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 范文中心

最新版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12/30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

(判断)心里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里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人的心里除了意识之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10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11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2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28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9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或称中间学科(前沿学科、综合学科)。

△30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1(多选):

1客观性原则(本着是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2发展性原则(青年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为实践服务,课题源于实践,成果付诸实践);4教育性原则(符和教育方针和原则)。 △40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

26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和罗杰斯;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27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2实验法(随机化、局部控制的实验设计);3.调查法(口头、书面);4.个案法。

4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42.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是指个人在特

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

49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5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赏识教育)。

☆5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123角色推测和判断。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教学效能对教师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应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

58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9教师自身提高教学效能感的途径:一是向他人学习;二是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60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简答)68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迁移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69(2011)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高尚的师德修养:(1)高度的责任感;(2)爱护尊重学生;(3)对学生的深刻了解。2.丰富的知识、经验。3良好的心理品质:(1)敏锐的观察力;(2)灵活的思维能力;(3)积极稳定

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 教师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是影响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 3.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获得有较大影响 4.珍惜“自然威信”有助于“自觉威信”的形成)

☆74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75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广博性。师爱是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更是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表现。

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层次,其学习既不同于小学生的学习,也不同于中学生的学习,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

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84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之中,个体 ),)5)生的概率。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之分,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

93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4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

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95布鲁纳(美)认知—结构学习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7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8 控制结构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9学习阶段: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

10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1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12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已形力(也叫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9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为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到了青春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 20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

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他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21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22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学习期待29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30成就动机理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1力求成功的动机(50%)2避免失败的动机(特难特易)。力求成功者的

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的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31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归因、稳定

成:1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分化的学习需要2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40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41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42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43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感和自我

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对成绩极优或者到主体今后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 行为,并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2.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学习迁移的观点:1.形式训练说;2.相同要素说;3.经验泛化说;4.关系转换说;5.认知结构说;6.经验整合说。

49形式训练说: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无

条件的。

50相同要素说(反对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有条件的):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51经验泛化说: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类化。

社会生活,这样的教育和教学是事半功倍的。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确立系统、明确思维的形成期,形式逻辑思维是初中生的典型思维。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

△66(2008)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常规思维所要解

71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教材概括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教材概括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

72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1感性概

较。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指导法和发现法。

第八章 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75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76“记”就是识记和保持,“忆”就是再认和回忆。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保持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和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两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随着各种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并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些使用而有效的记忆方法,如纲要法、解意法、序列法、联想法、谐音法、编组法等等。

81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82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1视觉编码,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2语音听觉编码,语音编码或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系统的主要编码方式。3语义编码,对于人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4语言中介编码(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息储存的重要方式。网络组织是语义记忆的主要方式,人类的概念和命题主要是按网络组织储存在记忆系统之中的。 √88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

√89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

认或重现叫暂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9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91遗忘规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94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95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也称为记忆性知识,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陈述性知识。 9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个亚类: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98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记忆术是典型的精细加工技术。 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做笔记是复杂知识精细加工。

8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要想通过复述真正达到提高

记忆效果的目的,宜采用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的方法。

9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要用划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出.

√10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如下:1问题情境性(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2目的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 ☆16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是

练习律、准备律。2苛勒的顿悟模型。3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认为问题解决一般包括5个步骤:①失调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4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四个阶段为:①准备期②孕育期③明朗期④验证期。

25在一定的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6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 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增强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的动机)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缺点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供问题解决的计划并给予反馈。

27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型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再造想想基础上的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主要有: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4)创造性的提高是知识、技能和策略几方面同时发展起来的结果。

创造性培养的基本策略,应是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还应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进行智慧训练。创造性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是日常教学活动。当然,也不排斥直接的智慧的训练的一定效果和可行性,不排斥课堂教学之

动,对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与创造精神以及创造力所起的作用。脱离专业知识教学的其他做法,不应干扰或取代作为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否则将是舍本逐末。

☆37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联系实际

的过程。在创造活动中,人脑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比再造想像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是创造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因素。

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38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两个特点。 ☆39自我意识的结构:

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认知)、自我体验(情感)和自我调控(意志)。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1.坚持理想自我,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步接近理想自我2.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的潜能相符,并努力提高现实自我3.放弃理想自我,迁就现实自我。

45青年中期(大学生)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矛盾突出的时期,也是趋向统一和转化的关键时期。

一共两种答案表达方式不同,但是是一个意思,以第一个答案为主,第二个答案为辅,第一个是试卷标准答案,第二个是教材参考答案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

47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随年级的上升而提高。表现出两种片面性:高估自我、低估自我。

48自我概念变化的特点: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稳定性。

49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基调倾向于:热情、憧憬、自信、舒畅、紧张、急躁等。仍有

波动性。他们尤为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50自尊感指一个人能“悦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情感;自卑感则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贬损,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

51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

1

★54☆ 565758态度的行为成分指行为的准备或行动的预备倾向。

☆59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60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61道德认知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62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63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67价值观辨析论认为人的价值观是人所固有的潜能,由于它不能一开始就被人清醒地意识到而难以指导人的行动。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能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环境影响或成人帮助下对它们进行一步步的辨析。价值观辨析是一种不靠强硬灌输、死板说教,而是通过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

更新其已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道德教育方法。

68价值观辨析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69强化是联结理论的核心。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施加喜爱的刺激,以增强良好的行为。负强化就是消除讨厌的刺激,强化其优良的行为。负强化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往往是由于一些个体互有好感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的。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一)积极作用(1)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2)及时解决问题(3)增强信息的沟通(二)消极作用(1)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2)传播小道消息

☆77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动力。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最终会变为社会干扰。

☆78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

85感染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过程,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86班集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体是群体的最高层次,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结合到一起的人们的联合体.

87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88集体规范是指用意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最终将认识模块化、固定化的结果。集体规范只有真正被成员内化,才能发挥稳定的约束作用。

89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

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够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

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100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为神经性情绪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倾向等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2大学生学习的交往的渴望2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3性心理的差异。困扰:1性认识的偏差2性冲动的困扰3性焦虑和性行为的困扰4两性交往的不适5不稳定性,耐挫力弱。 (√重点)10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1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型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

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重点)11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指导)

第十五章 教学设计

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任务分析的另一项任务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

17起点行为或倾向,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他原有知识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的准备,也就是学生原有的基础。

18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 19教学媒体的分类(依据感觉通道):非投测验(如摸底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总结性测验(如单元结束后的测验).3根据测验的来源划分:①标准化学绩测验(如资格考试、中考、高考)②教师自编测验。 28试题的类型:自由应答型试题(填充、简答、论述、联想、操作题等);固定应答型试题(多选、是非、匹配题等),固定应答型试题主要用来测量知识的广度,有利

