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之一 - 范文中心

[弟子规]教案之一

06/19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崔兴君

一、 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二、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1. 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可以做他的小老师?

生3:我知道了!“履”的本义就是鞋子!

师:真聪明!学贵有疑!但还要善读书。还有什么不懂的,再读读书!我们这本《弟子规》后还有“经典解说”,请你试着向它求解!

……(学生读书自学)

[建议]

在这个画面中,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新的精神。

(3)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交流王安石的成就)

(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

[建议]

故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读故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小节后配备王安石不讲卫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样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3. 链接

“经典故事”《不讲卫生的王安石》(见《弟子规》第51页)

4.“经典拓展”(见《弟子规》第51页)

(1)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相机交流)

(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完成习题,交流)

(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齐背这两句!

5. 自由创编

(1)《弟子规》是清代的儿童蒙学教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新时期的弟子,在理解这几句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改一改、编一编!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弟子规》。(配乐、独立创编)

(2)编好了吗?在四人小组内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读给伙伴们听,大家都要洗耳恭听!(四人小组交流)

(3)你觉得谁创作得最好,推荐他代表你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听。我们来评评看谁编得最好,谁是我们班的“大学士”。(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展示)

(4) 还有许多同学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全班交流)

[评析]

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诵读、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经验,创编具有时代特点的《弟子规》,赋予经典以鲜活的生命,以真正继承中华经典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

6. 总结延伸

(1)到这里,这一章就全部读完了。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

(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分男女生比赛)

[评析]

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加油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

正文见《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弟子规》

(南方日报出版社)第50-51页

链接: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全国第一套由大学教授、教材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联合打造的国学读本

★全国22位特级教师全程参与打造

★名牌小学校本教材指定用书

★免费赠送配套《国学教案精选集》

《弟子规》 16开 全彩印刷南方日报出版社

《三字经》 16开全彩印刷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千字文》 16开全彩印刷 南方日报出版社

《百家姓》 16开全彩印刷  南方日报出版社

《增广贤文》 16开全彩印刷 南方日报出版社

《论语》 16开全彩印刷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大学中庸》 16开全彩印刷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三十六计》 16开全彩印刷  南方日报出版社

《笠翁对韵》 16开 全彩印刷  南方日报出版社

《声律启蒙》 16开 全彩印刷 南方日报出版社


相关内容

  • 弟子规谨教案
    <弟子规>之"谨"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引导学生在读得准确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将韵文读得有滋有味. 2.会悟:结合注释理解韵文的意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从中受到启迪和 ...
  • 弟子规谨教案及反思-校本
    弟子规-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弟子规-谨部分内容. 2.初浅理解文中意思,大致背诵所学内容.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朗读弟子规-谨部分内容,大致背诵所学内容. 难点:初浅理解文中意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 弟子规教案入则孝3
    弟子规教案 5 进度:入则孝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教学内容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力准备,父母亲讨厌的事物,要小心谨 ...
  •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本单元题为"经典驿站",共17课,包括古代一些经典的文集,有<声律启蒙><续小儿语><增广贤文><弟子规><幼学杂字>&l ...
  • 议论文论据补充训练(教案)
    议论文论据补充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重点: 1.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学会补充论据. 2.补充论据的方法.技巧. 一. 什么叫论据? 在议论文中,论据是支持和证明论点的根据. 二. 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事实论据: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 ...
  • 前亭中心学校20**年新八德教育工作汇报
    欣欣八德,馨满校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2013年2月以来,在漳浦县教工委书记.宣传部陈部长的号召下,在县教工委,教育局的领导下,新八德教育在金浦大地蔚然成风.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落实新八德教育, ...
  •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阅读伴我们成长 一. 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 ...
  •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教案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 ...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爱我家--教案
    我爱我家 说说我自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清楚.大方地介绍自己,在介绍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2.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从哪些方面清楚大方的做自我介绍 教学准备:四 ...
  • 浅吟轻唱诵古韵
    校本活动课教案: "浅吟轻唱诵古韵,悠悠诗情明我心" --------六(1)班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一. 你追我赶诵经典 1. 2. 齐诵<弟子规>泛爱众篇 检查评价 出示上周诵读内容1.<弟子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