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解方程的问题 - 范文中心

第九册解方程的问题

04/03

教学困惑讨论:为什么解方程时要“绕圈”?

在解方程:x-6=3时,有的教材用到下面的方法:

解:x-6=3

 x-6+6=3+6

x=3+6

  x=9

对于上面步骤中的“x-6+6=3+6”有的老师不理解,为什么解方程要绕圈。

有一种说法:“四则运算走不远,要走代数化,要用方程处理运算。平面几何走不远,也要代数化,走解析几何的路子。”这一种说法,至少给我们一个这样的信息。用四则运算解方程和用代数方法解方程所用的处理思路或说其中的数学思想是不同的。而这里的不同并不仅仅是指所处理的问题的范围或说是能处理的问题的复杂程度之间的差异。

在解方程时是用算术法解还是用代数的方法来解,我们大多关注的是思维的方法和依据,是逆向思维还是顺向思维,是用到的等式性质还是四则运算的关系。我想除了这些不同之外,还有以下的不同。

1.对“=”号的理解。

2.对未知数的理解。

先说“=”号。

“=”号表示什么意思?2+3=5,表示2与3的和是5,表示2加上3的答案是5,这里的“=”号是表示运算的结果,表示答案。我们很少说“=”号表示相等,即使说“相等”也常常是指2与3的和与5是相等的。很少再做进一步的发展。

仔细看一下解方程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号的意义在这里已有了变化。它主要是指两边的部分相等。这种相等多了平衡、配平的意味。我们是把“=”号连同它的两边看成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等式,就象达到平衡状态的一架天平。运算、结果已变得不再重要,只要它们两边相等,能平衡就行。——而这种发展,学生是很难一下子理解到的,又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未知数的理解。

有的教材中处理时用“□”表示未知数,有的用“○”,有的用x,y,z,a,b,c…等等,我们说这都是形式,不是实质。形式是容易学的,是容易模仿的,而实质是需要理解的。那么,这里的实质是什么?是把x当成是一种数,是一种超出一般的、不同于具体的数的数,它可以代表任何的一个数,与2,3,6,这些具体的数更有一般性。说了这一堆,还是难理解。我们还是看学生在用算术法和用代数法解方程时对待未知数的不同。

用代数法解:

x-6=3

 x-6+6=3+6

x=3+6

  x=9

在这个解法中,我们不关注x,关注的是如何把与x不同的“6”(或者说“-6” )处理掉,x是什么数,我们不去管。它就是一个可以参与运算的数,至于是多少,它在什么位置,与其他的数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去想,不在它身上劳神费力。在这种解法中,我们更关注的是x与其他数在形式上的不同。

再看用算术法解:

x-6=3

  x=3+6

  x=9

我们关注的是x,6,3这三个数涉及到什么运算,它们三个数有什么关系。要关注三个数的关系,至于x是被减数还是减数则一定要看清楚,否则会出大错。在这里,我们自始至终是把x当成和6,3一样的具体的数来看的。在这种解法中更多关注的是x与其他数的相同点。

最后再说一点,课标要求是“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对于 x-6=3型的方程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算术方法去解。愿意用方程去解也可以,处理x-6+6时可以这样想,x这个数减去6再加上6等于没有变化,所以还是x。

其实,上面说了许多话,是说为什么学生理解解方程这么难的,没有正面回答为什么解方程要“绕圈”。有关方程解法的问题,王永老师有一篇文章,记得是发表在《小学青年教师》上,可以参考。


相关内容

  • 二元一次方程定义
    wanghuiliang88 实习小编 一级|消息|我的百科|我的知道|百度首页 | 退出 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目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构成 解法 教 ...
  • 说题比赛发言稿.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进动物园>. 本单元有五个主题内容<方程的意义>.<解形如X±a=b的方程>.<解形如ax=b或x÷a=b的方程>.<列方程解简单应 ...
  •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复习与巩固 一.知识网络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 1.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要点诠释: 一元一次方程须满足 ...
  • 分式与分式方程
    第3课 分式与分式方程 [考点梳理]: 1.分式的概念: A 形如B(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有理式 整式,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
  • 20**年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教案:关于求圆锥曲线方程的方法
    高考要求 求指定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学生识图.画图.数形结合.等价转化.分类讨论.逻辑推理.合理运算及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好这类问题,除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好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外,命题人还常常将它与对称问题.弦长问题.最 ...
  • 1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资源信息表 1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上海市控江中学 柳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通过对椭圆的定义的类比联想,很容易想到研究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定值的点的轨迹问题.要充分注意双曲线定义中"02 ...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说课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代入消元法) 一 说教材与内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 ...
  • 算法大全第15章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十五章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建立微分方程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通常需要求出方程的解来说明实际现象,并加以检验.如果能得到解析形式的解固然是便于分析和应用的,但是我们知道,只有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并且自由项是某些特殊类型的函数时,才可以肯定得 ...
  •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 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我将 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 ...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1.2.2 配方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