于全面地考察学生对所学材料的掌握情况,而且评分客观、省时,在标准化学绩测验中应用很普遍。

29命题的一般原则:(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2)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3)题目格式多种多样(4)文句要简明扼要(5)答案应正确可靠(6)测题应彼此独立 6,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高等教育是多样的,既有学术型、研究型、也有应用型,技术型。

高等教育作为构成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

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及其他子系统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8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

育体制的改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单)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总之,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1)斯特鲁米林的研究。提出劳动简化率的概念,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方法,计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

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实现的。 专门人才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高级人才数量、质量以及分布的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高

等教育可提高受教育者未来取得收入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因而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尤其是为处于社会不利阶层或家庭的子女创造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有助于改善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11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以发挥其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再次,高校通过提供文化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以推动文化的更新。 13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

西方:个人本位观 追溯于亚里士多德 “自由教育”理论(文雅教育、和谐教育) 赫钦斯也主张教育自由;社会本位观

则是柏拉图最早提出;

中国:老子是个人本位观,强调个人修养完善;孔子是社会本位观,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4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1.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3.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三大社会职能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

院运动,康乃尔、威斯康星大学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办学思想(重要职能)。

√16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办的宗旨,也是大学作为社会特定机构之所以能够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合法依据。在现代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依旧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核心展开。)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9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一个宗旨,两个重点)。

21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无论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调所培养人才的政治方向,体现了当时“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2在业务方面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3从德、智、体三方面对专门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要求4高校培养目标涵盖了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要求。

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1德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 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2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理论基础)(简答)

1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为出发点。①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

2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所处的群体。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3马克思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的基础。

30高校德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向,全面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通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具体有比较广高等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

31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 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2 科学研究,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论述题 32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教育者个人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构成两种不同价值观念。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33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个体社会化。两种价值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腊时期。个人本位观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图。18世纪卢梭把教育本质归结为造就自然人,终使“个人本位”思天下”。 ☆34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教育应使个人特征。

36教育发展的历史的整个过程。我国古代的 37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1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2在西方,古希腊,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到了中世纪,实行分科教学,在“七艺”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在通过法学、神学、医学三科的分科教学来培养律师、牧师和医生。

38,20世纪通才教育回归:巴格莱,要素主义;赫钦斯,永恒主义;马利丹,新托马斯主义,均强调人类文化的“永恒不变”,倡导“人的理性”原则。

39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在社会生产力、科

学技术及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各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两者的内涵和外延存在较大差异。 ☆18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

特征 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

特征:首先,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教育内容偏重于应用;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40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高于专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其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再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课程体系应该由一维,深井型向二维,T型转变。

41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和方式:美国 马丁· 特罗提出 毛入学率小于15% 英才教育,大于15%同时小于50% 大众教育,大于50% 普及高等教育。英才高等教育阶段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的特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高教的主要支撑者已是老百姓,即高教的经费主要来源为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投资。

42英才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只代表高

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对立。实际上在已经进入大众甚至普及高等教育阶段的西方国家,少数高等教育机构依旧带有鲜明的精英高教的特征。

43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一)世界及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必然趋势(二)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

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组成部分。教育平等思想的转变三个阶段:保守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激进主义新概念阶段。3英国 马斯格雷夫从教育选择性功能的实现程度来阐述教育平等概念的演变。

47对教育平等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与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教育平等概念的不同解释往往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48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1高等教育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A、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B、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C、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2高等52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那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水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

△53(2014预测)高校学制的内涵以及制定的依据?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及高等学校的系统,它包括高校的种类、

主办者、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高校间的关系。制定学制的依据:一是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54高等学校的学制四种基本类型: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2单一学博士学位也就应运而生,但并不是哲学学科。

61美国比较正式的学位层次通常有四种:副学士或协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德国,通常不存在硕士教育阶段。法国,学士,硕士,博士与英美代表的水平不同。

62我国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我国1980年建立学位制度,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 63我国学位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对高水平人才提出了更多和更为迫切

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68高等学校教师德聘任制度是指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69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

70(2008)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71我国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76高校的管理模式:1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2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相对强大)3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

77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989年后,制有何特点。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特点: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充分体现了下列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委领导,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办学特色,它是保证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措施。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能是:“执行中国第六章 高等教育结构

85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1经济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科学、技术因素4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基础教育提供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的调整上。 86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

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如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87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我国高等教育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军事学等12个各学科门类的学位。 88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

(二)体制的因素 受传统的条块分割体制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分布格局依旧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情况,因此,深化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合理协调中央政府、政府各部门以及地方主管部门间的关系,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 (三)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由于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已有的高等教育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94高校教师的作用: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基础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调整,只能从各地实际出发,有所区别的对待

☆93()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95高校教师的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

96(2014预测)高校教师劳动特点:1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主要表现为劳动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2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个体性与群体性,群体性决定了一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2(2013)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也是整个高校内部活动中的生关系间关系主要表现为高校师生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

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

☆8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5专业是指布局的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9我国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了解)第一,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二,“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第三,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10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径。就其静态结构而言,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又说:教师、学生、内容、方法、手段)。从它的动态过程来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

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地过程。是学生以所知为基础,了变化,即由人类已经探索的知识体系向探知人类尚未认识的未知领域过渡。 ☆23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1应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并反映一定社会的需要2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3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务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制定还必须

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4教学的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5制定教学原则时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专业性、研究性、自主性等特征。

☆24(2014预测)试论述高等学校(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的结合起来: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第二,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三,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

27课程分类:1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分为经验课程和学科课程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分为学科并列课程(以一门门学科为中心)

和核心课程(综合经验为中心内容,辅之以边缘学科知识)3从层次构成上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4从选课形式上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5根据课程时数看,分为大、中、校、微型课程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时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划分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7根据课程有否1534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5(2008、2013)高等学校教材的特点。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

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大学教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大学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钻研2大学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有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3大学教材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

38个别教学制,就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与指导地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早期地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

39班级授课制(集体教学制):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地班级进行教学地组织形式。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1632年)。我国,1862年创办地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清末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优点:扩大规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学合作;缺点:单一,忽视学生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40班级授课制的几种形式:A.美国19世纪末 巴达维教学法 B.欧洲 曼格依木教学教学制定。特点: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地稳定;缺点: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地进入高校教学,不利于学生按照其不同地发展水平和兴趣主动地学习。 √☆49学分制的含义及特点:学分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

法。也就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分分量地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优点:1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2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3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并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地发展。缺点:容易造影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地课程尤其明显。

☆55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地信息适合学生地知识背景和兴趣2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3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教师要善于运用语

言地技巧5教学手段地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地教学目标而定。

56讨论法是指加深对所学内容地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地教学方法。与讲授法不同,讨论法是双向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

术组合。

63,1999年6月教育部制定《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地意见》,提出“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十六字方针。

