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模拟试卷 - 范文中心

九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模拟试卷

10/24

九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模拟试卷

温馨提示:

1.全卷满分为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臵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光阴蹉tu ó( ▲ ),世界喧xi āo ( ▲ ),我们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人生的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p ā( ▲ )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样便g ū( ▲ )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

2、下列语句中选择填入的最合适的词语依次是:( ▲ )(3分)

①只要有诚心,再厚的冰也会______。②政府领导作为人们的公仆,要______都关心群众的疾苦。③中国队20号前锋一脚远射,令对方门将______,皮球正入网中。④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______的伟大成就,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A 、熔化、无时无刻、猝手及防、注目 B、溶化、不时不刻、措不及防、侧目

C 、熔化、时时刻刻、猝手及防、瞩目 D、融化、时时刻刻、猝不及防、瞩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B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与日俱增。

C .听完演讲后,学生们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我们都受益匪浅。”

D .在广州读书的美籍华裔留学生爱德华,正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中式英语的是与非。

4、下面语段中有三个病句,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想念上网,会患上一种——“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地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 句,改为: ▲ 第 句,改为: ▲ 第 句,改

为: ▲

5、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⑴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

⑵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⑶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曹操《观沧海》) ⑷ ▲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⑸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⑹《爱莲说》中表现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千古名句是: ▲ , ▲ 。

6、名著阅读。(4分)

“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这两句话与某部古典名著里的故事情节有关,这部名著是《 ▲ 》它称赞的是 ▲ ,所报答的“主”指 ▲ ,“义释”的是 ▲ 。

7、阅读新闻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新闻,不超过15个字。(3分)

新华网旧金山10月5日电(记者毛磊 李宓)美国苹果公司前总裁乔布斯的家人发表一份声明说,乔布斯当天在家人陪伴下“平静辞世”。声明还说,乔布斯在公共场合以富有远见而闻名,他在私人生活中“珍爱家庭”。

美国苹果公司5日在官方网站首页贴出乔布斯遗照,同时宣告这位传奇人物于当天早些时候去世。大幅黑白照片上,满面胡须的史蒂夫〃乔布斯身穿标志性的圆领套头衫,一手托腮,圆圆镜片后深邃的眼神里,似乎仍藏着未尽话语,以及秘而不宣的惊天创意……照片配以乔布斯的英文姓名以及“1955-2011”字样,表明他56岁、本应仍大有可为的年纪。

苹果公司当天还公布了现任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发给公司全体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库克说:“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个不可思议之人。”乔布斯留下了一个只有他才能够缔造的公司,“他的精神将永远是苹果之根。”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一碗牛肉面(共17分)

⑴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父亲是个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我的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⑵“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⑶“两碗牛肉面。”他大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另一碗是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猛然清醒,一下子明白过来)。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⑷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 ⑸老人却并不着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片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⑹“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⑺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片,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碗中。

⑻“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那只是几片屈指可数又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⑼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⑽“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⑾姨妈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那对父子的桌子上。

⑿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要牛肉。”

⒀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

⒁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领会到对方没有表明的意思而微微一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⒂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目送着他们出门。

⒃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8、第⑶⒁段中带括号的内容,如果用成语取代,应该用哪两个成语?(2分)

9、本文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内容。(3分)

10、文章开头对父子俩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11、联系上下文,推测一下文中画线句中,“我”到底“会意”到了什么。(3分)

12、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情节?请用概括的语言表述,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13、最后一句那“无声的叹息”传达了一种复杂情感,请你试着描述这种感情。(3分)

(二)心“灵”的追求(15分)

⑴不久前我在鄯善迪坎儿村,见一大棵梭梭树长在路旁。我从小认识梭梭,见了亲切的很,就像看见一个亲人站在那儿。我对这个村庄也一下有了兴趣。一棵本来只能当烧柴的梭梭,在村里枝条完好地长了这么多年,一直长到老,谁在护着它呢。迪坎儿村紧挨沙漠,走进一户人家,门前一渠沟水流,葡萄藤蔓覆盖了整个院落。转到屋后,发现后墙已经被流沙淹埋掉大半,沙漠从这户人家的后墙根,一望无际地远去,没有一点绿色。

