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计划和教案 - 范文中心

六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计划和教案

01/12

六年级写字教学计划

一、六年级写字课的教学目标: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

六年级写字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能比较热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2、练习用毛笔临摹,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掌握独体字的结体规则,写好独体字。

4、掌握上下结构合体字的结体规则和书写方法,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5、掌握笔画之间合理搭配的基本规律,把汉字写得美观大方。 6、初步掌握在横格中写字的方法。

7、培养写字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书法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钢笔写字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 难点: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坐姿、运笔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语文教师要不折不扣上好写字课,要认真作写字方面的指导。教师的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不少于25分钟。

3、关注学生的作业习惯、书写习惯,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学生“提笔即是写字时”的意识。 4、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5、教师做好表率,自己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的书写习惯,教师的板书要给学生一种写规范,写漂亮的印象。

6、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再提笔写字,提笔就要写好、写对的习惯。 7、 展开竞赛。以班为单位举行竞赛,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概念。也可以抽签的形式举行级的写字比赛。

8、 班内开辟书法展览角,定期展览学生、教师的书法作品,给每个人展示

自己的机会。

四、写字进度安排表:

第1课 上下结构(一)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上下结构(一)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宽下窄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宽下窄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坚”和“膏”,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上窄下宽型”

(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2课 上下结构(二)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型和上小下大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上下结构(二)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大下小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大下小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大下小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部件要写得长,下部件要写得短;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垄”和“蓄”,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上小下大型”

(1)什么叫“上小下大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小下大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部件要写得短,下部件要写得长;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3课 包围结构(一) 半包围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半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包围结构

2.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1 半包围;2 全包围。

3.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半包围的写法

(1)从两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方法同上 第三种情况方法同上:

2.从三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方法同上 第三种情况方法同上: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4课 包围结构(二) 全包围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包围结构(二)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全包围的字可依据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的不同分为两类。 2.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 (1)讲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回”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讲解扁方型字的写法。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皿”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3.字框两竖垂直类的有长方型和大方型的两种。 (1)讲解长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日”和“首”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讲解大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固”和“国”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5课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要写好字,除了要做到重心平稳,还要做到方正变化;

2.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因;

3.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2.写字时为什么要做到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

(一)重心平稳

1.汉字结构形式多样,形态变化纷繁,但不论字形怎样变化,都必须做到重心平稳。

2.做到重心平稳的方法: (1)横平竖直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重”字。 (2)左右平衡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坚”字。 3.上下对正方法同上 4.位置适当方法同上 5.把握斜度方法同上 6.夸张主笔方法同上 (二)方正变化

1.有些字的外形方正对称,稳定平衡,初学写字的人常常将这类字写得呆板无精神。这需要对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适当的变化,才能使字显得生动美观。 2.做到方正变化的方法: (1)长短变化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川”字。 (2)正斜变化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春”字。 3.主次分明方法同上 4.部件伸缩方法同上 5.围当留缺方法同上

6.上小下大,左轻右重方法同上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6课 怎样提高钢笔楷书的书写速度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知道提高钢笔楷书书写速度的方法。 2.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写字速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社会交往对写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字写得正确、美观,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怎样才能提高书写速度呢? 二、新授

1.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写字速度的方法。 小组讨论。 班级讨论。 2.教师讲解:

(1)要尽量做到熟练。

首先运笔要熟练,做到下笔成形,不出怪异的笔画;还要熟悉字的结构,做到字形端正,不因提高书写速度而变形。 (2)要尽量减省运笔动作。

楷书笔画凡是转折连接的地方,都要有停顿动作,如能将有些动作减去,就能提高书写的速度。

(3)相近的笔画可以相连。

(4)可以点代画,减省部分笔画。 (5)要强记书写内容,做到心到手到

写字时,要尽量减少看字逗留的时间,心中要熟记书写4 内容,笔下的字就像流水一样逐个淌出,这样,抄写的速度自然能加快。 3.学生临摹,领会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4.提醒学生提高书写速度的根本方法是熟能生巧。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7课 呼应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呼应”; 2.使学生明白怎样呼应;

3.使学生会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呼应 2.激发兴趣

什么叫呼应呢?为什么要呼应? 二 新授

(一)什么叫呼应

1.书写汉字时,要求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在写下一笔时,需和上一和有连续的运笔动作,这种方法叫呼应。

2.出示带有呼应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呼应。 3.根据例字讲解:

前一笔的收笔和后一笔的起笔为一呼应。

除运笔的方向外,笔画的位置也是呼应的重要内容。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呼应。 (二)怎样呼应 1.出示例字“小”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小”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小“字的竖钩和左点是一呼应,左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3.出示“心”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心”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心”字的左点和卧钩是一呼应,卧钩和中点是一呼应,中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三)呼应关系明显的字 通过“九”和“源”体会笔画的呼应关系。 (四)笔画未能呼应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呼应?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8课 避让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避让”;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避让;