☆64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65教学测量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66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进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许进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面向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加强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高等学校要追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摇篮。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是高水平师资成长的基本条件。现代科学的发展向大学教师

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本学科专业领域不断拓展,另一方面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从事科学研究是教师占领科学前沿的唯一途径。

(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实行学科产生的基础。

(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是学校声誉的重要源泉。

高等学校本身易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增进信息交流。

(5)基础研究设施先进,研究机构地域分布广。

△71(2008、2014预测)高等学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应遵循地原则?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地原则 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 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地原则5 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72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以下途径:1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科研指导2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

自△757677√△展力8081而展开的,包括教学实验、专业学习、军事训练、生产实习及部分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等。教学外的社会实践一般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社团发起,组织,有时学生个人也会自发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82 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军事训练、专业实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智力扶贫、参观考察。 8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程序:1确定活动内容和场所2编制活动计划3组织活动过程4评估与总结。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 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2、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3、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4、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中的地位、作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工作中的地位和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

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性问题。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 思思想矛盾转化的条件和规律,促进学生的思想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 △9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2疏导性原则(一方面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另一方面,

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加以积极的引导)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95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2说理启迪法(说理启迪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3情感交流法4榜样教育法(榜样教育法是用他人的良好行为作为榜样来启发、激励青年学生的方法)5参观访问法 9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一般教学。

97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1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2教职员工的“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3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4校园文化5社会实践。

9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措施:强化学科研究;完善管理体系;优化队伍结构;讲究量才使用;政策落实到位;改革工作方式。

9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1精神性2创造性3复杂性4长期艰巨性

第一章 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的定义的解释,无论怎样界定教学方法,首先都必须明确体现以下两个方面思想和内容:第一,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互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第二,教学方法始终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教学方式应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方法是由若干的教学方式构成的,同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方式构成,而同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之中。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意义:1.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2.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3.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5.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四、1.古代的教学方法(个别教学):古代社会特别是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只要是形成了教师满堂灌输、学生呆读死记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2..近代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不仅要清晰而连贯的讲授,还采用了演示、观察、实验等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的各种方法。 3.现代的教学方法:现代试听手段的普遍运用,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4.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时代要求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

五、当代国内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文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法:倡导的。为“好学”,变学”为为2.情景教学法:创的,发展创造力,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3.尝试教学法:由江苏尝试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4.成功教学法:是以上海闸北八提出的。

成功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培养学生逐步从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 当代国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国的教学改革,并已广泛的运用到了我国的教学实践中:1.发现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或问题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2.范例教学法: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造的。范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基本型、基础性、范例性等三个基本特征。范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

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范例,是指教材中那些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3.目标教学法:是依据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4.程序教学法(机器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倡导的。5.“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造的。6.暗示教学法:又称启—50倍。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或启示法,是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7.非指导性教学法:又叫促进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首创。所谓非指导性(促进者)教学法,就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师(促进者)充分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可以说,(判)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 七、(2010)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趋势)?(问答)

答: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现代教学已把情感等非认知因素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5.教师自身的素养;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判)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教学设计的意义: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分析和决策,是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程序,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选)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学设计要体现如下几个主要特征: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2.关注真实生活;3.以“研究”超越“经验”;4.创造性和灵活性。

教学设计十分强调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灵活性;2.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有灵活性;3.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有灵活性。 三、(简1)教学设计的依据?答:1.依据现代教学理论;2.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4.依据学生的特点;5.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设计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四、(多选)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1.教学目标(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2.教学内容(为达到预期目的,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3.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效的教学);4.教学评价(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

五、(多1)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1.系统分出;2.目标模式:科里提出的;3.大学教授肯普提出。

()、教学评价和设计等。

七、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是课堂的教学的灵魂。设计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是分层次的,由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具有递进关系的系统。

八、(判)课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九、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标准功能。

教学目标的分类: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影响较大的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类。 十、(简)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答: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既要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又要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4.便于检测。 十一、(判)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指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在如何准确设计教学起点,以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方面,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学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所谓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在正式的学习开始之前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给学习者的一个引导型活性和背景性知识材料。 1.程标准,2.统揽教材,全局;3.4.重点记忆;5.6.精心 ):1.2.学3.单元4.5.教学时间的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教学目标分析;2.情境创设;3.信息资源设计;4.自主学习策略设计;5.协作式教学策略;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在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1.支架式教学策略;2.抛锚式教学策略;3.随即进入教学策略。 第三章 课堂教学的方法

根据其外部形态和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可以把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分为四大类: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为主的方法。

一、(多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

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二、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他可以传授新知识,也可以巩固旧知识,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的、最广的一种方法。

2.讲授法的具体方式(四种) 主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的不同,又可分为四种方式:讲解(描述)、讲述(论证)、讲读、讲演(专题学术、报道)。

3.(问答)答:1.讲授2.

)

三、1.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把教材内容概括成一系列问题,向学生一一指出,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答问、质疑、反问、补充和讨论,使学生从所得结论中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是个古老的方法。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并运用过这种教学方法。《学记》中就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善问”、“善待问”。谈话法的结构分为“问题”和“回答”两部分。谈话的关键是精心设问,提好问题。

3.谈话法的形式(三种):(1)传授新知识的启发谈话。(2)巩固检查以往知识的复习谈话。(3)在参观、实习或实验前后进行的指导性和总结性谈话。

4.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作出充分准备,对谈话的内容,问题的顺序性,应得出的结论,事先都要周密考虑。(2)所提问题的表述要简练明确,求答范围清晰。(3)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

四、1.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2.(多选)讨论法的具体形式:1.交流式。2.评述式。3.辩论式。4.质疑式。

五、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4.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第二节: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类方法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真实性。

六、(多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两种):演示法、参观法。

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食物等直观教具,或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知性知识,以促使其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七、1.演示法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2.演示法的种类(四种):(1)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2)图片、图画、地图的演示;(3)实验的演示;(4)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的演示。

3.(简答)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答:(1)明确演示的目的,做好演示准备;(2)演示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活动,并尽可能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并加深印象。(3)演示时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

八、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三种):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1.实验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并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获取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2.实习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科学的个门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用最广。

3.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九、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法。

1.欣赏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2.(多选)欣赏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三种类型:一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二是道德行为的欣赏;三是理智的欣赏。 第四章 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 (单选)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类型1.任务型教学法2.项目型教学法3.尝试性教学法4.问题教学法5.六步教学法。

自主学习教学法的途径:1.加强自学,鼓励探索;2.创设情景,感悟体验;3.知识升华,自主创新

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基本要求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3.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运用探究教学法的基本要求:1.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2.为学习探究提供“支架”;3.提高学生的探究素养;4.要重视总结交流。 1.(1)(2)

