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四名词解释 - 范文中心

古代文学史四名词解释

09/24

历史演义小说: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代表作《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说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虚多实少。创作方式多“因文生事”。一部分由“说话”中的“小说”发展,后期从历史小说中分化而来。多写草莽英雄;如写帝王将相,也着重表现发迹的历程;着重写英雄人物小传,较多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除了重大政治军事斗争外,较多涉及市井小民的生活;语言生活气息较浓厚。

台阁体:以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思想情感“雅正平和”,有浓厚的道学气 ,内容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应制、唱和之作数量多,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代表作杨荣《随驾幸南海子》。

茶陵派:明朝前期的诗派,以湖广茶陵李东阳为主要代表。此外,还有谢铎、张泰、绍宝、鲁铎等人。他们主张诗学汉唐,重视诗歌语言的艺术,体现了台阁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代表作李东阳《寄彭民望》。

前七子: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皆为弘治进士,少年新进,多以才气自负。在京任职,常相聚倡和,研讨艺文,倡导复古。对国运危机感受敏锐、对官场腐败和士风苟且的现状深刻不满,以挑战的姿态面对政治和生活。代表作李梦阳《空同集》、何景明《大复集》。

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文学复古群体,有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七人。他们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但是比起前七子,他们在学古过程中特别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李攀龙《沧溟集》、王世贞《艺苑卮言》

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的散文流派,以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等为主要代表。他们主张师法唐宋古文。维护道学立场,呼吁宋儒以来“文道合一”论。贬斥文学,认为文学本身是有害于道的东西。代表作品归有光(对文学复古的主张不满,斥责模拟的文风。为文主张根于六经,宣扬道德)《项脊轩志》、《沧浪亭记》、《张自新传》。

归有光,唐宋派代表人物之一,散文代表作:《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

明代传奇:传奇,最初含义,约略同于“志怪”。“传”者,志也、记也;“奇”者,怪也。故“传奇”即记述奇人奇事。最早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小说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指杂剧。明嘉靖以后,“传奇”一般专指杂剧以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

世情小说: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小说涉及世情,主要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于是《金瓶梅》被看作事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但可能都经过冯梦龙的潤饰和加工。 “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被后人称为“拟话本”。“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是凌濛初“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公安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流派。主要人物有“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其中袁宏道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梅村体”:“梅村体”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吴伟业诗歌以唐诗为宗,最大贡献在七言歌行。他的这类诗歌,内容上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艺术上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独具一格,形成了一种独具艺术个性的“梅村体”。 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都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有“可备一代诗史”之誉;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把古代叙事诗推向了高峰,对当时和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梅村体”代表作:《圆圆曲》,名句背诵:“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浙西词派:朱彝尊词崇尚清醇雅正,宗法南宋,以姜夔、张炎为典范;在清王朝步入盛世之时,他“与时俱进”,提出词的功能“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紫云词序》)的主张,既投合了统治者歌舞升平的需要,也适应了文人士子由悲凉意绪转入安于逸乐的心态,所以南北响应,风行一时。以其为代表的“浙西词派”也应运而生。在其影响下,浙西词派标举清空醇雅、蕴藉空灵,无轻薄污秽之弊,力除陈词滥调,独具机杼。但重在字句声律,限制 了创造天地,思想格调不高。《江湖载酒集》

神韵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苏州剧派:明末清初,苏州地区活跃着一个以李玉为首的20余人的戏曲作家群体,他们以昆山腔从事创作。前期作品内容多反映市井居民伦理道德,入清后创作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剧;其创作以舞台演出为中心,增强了作品戏剧性;又以苏州人、演苏州事、作苏州语,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人称苏州剧派。

才子佳人小说: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是从晚明话本小说发展而来,篇幅增长了,一般在15至20回之间,成为章回式的中篇,书名也多仿照《金瓶梅》由主要人物姓名中的一个字拼合而成。文字比较清顺、规范,中间夹有较多的诗词韵语,大多数是以诗词为主人公发生爱情的契机,有的诗词写的还颇有韵致。从这一点说,这类小说又受到了名人传奇的影响。就小说的内容说,这类小说是晚明拟话本中婚恋小说的新变。“三言”、“二拍”里都有才子佳人小说的婚恋小说,多是写文人的风流艳事,重在情欲的爱悦,有着浓厚的世俗色彩。清楚的这类小说叙才子佳人才色相慕,终成连理,是超世俗情欲的,追求理想的配偶,却严守礼教规范,并往往与才子的功名遇合纠结在一起,题旨、意趣与晚明小说是不一样的。 代表作:《玉娇梨》、《平山冷燕》

1、对《水浒传》出名的点评

李卓吾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2、“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3、明朝八股文开始作为考试试题

4、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作者,内容,改编自)

《宝剑记》作者李开先;内容取材与小说《水浒传》写林冲落草的故事

(主要人物林冲与水浒传不同:与小说中被动反抗的林冲不同,剧中林冲基本是一位主动出击的英雄)《浣纱记》作者梁辰鱼;在戏剧史上有重要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鸣凤记》署名王世贞等人;批判现实的力作