3.使学生会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避让 2.激发兴趣

什么叫避让呢?为什么要避让? 二 新授

(一)什么叫避让

1.汉字中笔画相遇时,为了避免碰撞,必须彼此相让,互不妨碍,同时结构还要紧密,做到整体美观和谐,这种处理汉字笔画互不妨碍的方法叫做“避让”。 2.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避让。 3.根据例字讲解:

“牲”字的右部“生”的撇和长横都插在“牛”的右侧下部。 “现”字的右部“见”的撇画在“王”的下方。 “航”、“精”两字的各部件笔画较繁,空隙较小,所以要尽量避免碰撞。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避让。 (二)怎样避让 1.出示例字“塔”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塔”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塔”字的土旁为了靠紧右边部件,和“ ”的上部呼应,将提画向上扬,插在“ ”的长撇的上方,结构就较紧凑。 3.出示“航”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航”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航”字的舟旁右边为横折钩,无法避让右边笔画,因此只有将近“亢”的撇相对写成直撇,才可避免碰撞。 (三)避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塔”和“初”,体会是怎样处理避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避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避让?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9课 伸缩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 3 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伸缩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伸缩呢?为什么要伸缩? 二、新授

(一)什么叫伸缩

1.一字中如果笔画出现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这样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动美观,这就叫做“伸缩”。

2.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伸缩。 3.根据例字讲解:

“惟”和“徘”的横画写得有长有短,这便是“伸缩”。 “章”的上横和下横一长一短,这也是“伸缩”。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有两笔重复的竖画,一般缩左伸右。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伸缩。

(二)怎样伸缩 1.出示例字“降”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降”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降”字的耳刀旁有一长竖,右边也有一竖,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竖。 3.出示“戒”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戒”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戒”字的笔画中,有三笔画方向相近,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边的斜钩。 (三)伸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素”和“奉”,体会是怎样处理伸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伸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伸缩?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0课 疏密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疏密 2.激发兴趣

什么叫疏密呢?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1.汉字笔画有多有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使每个字都具有生动活泼的形态,书写时需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将某一部分写得紧一点(密),某一部分写得松一点(疏),这种安排叫“疏密”。

2.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 3.根据例字讲解:

在进行字的疏密安排时,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部写得稍密些,下部写得稍疏些;左右结构的字,则根据左右部分的笔画和形态灵活安排,但须做到合理、自然与和谐。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疏密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疏密 1.出示例字“臻”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臻”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臻”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左部“至”写得较疏,形较短;右部“秦”写得较密,形较长,这样就形成了疏密对比。 3.出示“乍”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乍”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乍”字的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稍向上靠,下部空一点,这样“乍”字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 (四)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疏密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1课 大小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大小”;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大小;

3.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大小 2.激发兴趣

什么叫大小呢?为什么要处理大小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大小

1.笔画多的字要写得不挤,需将近笔画写得松些,但是这样容易松散;笔画少的字要写得不散,需将笔画写得紧些,但是这样会嫌小。为了使字写得既疏朗又紧凑,并且大小又很和谐,就需在书写时将笔画多的字写得细点,字形稍大点;笔画少的字笔画可写得粗点,字形稍小点。这样处理,整篇文字的大小有变化,又不过分悬殊,就会显得和谐美观。

2.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大小的安排。 3.根据例字讲解: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大小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大小 1.出示例字“西”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西”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西”字笔画较少,笔画又不向四面发散,书写时笔画可写粗一点,字可小一点。

3.出示“藏”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藏”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藏”字笔画多,笔画可写细一点,字可稍大一点。 (三)大小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颜”和“日”,体会是怎样处理大小关系的。 (四)大小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大小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2课 相向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向”;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相向

2.激发兴趣 什么叫相向呢?怎样写好相向的字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相向

1.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件的笔画形态同时向字的中间聚集,在结构上称做“相向”。这类字写时容易过挤,所以要求做到紧而不挤。 2.出示相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相向的字是怎样写的。 3.根据例字讲解:

“锡”中“ ”的笔画趋向右上,右边部件“易”的撇画则趋向左下,相向就容易互相碰撞。“功”、“妙”、“坊”等也属于这类字,书写时要上下错开。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写的。 (二)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1.出示例字“锡”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锡”是怎样相向关系的? 全班交流: 写“锡”字时,“ ”与“易”的向内聚集的笔画要有避让,两者之间空隙不能过小。

3.出示“功”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功”是怎样处理相向关系的? 全班交流: 写“功”字时,“工”的提画和“力”的撇画上下交错,这样就显得紧而不挤了。

(三)相向但不拥挤的字

通过欣赏“功”和“姆” ,体会相向的字是怎样写的。 (四)处理不当的相向字

这些字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3课 相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背”;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相背 2.激发兴趣