2.(1)(判断)合作学习是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1)合作学习型教学的基本程序包括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2.独立学习,自主尝试。3.小组研讨,集体交流。4.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判断)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时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关键。

(多选)合作教学的特点:1.互动性;2.交往性;3.生成性。

合作编组的基本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3.研究学习型教学的方法:(1)含义: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十一、(简答)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答:

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5.教师自身的素养;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十二、(多1/简答)教学方法运用的一般要求?1.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2.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

PS:老师补充:、“教无定法”第五章 教学组织的方法

) 二、(单)教学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二)课时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时间单位,教室(包括实验室和体育场所)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空间单位。

(三)教学组织的历史发展:1.个别教学:个别教学产生于古代,是人类最初的教学组织形式。2.群体教学:群体教学是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判)可以被认为是个别教学向班级授课过渡的中间环节。3.班级授课: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为代表,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论证。4.贝尔——兰口客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英国。即由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学生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5.道尔顿制: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实行。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6.文纳特卡制;7.分组教学:主要有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分组形式。外部分组打破了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分组。8.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家伊德·特朗创立的。它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9.开放课堂:又叫开放教学,最初先在英国的幼儿园得到采用,70年代传到美国并在小学中使用。

PS:德国最早推行义务教育;法国第一个推行教师资格认证的国家;英国最早产生

导生制。

(四)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1.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3.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4.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三、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一)含义: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

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班、课、时三个特点:1.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2.以“课”为组织单位;3.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三)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从时间和空间来看,课堂教学都是培养人才的有效、经济的形式)

(四)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4.作。

(五)(多选)种:1.全班上课;2.班内分组教学;3.班内个别教学。

(六)(判)式。

(七)(单)1.班级授课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现场教学:现现场()进行教学。2.——复式教学: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一个班里不同年级)。

(八)(简答)你认为当前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改革重点是什么?/发展趋势?答: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是秧田形);4.探索个别化教学。 四、(多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从教学时间流程看,完整的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专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的类型:1.(根据参与备课的人数的多少,可以把备课分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3.(根据备课的时间先后,可以将备课分为)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备课内容:1.备课标准;2.备教材;3.备学生4.备教法;5.备学法

教案的基本内容:主要有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二)1.3.设计教学样式;4.

(三)上课: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而上课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3.方法恰当;4.5.教学效果优异。 课堂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中注意力;2.引发兴趣;3.进入课题;

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提问的类型:1.回忆提问;2理解提问(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3.应用提问;4.分析提问;5.综合提问。(综合提问(2010)

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时让学生运用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等做出的价值判断,或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1.合理地设计问题;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要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课堂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关键。

课堂倾听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回答与讨论;2.学生的提问和质疑;3.学生的需要和情感;4.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根据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言语行为时是否参与其中,可以把课堂倾听分为介入型倾听和非介入型倾听两大类。

课堂对话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课堂对话不同于漫无目的的闲谈,他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文本”和创造“意义”的过程。 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

人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识和探究。 课堂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讲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

课堂板书的特点:1.直观形象性;2.高度概括性;3,艺术性。

文本板书是教师在黑板上以文字形式表述教学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文本板书主要有刚要是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和演算式板书五类。

演算式板书是指教师在黑板上用文字、数字和数学符号表述演算内容和证明过程的一种板书形式。

具有启发性的知识,应超前板书,写在推

导过程之前;演算、推理等板书要与讲授结合进行,采用并进方式,一边讲一边写;具有结论性的知识,应滞后板书,写在分析推理之后。

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激励、调控、媒介和预测四个方面。 按操作手段的不同,可以把教学强化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等四类型。

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进行强化的一种方式。

活动强化是指教师让学生参加活动或承担任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的方式。

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两类。

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精心选择;2.难易要适度;3.数量要适当;4.题目要有启发性;5.形式要灵活性

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1.批改作业要及时;2.批改作业方式要灵活;3.要尊重学生;4.批改态度要认真;5.批改符号要统一;6.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目光,从学生的动作、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中获得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变化,以便于有效的调控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 课堂观察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几种:1.。学习成绩;2.光环效应;3.期望效应;4.刻板效应

(四)作业、实践作业。

五、(一)课的类型:(又称混合课)。

(二)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 4. 5.布置课外作业。

六、(多1)教案的分类:教案按形式可分为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按篇幅可分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 第六章 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一、在教学活动中存储、传输教学信息的媒体,我们就称之为教学媒体。教师不仅是教育信息源,也是教学媒体。 二、(一)(多选)教学媒体的发展:1.语言媒体阶段;2.文字媒体阶段;3.印刷媒体阶段;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二)(多1)教学媒体的特性:1.固定性;2.扩散性;3.重复性;4.组合性;5.工具性;6.能动性。

(三)教学媒体的分类:1.按教学媒体发展的先后分类;2.按媒体的印刷与否分类;3.按感官分类;4. 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5.按技术特点分类。

(四)(多1)根据现代教学媒体的物理性质可分为四大类:1.光学投影教学媒体;2.电声教学媒体;3.电视教学媒体;4.计算机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技术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三、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1.的要求。2.力是不同的。性,4.

第七章 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一)教学评价就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在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多1)教学评价是由评价主体、客体、方法、标准等基本要素构成的。

(三)(判断)汉代以后推行的不同选士制度,如察举制度、“九品中正”制度,尤其是隋唐之后的科举制度都可以看做是教学评价产生的源头。

☆(四)教学评价的作用(功能):1.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2.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3.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4.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5.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 ☆二、(多选)教学评价的分类:(一)(多1)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类,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二)(多1)根据评价的标准分类,教学评价

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三)根据评价主体来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种。(四)根据评价的方法来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 1.相对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集合内部的某一状态或标准样组的水平为参照标准进行的评价。2.绝对评价是指在评价对象群体以外,根据一定的目断其达到程度。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的情况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进行的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根据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观点提出来的,他是已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总想或横向比较而做出的价值判断过程。 现代教学评价强调三种基本观念:1.关注学生发展;2.强调教师成长;3.重视以学论教。 三、现代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在评价的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在评价的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在评价的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在评价的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是教学评价方案设计的中心环节。

五、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六、(问1)现代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答:1.学生的学习方式;2.学生的学习水平;3.学生的学习效果;4.教师的角色把握;5.学习环境的营造;6.教育技术的应用。

七、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过程评价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持续的、自然的评价形式。

第八章 说课、听课和评课的方法 说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是教师面对专家同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中教学活动。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的重点在于“为什么这样做”。 (二)说课的特点1.说理性;2.可研性;3.工具性;4.交流性

(三)说课的类型(按照说课的功能)1.研讨性说课2.示范性说课3.评比性说课4.检查性说课

教师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使之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反映教材的特点,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教学内容中概括性和理论性强的知识主要是基本概念、原理、法则等,教学中抓住了这些,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教学内容的难点是指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

