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试题(A卷)黎民.吴湘玲4套 - 范文中心

[公共管理学]试题(A卷)黎民.吴湘玲4套

02/23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公共管理学》试题(A卷)

专业:公共管理类 年级:2006 任课教师(签名):黎民、吴湘玲

一、概念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

2、企业与政府

3、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说明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科层制的缺陷

2、举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三、论述题(25分)

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四、案例分析(25分)

分粥故事说的是:有个小团体由7个平等的人组成,他们为了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工具。他们先后尝试了5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指定一个人全权负责分粥。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

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还是主持分粥的人的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第二个方法是,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个方法的结果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熬。大家认为这种方法不仅不公平,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第三个方法是,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高尚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变成给自己和拍马溜须的人多分。分粥又变得不公平。 第四个方法是,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形成分权和制约。这样做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种种置疑,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粥早就凉了。第五个方法是,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这是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意识到,如果7个碗里的粥不一样多,他确定无疑将享受那份最少的。

阅读以上资料,试解读其中所包含的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考试时间:2007年1月日 制卷份数: 教研室主任(签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公共管理学》试题(A卷)

专业:公共管理类 年级:2005 任课教师(签名):黎民、吴湘玲

一、概念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企业型政府与官僚政府

2、公共管理研究的P途径与B途径

3、拥挤性的公共物品与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4、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科层制组织的特征

2、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3、BOT模式的涵义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政府失败” 理论

2、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有哪两种基本方式?为什么说政府供给不等于政府直接生产?

四、案例分析(20分)

武汉晚报记者写过一篇关于胡蔓莉的文章――《想不流泪也难》。文中介绍,胡蔓莉从事育孤工作十多年,其间坎坎坷坷,从最初的个人收养几个孤儿,凭她与丈夫的几个工资无力支撑,她四处做家教来挣钱。她办的福州孤儿学校的孩子们在福州没有学藉不能上学不能参加考试,她不得已把孩子们带到了云南省的丽江。1989年,胡曼莉先后在云南成立了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和丽江妈妈联谊会,在12年的时间里先后受到各类的捐款800余万元。但是在2001年,曾经多次向胡曼莉捐款的美国妈妈联谊会却将胡曼莉告上法庭。美国妈妈

联谊会说,胡曼莉在慈善款的使用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法院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认为胡曼莉将慈善款挪作他用,违背了捐赠人的意愿,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有关规定,判决胡曼莉返还美国妈妈联谊会捐赠的慈善款91万5千元。

阅读以上资料,试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分析五种分方法

是什么使胡曼莉走向自己的反面?她的遭遇给非营利组织发展有什么启示?

考试时间:2007年1月日 制卷份数: 教研室主任(签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公共管理学》试题(A卷)

专业:公共管理类 年级:2006 任课教师(签名):黎民、吴湘玲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

2、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4E”取向

二、论述题(30分)

联系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实践,试析政府既是改革的动力又是改革的对象

三、案例分析(25分)

据报道,近年来,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的热浪一波比一波来得凶猛。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远远超过高考和考研,以致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第一考”。2005年,全国报名参考人数近100万,参加这次考试的合格考生有36.5万,参考人数比上年增加47%。职位实际竞争比约为35∶

1,许多单位报名合格人数和计划录取人数比例超过200∶1。可以说,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态势达到“惨烈”的程度。

试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分析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原因和利弊

考试时间:2006年1月12日 制卷份数:155 教研室主任(签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公共管理学》试题(A卷)

专业:公共管理类 年级:2005 任课教师(签名):黎民、吴湘玲

一、概念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公共管理研究的P途径与B途径

2、企业与政府

3、拥挤性的公共物品与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科层制组织的特征

2、举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三、论述题(25分)

以高等教育为例说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有哪两种基本方式?为什么说政府

四、案例分析(25分)

武汉晚报记者写过一篇关于胡蔓莉的文章――《想不流泪也难》。文中介绍,胡蔓莉从事育孤工作十多年,其间坎坎坷坷,从最初的个人收养几个孤儿,凭她与丈夫的几个工资无力支撑,她四处做家教来挣钱。她办的福州孤儿学校的孩子们在福州没有学藉不能上学不能参加考试,她不得已把孩子们带到了云南省的丽江。1989年,胡曼莉先后在云南成立了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和丽江妈妈联谊会,在12年的时间里先后受到各类的捐款800余万元。但是在2001年,曾经多次向胡曼莉捐款的美国妈妈联谊会却将胡曼莉告上法庭。美国妈妈联谊会说,胡曼莉在慈善款的使用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法院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认为胡曼莉将慈善款挪作他用,违背了捐赠人的意愿,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有关规定,判决胡曼莉返还美国妈妈联谊会捐赠的慈善款91万5千元。

阅读以上资料,试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分析:是什么使胡曼莉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她的遭遇给非营利组织发展有什么启示?

考试时间:2007年1月日 制卷份数: 教研室主任(签名):


相关内容

  • 城市管理学
    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系统分析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综合分析方法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参考答案:A,B,C,D:考生答案:A,B,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与传统的公共管 ...
  • 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试题
    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试题 姓名: 单位: 得分: 填空题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对象是( ),包括居住( )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2.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 ).( ).( )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3.农村地区建立居民 ...
  • 20**年春行政管理学考试试题
    <行政管理学>考试指南(2017春行政管理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 B )上. A.<尚书> B.<钢鉴易知录> C.<礼记> D.<左传>2.公 ...
  •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常用卫生法律法规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常用卫生法律法规 61.下列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除了A A.手术开错部位造成较大创伤 B.诊疗护理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尚未给病员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 C.因体质特殊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D.由于一种疾病合并发生另一种疾病 62. ...
  • 20**年江苏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题目一]某市图书馆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进了图书馆,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对此,从公共服务角度谈谈你的看法.(2011年6月11日江苏省公务员(微博)面试 ...
  • 20**年10月公共关系学自考试卷和答案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 ...
  •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题
    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姓名: 单位: 分数: A.特殊风险预案 B.个别应急预案 C.特殊事件预案 D.重点风险预案 8.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 ). A.前提 B.基础 C.关键 ...
  • 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测试题
    宜昌市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测试题 一.市民公共文明守则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 ...
  • 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廉吏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廉吏形象 作者:彭克清 吴伟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2期 摘要:本文从爱民恤民.廉洁清正.生活俭约.自省自律.甘于奉献等方面论述中国古 ...
  • 从历史看到未来
    作者:穆德远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5年05期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公认1895年11月28日为电影诞生日.而电影进入中国,并不比电影诞生日晚很多.大 概在1896年后就有外商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