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脏腑分布 - 范文中心

面部脏腑分布

02/24

面部脏腑分布

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面部各部分属,是在生物全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在面部呈现一个倒置内脏图形,亦就是整体内脏在面部的缩影。下面分两部份介绍。

一、古代面部分属

根据《灵枢·五色篇) 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 ,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见图2-

1) 。

图2-1明堂藩壁图

图中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庭为首面,阙上为咽喉;阙中(印堂) 为肺;阙下(下极、山根) 为心;下极之下(年寿) 为肝,肝部左右为胆:肝下(准头) 为脾;方上(脾两旁) 为胃;中央(颧下) 为大肠;挟大肠为肾;明堂(鼻端) 以上为小肠,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处(见图2-2) 。

1

图2-2面部色诊分属部位图

此外《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颏为肾,鼻为脾。

二、现代面部脏腑分属

现代面诊的脏腑对应分布,与古代面部脏腑对应分布全然不同,它如同一个倒置的人体内脏器官在面部的缩影。

如额头正中近发际处为子宫、膀胱;额中线两侧为输尿管;输尿管近子宫,膀胱处两侧为左右卵巢;额中部为小肠;额中两侧右为升结肠,左为降结肠;前额眉骨上为横结肠;两眼上下胞为左右肾;两眼之间(即山根处) 为胰腺;鼻端为十二指肠;鼻端两侧为左右肾上腺;鼻头为胃;左颧处为脾;右颧处为肝;人中处为食道;鼻唇沟处为膈膜;口唇处为心脏;下唇下为甲状腺;下颏处为咽喉;两颊为左右肺;支气管位于唇角两侧至下颏(见图2-3) 。

l·膀胱、子宫 2·右卵巢 3·升结肠 4·输尿管 5·横结肠 6·右肾 7·胰腺 8·右肾上腺 9·肝 10·胃 11·右肺 12·食道 13·右支气管 14·甲状腺 15·咽喉 16·左卵巢 17·小肠 18·降结肠 19·左肾 20.十二指肠 21·左肾上腺 22·脾 23·膈膜 24 ·左肺 25·心脏 26·左支气管


相关内容

  • 中医美容与现代美容知识
    中医美容与现代美容 中医美容是指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和技术来预防及治疗疾病.以维护.修复与塑造人体形 神容貌美.它是中医学个新的分支学科. 中医美容分为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两大部分.美容治疗是指采用药物.针灸.手术等医 疗手段对各种损容性疾病进行 ...
  • 实验针灸学
    <实验针灸学> ★[名解] 1.实验针灸学: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我国流传发展了几千年,从最早的<黄帝内经><神农草本>到<伤寒染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到公元14世纪明代著名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于1 ...
  • [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
    [原文] 帝曰: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 ...
  • 孕产妇及儿童中医保健手册.
    孕产妇及儿童中医健康保健知识 何时进行孕前的中医调理为宜呢?一般自己感觉健康者,可在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若自感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则在孕前半年前至一年时调理较为理想.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适当的调理. 一.孕前中医保健 1.气虚体质--补气. ...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 ...
  • [金匮要略诠解]刘渡舟
    <金匮要略诠解>刘渡舟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概说 本篇为全书的总论,内容相当广泛,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季节气候对人体脏腑的影响等,都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论述,篇中共有条文十七条,其中第一.二.七.八.十条以 ...
  • 耳朵是福气根 越摸越长寿
    "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耳朵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在耳部都有相对应的刺激点,经常按摩耳部能通经活络,调理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医还认为肾"开窍于 ...
  • 四部经典著作
    四部经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百草经>.<伤寒论>.<皇帝内经>现存最早一部医学巨著,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脉学.经络.命门.三焦.<伤寒杂病论 ...
  • 肾性水肿如何治疗?
    核心提示: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患所造成的水肿.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有: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使体液进入组织间隙: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血容量减少,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 肾性水肿的特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