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对顺利学习教材起决定作用的知识。 五、说课的基本要求 (一)语言简明,重点突出 (二)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 (三)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要有较强的反思意识

听课不仅是“听”,更主要的是去“看”和“思”,即仔细地观察课堂中的动静,用心发现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深刻洞察和思考其中的局限并分析症结所在。 四、听课的基本要求

要想听的有收获,评有见地,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记录1.记教学环节;2.记衔接过渡;3.记细节特色;4.记板书提纲;5.记点评批语;记备注信息。

(二)要善于思考 1.善思善疑;2.对听课内容做模块设计 (1)对执教者提问后的反应预测;(2)对执教者的下一步教学安排做出模拟设计;(3)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模拟设计。

(三)听课后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 评课是指听课者对所听的课进行评价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评课的意义在于评课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教育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评课的基本要求

(一)评课标准要多元化 首先,要用发展和生成的眼光来评课;其次,评课时要认可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再次,要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

1.教学思想 全体;因材施教;

2.

3. 如;

4.教学环节

织;

5.

进行学法指导; (二)要坚持评课之道

者、学习者、见闻者、欣赏者的身份,以慎的态度去评课。首先,评课者要站在被评课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要清楚被评的老师最需要的是什么,评的重点是什么。其次,在评课中要拿出自己的“绝活”。 (三)评课要有提高性 (四)评课要有激励性 第九章 教学研究的方法

一、教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学现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二、(一)(简)(2009)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答:1.选定研究问题;2.查阅文献和初步调查;3.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4.实施研究(搜

集并整理资料);5.分析研究得出结论;6.形成研究报告。

(二)无论使用何种研究方法,搜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核心。

为了得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选题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价值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三、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是识教学现象。2.调查法:(常用的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调查表法)。 3.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教学人为的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 4.个案分析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典型分析法”或“解剖麻雀法”,是指对单一人或事进行个别深入研究的方法。 5.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6.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学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学的普遍规律及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一起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法规

第一章 绪论

1、 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判断)教育法规它是兴办教育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依据和规范,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

1 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2 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3 其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由此可见,教育法规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即调整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规有其独立的调整原则,即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民主办学等原则;教育法规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主体的地位不是单一的,既有处于平等地位的,也有处于非平等地位的。

△2 教育法规的作用(教育法规的功能)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 2 评价作用 3 教育作用 4 保障作用。

√3 教育法规的渊源:由不同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 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法规的表现形式,惯称“法律渊源”或教育法规“形式渊源”。形式渊源有以下几种:1 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2 教育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3 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4 教育行政规章。5.地方行政规章。

△5 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渊源。(判、选)教育基本法律主要指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定的教育方面的母法。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5、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它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

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和办法。

6 教育行政规章(又称教育规章)可分为:部门教育规章、地方政府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规章。部门教育规章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其效力低于宪法、教育法律和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政府教育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7

,实施。

,1998 年颁布实施。

,2002

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7月1日施行。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1996年5月15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1993年10月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6、(选择)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1.义务教育法;2.职业技术教育法;3.高等教育法;4.社会教育法;5.成人教育法;6.特殊教育法;7.教师法;8.教育经费法

8、教育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2.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中关于教育的规定、3.其他规定。 9、(判断)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8 教育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组成:法定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行为准则是教育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 11、(判断)法定条件指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情况。 (判断)行为准则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规则的基本要求。 (判断)法律后果是指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主体做出或没有做出“行为准则”要求的某种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即对违反该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何种处置。

☆9 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型(类别或分类):1 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2 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 3 按法律后果:制裁性规范、奖励性规范。 √10 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法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1 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12 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1 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2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 3 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或产生总是以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

13 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1 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 2 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3 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14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人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组成部分。组织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组成部分。这里的组织指的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这里的人指的是自然人,即公民。组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通常须具备法人资格。

△15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①依

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6√法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1 依法成立 2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7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即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客观化的表现形式。

(选择)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般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

√18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指的是教育法义务。

△19 1 2 3 4 一的。☆20 教育权利的分类:教育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家长的教育权利、国家的教育权利、学校的教育权利和教师的教育权利等,其中学生受教育权是最基本的教育权利。1 家长的教育权利 2国家的教育权利 3 学校的教育权利 4 教师的教育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学生权、获取工资报酬权、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权)。

☆21 教育义务的分类:1 国家的教育义务 2社会的教育义务 3 学校的教育义务 4 教师的教育义务 5 学生的教育义务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表明了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变化的三种基本情况:所谓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在教学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所谓教育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变更,即主体、课题和内容的变更;所谓教育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课题的消灭,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终止。

△22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一定条件或根据。这里所说的条件或根据,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教育法律事实(表现为行为和事件两种形式)教育法律事实又表现为行为和事件两种形式:所谓教育法律行为,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

第二章 教育政策 27、(判)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不同的教 △目的性实用性 4 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24 教育政策的作用(功能):1 导向功能 2 协调功能 3 控制功能。

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

学制政策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育政策。 √25 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1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 2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的教育政策 3 中央和地方法各级党委与政府联合发布的文件 4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5 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26 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分为认定政策问题(途径:社会调查、研究信息、预测分析)、确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选择教育政策方案等几个基本环节。

√27 教育政策的制定机关:1 党的机关 2 国家权力机关 3 国家行政机关。

教育政策的实施渠道:我国的教育政策,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贯彻执行实施的。其中主要渠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 教育政策的实施途径:1.通过党的报刊及其他宣传工具;2.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在学校还包括教育工会、学生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3.通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4.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些都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渠道和途径。

△28 教育政策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着力增强执行者的政策意识,把政策偏差和政策失真现象控制在最低限度 2 创造性地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 3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统筹协调4 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督导检查 5 加强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和跟踪研究。

31、教育法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的,而教育政策的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判)教育政策制

△29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关系)(共同点)

一、1 两者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 2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3 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 4 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二、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1.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 2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3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 4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相对于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所以其调整的范围要相对小一些,主要是教育活动的根本方面和教育的基本关系,如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等 5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第三章 教育法制建设

30 广义的教育立法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

程序制定有关教育方面法规的活动。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讨论和通过有关教育方面法律的活动。

(2008)我国教育立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第一,教育立法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第二,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于行政系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有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第三,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31 法律制定的程序又称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法律规范的活动中缩影遵循的制度和履行的步骤和手续。教育立法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步骤(阶段)(法律的立法也是一样) :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

32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一律由国家主席公布;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要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发布命令。

☆33(判断、多选)教育立法的原则:1、必须坚持子发从属母法的原则 2、(多选)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坚定地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法律的规范性) 3、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4、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5、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22效力问题。 既往的效力问题。效)

