

总需求函数: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LM曲线是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主要说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IS-LM模型研究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结构均衡的模型,也是反映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完整的总供给曲线应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P LAS D

A

0 B C Q Y

因为古典学派认为从长期看,货币工资价格和价格都具有伸缩性。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当劳动供给增加时,实际工资就会下降,价格水平会上升;反之,当劳动需求增加时,实际工资会提高,价格水平会下降,最终劳动市场实现均衡,所以国民收入或就业水平不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第一,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三,税收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第四,净出口效应。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条件下,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

财政政策是解决宏观经济波动的灵丹妙药吗?制约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

1.财政政策会遇到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

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已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2)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将投资转向国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 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什么叫做乘数,试用现实经济运行中的例子解释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

作用?

乘数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指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

比如你投资100元(存入银行,能收取利息,比如5%,算是一种小投资),不仅是你能赚到这5%的利息,你还能给一个人创造一个工作机会,他要负责处理你的投资(100元),这样你不仅有利息,还能带搜索动就业。这就是投资的乘数效应。

失业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分别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

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

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的周期性萎缩而导致的失业

什么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结合实际分析制约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力发挥的因素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是指主要通过减税、 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 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已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此外,政府购买或者税收乘数是在利息率不变的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利息率随着这些因素变动而变动,则乘数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程度。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例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会遭到选民的反对,而增税更会引起社会的不满。这些阻力可能使得

政府不得不顾及政治目标。

什么是GDP,其具有哪些特点?

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测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价值。

4.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价值。

5.衡量的是有形产品和无形劳务创造的价值总和。

什么叫通货膨胀,结合当前现实经济形式,分析通货膨胀会产生哪些危害,应该如何进行处理?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

1.控制货币供应量。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3.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4.其他政策。

货币政策的实施者是谁?主要有哪些政策工具?它们将对经济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中央银行。

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的存款中有多大比例可以作为贷款使用,因此,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可以调节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数量,进而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

: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左右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政策具有“主动权”,即政策的效果并非取决于其他个体的行为,央行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

3.公开市场政策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其他两项政策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中央银行卖出和买进证券的动作可大可小。

4.公开市场业务有一种连续性的效果,央行能根据金融市场的信息不断调整

其业务,万一发生经济形势改变,可以迅速作反方向操作,以改正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以适应经济情形的变化,这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工具的一次性效果是优越的。

设一个两部门经济中的消费为C=100+0.8y,投资i=150-6r,名义货币供给为m=150,价格水平为1,实际货币需求L=0.2y-4r(单位10亿美元),(1)IS和LM曲线方程。(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IS曲线:IS曲线的意义是投资=储蓄

s=y-c 即 s=y-(100+0.8y)=0.2y-100

i=s 即 0.2y-100=150-6r

得到:r=250/6-1/30y

LM曲线:LM曲线的意义是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L1=L2 即 0.2y-4r=150

得到:r=-37.5+0.05y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250/6-1/30y=-37.5+0.05y

得到:y=950

r=10%

若已知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150+0.5y,投资函数为i=500-1000r,政府支出g=250,假设货币需求Md=(0.5—2000r)p,货币供给Ms=1500.

试求:(1)推导总需求函数,若价格水平为p=1和p=2时,总产出水平各为多少?

(2)假设g增加为400,总需求函数如何变化?

(3)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为3000,对总需求函数有何影响?

1)Y=AD=C+I+G=150+0.5Y+500-1000r+25

r=(900-0.5y)/1000 „„①

Md=(0.5Y-1000r)P

r=(0.5Y -Md/P)/1000=(0.5Y –Ms/P)/1000 „„②

联解方程①②

当Ms=800,P=1时,Y=1800,r=0.1

当Ms=800,P=2时,Y=1400,r=0.3

2)当G增加为400时,①变为r=(1100-0.5y)/1000

若P=1,与②联解得 Y=1900,AD曲线右移

3)当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为900时,代入②,与①联解得,Y=1900,AD曲线右移

如果总供给函数为Ys=1500+500P,总需求函数为Yd=4500-1500p,试求:(1)均衡状态下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2)如果总供给函数变为Y=1000+500P,则均衡状态如何变化?

3)如果总需求函数变为Y=5000-1500P,将如何影响均衡状态?

