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仙观李好道成道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故事的故事 - 范文中心

聚仙观李好道成道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故事的故事

03/31

聚仙观李好道成道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故事

哥哥李好道在弟弟走后,更加虔诚修炼,后来终于功德圆满,得 女娲娘娘传授成仙密咒,可以祈晴祷雨;可以完全不用药物,就可以给人治病,且病人几次就可痊愈;可以降妖除魔,给人说家运财运,一说就灵,他成了飞凤观第一任掌门人,且名声越传越响,最后,传到了隐居南漳的水镜先生——司马徽。

汉灵帝末年,群雄割据,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陷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由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李瀚《蒙求》诗曰:“司马称好。”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好好先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徽平时从不讨论别人,如有人向他求问,他也不品评高下,总是说好、好、好。后来北方战乱,他隠居襄阳南漳县玉溪山麓。他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 相传,司马徽曾经三顾飞凤山参拜李好道道长,才终于见着,里面有着很有趣的传说。第一次司马徽参拜李好道道长时,买了很多供品,前呼后拥去了很多人。这群人上供已毕,便急不可待地嚷着要见李好道道长。这是观内有一个小弟子,凡是对方问的什么话,他一屡称好。

“小师父,请问能不能见着你师父?”对方问。

“好!”小弟子答。

“小师父,我们什么时候能见着你师父?”

“好!”

“小师父,我们能不能马上见着你师父?”

“好!”

“小师父,我们等了半天,怎么还见不着你师父?”

“好!”

“小师父,你左一个好,右一个好,好的也说好,不好的也说好,你师父没教你别的吗?”

“好!”小弟子不露声色地回答。

这是,司马徽走上前去,向小弟子打躬做了一揖,嘘声下气地说:“小师父,我是司马徽,想求见贵师,能否行个方便,不要说好,坦言相告,我们能否见见道长?”

“好!”小弟子还是这样回答。

“你这个小弟子太无理了!我这样谦卑地跟你讲话,你还有做没有道人的风范?想来,你师父言过其实,不值得我们一拜!我们走吧!” 司马徽生气地道。

“只许你好好先生说好,就不许我们道人说好吗?孺子不可教也!”小弟子这样回答道。

“你„„你怎么知道我叫好好先生的?我明白了,是你的师父在点化我。”司马徽先惊后喜地说道。

司马徽第一次参拜飞凤观,就被李好道道长用“以好治好”的方式折服了。

司马徽第二次参拜飞凤观,他只带了一头毛驴,托上供品,独自一人,又出发了。献上供品,点上供香,拜神完毕,出大殿,只见一股不大不小的泉水,自上而下,水花四溅,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七色斑斓之光,宛如仙境,司马徽不由自主地诵《德道经》中的一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好雅兴!可惜诵这段话的人不一定懂得水即道的深意。”旁边一个做饭的道士出口道。

“能否请道长指点一二?”司马徽对道士作揖道。

“不敢!不敢!我且说说大意。最有善行的人是明白‘水即道’的人。居善地,则顺世适性以为安,利人济物以为怀,故能无争而自得也。心善渊,则清虚湛澈以为守,潜龙勿用以深藏,故能神鉴而自明也。与善仁,则与人为善以为修,仁慈普世以为用,故能天下偕同也。言善信,则法天无言以为教,四时有常以为则,故能万方归心也。政善治,则能端拱无为而自治,化育万物而自然,故能安和百姓而无名也。事善能,则因才器使以尽能,因德为用以尽性,故能无事而事自举也。动善时,则时然而善发以为几,与时偕行以为行,故能万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也。总斯七者,以水为喻,亦即所以喻道也。水之为德,善利天下而不争,不舍昼夜而不息,流行万古而不已,无远弗届而不竭,日趋下流而不止,处众人之所恶而不遗。道亦犹然,故曰几于道。

老君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明白水时刻处于下位,自然明白做人的道理。夫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有明训。故自下人者,人恒上之;自后人者,人恒

先之。而先利人者,故能得人;先利物者,故能得物;先利天下者,故能得天下。施而不取,利而不害,长而不宰,施德而不往报,功成而不自居,非无私邪?夫无私则自无争,无争则自无尤。圣人无争于天下,则天下亦莫能与之争矣!其实说穿水的德行无非四字‘无私无我’而已。人时刻做到了无私无我,那么这个人才算真正明白‘上善若水’的真意。不知我说的如何,水镜先生,请指正!”道士的这篇宏论,让司马徽听得如痴如呆,完全忘记了道人的问话,沉醉其中。第二次朝拜,更让司马徽对李好道道长产生了孔子见老子的感觉:“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司马徽第三次参拜飞凤观,是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进行的。司马徽为了能够见着李好道道长,提前一个星期,沐浴斋戒,虔诚祈祷,再也不敢生半点邪念,终于如愿以偿见着了李道长,就拼命磕头,要拜李道长为师,不答应,就不起来,李道长见其诚心诚意,就收下了他当弟子。司马徽请师父开示《德道经》的真意。

“参究老子所传大道,宜通《德道经》八十一章作一章看,通五千余言作一言看,最后一字亦不立,直契入于无言无字,无道无名,无象无物,无义无理;默而识之,体而行之,悟而证之,方有少分相得。一落言诠,即乖真道;一泥文字,即犯死位。此所以千古来治老子者,鲜能得其圣义圣解者,以群相在五千余言中摸索,而未能于功夫中彻究也!