34 教育法规的效力: 1 时间效力;2地域效力;3人的效力。我国教育法规适用于全体中国公民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35 教育执法的原则:1 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 2 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 3 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 4 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36 教育执法的基本要求大致可概括为:正确、合法、及时。

37 教育违法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做了教育法规所禁止做的事情,即有教育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二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不做教育法规所明确要求做的事情,即没有做教育法规规定的行为。 √38 守法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1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 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织;2 所有公民, 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

教育守法,这里的“法”是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组成各部门法的法律、条例、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而不是狭义的法律。

39 教育守法的条件:1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 2 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

3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40 教育法实施的监督: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地位最高)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4 社会力量的监督。社会力量的监督主要指非国家机关的监督,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法规实施的监督。

△41 教育行政法治化:1 教育行政主体的法治化(主体资格必须具备法定的实质要)2 4 教育行政。 42 。

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措施:1.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两种倾向;2.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理工作;3.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4.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 第四章 学校和教育的场所。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学校具备法人的条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独立设置的学校一般具有法人资格,学校的法律地位就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教育教学机构。 √44 学校法人地位确立的意义:1 学校作为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各种民事活动,有利于在根本上改变国家举办的学校处于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自主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认清其主要任务应放在监督学校依法办学上,而不是放在直接办学上 2 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3 学校成为法人可以使学校以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等。

△45 学校的特征(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1 办学自主性 2财产独立性 3 机构公益性。

46 财产的独立性:1 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 2 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 3 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

√(2014预测)47 简述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 有合格的教师 3 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地及设施、设备等4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4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行驶的权利(即办学自主权)学校的权利(9 点)1 按

照章程自主管理 2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 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 4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5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 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 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9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6 点):1 遵守法律、法规 2 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 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 依法接受监督。

△49 公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1 校长负责制 2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1校长负责制 2 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0 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意义:1 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 2 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 3 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 ☆51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1)明确与规范作用(2)约束与激励作用(3)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52 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制度系统(是学校规章制度系统的核心系统)、制度观念系统、制度执行系统、制度教育系统。

53 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整体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适量适度原则。

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是《教育法》赋予的神圣权利。

☆54 教代会的职权:1 审议建议权 2 审议通过权 3 审议决定权 4 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55 教代会的代表以教研组和行政组为单位由教职工直接选举产生,凡本校享有公民权的正式教职工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代表名额按 30%左右产生。 教师代表不少于代表总数的 70%,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女教职工代表。教代会每三年一届,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代表出席 2/3 以上,表决、选举要过 1/2代表同意方为有效。 教代会代表的权利

1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有提出议案、方案的权利,有权就代表大会的各项议程充分发表意见,有权参加对学校工作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有权对教代会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3有保留自己的意见及向上级领导反映的权利;4因召开教代会而占用的工作时间,学校应予承认其工作

在一般情况下,教代会每三年一届,每学期召开一次。遇到重大事项,应三分之一以上代表的要求,可以召开临时会议。 56 校务公开就是学校将本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从政策上、 过程上、结果上向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公开的一种制度。 第五章 教师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7(判断)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 1教师是专业人员 2 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3 就教师工作目的而言,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42、教师在法律上的权利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作为一般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二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权利。

☆58(案例)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育教学权。教育教学权指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假期”的权利。包括内容:按时获取工资报酬权、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权、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和撤销。

△61 教师资格的条件:1 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热爱教育事业 3 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 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5 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62 教师资格分类:A 幼儿园教师资格;B 小学教师资格; C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D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E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F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G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大专以上)。对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而言,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

63 教师资格认定程序:1 提出申请 2 受理(30日内)3 颁发证书。

△64(2014预测)简述教师资格的禁止和丧失情形? 教育资格丧失:依照《教师法》第14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禁止);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另外,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校撤销其教师资格: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或者品行不良,2.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自撤销之日起 5 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 △65 1 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 2 有利 3

《教育法》第 17 条规定: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特征:1 法律行为 2 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3 双方都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67 教师聘任制的形式:1.招聘 2 续聘 3 解聘 4辞聘。

△68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教师所工作或服务的学校。

△69 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70 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71 教师考核的原则: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72 教师人身被侵害的事实发生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不同情况,找违法者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要求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或要求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73 教师违反教育法规应负法律责任的情况: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案例分析)

48、教师的法律责任 1、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2、打击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3、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4、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付法律责任 ②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负法律责任 ③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付法律责任)。 第六章 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教师专业标准是落实教

育规划纲要的意向重要紧迫任务;二、教师专业标准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三、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重要指导;四、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五、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南

教师专业标准的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专家引领、校本教研、科研沙龙、专业进修、教师职业生涯

规划、科学管理 第七章 学生

49、受教育者是指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但是受教育者却不一定就是学生。

受教育者要成为学生应符合的条件 1、学生接受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是依法设立的;2、学生是经学校录取注册并取得学籍的;3、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50、(判断)3—10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1—1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51、广义的受教育者权利包括两方面:一是作为公民享有法律所赋予公民的一切权利。二是作为受教育者所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

☆74 学生(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1 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2 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 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4 享有申诉权 5 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生的基本义务:1 遵守法律、 法规 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 遵守所在学校的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75 特定学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1 高等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结社和文体活动权;社会实践权) 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 3 职业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 4 一些特殊学生群体享有的特殊教育权利。( 《高等教育法》第 54 条规定:“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义务:1 高等学校学生的特定义务(学业水平、思想道德水平、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义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 2义务 3 职业学校学生的义务。4务 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76 学生的违法行为,按性质和情节轻重分为三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

学生违法行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逃学、辍学行为、考试舞弊行为、扰乱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行为、因故或不慎造成同学伤害的行为。

77 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表现为:1 在履行教师职务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管理关系;2在履行教师职务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平等关系。

78 案例分析:家长送学生到学校上课,学校是否是学生的监护人?1学校不是学生的监护人2学生家长若无暇顾及,而以委托代理,但必须签协议。学校只是履行监护职责,而不是监护人3学校应对在校学生承担“教育、管理、保护”职责。

79 受教育者权利的保护:1 家庭保护 2 学校保护 3 社会保护 4 司法保护。 80 社会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的要求: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1社会培养各种人才 2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的行为 3 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人身安全和健康 4 工读学校作为教育挽救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应当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业首要任务。

第八章 教育法律救济

58、法律援助权利。而护对象范围十分广泛, 81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82 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具有如下特征(特点):1 以纠纷存在为基础 2 以受损害为前提 3 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83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渠道):从一般意义上讲,救济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三种:1.诉讼渠道(司法救济渠道,即打官司)、2.行政渠道(行政救济渠道)和3.其他渠道。

84 教育申诉,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85从教育申诉的类别看,可以分为诉讼上的教育申诉和非诉讼上的教育申诉。《教育法》和《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的申诉制度即属于非诉讼上的申诉制度。