解: 1) Y=1500+500P

Y=4500-1500P

易解得P=1.5,Y=2250

2)当总供给函数变为Y=1000+500P时,解方程组

Y=1000+500P

Y=4500-1500P

解得P=1.75,Y=1875

3)当总需求函数变为Y=5000-1500P时,解方程组

Y=1500+500P

Y=5000-1500P

解得P=1.75,Y=2375

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

求:(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实际产出及(收入)为800时,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是多少?

(3)投资增加至100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1、均衡收入Y=C+I=100+0.8Y+50

Y=750

c=700

s=i=50

2、总需求=100+0.8*800+50=790

800-790=10

3、y=10+0.8y+100

y=1000

增加250

假如货币需求L=0.2y-2r,货币供给为100,消费函数为C=150+0.6Y,投资函数为i=100-6r,政府支出g=50,求:(1)求IS和LM方程。(2)当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利率和投资。(3)政府支出增加为100时,均衡的收入,利率和投资会有什么变化?

网友采纳

(1)IS: Y=C+I+G= 150+0.6Y+100-6r+50=300-0.6Y+6r

即 Y=(300+6r)/1.6

LM: 0.2Y-10r=100

所以Y=212.85,r=6.76,I=59.5

(3)当G=100时,IS:Y=0.8Y+250,所以Y=1250

而LM不变,所以r=5,I=150,因此收入提高100,利率提高2%,投资不变

两部门经济中若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100,此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储蓄分别为()

1. :(1)将已知条件c=100+0.8y,i=50代入均衡条件y=c+i,易得均衡收入y=750(10亿美元)此时,消费和储蓄的数额分别为

c=100+0.8y=700(10亿美元)

s=y-c=750-700=50(10亿美元)

以下关于乘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边际消费额倾向与乘数成正比)。

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4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5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50)

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此时(.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雇主,政府) 从短期来看,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可能(小于零)

在短期,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时,均衡的产出量(以上情况都有可能)潜在产出量

下列哪项会减少货币的预防需求(职工减少工资)

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为(增加政府支出)

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部门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GDP是(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成的收入)

总需求曲线想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那么增加政府购买会使(价格水平上升,实际

产出增加)

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的提高)

影响货币总需求的因素是(利率和收入)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是企图(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

货币供给减少导致(IS曲线想右移动)

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的情况下,均衡收入水平为(7000)

在一下三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边际消费倾向为0.6)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折旧)

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不有利于(债权人) 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理论含义是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长期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均衡的产出量(以上情况都有可能)潜在产出量 当经济存在通货紧缩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为(增加政府支出) 货币供给增加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D)


相关内容

  • 流变学复习(名词解释)
    流变学:研究材料流动及变形规律的科学. 熔融指数:在一定的温度和负荷下,聚合物熔体每10min 通过规定的标准口模的质量,单位g/10min. 假塑性流体:指无屈服应力, 并具有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的流动特性的流体. 可回复形变:先对流 ...
  • 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和分配效应
    1.什么是政府公共支出的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和分配效应?请结合中国财政政策实践说明上述效应的存在性. 所谓"内在稳定器"是指这样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它能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财政 ...
  • 聚合物成型加工习题答案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 第一章 绪论 1. 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 答:材料的四要素是:材料的制备(加工) .材料的结构.材料的性能和材料的使用性能. 这四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可以认为: 1) 材料的性质与现象是新材料创造 ...
  • 九.十.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 2.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 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二.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使得消费者更富裕.这有鼓励他们更多的支出.消费支出 ...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 作者:吉胜楠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5期 摘 要:义务教育由于其巨大的外部效应被视为典型的公共产品.但义务教育并没有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有效供给,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筹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以及 ...
  • 20XX年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2009年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 ...
  • 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定律.经济学定律大全集
    基本资料 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定律.经济学定律大全集 作者: 凡禹,岳忆 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装帧: ISAN: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一生要知 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定律.经济学定律大全集 前 言 第1章 皮尔斯定理 第2章 ...
  • 塑料加工助剂及配方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无机非卤阻燃剂将占重要位置 其中氧化铝三水合物和氢氧化镁混合使用时,可以利用氧化铝三水合物吸热量大(结晶水汽化时吸热) ,抑制燃烧物表面温度升高:利用氢氧化镁来提高氧指数和促进炭化效果,因为聚合物表面有了炭化膜也能起到阻止燃烧 ...
  • 宏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2000
    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宏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 概念题 1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 ...
  • 电大西方经济学小抄5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 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 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 D.一项公共政策 2.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