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与天文年代学 - 范文中心

武王伐纣与天文年代学

06/30

武王伐纣是最有魅力的历史年代学课题,为什么呢?我们平常讲的这个"革命",大家从小就听惯了的"革命"这个词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生革命,或者说是第一次留下了确切记载的革命就是武王伐纣。所谓命是什么呢?是天命,就是说上天把在人间进行统治的权力给了你,所谓君权神授,这个权利是上天给的。所以古代的王朝,当它自己建立起统治的时候,它宣称是天命给了它。这个在西方,《圣经》里就有,某某国王他即位的时候,宗教的大祭祀,后来比方说罗马教皇,给他行一个加冕礼,或者在他的头上抹一点油,这种观念呢,是跟我们的天命有类似之处。

以前的说法叫做君权神授,就是说,这个统治权是上天给你的。

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武王伐纣是这样的,周朝原来是一个比较小的王朝,在商朝的统治下。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比较有明确的记载,形成了统一的王朝的,最早是夏朝,但是这个夏朝,现在有些学者甚至在争论,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朝代,留下的文献或者文物证据也很少。从推翻夏朝建立起商朝,这个过程本来也是一次革命,但是在做这个行为的时候,在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第一没有留下明确的记载,第二没有人创造一种关于革命的理论来支持它。

到了商朝末年的时候,本来是商朝一个诸侯的周朝,起兵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起它自己的新的王朝,就是所谓周朝。由于它是一个小国推翻了大国,或者说是一个地方政权推翻了中央政权,它觉得它需要有一套理论来支持它,那么所谓的天命、革命这些理论,都是周朝人建立起来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商朝的统治黑暗,所以上天已经不再把这个天命给它了,上天把天命给了我们,这个事情称为革命。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留下了确切记载的革命。这个确切记载包括了许多信息,包括武王伐纣的战争,武王就是周武王了,周武王这个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这个帝王在周朝人的理论中,他被描绘为一个昏君。我们平常说某个帝王是昏君,说他是桀纣,桀就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帝王,这个纣,就是商朝的一个帝王。我们还有成语叫做助纣为虐,就是你去帮助纣王做坏事,所以纣被周朝人描述成一个很坏的国王。

实际上纣到底好不好是可以讨论的,因为总是胜利者写下历史,以前也有人为纣王翻案,但这个不是我们今天演讲的内容。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周武王带着少数的军队,打败了商朝的大军,完成了他的革命,建立起西周王朝。这个西周王朝连同后来的东周,竟然有八百年之长,这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所不能及的,算是年代最长的王朝。武王伐纣同时又是一个天命理论的典型教材,后代的各个帝王,当他们自己开始夺取前朝政权的时候,他们都要援引周朝的例子,总是把他要推翻的那个王朝的帝王说成是纣,是昏君,而我们是代表了新的、得到上天眷顾的力量,所以每次都是一个革命。另外,从年代学上来说,我们不知道商朝具体灭亡在哪一年,武王伐纣这个事件,就是商朝灭亡和周朝兴起的一个标志,对吧?所以它是历史上最有魅力的历史年代学问题。

关于武王伐纣,虽然我们上面说留下了确切的记载,但是这么多记载里,惟独没有确切的时间的记载,没有确切的年代的记载,所以武王伐纣到底是在哪一年发生的,这个事情一直是不清楚的,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日本和一些西方学者也加入到这个讨论的队伍里来,前后提出过四十多种答案,就是说关于武王伐纣到底在哪一年,年份有四十多种,中外学者们发表了一百多种论著,其中关于年代呢,统计下来有四十多种。为什么这个历史事件的年代会吸引这么多人来讨论,就是因为我们上面讲的几个理由,这个事件它有重大的意义。

那么在以往的四十多种不同的答案中,有一部分答案,也是用了天文学方法的,最早想到用天文学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的是西汉的学者刘歆。那么为什么这个事件可以用天文学方法来解决呢?因为在关于武王伐纣的文献中留下了当时进行这个战役的时候出现的一些天象。古人为什么要在做这样的重大事件的时候,记载当时的天象呢?因为古人有一个观念,就是所谓天人感应的观念,按照中国古人的观念,你这个王朝的统治权利是由上天给你的,那么你统治的好还是坏,上天都在那里看着呢,这个上天有点像西方的上帝,当然上帝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在西方的神学里也是有讨论的。