85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制度。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

诉,教育部门在接到申诉的 30 日内,做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权利是,可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86 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1 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 2 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3 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提出申诉的范围规定得比较宽泛,主要有以下几点:1 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时,可以提起申诉 2 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时,可以提起申诉 3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起申诉。

88 申诉参加人:1 申诉人是认为其权益受到侵害有权依据教师法提邮路申请的教师本人2被申诉人是指教师认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 3 受理机关:受理机关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有权受理教师申诉的有关行政部门(学校的主管的教育部门、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对口的行政主管部门)。

受理教师申诉的机关,因被申诉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可以分两种情况:第一,教师如果是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的机关为主管的教育部门;第二,如果是对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的机关可以是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是上一级人民政府对口的行政主管部门。

89 教师申诉的管辖:教师申诉的管辖分为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隶属管辖是指教师提出申诉时,应当向其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隶属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

☆90 教师申诉程序包括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并且依次序进行。

91 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处理的制度。

92 学生申诉分为两种:1 校内学生申诉(校内申诉)2 教育行政申诉。先校内,再行政。

93 学生申诉制度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其应具有如下特征:(1)法定性(2)行政性(3)准司法性(4)准独立性(5)非诉性。 ☆94 受教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法律授权可以剥夺,这不是一般的权力,而是一种行政管理权。 △95 申诉的范围:1(根据《教育法》第 42条,将申诉范围定为两个)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可提出申诉。即受教育权、民事权利。 2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条“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将申诉范

围定为两个:受教育权,人身权利和财产权。

96 学生申诉制度的参加人:1 申诉人。包括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2 被申诉人。包括受教育者所在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教师及学校工作人员。3 受理机关。

97 学生申诉的程序:1 申诉的提出 2 受理 3处理。

98 教育行政复议,是指个人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他教育法所规定的合法权益,依支请求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对该行为进行审查,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受理申请的机关依法定程序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法律制度。

☆99 教育行政复议属于非诉讼上的一种申诉救济途径,(判断)教育行政复议的基本特征:(简)1 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 2是一种依(赖于)申请的行政行为 3 复议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 4 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其他公民、组织等),被申请人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 5 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必须有明确的裁决。。

100 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1 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 2 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 对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4 对教育行政机关因不作为违法的 5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1 对人事处理决定只能申请申诉救济, 而不能申请复议救济。在教育行政救济制度中,学校对教师的行政处分以及对学生的处罚决定,作为教师或学生如不服,只能依法通过教育申诉的途径来获得救济,而无法通过教育行政复议途径获取救济。 ☆2 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1 申请 2 受理 3 审理 4 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做出行政复议决定)5 执行。

△3 教育行政诉讼作为教育行政法律救济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教育行政诉讼具有以下特点:1 主管恒定(主管机关只能是人民法院)2 诉讼专属 (教育行政诉讼只能由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如教师、学生或学校提起,不能由教育行政机关提起。教育行政机关只有上诉权,没有反诉权)3 被告举证 4 不得调解。

教育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在教育行政诉讼中,教育行政案件的涉案范围与教育行

政复议的范围极为相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2)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教育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的,教育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以答复的,(3)申请教育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教育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以答复;(4)认为教育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5)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76、教育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只能由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如教师学生或学校提起。

4 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1 起诉和受理 2 审理和判决 3 执行。执行程序是诉讼活动的最后阶段。 8、(选、判)教育行政赔偿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伤害,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制度。

△5 教育行政赔偿是由国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教育行政赔偿制度具有以下特征(特点):1 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2 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 3 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 4 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 5 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6 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1损害事实(精神损害国家不予赔偿)2侵权行为主体 3 执行职务的违法行为 4 存在必然因果关系。

√7 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2、非法拘禁或者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违法行为;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违法行为;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行为;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3、违反国家规定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行为;4、违法侵犯财产权造成损害的其他行为。

8 教育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包括:1(谁违法谁赔偿) 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 2 法律、 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 3 委托的行政机关 4 行政复议机关 5 上述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后的赔偿义务机关。 教育行政赔偿的提起和受理 (一)行政赔偿的提起

行政赔偿程序由非诉讼程序(行政程序)与诉讼程序(司法程序)两个部分组成。 (二)行政赔偿申请受理

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行政赔偿申请的拒绝

通常以两种方式拒绝赔偿:一是认为本机关无赔偿义务的;一是收到申请后,置之不理,超过两个月的法定期限不予以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这种情况可以被认为是默示的拒绝。 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单判)道德的内涵:1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 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4.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把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并成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的过程。

(多)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判)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领域,作为指导和调节职业生活中的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职业道德并非是人类社会一经形成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出现了社会分工才逐渐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判)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 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多)职业道德的功能(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判)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需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多)构成要素:教师职业道德从整体上来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荣誉等因素构成。

教师的职业活动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简 多)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鲜明的继承性 强烈的责任性 独特的示范性 严

格的标准型

(多)教师职业道德总是蕴含和体现着多方面的价值:教育价值 文化价值 伦理价值。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一般说来,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

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多 单 判)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2.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3.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4.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5.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多 单)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它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所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既有全面性、又具有稳定性,是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标准)。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简)在新的时代,为什么把忠诚与人民教育事业作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忠诚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2忠诚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需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3忠诚与人民教育事业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简)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它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世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

(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1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 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 必须反映教师活动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具体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主义精神。面对严峻形势,人们教师职业的总目标、总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简)在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有哪些?我们如何做到?: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人民教师,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1 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既平凡又伟大,如果把它看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那么就会感到快乐;如果认为教师只是教书匠,只是间接知识的传递者,那么教师也就只是一具会说话的机器人)。2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信念是一种心理动能,其行为上的作用在于通过士气激发人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他各种能力,以实现与基本需求、欲望、信仰相应的行为志向)。3 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4 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多)(2010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师的果断性,坚定性和毅力方面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多)道德范畴是反映人们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概念,它包

括义务、良心、公正和荣誉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核反应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教师的普遍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要具备的条件:本概念;

(多)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1.受教师2.是教师条件;展的阶段。

义务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附的一种责任,是对他人或社会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做与自己的职责、使命、任务相宜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义务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基于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人确定的任务、活动方式及其必要性所作的某种意识的表达。

(判) 教师义务即是社会、教师集体用以调节教师行为的手段,也是从教师个人自身的责任、良心和荣誉的角度出发,调节教师教育行为的手段。

()教师义务在教师工作中的作用:1.教师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减少和协调教师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2.有利于在教育工作中自觉遵循教师道德要求,选择最佳教育行为;有益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首先 良心是人们意识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其次 良心是人们意识中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最后 良心是多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结合。 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

