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胡适先生作_大眼攒幸福 - 范文中心

怎样读书-----胡适先生作_大眼攒幸福

12/14

怎样读书-----胡适先生作 (2012-05-30 00:32:14)转载▼ 标签: 杂谈       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所感到的有三个问题:1。要读什么书;二,读书的功用;三,读书的方法。       关于要读什么书的一个问题,在京报上已经登了许多学者所选定的“青年必读书”,不过这于青年恐怕未必有多大的好处,因为都是选着依照个人的主观的见解选定的,还不如读青年自己所爱的书好。      读书的功用,从前的人无非是为做官,或者以为读了书,“颜如玉”“黄金屋”一类的东西就会来,现在可不然了,知道读书是求智识:为做人。      读书的方法,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 (一)精(二)博 精 从前有“读书三到”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到三到有点不够,应该有四到,是:眼到 口到 心到 手到        眼到 是个个字都要认得“中国”字的一点一捺,外国的a,b,c,d,一点也不可含糊,一点也不可放过。那句话初看似很容易,然而我国人犯这个错误的毛病的,偏是很多,记得有人翻译英文,误Port为Pork,于是葡萄酒一变而为猪肉了。这何尝不是眼不到的缘故。谁也知道,书是集字而成的,这是字不能认清,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求学。         口到 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现在虽没有人提倡背书,但我们如果遇到诗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总要背下来,它至少能使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得到一种好的影响,但不可模仿。中国书固然要如此,外国书也要那样去做。进一步说:念书能使我们懂得他文法的结构,和其他的关系。我们有时在小说和剧本上遇到好的句子,尚且要把他记下来,那关于思想学问上的,更是要紧了。       心到 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做到这一点,要有外的帮助,有三个条件: (一)参考书,如字典,辞典,类书等。平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读书,第一要工具完备。(二)做文法上的分析。(三)有时须比较,参考,融汇,贯通,往往几个平常的字,有许多解法,尚是轻忽过去,就容易出错误来。例如英文中的一个Turn字,作v.t.有十五解,v.i.有十三解,n.有二十六解。又如strike,v.t.有三十一解,v.i. 有十六解,n.有十八解。共有六十五解。又如Go,v.i.有二十二解,u.t.有三解,n.有九解。共有三十四解。又如中文的“言”字,“于”字,“维”字,都是有意义很多的,只靠自己的能力有时固然看不懂,字典里也查不出来,到了这时候非参考比较和融会贯通不可了。 还有前人关于心到很重要的几句话,把他来说一说:送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又说:“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手到 何谓手到?手到有几个意思: (一)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做笔记 笔记分为四种: (甲)抄录备忘。(乙)提要。(丙)记录心得。记录心得,也很重要;张横渠曾说:“心中苟有所开,原便X,记否则还失之矣。”(丁)参考读书而融会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      手到的功用,可以帮助心到。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意思,无论是听来的,或者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功夫,把他杂除的杂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作为笔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意思,就属于自己的了。      博 就是什么书都要读。中国人所谓“开卷有益。”原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博呢?有两个答案: (一)博就是为参考,(二)博是为做人。 博是为参考   有几个人为什么要戴眼镜呢?(学时髦而戴眼镜的,不在此问题内。)干脆答一句:是因看不清楚,戴了眼镜以后,就可以看清楚了。现在戴了眼镜,看是清楚的,可是不戴眼镜的时候看去还是糊涂的。王安石先生答曾子固书里说:"……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顾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能知其大体而无怀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生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盖圣人故也。……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       他“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我们要推开去说: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其书。比如我们要读诗经,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谣周刊,便觉诗经容易懂。倘若研究一点文字学,校勘学,伦理学,心理学,数学,光学以后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         大家知道的:达尔文研究生物演进的状态的时候,费了三十多年光阴,积了许多材料,但是总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偶然读那马尔萨的人口论。便大悟起来,了解了那生物演化的原则。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书既是读得多,则参考资料多,看一本书就有许多暗示从书外来。用一句话包括起来,就是王安石所谓的“致其知而后读。”          博是为做人 像旗杆似的弧另另地只有一技之艺的人固然不好,就是说起来什么也能说的人,然而一点也不精,仿佛是一张纸,看去虽大,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也不好。我们理想中的

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所以我说:“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相关内容

  • 第五讲[追悼志摩]之胡适和志摩教案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大学语文 1 次/11 课程 (一) 周次 周 授课日期 2013.11.4/11.6/11.8 旅管 1301.1302,英语 1301,商英 1301.1302. 第五讲<追悼志摩>之胡适和 ...
  • 汉语拼音创始人王照
    汉语拼音创始人王照 王光军 王祥瑞 王照(1859-1933),字黎青,号小航,又号水东.宁河县芦台镇人.曾祖王锡朋. 王照是我国著名语音学家,汉字改革的先驱者,汉语拼音的创始人.他创造的"官话字母",开注音符号之先河, ...
  • 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与联大师生共甘苦,把一生献给清华 人物简介: 梅贻琦,生于1889年,卒于1962年.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年至1948年,任清 ...
  • 周汝昌:红楼梦觉过来人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 ...
  • 大师们上学时的日记,是否很熟悉
    大师们上学时的日记,是否很熟悉 大师年轻的时候是啥样?看他们当时的日记.如果嫌一本<胡适 留学日记>太长的话,我们可以看网友总结的精编版胡适日记,其核 心就是"打牌":而季羡林年轻时的日记则被网友发现有&qu ...
  • 无限信仰阅读的力量
    无限信仰阅读的力量 当我得到黄校长和陈校长的吩咐跟大家做一次关于阅读交流的时候,直至今天坐在这里,我有对往日时光的回想和感慨.对我有知遇之恩的黄校长现在是睿达实验小学的校长,我现在江口街道第二小学当校长.陈校长所坐的办公室我曾经坐过,在这个 ...
  • 钱穆推介的七本必读书
    民国是个无数人心向往之的读书人时代,无数想读书.爱读书的人都喜欢找人推荐书,而他们或许不知道的是,很多民国大师其实都罗列过必读书目,如胡适.梁启超.朱自清等等.但这些人推荐的书对于现代人有个问题,便是要么数量太多,要么太专业,要么太冷门,很 ...
  • 鲁迅研究试题 江苏省
    2007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7039鲁迅研究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论文中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是( ) A .<文 ...
  • 田余庆:历史不是政治的奴仆
    田余庆,湖南省湘阴县人.1924年2月11日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今汉中市),先后于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政治系(昆明)肄业,1950年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教授.历史系主任,国务院古籍整 ...
  •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初中篇 一.文学 本领域图书注重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不再收入,且每位作家一般只收录一部代表性作品.在切实吸引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对社会与人生进行全面的观察.细腻的体味.深入的思考,并在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