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天,从物理的层面上来说,它包括了全部的大自然。古人所谓的天,它可以包括地上的山河,总之就是说,人之外的那个大自然,它都可以称为天。从精神的层面上来说呢,这个天是一个有感情的、有道德观念的、至高无上的、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你也可以说,是神格化的这样一个东西,它称为天。那么天和人之间是有感应的,这个情形就类似大人跟小孩子的关系一样,地上的帝王,他如果做了好的事情,上天向他呈现一些表示嘉奖的现象就是祥瑞,这个祥瑞简单的比方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或者出现某些九个尾巴的狐狸,地里长出某种灵芝,或者天上出现某一种天象,这个都可以称为祥瑞。要是统治黑暗,统治惨无人道,这个时候上天向他呈现警告的天象,警告的天象是什么呢?比方说日食月食,行星走到某一些特殊的位置上,这些都被认为是上天对你的警告,对你的惩罚。

由于这个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古人为了要让他自己的统治稳定,它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随时知道天意,这个天意怎么能知道呢?那当然刚才我们说了,天意是通过一些天象来表达的。你要知道这个天意,就像小孩子要看父母的眼色一样,你今天要是考试成绩下降,那么父母就要愤怒了,考试成绩好了,可能给你买一个电脑游戏的光盘作为奖励,那个事情也是一样的,为了要随时知道上天对我们的态度,就要养着一些专门从事这个活动的人,这些人在古代实际上是某种搞巫术的人,但是他也可以说是天文学家的前身。

这些人的任务,就是随时地观测天象,并且他们要解读这些天象,观测到了天象,他要知道这个天象表示了什么意思,然后要把这个意思去向帝王报告。比方说他观测到日食了,日食他必须向帝王报告说,上天又在警告你了,它现在出现了日食,那么帝王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帝王们一种是搞一个仪式向上天表示,类似于做一个检讨;另外呢,帝王他不跟皇后睡觉了,他自己单独睡了,他不吃肉了,不听音乐了;还有一种行为,就是开门整风,请大家给他提意见了,因为有了日食,帝王就可能下一个诏书,大家对我前一阵子的政治有什么批评的意见,都可以提上来,做这样一些行为来向上天表示自己悔改的意思。

因为有这一系列的观念,所以古人做一个重大事件的时候,他一定要随时记录天象。那么你们想想看,周武王他是一个诸侯,按照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诸侯是不可以搞天文的,因为天文是一个跟上天进行沟通的东西,只有进行统治的人才有权沟通,地方上是不可以搞天文的。直到今天,我们中国的五大天文台都是中央直属单位,我以前在上海天文台周文王工作,这个上海天文台就是中央直属单位,它不归上海市管,当然这两者不一定有关系,但是你也可以认为它是某种历史的遗留,就是说我们的传统天文学就是由中央来管的。

那么周朝的时候,这个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文王他活着的时候,不能叫文王了,只是因为后来周武王得了王权以后,才把他追认为文王,我们为了方便就说是文王。文王按照规则,他当然是不能搞天文学的,但是这个文王,他却通过一次人海战术,在很短的时间里造了一个观象台,这个观象台称为灵台。灵台灵台就是用来观星的,有的人觉得就跟我们现在的天文台有相似之处吧,这个东西是不可以由地方政权建造的,建造了就是要造反,至少就是表示有造反的意思,但是周文王却建起了这样的灵台,他为什么要建呢?因为他就是想造反。他通过建这个灵台,使得他周围那些部落承认说他也是能够跟上天沟通的,因为有灵台的人才能跟上天沟通,所以他造了灵台。我们在《

经·大雅》里头可以看到,有一个诗篇标题就叫《灵台》,这个诗篇里就记载着周文王怎么造灵台的,找了很多老百姓,没几天就把它造起来了,因为这个事情必须很快,如果你慢慢地造,被中央政府知道了,那就要来制裁你了,所以他立刻把它造成。由于他造成了这个灵台,并且他已经培植了一定的势力,所以他周围的部落已经承认周文王也是有沟通上天的能力的。

