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我在希望中长大 - 范文中心

第一单元 我在希望中长大

06/30

第一单元 我在希望中长大

1 .父母对我的希望

教学目标:

1. 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并知道父母为什么会有这些希望。

2. 通过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及行为表现,读懂父母心、理解父母心

3. 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2.教师课前让学生询问父母对自己有哪些希望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希望。

3.教师制作 《 孟母择邻而居 》 的故事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父母对我的希望

每一个做父母的,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希望和要求。你的父母对你有哪些希望呢?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第 3 页中两幅图例所反映的现象(家长关注对孩子学习方面、才艺方面的培养)进行分析,以此为载体拓展学生的思维,说说父母对自己有哪些希望,指导学生将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归纳、总结,记录下来。

活动二:讨论交流

对于教材第 4 页内容的处理,建议把“爸爸妈妈的回答”这部分让学生通过询问父母在课前完成,以备在课堂中进行讨论。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你知道父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希望吗?”让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活动三:故事明理

通过听录音故事 《 孟母择邻而居 》 ,让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不断地搬家呢?”由此理解孟母的良苦用心。

可以设问:如果孟母没有这样煞费苦心地选择居住地,孟子的成长会有不同吗?

活动四:图文分析

根据教材中反映的不同事例,分析图中父母们的省吃俭用、不辞辛劳、苦口

婆心都是希望子女早日成才。在此基础上,再回想自己的父母是怎样辛勤培育自己的。

第二课时

活动五:讨论交流写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父母的不同的行为表现(使学生们或感动、或不理解、或反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相互解惑,在学生思维发生偏移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们理解父母心、感悟父母心,最后指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写下来。

活动六:爸爸妈妈访谈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的家长请到学校来,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让学生更集中、更充分地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活动七:纸条对对碰

1.请父母将自己对子女的希望写在纸条上。

2.学生将自己理解的父母的行为和希望写在纸条上。

3.双方将纸条互换,看是否真正、充分地互相了解了。

活动八:我能接受什么,父母希望我接受什么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接受他们的哪些要求,自己可以接受父母的什么要求,为进一步沟通打下基础。

活动九:延伸

回家后,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自己思想的变化、内心的感受与父母进行交流。

2. 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高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的获奖证书。

2.教师录制故事 《 堰苗助长 》 。

3.教师让学生搜集由父母希望带来成长中的快乐或烦恼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图文分析

通过看图及图旁的文字分析(教材第 8 页两幅图),使学生了解父母在学习上、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给予的帮助。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教材第 9 页两幅图的图意。使学生们知道,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如果自己坚持着去做,同样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活动二:联系实际

学生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获奖证书,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分析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及付出的辛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愿意做且父母给予了支持、给予了巨大帮助的?

2.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要做且父母作出了牺牲,促使自己成功的?

3. 在自己为取得成绩而努力的过程中,有没有父母“逼迫”的成分?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什么?当时自己是如何接受的?如果以后还有这种“逼迫”,自己会如何看待和接受?

活动三:讨论交流写感受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对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写一写对父母的理解及感谢的话语。

将写有感谢和理解话语的纸张折成纸船,送给父母,表示自己将带着他们的希望扬帆远航。

第二课时

活动四:故事明理

听录音故事 《 揠苗助长》 。教师指导学生们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心理,找出主人公的错误之处,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小苗”的角度思考“揠苗”究竟能不能达到“助长”的目的,讨论“小苗”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帮助。

讨论“助长”这种目的和“揠苗”这种手段之间的矛盾。

活动五:联系实际

结合故事所带给学生们的启示,根据教材第 12 页中的内容,让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父母提出不符合实际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烦恼有各种各样,有的是父母带来的,有的是自己造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认识哪些是真正的由“希望”带来的“烦恼”。

活动六:辨析、填表格

学生们首先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原因是什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分析判断父母提出的希望是否合理及给同学们带来烦恼的原因,最后填写表格。

填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烦恼哪些是可以解决的,哪些是不可能解决的,哪些是父母无奈的选择,为下一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3 .架起沟通的桥梁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与父母饱通的方式方板、切步掌龄父母和通的基本妥领和主妥策略。

2.培养学生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能力。生

3.尝试写交每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期你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根据教材第 17 页的内容排练小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生活小调查

