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共两党的关系 - 范文中心

近现代国共两党的关系

03/10

近现代国共两党的关系

一、近现代两党关系的演变

1、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1)原因:A. 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 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D. 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2)开始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广州)

(3)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2)成果:建立黄埔军校,开展北伐,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合作破裂:标志性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根本原因--------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

2、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

(1)表现:①政权的对峙: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

共产党——江西瑞金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其中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936)

(2)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给了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3、1937-1946年:国共第二次合作

(1)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人民坚决要求抗日;国民党和英美的在华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了不懈努力

(2)标志:1937、9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成果:国共合作,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台湾在日本统治50年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946-1949年:国共再对抗

(1)原因:抗战胜利后,美蒋勾结发动内战,两党关系再次破裂

(2)结果: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国民党残余逃往台湾,造成了今天海峡两岸的分离

二、不同时期影响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维护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从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三、两党关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①合则两利,伤则两害。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和祖国统一。

②合作局面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共倡导和推动的结果,分裂内战局面则是由于国民党坚

持一党专政、独裁内战方针和国际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

③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今天海峡两岸关系,合作两利,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目的、提出者: 目的:为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提出者:邓小平

(2)经过:

①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这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变化)

②1981年,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并阐明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③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含义:“一国”是指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

(4)意义:体现了实事求是原则,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指导方针。

2、“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重要共识。

3、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从台湾到祖国内地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经商投资的人员不断增加,通邮、通航、通商(三通)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相关内容

  • 广州: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源地
    论及广州的历史文化的地位,常以"四地"来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中国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其实,除了上述"四地",广州还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源地 ...
  • 中国现代史
    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以"共产党阴谋暴动"的谣言为借口,扣押中山舰,逮捕了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拘捕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对这次阴谋事变,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张依靠 ...
  • 高中历史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情分析]中国近代历史 ...
  • 解放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
    作者:时殷弘 近代史研究 1995年12期 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最重要的政治转变时期,也是美国对华干预达到空前规模的时期.在中国社会革命处于决定阶段和超级大国对抗迅速形成的双重背景下,当时的中美关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政治 ...
  • 建党以来经历的历史阶段
    自21年建党以来经历的历史阶段:1.建党初期(1921-1924)2.第一次国内革命(国共合作,北伐,1924-1927)3.第二次国内革命(土地革命,1927-1937,1934年10月-1936年10月)4.全民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 ...
  •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总结 一. 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三次转移的会议 1.1927年的八七会议: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2.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3.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
  • 中国现代史
    问题与主义之争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者的反对.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 ...
  •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部分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 一.列强侵华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原料和市场 ...
  • 20XX年中考试题中国历史材料题
    2014级中考复习导学稿 2012年中考中国历史材料解析练习题 编写:邓银章 使用教师: 使用学生()班-- 1.观察以下图示: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成果与实践 请回答:(1)"三民主义"的提出者是谁?在这一理论的 ...
  • "四字歌诀记忆法"记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一)
    "四字歌诀记忆法"记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一) (2011-07-03 12:59:20) 转载 标签: 教育 注:此四字歌诀记忆法需要结合上课老师所讲的知识点灵活掌握,不可生搬硬套! 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