到了周武王的时候,他要进行战争,他的实力已经养得更大了,并且他联合了有八百个诸侯之多,我们看古代的小说里就是周武王纠集了八百个大小诸侯一起来反叛。这样一个事情一定要随时看上天的态度,所以在整个武王伐纣的过程中,从出兵前一直到一路上怎么进军,周武王身边的这些搞天文的人随时都在记录天象。这些天象通过一些古籍被保留下来,就是靠着这些被保留下来的天象,我们今天才有可能用天文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当时做这个记录当然不是为了留给我们今天来解决问题用,对吧?在他来说,记录这些天象是为了向当时的人证明,上天是支持我的,这些天象都是对我有利的。

当然他观测的时候,他也可能观测到对他不利的天象,那么办法是:对于观测到不利的天象,赶快不声不响;对于有利的天象,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样就能够使别人也在观念上接受你,觉得你是有办法的。

现代天文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利的武器,自从现代的天体力学确立以后,我们就可以对太阳系各个天体的位置进行回推。比方说我们想要知道在三千年以前的某一年,比方说公元前1044年1月9号早上4点55分,在牧野这个地点,我们应该看到木星在什么位置上,这个问题可以用天文学的方法回答出来。我们可以用天文学的方法来回推这个事情,重现当时的天象。由于有这个方法,那么很多人就产生一个想法: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不知道它的年代,但是他记录了在发生这个事件的时候有某种天象,现在我们用天文学的方法来回推这种天象,推算出这个天象是什么年的,那么岂不是就知道这个事件在哪一年发生的吗?

这个想法从西汉的刘歆开始就已经有了,从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用天文学方法解决武王伐纣的尝试,但是在他们那个时代,这种尝试注定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第一,现代的天体力学还没有出现,中国古人在没有天体力学的时代也能够对天象做一些推算,他们的做法是:根据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记下一些周期,比方说是某一颗行星运行的周期,他们通过对这些周期的叠加和推算,可以在精度比较差的情况下,推算出太阳系的天象,比方说对于行星,他们可以推出来,误差可以有好几度,但是大体也能够推算。

不过要解决我们现在讨论的这种问题,几度的误差是不能容忍的。因为我们现在是倒过来做,我们推算出这个天象,是人们告诉你,你现在要把这个天象往前推,推到它在什么年代时候,这个天象出现了,然后我们知道这个年代,这个时候几度的误差就会导致年代上差很远,所以这是没有办法解决武王伐纣问题的,这个跟我们现在不知道天象,而给你时间不一样。我们现在随便给一个时间,你说你告诉我在这个时间里是什么样的天象,这个很容易,你往前一推就做出来了,而倒过来,只告诉你天象,但是不告诉你时间,你就要不断地往前试。数学常识应该让你们能够明白,对于这种周期性的天象,解释一定是多重的,比方说武王伐纣的时候,出现了某一颗慧星,它在什么位置,然后你现在开始推算这个彗星的话,它每隔多少年,它就会在这个位置上出现一次,我们怎么能知道,要取这些解释当中的哪一个呢?所以这里头还是有一些技术问题要解决的。

在刘歆的时代,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除了他没有精确的天体力学手段之外,他还没有电脑,因为根据刚才我们讲的,它的解释是多重的,你在多重的解释当中,要进行选择和筛选,这个工作量是非常浩繁的。现在我们有了奔腾电脑,用它来算算就比较简单了。在刘歆的时代怎么算,连笔算还不会,要用竹子做成一根一根的筹,在桌子上摆着算,叫做筹算。我们今天常说:这件事情我们要筹划一下。筹划一下就是摆着筹来算一算的意思,古人他要用这个筹来算的,你们可以想象,这种巨量的计算,对于刘歆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只能做一个非常粗的推算。我们刚才讲到四十多种里,就有一种是刘歆提供的,而且在他死后的好多年里,许多人都相信他,因为毕竟他算过,而其他的人连这个算法都不会,所以很多人愿意相信。

