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点解读 - 范文中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点解读

10/11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点解读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历史上大的统一:秦统一;589年隋统一;元朝统一(蒙古族) 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605年 (2)三个地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诼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元朝大运河最北端是:大都,最南端是杭州)。 (3)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忽必烈修建大运河目的:南粮北运)(4)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意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大运河重新焕发光彩的做法:开放旅游;南水北运;发展灌溉农业等等。

第2课 “贞观之治”(第一个治世局面)

1.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因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贞观之治”。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承了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第二个治世局面)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的年号为“开元”,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主要内容:(1)萌芽: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创立: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3)完善:唐朝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开始殿试(面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诗繁荣的根本原因)。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唐朝科举制与明清科举制的不同:唐朝科举制不仅考儒家经典、诗赋,还考时务策;而明清科举制只考四书五经。说明明清君权强化了,科举制已经僵化了,更限制了人们的思想。

第5课 “和同为一家”(唐朝民族政策:开明。对待民族的方式:吐番和亲、其他册封) 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唐朝对外政策:开放,主动外交。唐朝文化特点是兼收并蓄)

1.遣唐使: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大批遣唐使来中国,模仿唐朝,进行改革。

2.鉴真东渡(玄宗时期):六次东渡日本。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太宗时期):往天竺学佛法,写成《大唐西域记》,了解印度、新疆的书籍。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密切了唐朝与各国的交流,体现了唐朝开放、开明的胸怀。

4.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合并洲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民族关系方面: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在对外关系方面:遣唐使的往来、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密切了唐朝与各国的交流,体现了唐朝开放、开明的胸怀。

唐太宗是一位杰出帝王,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民族和对外关系出现了和谐、和睦、开放的局面,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赵州桥:由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

2.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代表作品:《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代表作品:“三吏”、“三别”;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白居易:代表作品:《秦中吟》、《新乐府》 等。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书法:(1)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笔谏)“颜筋柳骨”

2.绘画: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其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曲的铁丝,人物神形兼

备。代表作:《步辇图》(吐番求亲画面)

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其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

写意画先河。代表作:《送子天王图》等。

3.莫高窟:位于今天甘肃西部敦煌,内有大量精美壁画、彩色塑像。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1)南方农业的发展

原因:第一、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第二、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南方农业发展状况:总体上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具体表现: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丝织业的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织业的发展:从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制瓷业的发展: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南方商业的发展---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 第11课 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见教材61----63页)

宋代的娱乐活动和民俗:由于市民阶层壮大,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3.元朝的民族融合:(1)表现:A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B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汗、蒙等族,长期杂居,开始形成回族。

(2)理解: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

(3)应用: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在前代基础上、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出现的一种民族融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

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宋词:(1)苏轼:是豪放派代表,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

健奔放。 (2)李清照: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3)辛弃疾:继苏轼之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3.《清明上河图》:是大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使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2)设锦衣卫(3)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题用“八股文”。

2.明成祖加强专政统治的主要措施:(1)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2)进继续执行削藩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厂卫制度是明朝君权强化的表现。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从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目的传播友谊,宣扬国威)

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戚继光率“戚家军”抗倭,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1)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2)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清朝设立台湾府: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沿海。

3.雅克萨之战:17世纪后期中外首次较量,中国取得了胜利 (1)组织者:康熙帝

(2)《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签订了第一个平等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册封“达赖”、“班禅”:顺治帝正式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届达赖和班

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清朝乾隆帝派兵平定。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4. 清朝前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

1.这一政策实行的原因:(1)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由于自己自足的封建

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同时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

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作用: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

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北京故宫: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

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清古典科技巨著及作者

(1)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明末杰出科学家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

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写成《农政全书》,第一次介绍西方的科技。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四大文学名著及作者


相关内容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四川教育出版社)
    (川教版)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基础考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 ...
  • 第二单元 我与他人的关系(24分)
    第二单元 我与他人的关系(24分) (一)交往与沟通 一.组织教学--展示目标(指复习目标) 1.理解:能够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运用:以"我是 ...
  • 近代中国经济
    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 ...
  •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考点解读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张辛考点解读 解读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解读二 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 20**年哈尔滨中考大纲改革
    生活报11月22日讯 21日下午,哈尔滨市教育行政网公布了<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详述了5大学科的命题原则.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等,本报依据<考试说明> ...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思路 伴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育,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生活矛盾也开始凸显.七年级下册教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基础,突出"成长的不仅是身体"的基本观点,提炼确定了青 ...
  • 四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3月18日,我在晋华小学参加了由区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的培训,收获颇丰,现将我的学习所得梳理以下:一.培训内容实用性强本次培训安排了五位我区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骨干分别就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特点.基本框架和内容和课文教学的策 ...
  •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空2 分,共60 分) 1.山东又称"齐鲁大地",这一称 ...
  •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湘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湘教版) 赵成伟 本学期仍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起始期,学习过程应尽量避免对概念的简单牵引和枯燥解读,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激活情趣,淡化学科,降低难度,以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普遍需求和个性需求为原则.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通 ...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