教师与学生做一项生活小调查:“在你们家里,当涉及到你的事情时,爸爸妈妈会跟你榷量和沟通吗?你有心里话愿意直接跟爸爸妈妈说吗,为什么?学生可先填写好教材第 14 页中“在我们家里”的调查表,然后进行交流。

活动二:讨论交流

由活动一的交流内容引出问题:“有效的沟通需要恰当的方式,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方行沟通会更好呢?”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归纳讨论结果,教师把好的沟通方式列来,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沟通方式。

活动三:制定沟通计划

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沟通计划,填写“我的沟通计划”表。学生回家后可根据沟通计划与父母进行沟通。

第二课时

活动四:表演小品

学生表演课前排练的教材第 17 页内容的小品。表演后,同学们对小品中所表现的内容进分析、评价。

活动五:分角色朗读

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女儿的角色,对教材中妈妈和女儿的通信内容进行朗读,然后分析判断、评价此种沟通方式的合理性、有效性。

活动六:总结经验、交流感受

学生们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与父母沟通的成功事例,介绍、交流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法,将成功的经验作以总结并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交流与父母沟通之后的感受。在交流感受中,体会父母的期待,加深对父母的理解,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活动七:延伸活动

学生根据本单元学习的收获,自创壁报,也可以请家长来看壁报,在融洽的氛围中与父母互动,以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达成在理解基础上的和谐。

第二单元 我们的权利和责任

4 我有上学的权利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习用法律保护自己。

2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身边失学儿童的情况,并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3 .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教学准备:

1 .通过走访调查你身边的失学儿童的情况;或者询问他人、上网查阅失学儿童的情况(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2 .搜集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事例。

3 .可以阅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 中华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中自己想知道的内容。

4 .想一想自己以前的哪些做法是用法律维护了自己的权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调查与分析

1 .课前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调查、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 2 .阅读教材第 22 页的图文,读懂故事,谈谈感受。

(1)读故事。

(2)谈感受。

(3)说一说假如自己是刘玉芬会怎样想。

3.阅读教材第 23 页中的故事,能够说出故事中的爸爸和妈妈错在哪里。 4 .谈一谈自己了解到的失学儿童的情况,然后填写教材第 24 页表格。

5.填表后再次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

6.总结。

活动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1.课前引导学生查阅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和 《 中华人民

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认真阅读其中的内容。

2.引言:说一说哪些法律条文与我们自己有关,也可以说一说相关的具体内容。

3.阅读教材第 25 页的内容,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 4. 阅读教材第 26 页的三个故事,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在全班汇报,明确“爸爸”“妈妈”“教师”违反了法律的哪些相关规定。

5. 讨论:假如我们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该怎么办?

6.说一说或写一写你想怎样帮助那些失学儿童。

7.总结。

第二课时

活动三:搜集事例

1.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具体失学儿童的事例,加以分析和汇总,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失学儿童的现状。

2.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部门帮助儿童复学的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对失学儿童的关心和执行法律法规的决心。

3.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失学儿童通过法律争取自己上学权利的事例,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权利自己要积极争取的道理。

4.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贫困地区面临失学的儿童的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社会现实。

5.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复学儿童珍惜机会、刻苦学习的事例。

活动四:走访法律界人士

通过走访,帮助学生从法律程序的角度上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法规武器来具体帮助失学的小伙伴。

了解除了教材上给出的法律法规条文,国家对儿童的权利还有哪些法律保障。

了解国家为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作了哪些努力。

5 .选举我们的班干部

教学目标:

1.学习积极民主地参与班集体生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2.明确自己在学校和班级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理解个体和群体的互动关系。

3.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学习主动参加民主生活,争取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

4.在活动中感受公平、公正、民主、平等。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学校各班级班干部是怎样产生的。

2.想一想:担任班干部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3.思考:如果自己担任班干部,有哪些优势?

4.查阅有关演讲的基本技巧,可先练习竞选演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调查交流

l. 课前可单独或找同伴调查学校某些班级班干部是如何产生的,最好能总结出几种方式。

2.交流所了解到的信息,明确目前班干部产生的几种方式。

活动二:归纳分析

1.填写教材第 29 页表格。

2.说一说或写一写你赞成哪种产生班干部的方式,重点是说出原因。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活动三:竞选班干部演讲会

1.引言:说一说我们班级者贿哪些班干部,这些不同岗位上的班于剖嘟应具备哪些条件?

