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08/08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干窑小学:吴惠敏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

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安

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

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

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让

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

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

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

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谈话、合作等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本课开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昼夜

交替的现象产生”,接着让学生发表种种猜测,这就涉及到相对运动的知识,但学

生对此是陌生的,所以设计模拟实验,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实验、汇报展示,让学

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喜悦与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情感体验:

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假设。

五、教学准备:地球仪(地轴是直的)、小灯泡(带灯座和电池夹)、实验记录表、

课件。

六、课前活动:

(黑板中间贴着一个圆)

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可能是什么?

学生自由猜测并说明缘由。

教师小结:说得非常好!在没有其它新证据之前,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科学

研究上也一样。这是我们课前进行的一个小活动,现在我们准备上课了,同学们,

你们准备好了吗?

(上课)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出示两张照片:白天的天安门和晚上的天安门)

(1)提问: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2)引出昼和夜。(板书)

(3)提问: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和夜之分呢?这和什么有关系?

如果地球本身会发光,会有昼夜现象吗?

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的球体,会有昼夜现象吗? 2、播放小视频:天安门太阳东升西落,白天黑夜交替循环的画面。

(1)提问: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引出昼夜交替现象。(板书)

(3)提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会交替进行呢?如果太阳和地球都不动,

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会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4)过渡:太阳和地球之间怎样运动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关于这个问

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进行探索并作出了种种猜测。我们今天也要象科学家一

样,猜测一下有哪些可能会产生昼夜交替呢?

(二)推测假设:

1.学生尝试猜测,个别学生示范画出示意图。

2、小组讨论,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出其它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示意图。

3、收集学生的猜测: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4、过渡:提出了这么多的观点,那这些观点能不能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怎

样来验证你们的想法呢?(实验)实验怎么做?太阳在天上,地球在脚下,都是

非常巨大的天体啊。(模拟实验)

师:说得很好,我们可以用其他物体来代替太阳和地球。这就是模拟实验,是科

学研究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模拟实验就是用我们取之方便的材料来当太阳和

地球,模拟他们的运动,从而可以找到证据,做出合理的判断。

2、选择模拟实验材料:

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是正确的,或者说一种正确的都没有,怎样去判断呢?

(三)模拟实验:

1.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1)把地球仪当作地球,用什么来代替太阳呢?(手电筒),地球上被太

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2)小红旗,贴在地球仪上作标记,假设就是我们的家。

怎样才能让红星处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假设。

2、PPT出示实验要求:

(1)作标记:在地球仪上贴小红旗。

(2)实验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

(3)认真观察:小红旗出处昼夜会不会变化?

(4)完成实验记录表,作解释。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3、材料员来领材料,实验记录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

沟通。

过渡:各小组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

(四)汇报展示:

(1)PPT出示要求:

1、汇报者按照小组的记录表边操作边讲解。

2、各小组不能重复实验情况。

3、汇报者语言表达准确、简约。

(2)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

(五)实验小结:

提问:我们在做的几个模拟实验,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只

要太阳绕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六)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

(2)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

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

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

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

相关的资料,把你得资料带来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画的示意图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相关内容

  •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概况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1.地轴.两极.赤道 地轴-①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②通过地心,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垂直与赤道平面 ③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与水平面成66°34′的夹角 两极-地轴和地球表面的 ...
  •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 希望帮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核心概念 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影响着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质量(本单元使用载重来表达)也影响着运动. 具体概念 <我 ...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 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 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 ...
  •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填空题部分 1. 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2. 在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3.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 ...
  • 五年级下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复习题 一.填空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 ...
  •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学案2_湘教版必修1
    地球的运动 [考纲及解读] 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 说明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如方向.周期.速度等: 3. 解释地球自转与时差产生之间的关系,描述地转偏向力及影响: 4. 说明地球公转雨季节形成之间的联系: 解读: 1).运用地球运动 ...
  • 初一人教版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时为 ...
  • 4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
    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过程与方法: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情感态度 ...
  • 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正确认识是(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天圆地方 C.地球仪是地球的真实形状 D.足球似的正球体 [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专题]示意图:地球仪与经 ...
  • 七上地理月考
    七年级月考 地理试卷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 答题卡中,1-20题每题2分, 21-40每题3分,共40题,满分100分.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 A .6371千米 B. 40000千米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