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芭蕾与芭蕾的中国学派 - 范文中心

中国芭蕾与芭蕾的中国学派

07/14

作者:于平

《中国文化报》 2001年04期

  白淑湘:从“白天鹅”到“红天鹅”

  西方的芭蕾艺术在中国的黄土地上出现,并不意味着有了“中国芭蕾”。中国人跳芭蕾经典不一定是“中国芭蕾”,否则我们在纽约、在伦敦、在巴黎、在多伦多、在墨尔本都能看到“中国芭蕾”——我们中国杰出的芭蕾舞者正在那些芭蕾舞团领衔公演。

  新中国建立后,苏联专家系统训练我们的舞者,于是,在建国10周年之际,我们放飞了黄土地上的第一只“白天鹅”——白淑湘。引进并介绍一种外来的艺术样式,“描红”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如果不是在5年后白湘湘出演《红色娘子军》中的吴菁华,从而完成“白天鹅”向“红天鹅”的转变,我们演出再多的芭蕾经典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这是因为,对于芭蕾这种西方的主要舞蹈样式,只靠传演其经典是不能使其在中国的土地上根深叶茂的。我们培养的芭蕾舞者,如果只是用芭蕾的经典来浸泡,那么中国的“白天鹅们”去寻找这门艺术原来栖息的“湖畔”也不是不好理解的了。白淑湘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只“白天鹅”,固然有着攀登人类舞蹈艺术高峰的意义,但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由“白天鹅”向“红天鹅”的转换,在于“黄土地”上有了真正的“中国芭蕾”,即《红色娘子军》这只“红天鹅”。

  李承祥:从《鱼美人》到“娘子军”

  无论是谈中国芭蕾还是谈中国舞剧的创作,都不能不谈李承祥。李承祥介入中国舞剧,最初是在《鱼美人》的创作中为苏联专家古雪夫当编导助理。

  李承祥于60年代初介入了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由“贵族化”的“白芭蕾”进入“革命化”的“红芭蕾”,不仅是因为一种现实的需要,而且也是因为追求一种信仰。《红色娘子军》体现出“中国芭蕾”的一些特色:其一,我们有着更为复杂的舞剧结构,与之相对应的是舞剧角色的数量大大增加。一般的芭蕾舞剧通常是由4位主要角色来结构戏剧矛盾,以使戏剧线索简明而舞蹈血肉丰满。《红色娘子军》有反面角色南霸天、老四,有一般正面人物连长、小庞,还有主要英雄人物洪常青、吴菁华。人物数量的增加不仅是结构戏剧矛盾的需要,也是陪衬主要英雄人物的需要。其二,我们的舞剧往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双人舞”。《红色娘子军》不仅没有“双人舞”固有的Adago、Veriation和Codo的三段结构程式,甚至没有“男女首席舞者合舞”这一基本定义。洪常青不与吴菁华跳“双人舞”,大概是芭蕾舞剧中“男女首席舞者不合舞”的特例。其三,我们开始寻求建设中华民族和中国地域“代表性”舞蹈的方法,海南的黎族舞蹈及汉族“五寸刀舞”成为“中国芭蕾”的有机构成,吴清华的“足尖弓箭步”、洪常青的“托掌背刀”似乎也体现了芭蕾语言“民族化”的某些追求。

  肖苏华:从“交响化”到“当代性”

  之所以要提及芭蕾教授肖苏华,不是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芭蕾教授之一,而是他对建立芭蕾的“中国学派”有最迫切的愿望,也有最敏锐的目光。

  既使是在北京舞蹈学院,要找出一位多年从事芭蕾教学,又转而从事编导教学,并进而发表大量学术论文的教授,也只有肖苏华一人。芭蕾“中国学派”形成的关键,首先是剧目。“一红一白”的“样板”普及之后,我们的芭蕾在80年代初也光顾过《祥林嫂》、《家》、《雷雨》等,但很快就由现代题材折向古代,如《林黛玉》。此时,肖苏华正从苏联追随当代芭蕾大师格里戈罗维奇而归。他指出,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在保护古典芭蕾形式美的同时进行了探索与试验。1927年创作的《红罂粟花》开始了苏联的戏剧芭蕾时期,在近30年的时间内沟通了芭蕾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奠定了苏联芭蕾现实主义的创作基础。1957年创作的《宝石花》标志苏联进入交响芭蕾时期,其延续至今的倾向:一是全方位地扩大创作思想的基础;二是探索人生的哲理和意义;三是进一步音乐化和交响化;四是开拓作品的现实意义并加强作品的现代感。

  红天鹅:你到底能飞多远?