⑵我生活的新疆地域辽阔,大块地存有一些自然风光,除了几个国家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在相对疏松的村镇之间,连绵的农田间隙,还有幸能看到荒野草原、沙漠戈壁,这些暂时没被人侵占的地方,长野草野树,或寸草不生,任风沙吹刮。不像内地中原,城市村庄紧凑相连,农田密布,整个大地住满人长满人吃的粮食,没有一块闲地供野草生长,更别说有野生动物了。自然退居到偏远边疆和那些不易人居的荒芜山岭。城市的野生动物只剩下苍蝇和老鼠,乡下也差不多。

⑶美好的自然景观离人们远了,迫近的却是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旱涝、反常气候。这是自然的另一面。其实自然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无论身居都市还是乡村,我们一样在自然的大怀抱中。包括人也

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所有的城市、政权、宗教、文化文明,都建立在一个最大的自然——大地之上,苍天之下。它动一动身,这一切便都不存在。但它厚爱着我们,不会轻易动身。我们却常常忘记承载我们的大地,护佑我们的苍天。

⑷古人云:厚德载物。宽厚的大地承载江河山岳,也承载毛虫小草;承载秀水江南,也承载荒漠西域。它的德是公正。而说出厚德载物的人,则听懂了大地语言。庄子懂得自然的语言,那些古代优秀的文学家都懂,他们通过草木虫鸟、云霞水土跟自然交流,心灵在天地万物中神游,获得启迪和智慧。

⑸《诗经》中上百种动植物,个个有名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只叫雎鸠的鸟,关关地鸣叫着出现在《诗经》的开篇,这是古代诗人给一只鸟的待遇,有声音有名字,有尊严有位臵。如果在现代诗人笔下,很可能就写成“一只鸟在河边叫”了。至于是只什么鸟,大概没多少人在意。

⑹现在大地上所有动植物都有名字,我们却不知道或不懂得用名字去称呼它们,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读到的多是对动植物笼统的称呼,把地上长的都叫草,天上飞的都叫鸟,不懂得去单个地叫出一棵草、一只鸟的名字。一方面是不认识,另一方面在意识中或许没有对所书写对象的敬重。

⑺有一颗能跟自然交流的心灵,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才可能听懂自然,知道一棵草一朵云在说什么,漫天星星在说什么。自然跟我们交流的惟一渠道是心灵。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小时候,夜晚躺在草垛上,看见身边的狗在看星星,也跟着看,我从来不认为狗看不懂星星,狗大概也不这样认为我。看星星其实再简单不过,抬抬头,就可以看见那些遥远的星星,你能感到它们一直在注视你,你也在注视着它们。

⑻包括地上的一块石头,一个土疙瘩,也一直这样注视着我们。只是我们的心不灵了,感觉不到一个土疙瘩的注视。自然不跟我们交流了,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

⑼鄯善迪坎儿村的人们还在自然中,他们从来就懂得怎么和沙漠荒芜一起生活,怎样和仅有的一点水源、一架葡萄还有一棵梭梭树一起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怎样贫穷地生活。

14、文章写梭梭树,在行文脉络、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上有何作用?(3分)

15、第⑸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考?(3分)

16、如何理解第⑺段中“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17、文末写“懂得怎样贫穷的生活”,有评论者认为,作者是希望人们安于贫穷的现状,你对此怎么理解?