但是到了现在,他的错误就变得很明显。古人的办法我们讲过了,回推和预推。这个要稍微解释一下,预推是说告诉你一个未来的时间,我把时间给定了,比方说2005年的某月某日,现在要问你,那个时候,比方说木星在什么位置,那么你就要推一下,这个叫预推;回过来推,就是给一个过去的时间,比方说一千年前两千年前,它怎么样。有了现代的天体力学以后,人们当然也用不着每次都从万有引力的公式开始算,科学家们会做成一种东西称为星历表,这个星历表就是把太阳系的天体在一定时间内,每隔一个时间点,就给它算出一个值来,然后你所要问的问题的时间点如果在他给出的这两个点之间就可以了。那么最早的时候呢,星历表都是短期的,天文学家只需要推算比方几十年就够了,因为他们要用这个星历表干什么呢?他们要用来帮助宇宙飞船的飞行,这个事情他不可能推算个几百几千年,我们能推算到20年后,50年后就已经觉得推算得很长了。

但是后来历史学家们要求用这个东西,历史学家们要求用天文学方法解决历史年代学问题,那些凡是要用到天文学方法去解决的历史年代学问题,一定是离现在很远的,如果离现在很近的问题,文献会留下记载,我们只要查阅文献、考证文献就会知道它的年代,只有那些年代很久远的事情,文献没有留下来,现在要推算。历史学家们有了这个需求以后,天文学家就开始给他们做长时段的星历表,这个长时段的星历表和短时段的星历表是有很大区别的,长时段的星历表很难做。因为我们知道,任何星历表都是有误差的,我们只是控制这个误差,到一定的范围,时间越长,这个误差就要积累起来,所以有许多用来计算短期星历表的公式,你把时段往外推长,就不能用了。那个时候,误差积累就会达到我们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外,所以长时段星历表是一个比较难做的东西。

在美国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有一个部门,它是专门做这个事情的,专门来推算一些星历表。我们现在看到这个DE系列,在比较早期的长时段里头,最早的那个版本叫做DE102,此后这个部门又不断地发展,到我们开始做这个武王伐纣课题的时候,它的DE星历表版本到了404,这个404的年代长达6000年,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后3000年。在这个6000年里,太阳系九大行星以及太阳月亮的位置都已经在这个星历表上给出来。当然这个星历表并不能直接给出东西,它其实给出的是一个数据库,可以按照你的要求来算各种各样的东西。另外还有一个软件,也是对我们解决这个课题有用的,称为天图。这个软件现在的一些比较低的版本可以在网上下载到,已经变成免费的了,一般新的版本,现在大概70的这种还是要付费的。

这个软件它的功能跟上面那个不一样,上面那个东西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你打开来就是无穷无尽的数据而已,这个天图是一个模拟天象的软件,你只要给定它的时间,给定它的地点,因为在不同的地点上,我们看见的天象是不一样的,你把这个时间地点都输入以后,它会给你模拟出来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上你能看见的天象。这个天象包括了太阳系和整个恒星的天象,那些不规则的彗星也都有。这些软件对我们的研究来说非常有用,通过这个课题我们能够知道,我们大体是用一种什么方法,能够用天文学的方法去解决历史问题。

历史上各种文献中留下的关于武王伐纣时的天象一共有16项记录,那么这16项记录中,有的是可信的,有的是不可信的。这些记录经过三千年传抄下来,它的可信程度都是可疑的,那么第一步,我们先要甄别16项记录,看它是不是可靠的。甄别的办法是这样的:首先我们把16项天象都放到我们刚才讲的这个天文学的软件中去,编了程序以后去推算它,我们要推算在武王伐纣这个事件所争议的年代范围里,前面我们讲到说有40种答案,主张不同的年代,但是这些年代毕竟是有一个范围的,这个范围大体就在一百年左右,因为毕竟武王伐纣这个事情有一个基本的谱,说一个笑话,你们不能想象,武王是在去年伐纣的,那肯定是有一定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这一百年之间。

