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中庸之道看劳伦斯的生态观 - 范文中心

从孔子的中庸之道看劳伦斯的生态观

04/24

湖北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从孔子的中庸之道看劳伦斯的生态观

姓名:陈婷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彭家海

20090501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jackpet.com/cjwt.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http://www.ailkx.com/Story/Love.aspx

从孔子的中庸之道看劳伦斯的生态观

作者:学位授予单位:陈婷婷湖北工业大学 1.学位论文 马黎 原野的朝圣——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劳伦斯游记研究 2008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初英国文坛的大家,其小说创作独树一帜,成就卓越。但作为游记作家的劳伦斯,世人知之甚少。

劳伦斯一生颠沛流离,多年旅居国外,云游四方,博闻广识。在异地的游历,他自称为“原野的朝圣”(savage pilgrimage),其“朝圣”之旅遍及意大利、北美、墨西哥、澳洲等地。“朝圣”途中,劳伦斯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散文游记,这些所见所闻编撰成四部游记文集,分别是《意大利的黄昏》(1916)、《大海与撒丁岛》(1921)、《墨西哥的早晨》(1927)、《伊特鲁利亚人的灵魂》(1932)。他的四本游记融自然美景、人文哲思与社会批判为一体,其精妙的“自然书写”美不胜收,使人印象深刻;其超越时代的思考独领风骚,引入深思。

作为同样体现劳伦斯创作风格与特色的作品,他的游记光彩四溢,思想深邃,很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这些游记作品对自然山水有细腻生动的描写,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独特的见解,对异族文化与文明也有客观公正的评价。本论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劳伦斯的四部散文游记以及他的游记小说《羽蛇》,是为揭示劳伦斯关于自然、人、社会、文明等方面的独特生态思考,探究劳伦斯的文学创作及其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发掘作家的远见卓识;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会启发价值。

《意大利的黄昏》与《大海与撤丁岛》笔调清新,光彩四溢,对自然山水与人文风貌的描写细致入微,劳伦斯发自肺腑地赞美意大利远离人类文明的自然美景;对于自然遭受工业文明的侵害,他为之深切忧虑并极力谴责。劳伦斯强烈批判机械文明对意大利古老纯朴的生活方式的破坏以及对意大利天然质朴的“自然之子”的异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生态理想不仅体现在这两部游记的“自然书写”中,也体现在劳伦斯的生态实践中--远离工业文明,回归自然,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生态和谐。

《墨西哥的早晨》与他的游记小说《羽蛇》两部作品都是有关劳伦斯在北美的游历与他对北美“他者”文明的思考。其中,劳伦斯关于文化生态的思考尤为突出,论文从生态角度分析了劳伦斯对异族宗教与文化的感恩。劳伦斯对印第安人的宗教仪式--“蛇舞”有栩栩如生的描写,并对异族舞蹈、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做出了公正的生态评价。论文进一步解读了《羽蛇》中关于神秘“他者”的生态主题,劳伦斯赞美北美当地人的古老宗教复兴运动,表达了“他者”的宗教信仰较之欧洲腐朽机械文明的先进性。这两部作品都体现了劳伦斯超前的生态哲思。论文揭示出,作为来自西方文明的游历者,劳伦斯对“他者”文明的评价客观公正,对异族文明与文化的思考不存偏见,体现出他对西方中心主义反生态观的解构。

《伊特鲁利亚人的灵魂》中的生态美,主要体现在劳伦斯对古老伊特鲁利亚人的诗意生存与艺术,以及古人生态平衡观的独特解读。劳伦斯视伊特鲁利人为意大利古老的“自然之子”,他们把自然诗意的的生活方式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使生活与艺术作品都自然、惬意、和谐。同时,劳伦斯从古老伊特鲁利亚人壁画中解读出古人独特的自然平衡观与生死平衡观。面对异族文明,透过“他者”的遗物与遗迹,劳伦斯发掘到异族灵魂深处的和谐之音、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同时,劳伦斯客观公正地看待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尖锐地指出,伴随着罗马人对伊特鲁利亚人的征服,古老的意大利人与自然原本和谐的关系遂遭破坏,人也站到自然的对立面。劳伦斯谴责了文明侵略与征服,表达了不同文明和谐并存、和谐发展的生态理想。