(3分)

18、请你用至少一种修辞方法,拟一句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生命的广告词。(3分)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 (4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9、诗中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吗?( 2 分)

20、《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你能说说用哪个字更好吗? ( 2分)

(二)送东阳马生序(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余幼时即嗜学 ( ▲ ) ⑵俟其欣

悦 ( ▲ )

⑶未尝稍降辞色 ( ▲ ) ⑷卒获有所

闻 ( ▲ )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3分)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不戚戚于贫践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足肤皲裂而不知 既醉而退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4、从选段中带横线的句子中,你读出了作者从师尊师的什么态度?你对这种师生关系有何看法?(3

分)

(三)鼠画逼真(8分)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令初不知爱 ( ▲ ) ③令怪之 ( ▲ ) ②漫悬于壁 ( ▲ ) ④则踉跄逐之 ( ▲ ) .

2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27、读了此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一句话表达出来。(2分)

四、写作(60分)

28、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淡香臭。小到一菜一汤,大至生命滋味;俗似嗜酒好烟,雅如品诗听琴。甜

似蜜者,未必有益身心;苦如黄连,却能益治百病。一路走来,你品“味”如何?你又是如何品“味”?请以“味”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34)

8、⑶恍然大悟 ⒁会心一笑

9、一位正在求学的儿子和盲父亲在饭店吃牛肉面的事情。

10、外貌描写;表明人物的身份和窘迫的生活状况,与下文表现出的内心美好情感形成鲜明对照,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等;同时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示例2:最让我感动的是“儿子”让盲父亲吃牛肉面,自己吃油葱面的情节。因为它表现了儿子对父亲充满孝心、做

事细致耐心的美好品质。

示例3:最让我感动的是“儿子”悄悄留钱的情节,因为它表现了他身处窘境而不自卑,人穷志不短的崇高品质。 示例4:最让我感动的是姨妈智慧助人的情节,因为它体现社会的温暖和人性的善良。

13、既有对自己的善意没有遂愿的无奈,又有对男孩人穷志不短品质赞叹,同时也有对父

子生活窘迫的同情。

14、行文线索,情感依附,思想寄托。

15、用了对比的写法;表达了作者认为现代人一方面是不认识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另一方面在意识中或许

没有对所书写对象的敬重。

16、“自然不跟我们交流了,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

17、要从“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角度考虑答题的内容。

18、示例:等到“千山鸟飞绝”的时候,“万径人踪灭”还会远吗?


相关内容

  • 上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本市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科学.完善的学业评价和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 昌邑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安排(1)
    昌邑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安排 根据潍坊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昌邑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的工作实际,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语文常规教学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
  • 20**年春教师工作手册
    2015年春季 教师工作手册目录 一.2014年秋季每周一学生国旗下讲话安排表---------------------------------------3 二.湖头中心(三安)小学作息时间表----------------------- ...
  • 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
    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 万昌中心校 陈洋 一.试卷分析: (一)语文学科:这次的语文六年级质量抽测,主要是考查小学毕业生的学习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真正达到合格的标准.它是检查.评价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在命题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 ...
  • 数学学业成就评价试题编制研究
    作者:梅松竹朱文芳冷平 课程·教材·教法 2013年06期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教育的关注重点逐渐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学业成就评价是测评学生的知识素养与学科能力的重要举措,我国对于数学学业成就评价一般采用会考或大规模教育质量监 ...
  • 我区召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研工作会
    教研规划明思路 评价培训解迷途 --我区召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研工作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原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有关工作,并结合郑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安排,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研工作会于9月23日上午在淮河路小学 ...
  •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关注个性的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整合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及时的给学生积级向上的评价.不但培养学生成为合 ...
  • [精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 ...
  •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分析报告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分析报告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分析报告 一.考试基本情况 试题质量:本次各科试题质量都很高.其中语文.政治两科学生感到有难度,但题目类型和中考接轨,重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各科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各段成绩分布:本 ...
  • 小学语文六年级20**年--20**年上期中试卷分析和评价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中试卷分析 2015--2016年上期期中 期中考试结束了, 题型基本上是意料之中的,难度适中,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情况来看,成绩并不理想,优秀率特低,上90分的只有1人.合格率也不高,不及格6人.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我针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