2.填写教材第 30 页表格,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表格留白处增添。

3.明确自己的优势,确定自己要竞选的岗位。

4.写竞选演讲稿。

5.能演讲。

第二课时

活动四:选举干部

《 品德与社会 》 课可能没有权利决定谁做班干部,任课教师一般也不会代山班主任组织班内选举。但是,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举和本科目有关的干部,如:课代表、讨论小组组长、课内实践活动小组各项代表等。

然后通过以下的程序进行选举:

1. 公布岗位。

2.个人酝酿。

3.竞选演讲。

4.投票。

5.唱票和计票。

6.就职演讲。

活动五: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民主选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搜集、了解社会生活中其他的各种民主选举,帮助学生认识到民主选举是我国公民民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人民代表的选举、村民委员会、小区业主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活动六:我国的民主制度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此方面内容的扩展,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我国的民主制度。

6 .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引导学生乐于、善于发现社会问题,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教学准备:

1.课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方式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2.准备建议书的范例。

3.教师通过调查、询问了解当地政府有哪些部门,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汇报交流

1.引言:可以用教材中“我们的社会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果这些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你的眼里,都有哪些社会问题?”这段话进行引导。

2.阅读教材第 34 和第 35 页的内容,然后说一说所交代的内容。这里,也有必要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使学生学会如何简练、准确地表述问题。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课前通过观察所了解到的社会问题,与同学们交流,说问题的时候也要分析一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4. 完成教材第 35 页留白,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归纳一下写出来。

5.引导、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时

活动二:如何提建议

1.引言:上节课我们相互交流了所发现的社会问题,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你准备把什么问题向哪些部门反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2.说说你想反映的问题。

3.针对你发现的问题,说说你的建议。

4.说说你想把问题反映给政府的哪些部门。这个环节教师要加强指导。

5.讨论: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要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指导学生相互评价。

6.写建议书并邮寄。

7.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不同方式反映给有关部门。

第三单元 生活离不开工农业

7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关系,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和农民。

2.通过了解大米的来历,知道农民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懂得应该尊重农民的劳动,不浪费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可以直接食用的(如:水果)和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如:面包、饼千)。

2.教师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农民在一年四季里主要有哪些农事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活动

教师拿出食物如:水果、面包、饼干等,引人课题。

活动一:实物导入,分析归类

引导学生从早餐或午餐吃的食物开始,介绍自己吃过的食物有哪些。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把这些食物分成两类:本身就是农产品的食物;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物。

活动二:图文分析,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四幅图例,进一步了解哪些食物本身就是农产品,哪些食物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之后,根据“可以直接吃的农产品”和“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两项进行填写。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哪些食物是自己家乡生产的。

第二课时

活动三:根据实物,分析归类

1.教师说说自己当天的着装。

2.学生自己说、相互说当天的着装。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说一说自己及家人在一年四季中的服装及家中的床上用品。

4.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五幅组合图形,师生共同分析这些衣物及床上用品与农业的关系。 5.填写教材第 43 页表格。

6.阅读“资料卡”,拓展知识。

活动四:图文分析

1.师生共同根据“大米的自述”,了解大米的来历。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大米的来历”流程图。

如:种子 ― 育苗 ― 插秧 ― 间作(灌水、施肥、喷农药、拔野草 „ „ ) ― 成熟 ― 收割 ― 脱粒 ― 碾米 ― 大米

2.师生共同分析图中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浪费现象,让学生知道,我们吃的食物包含了农民的辛勤劳动,要尊重农民的劳动,不浪费粮食。

第三课时

活动五:调查填表

针对家乡的农作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自由选择调查方式去调查某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调查后,填写表格。

活动六:实践体验

教师带领学生去农业基地实践体验。

1.了解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及家乡四季的农事活动,之后,填写教材第 47 页记录表。

2.师生们在田地间实际操作农活,根据自己及教材中张雷在田野里遇到一些不明白的

问题,及时请教农民。

3.通过干农活及与农民交流后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农民的辛勤劳作。

注意:对条件不允许、不能亲自去体验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收集一些农作物的种子,做种植小实验。在观察和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验。

活动七:讨论交流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没有农业和农民,我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会怎样? "

讨论之后,归纳、总结、记录讨论结果。

2.请学生把过去、现在对农民的认识进行交流。交流后,让他们以文字的形式抒发心中的感受。

8 .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知道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关系,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2.通过了解 《 品德与社会 》 教科书的来历,知道工人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懂得应该尊重、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尊重工人劳动的行为和品质。