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多简)教师良心的特点:1公正性 2综合性 3稳定性 4 内隐性 5广泛性 (单)教师公正即是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简)教师荣誉的作用:1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取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2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地履行教师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助推器。3是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所谓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的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教师公正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职业道德要求,而且应是每个教师必备的个人道德品质素养。

教师公正的内容: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

教师公正的作用:1.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4.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教师荣誉的内容:1.2.无私的职业特性;3. (简)教师荣誉的作用:首先,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解器、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取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其次,教师荣誉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地履行教师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助推器;最后,教师荣誉是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多)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基本因素: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到规范。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 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2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3是强化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4 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简)依法执教的要求:1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 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其次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再次 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最后 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 指导作用 2统帅作用 3裁决作用

(简)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1献精神3利益的诱惑。(判)礼仪是人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和气质等内在因素的外部表现,是每个人道德的示范,交往的枢纽和文明的标志。 教师注重礼仪的主要内容:个人礼仪(1仪 4服装 5佩饰)、学校礼仪、交往礼仪、公共礼仪

(多 简)教师礼仪的特点:1率先性 2 示范性 3 整体性 4 影响的深远性 (简)教师怎样注重礼仪?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1 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 2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 3 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多)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1人与人相处的公德 2 人与社会相处的公德 3人与自然相处的公德。

团结协作是指建立在目标、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和行动的统一以及感情上的和谐。

(简)教师团结协助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2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 3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4 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简)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1同行相

尊,取长补短 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有好合作,公平竞争。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单判)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教师热爱学生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了解)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1热爱学生 3热(简)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了解学生2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3要始终信任学生 4 要严格要求学生((简)如何严格要求学生?1 严而有理 2 严而有度 3 严而有恒 4 严而有方 5 严而有情) 5 要平等对待学生 (论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1教书育人的内涵:a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b教书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2.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a教书育人是教师必须坚守的职责b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c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3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a明确教书的内容;b把握育人的方向;c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简)严谨治学的重要意义:1 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2 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3严谨治学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简)(2011)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2 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 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简 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1 对学生认识的启迪作用 2 对学生情感的向导作用 3对学生意志的培育作用 4 对学生行为的示范作用 二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的要求 1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感;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2拥有健全的人格 3要身体力行 教师要仪表大方:1.教师要朴实整洁;2.教师要举止稳重端庄;教师语言要文明:1.教师的语言要规范;2.教师的语言要准确;3.教师的语言还要有激励性、启发性;教师要严于律己、表里如一:1.严格要求自己;2.言行一致

(多)教师健全人格的表现:1 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身体 2 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心理 3 教师要有对高层人才的追求。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判)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 、自我陶冶 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说到底就是培养教师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而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是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实际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意志、培养习惯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师德认识是指教师对职业道德关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师德情感是指教师心理上对师德规范所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等);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意志是教师要履行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时德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

感体验。

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履行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时所表现出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 力量和坚持的精神。

(2008)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方法)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判)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收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判)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 (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1影响的深刻性 2空间的广泛性 3 时间的持久性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善恶标准、具体标准;

(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1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3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多)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向功能 2教育发展功能 3 4督促激励功能 5问题诊断功能(多)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1性原则 2 教育性原则 4

(多)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1自我评价法 2学生评价法 3社会评价法( 4 加减评分法 5 (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以肯定 3 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5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动机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以动机评价为主。7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以他人评价为主。

第七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简 论)如何理解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1 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2 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3 创新是教师职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简)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2 教师要感想敢做 不断探索 3 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

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网络社会的特点: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

(简)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1 网络社会中真假难辨 2 网络中善恶难辨 3网络社会中美丑难识。

(判 单)环境道德的内涵,环境道德就是

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规范的核心主要是人类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环境道德的建立把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将善恶、良心、正义、义务等道德观念应用到处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中去,从人类能动性的角度出发,倡导人们主动承担起对自然界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它是新形势下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具体包括:(1)与自然协调发展;(2)合理使用物质资源;(3)坚持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环境道德修养

教师肩负着人类文化传递和发展的特殊使命,教师应率先树立环境道德观念,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形成保护环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因此,教师担负着对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重任。 1.教师要树立环境道德观念

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是当前每个公民必须树立的新观念。我们的教师肩负着人类文化传递和发展的特殊使命,更应率先树立环境道德观念,提高环境道德水平,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行动中去。 2.教师要明确环境道德教育的职责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对学生环境道德的影响是

深远的。必须将环境道德视为新时期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之一,而且,教师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首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同时,还要扩大环保教育的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他们能否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我国有上千万人民教师,他们但当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往往影响一大片学生,而今天学校的教育成果,明天就将反映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影响。

(2011)你认为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六个特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1)智育目标 智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事”,即具有解决问题的本领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必须以丰富的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认知策略)和技能(主要是心智技能)的掌握为前提。智育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陈述性知识,包括符号、概程的一个全面的掌控,开始对其目的和过程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判断。

(2)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活动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活动。他们不仅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而且能认识到自己的思维与别人思维之间的不同,从而能选择社会上较完美的思维形式来完善

预测题:

自己的思维,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思维。 (3)表现在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以及意义,而且能对规则的内容进行从新认识,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在他们的头脑中可以比较,可以在头脑中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

这样,有关思维的元认知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能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

(1)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要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2)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3)切实解决非工资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在到非公有制单

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要积极放款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的办理落户手续。(4)制定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5)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应主要在高校内举办。(6)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相关内容

  • 20**年河南省三支一扶公告
    河南三支一扶:2013河南三支一扶招录人数800名 各省辖市""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 根据中共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九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 ...
  • 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_柴晓东
    2015.12014.6 40 教学改革 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柴晓东 张育甲 摘要:结合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情况,积极探讨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 建,有利于地方本科高校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黄河科技学院国际学院 ...
  • 20XX年江苏省三支一扶招聘公告
    2015年江苏省三支一扶招聘公告 2015年江苏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http://www.dwz.cn/CwAoc 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及模拟题下载.在线刷题,提高笔试成绩,就 ...
  • 20XX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待遇及优惠政策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特岗计划"是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的,旨在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 ...
  • 高考改革之英语
    高考英语改革--何处是归途 视角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大限将至",中央方案迟迟未出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7月已过,仍无消息.这不是教育部在这 ...
  •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及就业形势分析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热门研究方向,就业形势分析 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方向.口译学方 ...
  • 20XX年赤峰元宝山区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http://v.huatu.com 2014年赤峰元宝山区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一.招聘程序 (一)发布招考公告 (二)报名及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2014年9月22日至9月26日.上午08:30-12:00,下午14:30-17:00. ...
  •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育纲要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 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
  •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编 制 人:编制单位:审 核 人:系部主任:编制日期: 目 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 1 二.课 ...
  • 体育生报考指南
    长安大学公布2012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详细内容如下: 长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由教育部与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