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议论文阅读选择 - 范文中心

课外议论文阅读选择

06/05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资料的差异,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①,以至引起学术上的论争。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作珍贵的友谊。正如李四光同志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并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今天,为了现代化建设而钻研科学的崇高志向,使科学工作者胸怀更为宽广,虚怀若谷,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敌对”意见。②

10、对本文的论点,人们有四种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正确,将应选答案填入括号内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C、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D、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11、文中画横线部分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A、议论 B、说明 C、抒情 D、记叙 E、描写

12、引号主要有以下用法,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句话中的引号各是哪种用法?

①( ) ②( )

A、表示引用部分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D、表示讽刺的意思 E、表示否定的意思

13、文中有三句名人言论,请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哪句是道理论据,在句后的括号内画“√”;哪句不是道理论据,在句后的括号内画“×”

A、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 )

B、歌德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

C、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

10、C 11、D 12、①A②E 13、A√,B√,C×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1 “ ”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2 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 (甲) 有价值 (甲) 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3 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 (乙) 不及时录下来,(乙)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丙)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丙)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4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5 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 联系下文,想一想第1段横线上引用的孔子名言应该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选文甲乙丙三处依次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使/ 也 如果 / 就 不但 /而且 B 虽然 /但 如果 /就 不但/而且 C 即使/也 因为 /所以 不但/而且 D 即使/也 如果 /就 不是/就是

3 下面对作者“精神拾荒三步曲”和三步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精神拾荒”是指拣取、提炼学习生活中最易流失的新思想、意识、见解、主张等精神产品。

B作者倡导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是指学、思、录。

C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便会流失,“学而思,思而录,”都很重要。

D学而思可以激发灵感,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

4 下面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12自然先引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 第3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第3、4是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 第5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 紧凑。

5 下面对第4段语言品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把“灵感”比喻为“贵宾”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灵感不是思想者固有的。二,灵感的价值是可贵的。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灵感对于思想者的珍贵性。

B “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懂得待之以礼”一句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想者在灵感而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C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运用比喻,强调写作、记录、笔记是留下灵感的最好方式。 D “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一句中“投奔”一词用得最好,把原本十分抽象的思想概念活化成投奔一代明君的千军万马,进一步突出“勤于记录”的神奇功效。

1 C 2 A 3 D 4 A 5 B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如明代张溥读书,细嚼慢咽,寻幽探微,读后还要抄写七遍,可谓精读之典范。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有时为了开阔视野,增大阅读面,泛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翻阔,是说不要一个字一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一样,随手一翻,看看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刚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四书五经一样,一字一句地高声朗诵。照这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

(乙)①读书务求深解。②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融会贯通。③张溥读书,不但字斟句酌,还要手抄七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精髓。④韩愈在《讲学解》一文中也说,他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⑤今人读书往往不求其解,浮于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⑥能深钻细研者,实属凤毛麟角。⑦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1.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甲乙两段都叙述了读书的方法。

B 甲段是说明文,介绍了读的三种方法。

C 乙段是议论文,论述了读书务求深解的观点。

D 甲段主要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乙段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2.对甲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分类别 B.举例子 列数据 下定义

C.分类别 列数据 D.打比方 分类别 作比较

3.对乙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4.对乙文层次划分的几种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 ② / ③④⑤ / ⑥⑦ B.①② / ③④ ∕⑤⑥ / ⑦

C.① / ②③④ ∕ ⑤⑥ / ⑦ D.① / ② ∕ ③④⑤⑥ / ⑦

5.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张溥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A 都是举例说明读书的方法

B 都是举例论述读书求深解

C 都是讲张溥读书的故事

D 甲段是说明“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乙段是论述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融会贯通。

A A B C D


相关内容

  •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研 究 报 告 单 位: 肇源县民意乡中心校 撰写人: 程 淑 杰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报告 肇源县民意乡中心校 程淑杰 [摘要]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造成 ...
  • 让书香点亮人生论文
    让书香点亮人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基于这个观点,我校采取以下措施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并收到了显著效果. 1. 自由阅读,激发兴趣. ...
  • 20**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2010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贾严贞 刘煌斌 卢家芩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2010年我市中考语文命题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10年襄樊市中考说明>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 ...
  • 挑战杯科技竞赛作品申报事宜及时间安排
    河南科技大学 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事宜及时间安排 一.作品立项申报 (一)立项申报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挑战杯作品立项的申请原则是:自由申请.专家评审.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 2.申 ...
  • 初一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 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这次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有较大帮助,也为我调 ...
  •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 2009-10-12 15:43:00 | By: 刘艳侠 ]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 ...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北关示范小学 李爱庆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继续担任六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很浓,上课时大都能认真听讲,平时能勤于朗读背诵,多阅读课外书,知道要认真写好钢笔字等等.但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 ...
  • 情境教学法在国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校园英语/职业教育 情境教学法在国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深圳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吴咏梅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语言教学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国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基本程序,应用策略,应用 ...
  •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 作者:李娟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16期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生物课教学方法正在转变.为此,我对生物课堂教学的模式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