那么我们现在就推算这16种天象,我们把每一种天象都放进软件里推算,看在刚才我们讲的那一百年里,这个天象会不会发生,如果在那个时段里,这个天象没有发生,那么这项记录就可以拿走,因为这意味着在武王伐纣的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不会发生这个天象的,这个时候它可以被排除。如果它们是在这个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段里发生过的天象,那么它就会被留下来,因为这是我们第一道筛选的过程。留下来的那些天象中还要进一步筛选,有一些天象是可以用来确定年代的,也有一些天象是不能用来定年的。

在这些都拿掉以后,就剩下七个必须满足的条件了,这七个条件非常苛刻。这七个条件里,包括了太阳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包括了水星木星它们的位置,这七项条件在这里列着,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报告中不能详细地来分析这七条的技术问题了,因为这样的话,每一条都可能说得非常长。

但是第一条比较有戏剧性,我们可以说一说。我们看见第一条、第二条,都有利簋铭文。簋是一种青铜器,用来放酒的,利是武王伐纣的时候,他身边的一位官员,这个人叫利,按照当时的传统,一个大臣如果立了功的时候,我们现在是给他发一个奖,给他授一个奖状,或者给他发奖金,那个时代不是这样的,那个时代就是由国王替他造一个青铜器,铸一个青铜器送给他,在这个青铜器上记着他的功劳,那么当然对这个接受了青铜器的大臣来说,这个青铜器要放在家庙里,让子孙后代看了感到光荣,国王给我们祖先记了功了。

这个青铜器就比现在的奖状要耐腐蚀,所以那么多年它还留下来了。这个利簋也是现今为止我们中国出土的惟一一件直接和武王伐纣有关系的青铜器,这个青铜器是1973年在陕西省出土的,利簋里面有铭文,铭文里记载着:在武王和商朝的军队决战的那天早上,有岁星当头的天象,对北半球来说,它出现在正南方天空最高的那个地方。一共有这么七个条件,我们看见这些条件里,涉及到了行星的位置,涉及到日月的位置。

现在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要来做一个日程,我们要来回推,构造出一个日程表,这个日程表应该能够满足这七个条件。你们想想看,把这些周期性的天象都往前推算,推算到历史上的某一个时间,在那个时间里,这七个条件都能够满足,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现在的风险在于,如果我们构造出一个日程表来,要让它满足这七个条件的话,有三种可能:第一个可能是构造不出这样的日程表,没有一个日程表能够同时满足这七个条件;第二个可能是构造出了不止一个日程表,都满足这些条件,因为我们刚才讲过,凡是这些周期天象,肯定都是有多重解释的,如果出现第一个结果,那这个事情就不行了,就说明用天文学方法解决武王伐纣暂时还是不行,在现有的条件下不行。如果出现第二个结果呢,我们势必要在这不止一个的日程表里进行取舍,由于天文学的手段已经用尽,再要取舍的话,不能靠天文学的道理来取舍了,一定要靠别的东西来取舍,那么你也只能认为,天文学的方法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圆满解决问题;

只有第三种结果,也是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只有一个日程表,有而且只有一个,那么这个情况是最理想的。因为武王伐纣这个课题是整个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最重要的几个专题之一,所以现在我们不仅给出了武王伐纣的准确年代,而且给出了整个战役的日程表,这个日程表里面,甚至还包括了武王在胜利之后,他怎么在庙里头祭祖,他怎么对那些大臣们进行赏罚等等,这些记载都和古籍文献中的日干支一一吻合。

问:我想问您关于《三国演义》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故事,在《三国》之中都没有记载,我们也不知道历史上是否确实存在这样的事件,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这种天文学的方法,去推断和确定它呢?第二个问题,《三国演义》里有许多与天象有关的故事,从我们现在天文历史年代学的角度去看,是不是仍然有它的客观意义呢?谢谢!

