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探讨 - 范文中心

语文新课标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探讨

04/01

内容摘要:

吴炜旻(以下简称“吴”):巢老师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使用了十年之后,终于得到了修订,教育部于近日公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有一些微调。考虑到课标对教学的导向性作用,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此变化极为关心,对这些变化背后的国家旨意极为在意。而您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对这些变化及其内涵了然于胸,因此,我刊想请您就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展开谈谈。比如,在新课标“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您能否跟大家说说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新课标作了这样的修改?其背后的导向是什么?实验稿对语文学科的定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这样的修改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对工具性这一属性的强调?

吴炜旻(以下简称“吴”):巢老师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使用了十年之后,终于得到了修订,教育部于近日公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有一些微调。考虑到课标对教学的导向性作用,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此变化极为关心,对这些变化背后的国家旨意极为在意。而您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对这些变化及其内涵了然于胸,因此,我刊想请您就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展开谈谈。比如,在新课标“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您能否跟大家说说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新课标作了这样的修改?其背后的导向是什么?实验稿对语文学科的定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这样的修改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对工具性这一属性的强调?

巢宗祺(以下简称“巢”):好的。新课标的修订,坚持了实验稿中的基本思路,其中包括: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坚持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以“语文素养”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地发展。这一理念,是和党中央关于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各个方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相符的。

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根据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的要求,尝试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表述,来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对实验稿的一个发展。在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中采用这样一个说法,凸显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确实是希望语文教学中能减少一些偏离这一核心任务的做法。

也许我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误解。其实,突出“语言文字运用”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并不是只强调工具性,因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既要注重工具性,也要注重人文性。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基本精神是:使学生基本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初步具备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是:使学生自觉接受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优秀文化的“影响”“化育”,增强文化意识和规范意识,提高思想文化品位,遵循社会文明的准则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包括书写和表达的规范;也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有所选择,对语言的运用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倡个性化的阅读、书写和表达。语文教育对于学生,一方面要求文明化、社会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又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趣味、个性、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健康发展。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学习材料和表达交流话题的选择上,要选择最“有营养”(文质兼美)的作品和最值得学生“咀嚼”的话题,组织教学;“人文性”也体现在学习目标的把握上,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材料或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展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发挥或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人文性还体现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在“接受”有关的知识、思想、文化和学习方法的同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

吴:新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也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对传统语文之重要性的进一步强调,是否意味着是对前些年我国语文界过于注重外来经验的输入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传统经验的吸取的反拨?对一线教师来说,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以及个人专业成长方面更加注重传统?

巢:其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一直是非常重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的,而且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排除诸多干扰,坚持采用具有中国语文课程特点的一些概念,如“诵读、积累、品味、感悟、熏陶、感染”等,这是过去一段时间里语文教学大纲等文件里不采用的词语,因为它们被认为比较模糊。但是在实验稿中,确实没有把“继承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这句话明确表达出来,十分可惜。

现在大家似乎都赞成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然而,还是有一些基本的问题要先弄清楚。例如: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什么?应当怎样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我们明白,有些教师心目中的“优良传统”是指一段时间里盛行的一套做法:默写词语解释,讲解“语、修、逻、文”知识点,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反复操练读题答题的技法。 而我们所惦念的“优良传统”首先是“读书”。何以见得“读书”便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古人描绘学习情景与感受,会说“琅琅书声”“声声入耳”,充满了美感和享受感。从前我们常常听人这样说:“他年纪还小,还在读书。”在这里,“读书”已经由一个动宾短语凝固成一个词,表示“学习”“上学”,它所指的行为不只是局限于捧着书本朗读或者默读。尽管“学习”这个词很早就存在于我们的语言里,可不少人还是习惯于用“读书(有的地方说“念书”)来表达“学习”的意思。想来,“读书”是从前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当“读书”成为一个社会的某种传统之后,它不仅可以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途径,而且会成为这个社会里每一个人生活习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特性。

读书,这一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在以工业生产流程为参照系的语文教育科学化进程中,被边缘化了,被认为是没有科学理论支撑的“笨办法”。由此又牵涉到传统的语文教材——“文选式”读本,屡屡遭到今人的批评:缺乏科学的设计,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练习。

传统的教材是应该改进,然而我们可不能看偏了它的编写指导思想。有人以为传统语文教材没有什么编写理念可言,无非是将选出的一篇篇文章编辑成册而已。其实它的背后隐藏了深刻的道理:其一是学语文的根本道路就是好好读书;其二是读书的力气要花在千百年间最优秀的作品上。那些“文选式”经典读本编者的水平体现在哪里?是选择作品的眼光,能从浩如烟海的诗文中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绝不是一般读书人所能做到的。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首先必须提供最优秀的文本,强调读书,然后再论其他。它不是采用根

据某种“科学配方”配制的“补品、丸药”,而是提供语文“绿色食品”。它不施粉黛铅华,无须叠床架屋,避免让人走进迷宫、耗费了精力却耽误了读书;也避免以二三流的文字降低营养价值或搅乱他人的味口和脾胃。

语文教材的编写需要改进,需要发展。然而我们在对传统教材编法加以改进的时候,千万别丢了它的精髓;在使用各种超越传统的教材进行教学时,也千万别在花枝招展的布局中迷了路。


相关内容

  • 教学总结·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反思
    教学总结·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实验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和旧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授课形式,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改变旧观念的同时,正在研究.寻找既适合新理 ...
  • 学生会社团部个人工作计划
    文新学院社团部10-11学年下学期工作计划 文新学院社团部在以往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其中的不足之处,发扬经过多年已经 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工作经验,争取将文新学院社团部的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协调好各社 团之间的关系,促进各社团发展和壮大. ...
  • 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浅议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学 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X X X 学 号: XXXXXXX 指导教师: X X X 教授 二〇一四 年 四 月 表一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 ...
  • 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
    文体内涵的转变:由"议论文"到"论辩文" "议论文"作为一种文体提出,在20世纪初期──当时我国写作理论借鉴西方,将文章分为记事.叙事.解释.议论(论辩)等类别[①].叶圣陶.夏丏 ...
  • 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
    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转载] 文体内涵的转变:由"议论文"到"论辩文" "议论文"作为一种文体提出,在20世纪初期──当时我国写作理论借鉴西方, ...
  • 一朵带刺的玫瑰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作为基础性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在整个中学课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适应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并亟 ...
  • 让"绿叶"光芒四射
    摘要:目观现在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我们大家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那些锋芒毕露的学生所吸引,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呢?最终成了衬托那些美丽"花朵"的"绿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在这些&qu ...
  • 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青少年早期抑郁和同伴 关系的影响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12), 779-787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5 in Hans. The Influence of Pubertal Tim ...
  •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呢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刘艳宁 陕西省绥德县第一中学 手机:[1**********] 内容摘要:面临新时代,新的教育形势促使语文老师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考量自己的角色,想着改变自己,提高专业素养,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语文教师如何提高 ...
  • 在生活中学作文
    在生活中学作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是生活的反应,更是独特生命的旗帜,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生活中到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