《德道经》说理说教,均从最本源处、最玄妙处、最高明处、最博大处立论,所言无不是超然物外,游心于虚无有之乡,独与宇宙精神往来。故其为道也,万化玄通,深不可识;隐宣无间,精圆绝伦;天机神理,高妙莫测;体用一源,混合太虚。以天人为一体,以死生为一条,以本末为一环,以可不可为一贯;解其桎梏,遗其象迹,同万殊而通其分为一,莫穷莫始,莫究莫终。

明虚以为道,集虚以为经,用虚以为常,守虚以为功,能事乎此, 则自能虚化,而亦化虚。此丹家不传之秘要也!虚则大,实则小矣;虚则活,实则死矣;虚则神,实则凡矣;虚则灵,实则昏矣。故道祖老子贵虚,而道家重以虚设教也。

世之英雄豪杰,多不能自处于虚,而处人以实;不能自处于无,而处人以有;不能自藏其锋﹑自藏其用,而以无锋为锋,以不用为用,以无才为才,以无功为功也。故老子之虚字教与无字教,乃即圣即凡,即凡即圣,圣凡一如,贤﹑不肖一大圆成之第一圣义!

不虚不足以成宇宙,不虚不足以成天地,不虚不足以成世间,不 虚不足以成道!故曰:“一虚藏万有,无用不成虚;正反皆可用,宇 宙一太虚。”此中多要妙,其如知者希!

其实,《德道经》从表面上看是一本“内圣外王”的书,实质上它的真正涵义是无字天书,不若有为,不落无着,不存贡想,无泥虚文,无祭祀,无祷祝,其妙乃以吾神合彼神,吾灵合彼灵,通于神灵,合于大道。“无私无我”是其灵魂,虚实妙用是其拐杖,所言所行,非动于智慧,而又浑然无痕,无不合于天地人伦,无为而无不为矣!” 李道长这番话把司马徽带到了一个从未所有的高度,让他醍醐灌顶,顿时恍如两人。从此,师徒结成莫逆之教。后来,司马徽介绍自己的学生诸葛亮、庞统、徐庶给师父,请师父好好指点,这三人经过李道长的加持,成了蜀汉刘备的得力人才,可谓功不可没。

刘备途经南漳,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认其为军师,后又经徐庶推荐,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相关内容

  • 三国典故名言
    三国典故 1.得陇望蜀 曹操打下了汉中,因为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曹操如果乘胜进军,就可能威胁蜀郡的安危.司马懿等人都主张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蜀郡.但是曹操没有接受.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qu ...
  • [三国演义]文学常识(精品)
    1..<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曹操_______,"智绝"是_ ____诸葛亮______,"义绝"是____ ...
  • 三国志演义讲稿
    <三国志演义>讲稿 第一组:张晓贞 一. 杨慎诗<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 提纲 ...
  • 曹操和诸葛亮的不同
    三国时代人才风景蔚为壮观,不但因为人才众多,各擅专长,还因为人才的聚合与流动,成为一个动荡时代特有的现象.在那个时候,群雄千方百计地在发掘人才,可说是搜罗将尽,被埋没的不多.同时在诸侯并吞的过程中,雄才大略者不仅注重于土地的得失,更看重于人 ...
  •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名言
    1.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马超: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3. 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 4. 献帝:谁敢杀朕? 5. 司马昭:父亲,你猜曹睿那小皇帝--(电视剧里的台词,不过这句太 ...
  • 司马迁[五帝本纪]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司马迁<五帝本纪>研究 姓名:赵文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赵敏俐 20070525 论文摘要 自'五帝本纪>诞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可谓历史研究有余,文学研究不足 ...
  • [黄崇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吗?]古诗词介绍六十八
    据说五代时的才女黄崇嘏(音同古)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 黄崇嘏是临邛(今四川邛崃)人,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卒于前蜀乾德六年(924年).父亲曾在蜀中任使君,后因形势所迫,弃官回家隐居.黄崇嘏从小受到父亲的良好教育,加上她天资 ...
  • 论诸葛亮军事才能
    成教专科生毕业论文 题 目 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学生姓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0级 指导老师 XXX 完成时间: 2010年4月 目 录 摘要及关键词······································ ...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译文]  相见还不如不见,多情还比不上冷漠无情. [出典]  北宋  司马光 <西江月> 注: 1. <西江月>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
  • 论[史记]的创作方法
    摘 要:<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和文学著作,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之先河.司马迁博学多识,命途多舛,在创作<史记>过程中将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融入其中,使得<史记>不仅具有历史的厚度.文学的广度,还具有生命的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