5、四大唱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新昆腔。魏良辅改革并推进了昆山腔发展,融合了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乃至北区音乐在内的新昆腔

6、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高濂《玉簪记》、孙仁孺的《东郭记》、周朝俊的《红梅记》

7、孟称舜代表作:《娇红记》

8、“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 》《邯郸记》

9、受到《西游记》直接影响的小说:《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三遂平妖传》

10、《清平山堂话本》是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

11、瞿佑《剪灯新话》:它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小说的崛起,并有力地影响着有明一代乃至清代的文言小说创作。

12、竟陵派(代表人物,文学特征)

明朝晚期的文学派别竟陵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继承了公安派抒发“性灵”的主张。整体的艺术风格:追求幽深孤僻的艺术境界。

13、晚明小品文(代表作家、作品)

袁宏道《西湖二》《天池》《叙陈正甫会心集》、 袁中道《游荷叶山记》、 张岱《陶庵梦忆》、《西湖寻梦》、《自为墓志铭》 王思任《屠田叔笑词序》

14、张岱的代表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15、明末文坛两大人物:陈子龙,代表作选读《秋日杂感》;夏完淳,代表作《别云间》。

16、遗民诗人:明清之际,国家政权更迭,民族矛盾激化,唤起了汉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文人创作激情;以一大批诗人为代表的爱国诗人创作的抒写亡国之痛和爱民之情的爱国主义诗文。这些诗人称作遗民诗人。

遗民诗人有:清初三大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与顾黄王并肩:屈大均、吴嘉纪 遗民诗人的诗歌主题:遗民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诗篇,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验深切,感情真挚,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和民族共具的感情,笔力遒劲,沉痛悲壮,肇开请诗发展的新天地。

17、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18、陈忱的作品:《水浒后传》

19、受《聊斋志异》影响较大的是:袁枚《子不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代表作,标志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20、沈德潜(1673-1769)“格调说”,翁方纲(1733-1818)“肌理说”

21、“乾隆三大家”:赵翼、蒋士铨、袁枚

22、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三祖”。

23、姚鼎文学观

1.首先,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词章”合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相结合,天赋与学力相济,“义法”外增加考证,以求三者的统一和兼长,达到既调和汉学、宋学之争,又写出至善极美文章的目的。

2.其次运用“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

3.最后,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 格、律、声、色”八字,前四者是内在的“文之精”,处在高层次,后四者是外在的“文之粗”。4.艺术上讲究。

姚鼎的代表作:《登泰山记》《游灵岩记》《泰山道里记序》

24、袁枚《随园记》表达顺适自然和抒张天性的人生观。

25、沈复《浮生六记》:自传体笔记式散文

26、全祖望《梅花岭记》:表现抒张人情和显现个性的努力。

27、骈文;汪中 30、夏敬渠《野叟曝言》李百川《绿野仙踪》李汝珍《镜花缘》 共同特点:寄寓理想、讽刺现实、炫鬻才艺。爱炫耀学问、掉书袋

28、蒋士铨代表作:《红雪楼九种曲》又名《藏园九种曲》最有名

29、蕉窗居士——黄图必《雷峰塔传奇》

30、弹词中最优秀的作品《再生缘》:陈端生所作讲唱文学的代表作。


相关内容

  • 德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老师,我们爱您! 教师节主题班会(一年级) 活动要求: 1.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掌握有关教师节的知识. 2.通过学习.交流,了解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具有尊师重教光荣传统的民族. 3.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尊敬老师的思想,以实际行动庆祝教师 ...
  • 学业水平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0年8月3日,山西洪桐大槐树景区迎来了一批由多名台湾官员和台湾媒体记者组成的"寻根祭祖"团.洪桐大 ...
  • 研究生考试题目
    宁 夏 大 学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文学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词语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 ...
  • 一模苏锡常镇
    2012~2013学年度苏锡常镇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文Ⅰ 2013.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泥淖/绰约 股肱/女红 偌大/一诺千金 ......B. 汲 ...
  • 细说中国古代美女标准(书摘)
    核心提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说,爱美是人的天性.先秦贤哲告子说:"食色,性也."在屈原的诗赋中,就充满着对美女的向往与追求.虽然后人说他是用来隐喻君子与贤人,但借美女来比喻,则更能说明当时人 ...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
  •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学习先秦文学(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 •1,注意文学史和作品相结合,以史为线,而以阅读作品为主. •2,知人论世,做到明史.明人而后知文. •3,培养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 ...
  • 文学理论研究论文的写作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      1.研究对象: •           文学理论是一门系统解释文学的性质.特点.活动规律和文学分析方法的学说. •                艺术批评的诸坐标(艾布拉姆斯) •        ...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 第五篇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 ...
  •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 金才永 3100102080 理科试验班1016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往往被看做同一类, 但它们存在同源异流的现象.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广阔内容,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时代进程,记载着民族的生活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