游历丰富了劳伦斯的人生与文学创作,也深化了他对异国风俗与文化的理解。他在异国旅行是其逃离机械文明的原野朝圣之旅,是劳伦斯体验自然、认识自我、反思社会弊病、反省本国与异国的文明,以及寻求和谐的的历程。在朝圣旅程中,他见到了完全未经人类污染的最原始的自然,由衷地讴歌自然美景;并通过不同的文学作品对反生态的人类文明进行深刻地反思,痛斥自然、社会、以及文明等方面的生态失衡。在这些游记散文中,劳伦斯敏锐而深刻地表达了拯救之道,即在自然、社会、精神、文明等各领域重建和谐、实现和谐。

解游记文学。此外,这种生态批评研究切合当下对文学作品进行生态文本分析的趋势,而且对劳伦斯作为游记作家,以及对他其它作品的进一步研究也不乏启发之处。

2.学位论文 张林 生态批评视野中的《儿子与情人》研究 2006

戴.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备受研究界关注的一位英语作家。《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写作生涯的成功典范,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极具代表性和经典性的力作。多年来,《儿子与情人》一直受到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文学爱好者的诸多评价,褒贬不一。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儿子与情人》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表明了他对人类生态失衡的忧虑,反映了他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小说的文本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探究作家更深层的思想内涵,发掘出这位伟大作家的超前的生态哲思。

论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几个维度对《儿子与情人》进行解读,认为《儿子与情人》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等错综复杂的基本关系,以及生态失衡现象。小说作者认为只有努力协调好上述几种关系,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平衡,人类的未来才能充满光明。 首先,论文探讨了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观。他对自然界的精彩描述以及作品中闪烁的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独到的理解。在劳伦斯看来,人是自然的儿女,是自然不可分割的部分;自然界能唤醒人的本能;自然界能拯救现代人类,然而,非自然因素、文明的进程破坏了自然界,现代社会处于一种“荒原”状态中,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现代工业文明,因此,他强烈倡导人类回归自然,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拯救人类自我。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所体现的对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关注。劳伦斯将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他的笔下,一幅幅田园式的风光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大机器、大矿井迅速破坏了这些美景,工业革命带来的破坏历历在目。工业文明不仅破坏了美丽的自然环境,而且摧残了人性,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使人遭受精神与肉体分离的痛苦。劳伦斯大胆无情地揭露英国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机器文明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破坏,以及对人性的扼杀,表明了他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劳伦斯希望通过小说唤起人们良好的生态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逐步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关系,最终实现建造和谐生态家园的美好理想。

在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劳伦斯的生态哲思能激发我们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增强环保意识。劳伦斯敏锐而深刻的精神生态的观点体现了他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因此,他的观点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551798.aspx

授权使用:中北大学(zbdx),授权号:7549f919-c89d-49ec-937f-9e4b0143eb31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3日


相关内容

  • 关于儒学复兴的思考
    第37卷第4期 2007年7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Zhejl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V01.37.No.4Sciences)July2007 主题研究:文明和谐与创新 关 ...
  • 格言及素材
    议论文写作素材大全 一.自律 [名人名言] 乳名是父母给的,坏名是自己造成的.(格言) 若把金钱当作崇拜物,它就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侠名) 宁可做穷人.不可做坏人. (谚语)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法•狄德罗) 为享有自 ...
  • 新建综合实践教案七年级下册
    篮球场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关于篮球场的问题. 2.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3.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的形式. 4.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二.重点难点:学会 ...
  • 国学经典选读
    国学经典选读>单项选择题 1. 子曰:"君子不器."--此句恰当的意思是( C ) A.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小家子气." B.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可以随便装东西." ...
  • 中庸译注:第三十章 敦化
    本章有三个层次.首先,从人类历史看孔子.尧.舜和文王.武王都是儒家推崇的榜样.尧.舜仁慈孝友,不以天下为己私,贤者当之:文王.武王除暴安民,以德治天下,天下颂之.他们都有高尚的道德,都是孔子学习的对象,孔子不少思想原则是从他们那里继承而来的 ...
  • 中国哲学史 简答题和论述题1
    中国哲学史 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 ) 1 在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有什么意义? 变化:1.继承了商人崇拜上帝至上神的天命观念,他同样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但 ...
  •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及现代意义
    年第 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 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 中华传统文化 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 已深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 渗透到社会政治 经济 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 支配人们思想行为 ...
  • 论语中的仁
    论语中的"仁" 孔子的‚仁‛中心思想,应从圣人.仁人.君子三者的等级秩序看,‚圣‛包含仁而成为比‚仁‛高的境界,不仅因为‚圣‛方才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修已以安百姓‛ ,而且,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 ...
  •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看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 班级:社工0832班 学号:0821013213 姓名:李子瑞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时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q ...
  •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15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