什么叫相背呢?怎样写好相背的字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相背 1.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件的笔画朝反方向展开,在结构上称做“相背”。这类字写时容易松散,所以要防止左右两边离得太远,要背而不离,离而不散。

2.出示相背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相背的字是怎样写的。 3.根据例字讲解: “施”和“犯”比较,“施”有向字心突出的笔画,所以两部件写时要靠拢。“犯”无向字心突出的笔画,所以书写时要稍分开。

“兆”和“非”的左右两部件距离不能大,大就散了。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写的。 (二)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1.出示例字“施”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施”是怎样处理相背关系的? 全班交流:

“施”字的左右部件笔画都有向字心突出的部分,如“方”,所以书写时要靠拢点。

3.出示“兆”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兆”是怎样处理相背关系的? 全班交流:

“兆”字是笔画偏左的字,其中撇与竖弯钩之间的距离不能大,写时笔画稍靠左,四点要均匀分布。 (三)相背但不松散的字

通过欣赏“施”和“非” ,体会相背的字是怎样写的。

(四)处理不当的相背字 这些字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4课 怎样写和“可 ”组合的字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字根;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可”组合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怎样写和“可 ”组合的字 2.激发兴趣

和字根“可”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字根

1.有些字字意不同,但读音相近甚至相同。细看其结构,其中有的部件完全一样。如果学会了写这些相同的部件,掌握了其中的变化,就能写好许多类似的字。这类相同的部件,我们暂且称它为字根。 2.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可”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可”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可”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呵”、“苛”、“何”、“哥”等字。 (四)“可”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可”在书写上的差别。 1.出示“可”和“何”字

2.学生观察分析“可”字与作为字的部件“可”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 .“可”字占满格,字形较宽,竖钩应在字中心偏右处,“口”要写在横和竖钩间右边靠上的地方。 B .“可”做字的部件,只占字中的一部分,所以形态应有相应的变化。“可”在字右时形体变窄。也有在字的上部或下部的,这时形体就要变宽扁,如“苛”、“哥”等。

(五)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这两个字中字根“可”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5课 怎样写和“主”组合的字

教学要求:

1.复习什么叫字根;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主”组合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怎样写和“主”组合的字 2.激发兴趣

和字根“主”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一)复习什么叫字根

指名回答什么叫字根。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主”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主”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主”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注”、“驻”、“住”、“蛀”等字。 (四)“主”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主”在书写上的差别。 1.出示“主”和“注”字

2.学生观察分析“主”字与作为字的部件“主”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 .独体字“主”的结构特点是左右对称。

“主”字形体上的另一特点是上窄下宽,重心很稳。 B .“主”做字的部件多在字右,所以形体变窄。 (五)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这两个字中字根“主”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6课 怎样写和“少”组合的字

教学要求:

1.复习什么叫字根;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少”组合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少”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怎样写和“少”组合的字 2.激发兴趣

和字根“少”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一)复习什么叫字根 指名回答什么叫字根。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少”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少”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少”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沙”、“妙”、“砂”、“吵”等字。 (四)“少”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少”在书写上的差别。 1.出示“少”和“沙”字

2.学生观察分析“少”字与作为字的部件“少”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 .独体字“少”的结构特点是显得偏斜,所以写时要注意把握好撇画的斜度,做到斜中取正。

B .“少”做字的部件时,只占字的一部分,所以形体应相应变化。“少”做字的部件多在字右,所以形体变窄。

(五)字根“少”组合成的字

这两个字中字根“少”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少”组合成的字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相关内容

  • 六年级语文下册长江之歌5教案苏教版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 ...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利用表演让学生理解当时狐狸和老虎的心理.以及 ...
  • 一年级语文下册 炎帝的传说教案 语文S版
    炎帝的传说 教学目标: 1. 识"炎.靠.集.充.饥.灿.谷.粒.植.稻.平.保.农"13个生字:会写"方.农.平.给.金.食.谷.完"8个字. 2. 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感受 ...
  • 二年级语文下册18[雷雨]教案设计
    盐池五小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 构建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 语文 导学案 备课 课型 郭秀仙 讲读课 教学 手段 多媒体 四 单 元 时 间 主备教师 年 月 郭秀仙 日 教 学 前 设 计 课题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重难点 ...
  • 20**年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悯农(1)]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 <悯农>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 ...
  • 20XX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详细
    5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以及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学 ...
  •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大熊猫]备课教案
    教 课 板 语文(S)教学设计 材:语文(S)一年级下册 文:7 大熊猫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1.猜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对比朗读句子,品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中感悟形容词.叠词等 在文中的修饰作用. 3.利用课件 ...
  •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教案
    9.寓言两则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 学会生字,理解 "窟窿 ""街坊 ""后悔 ""劝告 " 等词语的意 教 学 思. 目 标 3.认 ...
  • 小学一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计划 刘丹丹 一.指导思想 写字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可以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一手好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使人联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种美的享受.对小学生进行写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