江晓原:能不能用天文学方法来判断这个事件的年代,它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说关于这个事件留下来的文献中,要有天象记载,而且那种天象是周期性的,可以回推的,所以到底它能不能推算,每一个问题要具体分析,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这些事情是古人的迷信,这个跟天文历史年代学,一般来说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我们也不排除这样的局面出现,比方说诸葛亮到底哪一年死的,发生了争论,而在他死的时候出现了某种天象,又被记录下来了,当时记录的时候是出于迷信的观念,但是这种出于迷信的观念而记录的史料,它可以被我们今天用科学的角度来利用它们,再进行推算也是可能的。但是总的来说,天文历史年代学,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跟那些星占神秘主义还是有明确界限的。

问:人们对于宇宙的起源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宇宙爆炸学说,按照这种说法,即使是现在,宇宙也在不断地膨胀之中,就是各个星体以一定的速度,在远离自己的中心而运动。那么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即使它每年的运动都是非常非常微小的,但是几千年的运动累计下来,各个星体的位置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那么对于三千年前的这些星象的位置是否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又怎么去推算它当时的位置?如果这种学说是存在的话,那么它会是一个时间,如果这种学说不存在的话,它又会是一个时间。从望远镜发明到现在不过几百年的时间,我们能不能用这几百年时间观察的规律,来推测这几千年的规律?

江晓原:所有的恒星,如果它们在宇宙中运动的话,你知道我们的太阳也是某一颗,我们当然可以承认它也在运动,但是这个运动,对我们地球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是跟着它一起运动的。我们现在推算的是太阳系里的天体之间的相互运动,这个跟整个太阳系在宇宙中的漂移是无关的。你能理解这一点吗?就好比你坐在船上,我们推算你和船上另一个人之间的距离,这和船在移动是没关系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解像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这个恒星的移动,恒星还有很多种移动,不光是你所想到的那种移动,对这个问题的影响,基本上是不必考虑的。


相关内容

  • 夏商周历史年代问题
    夏商周历史年代问题 历史从神话传说时期迈进有文字记载可征的信史时期,首先遇到的就是年代问题.年代是历史的尺度.历史之有年代,犹如地理之有经纬线.必有经纬线,然后知其地之在何处:必有年月日,然后知其事之在何时.对某一历史事件,如果不知其时.也 ...
  • 中庸译注:第三十章 敦化
    本章有三个层次.首先,从人类历史看孔子.尧.舜和文王.武王都是儒家推崇的榜样.尧.舜仁慈孝友,不以天下为己私,贤者当之:文王.武王除暴安民,以德治天下,天下颂之.他们都有高尚的道德,都是孔子学习的对象,孔子不少思想原则是从他们那里继承而来的 ...
  • 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史)中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先秦(远古-公元前 221 年) 尧舜禹时期约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0 年实行禅让制 禹建立夏朝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①武王伐纣灭商, 建立西周 ②西周实行分封 ...
  • 太史公自序
    从前颛顼统治天下时,命南正重掌管天文,北正黎掌管地理. 唐虞时,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 所以重.黎氏世代掌管天文.地理. 周朝时,程琳.休甫就是他们的后裔. 当周宣王时,重黎氏因失去官守成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代掌 ...
  • 中国古代经典战役介绍词
    大家好,上几个小组都为大家介绍现代军事,那这次我就为大家换换口味,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军事. 古代经典战役一般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这些战役闪烁着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展现着中国古代战法的锋芒. 1.牧野之 ...
  •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http://www.cqjyj.gov.cn 2009年9月2日 摘要:本文将从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角度思考如何在山城建设符合山城文化的宜居城市.本文将主要从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融合的历史必然性. ...
  • 洛阳地名的来历
    洛阳地名的来历 洛阳市县区的地名 洛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在古汉语中,山之南水之北谓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古人最初多依山傍水而居,许多城市是 ...
  • 先秦诸子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_易中天
    专家论道 <新重庆>2009第10 期 先秦诸子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易中天 先秦诸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所形成的光辉思想对后来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先秦诸子处在春秋战国时 ...
  • 邯郸:商代"钜桥",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有文字记载的桥梁!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中解释"桥"为: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 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 (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 (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 (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 (高速公 ...
  • 商业及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商业及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商品流通的人,便是商人了. "商人"这一名词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商朝说起. 商朝公元前1600年建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