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士郭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 - 范文中心

前士郭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

05/22

校本课程 古诗文诵读教案

二年级

下学期

《春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重难点: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学具:课件 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 三、出示古诗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四、认识生字

妆 宜 锁 愁 庭 蜻 蜓 搔 五、了解词语意思

①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②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

愁;三句写无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落。层层叠叠,婉曲新颖。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七、诵读古诗。 1、老师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组赛读。 八、小结。

《秋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 3.积累与夜有关的古诗。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秋夕》、读题,练写“夕”字。 2.理解题意。

3.说一说有关秋夕(七月初七)的传说。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课文。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冷画屏”什么含义?“冷”什么意思?

秋天来了扇子本不要用了,为什么宫女用罗扇扑打“流萤”? 1.说一说古代深宫中的宫女的生活。 2.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的资料。 3.讨论:

“冷画屏”的“冷”指什么?(深宫的冷清,宫女生活的孤寂无聊。) “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宫女怎样的生活?

4.想象:宫女们会想些什么?

5.练读,将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师播放音乐。 6.配乐朗诵。 7.练习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读读背背与夜有关的其他古诗。 2.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六、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 2.背诵《秋夕》。

3.找一找描写宫廷生活的古诗读一读。

《春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重难点: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学具:课件 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介绍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 三、出示古诗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四、认识生字

秦 罗 敷 桑 素 妆 蚕 饥 妾 五、了解词语意思 ①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

②“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③素:白色。

④“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⑤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⑥“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 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

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评价说:“李白才逸气高。其论诗云:‘兴寄深微„„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七、诵读古诗。 1老师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组赛读。 八、小结。

《夏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重难点: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学具:课件 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介绍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 三、出示古诗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四、认识生字

镜 菡 萏 施 隘 若 耶 待 越 五、了解词语意思

(1)鏡湖:一名鑑湖,在今浙江紹興縣東南。

(2)回舟不待月:言西施入越王之速,就在回舟之時,月尚未出,就被帶邀而去了。乃誇飾的修辭法。

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

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七、诵读古诗。 1老师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组赛读。 八、小结。

《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重难点: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学具:课件 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介绍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 三、出示古诗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四、认识生字

捣 尽 虏 罢 五、了解词语意思

(万户:千家万户,形容数量之多。

捣衣声:捣衣时,砧与杵相撞发出的声音。 玉关情:对玉门关外征战的夫君的思念之情。

胡虏:胡,古时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虏,对敌人的蔑称。

良人:古时候,妻子称丈夫为良人。良人即指,远在玉门关外的丈夫。 罢远征:罢,(停,歇。),停止远征。 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七、诵读古诗。

1老师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组赛读。 八、小结。

《冬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重难点: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学具:课件 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介绍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 三、出示古诗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四、认识生字

驿 絮 征 袍 素 针 堪 裁 缝 寄 临 洮 五、了解词语意思

①驿使:驿站传送文书及物件的人。 ②素手;指妇女洁白的手。把:拿。

③临洮:唐洮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潭。此泛指边地。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

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

体过程,诗人有所取舍,只写抽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既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然而随即又情急起来,她想: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极度的深情与牵挂。 七、诵读古诗。

1老师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组赛读。

《赠孟浩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重难点: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学具:课件 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介绍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 三、出示古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四、认识生字

吾 孟 颜 弃 轩 冕 卧 频 仰 徒 揖 五、了解词语意思

①红颜:指年青的时候。②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③卧松云:隐居。

④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⑤清芬:指美德。

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 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孟夫子”,

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夸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遭:“风流天下闻。” 七、诵读古诗。

1老师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组赛读。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这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赠汪伦》)指名背。这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背后两句。

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 二、解题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3.齐读。

三、听古诗朗诵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听准字音。 四、学习生字

1.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 2.齐读。

五、初读古诗

1.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 六、节奏朗读 1.指名读 2.师范读

3.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看谁能读出节奏美。 4.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听?指名读。 5.齐读。

七、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

2.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 3.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

4.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师板画。李白还在看什么啊?生:江水。哪个诗句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这深深地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你们也来读一读。生齐读。师生配合读。

《送友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读懂此诗。

2、抓住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比较法 启发点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并说说这些诗句分别体现的情感。 提示:诗句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二、 鉴赏诗歌

1、 借助注释,读懂此诗。 2、 自由朗读此诗,思考: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提示: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

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中间两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3)、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尾联两句“挥手”,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此时诗人内心的感觉如何呢?

3、小结: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

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三、诵读古诗。

1老师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组赛读。

《天末怀李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重难点: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学具:课件

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二、介绍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晋大将、著名学者杜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修文馆学士;父亲杜闲,做过朝议大夫、奉天令。

三、出示古诗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四、认识生字

鸿 雁 憎 达 魑 魅 冤 魂 投 赠 汨

五、了解词语意思

①天末:犹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④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⑤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⑥汩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七、诵读古诗。

1老师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组赛读。


相关内容

  •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10首
    奥数网首页| 小升初| 招生| 重点中学| 奥数题库| 奥数竞赛| 课件教案| 趣味乐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超常教育| 进入初一 奥数 > 趣味乐园 > 诗歌鉴赏 > 正文 描写 ...
  • RJ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doc
    2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乞.霄."2个生字:理解古诗内容.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
  • 20**年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悯农(1)]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 <悯农>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舟过仁安> 第一课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施云芬 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镇长超小学 邮编:313017 电话:3731380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
  • 苏教版小学语文目录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一) 1.a o e 2.i u ü 认一认1 第二组 3.b p m f 4.d t n l 5.g k h 6.j q x 认一认2 第三组 7.z c s 8.zh ch sh ...
  • 小学1~5年级古诗
    [小学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下册: 春晓 孟浩然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古诗词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题:书写,题写.2)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3)缘:因为. 2.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家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
  •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月迹
    月迹 [教学目标] ⒈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⒉品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 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难点] ⒈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⒉品味文章语句, ...
  • 小学语文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4[芦叶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4<芦叶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并掌握相关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 ...
  •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教师中心>>人教网研>>&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