  在《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之后,蒋祖慧等创作的《祝福》,李承祥等创作的《林黛玉》,唐满城等创作的《家》,舒均均等创作的《觅光三部曲》,也算得上是中国芭蕾的精品。“五大芭蕾团”之首的中央芭蕾舞团若能逐步复排,也不失为“中国芭蕾”稳扎稳打、能攻能守的战略。

  但我们的“红天鹅”毕竟还是要远飞高翔。也因此我们总在琢磨什么原因使我们未能“远飞高翔”。有人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巴甫诺娃,中国芭蕾应当有自己的明星效应。有人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巴甫诺娃,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哪来中国的“巴甫诺娃”。有人说,我们需要更多的福金,需要既恪守芭蕾美学原则又具有革新精神的编导家。还有人说,我们需要佳吉列夫,需要他这种既具有艺术鉴赏能力,又具有市场营销能力的经纪人……这其实说明,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芭蕾“中国学派”的建设需要“合力”。谁来促成这个“合力”?谁来驱动这个“合力”?我看是既要靠“市场”,也要靠“市长”;既要靠剧目创作出新,也要靠剧团体制改革;既要恪守芭蕾的美学原则,也要开拓作品的现实意义。当我们能正视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之时,或许就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新的试飞!


相关内容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 ...
  • 黄金分割数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第3卷 1 第 1 期 21 0 2年 3月 延安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nl f a a nvri N tr cec dt n ora o n nU ie t Y s y( a a SineE io ) ul i V0. 1 N ...
  • 芭蕾形体|每天坚持6小时训练的舞花们
    芭蕾组合+身韵组合+维舞片段 古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正练习舞蹈的人是能够深刻明白其中的艰辛的. 如果你是一名舞者 你一定还记得第一次压脚背的疼痛,第一次开胯下一字马的疼痛,高抬腿时的酸胀无力,大跳转身时的 ...
  • 男版天鹅湖赏析
    <男版天鹅湖>赏析 摘要:在舞蹈赏析课上我们观看了<男版天鹅湖>,看到男性用他们所独有的风格表演出于传统天鹅湖不一样的凄美剧情,深深的震撼了我,让我对芭蕾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也许芭蕾并不是只有女性才能跳好. 关键字:天 ...
  • 电视台中秋文艺晚会主持词
    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梦:现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聂: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张:全球的华人华侨朋友们 季:芜湖的父老乡亲 曾:大家--- 合:中秋快乐! 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刻,我们是在中国安徽省的XX市为您现场直播&l ...
  •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三届小荷 浙江省考级组合 05:49 第四届小荷风采 第三届小荷 浙江省考级组合 05:49 第四届小荷风采芭蕾之梦(少儿.. 第八级7.四小天鹅 芭蕾舞 01:45 舞蹈特长生考前辅导 小学升初.. 舞蹈特长生考前辅导 高中升大.. 舞 ...
  •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对比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对比 摘要:中国本土大地构造学发展至今已有60年历史,本文介绍了五个最具代表性的学派,分别从学派的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方法还有矛盾机制方面对这五个学派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中国大地构造学派 研究内容 学派对比 中国大地构造学 ...
  •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图)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图) 2015-11-16 02:39:07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漫画勾犇 近期,"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 ...
  • 哈特[法律的概念]之读后感
    摘 要:哈特<法律的概念>以批评奥斯丁的早期分析法学之法律定义为突破口,进而对法律的概念及权利.义务.规则等其他概念进行全新的解释与评析,同时还对自然法学.现实主义法学等近代有代表性的法学思潮进行适当的评价.该书系统表达了作者于 ...
  • 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MPA 知识体系中的管理学 ------对管理思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疏理与讨论 讲解人:陈东平 引言: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源远流长 管理从19世纪末开始形成一门学科,至今才100年. 但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纵观管理思想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