3.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工业产品说明书。

2.教师让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家里的工业产品的名称、品牌、生产厂家。

3.教师课前准备电风扇、空调、搓衣板、洗衣机的图片。

4.学生课前向长辈了解过去的工业产品,然后与现在的工业产品进行对比。

5. 教师课前联系工厂,带领学生去工厂参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活动

教师手拿实物:手机(或电话机)、药品、电视遥控器、钳子等物品。 教师:一提到工业,同学们可能觉得与我们很遥远,但是现在在老师手中的这些物品,都属于工业产品。可见,“工业”就在我们的身边。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工业吧。

活动一:交流填表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的生活用品,之后引导学生交流:“看看你家有哪些生活用品与工业有关,你知道它们的品牌与生产厂家吗?”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教材第 53 页表格。

活动二:了解产品说明书

1.教师带领学生看教材中的“空调使用说明书”“止嗽定喘片使用说明书”,了解这两种日常生活中工业产品的使用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果不看产品说明书,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使学生明白看产品说明书的重要性。

3.教师组织学生们看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工业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看产品说明书来正确使用工业产品。

活动三:通过对比,感受变化

1.教师出示图片:电风扇、空调、搓衣板、洗衣机。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受工业产品更新换代。

2.学生们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说说自己家中的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情况及给生活带来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家用工业产品的变化”“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然后填写教材第 57 页表格。

第二课时

活动四:图文分析

1.师生共同根据“教科书的来历”,了解一种工业产品的制作过程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教科书的来历”的流程图。

如:编写内容 ― 绘制插图 ― 编辑校对 ― 排版制版 ― 印刷切割 ― 装订成册 ― 出版发行。

2.根据流程图,师生共同分析生产一种工业产品的复杂过程和工人劳动的艰辛。应该珍惜每一件生活用品,尊重人们的劳动。

活动五:分工合作,实践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学校内部“编辑”一本 《 班级优秀作文选 》,体验图书编辑过程和编辑劳动的艰辛。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如:征稿、选稿、设计版面、打印、绘制封面和插图、

对、装订。教师可指导学生们根据“教科书的来历流程图”确定分工合作的内容。

活动六:实践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们想了解哪一种产品的具体生产过程?”

2.让学生讨论参观地点及参观内容和时间。

(教材中的两幅图虽然体现了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地域,但两幅图表示的意思相同,所以可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3.让学生思考去工厂参观的注意事项。教师要把“注意事项”归纳总结出来,提醒学生们注意

4.带领学生到事先联系好的工厂参观。在实地参观中,学生们把看到的和了解到的记录下来。

5.填写教材第 62 页表格。

第四单元 谁把距离拉近了

9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交通运输与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紧密关系,感受我国建国以来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感受交通运输行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关注交通发展中带来的问题。

2.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和选择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3.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现代各种交通运输设施的特点、简要发展过程,知道交通运输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怎样使用和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爱护交通设施。

教学准备:

1.查找古代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的资料。

2.课前让学生了解、观察生活中的交通工具。

3.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交通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4.搜集、查找家乡交通路线图。

5.学习、掌握观看地图的知识。

6.调查家乡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古人怎样出行

结合教材中的几幅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了解古代交通工具,并且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自己知道的古代交通运输方式。

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古代各种交通工具的利与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发表见解。

活动二:看交通,查交通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到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港口实地调查和参观,了解那里的设施和那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也可通过到图书馆、新华书店、上网等方式了解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资料。结合学生的调查,各组可采

取不同的汇报形式(可用图、表格、资料说明等),向全班同学分别介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方式的不同特点。

活动三:说交通,用交通

让学生结合自己上学、外出旅游、参观时,曾经利用过的交通运输方式,谈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根据本地区的特点,针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优势,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可设置出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轮船客运码头等情境和现场,创设几种外出情景,如旅游、参加夏令营、走亲戚、外出上学等,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开展乘车、坐船、乘机的模拟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不但学会一些乘车、坐船、乘机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们工作的艰辛,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们。通过模拟人们在不同站点的活动情景,总结归纳交通运输站点的共同特点。让学生结合本地区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商讨如何保护这些公共设施。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小宣传和小建议活动。

第二课时

活动四:家乡的交通

感受家乡的交通方式的多样,交通网络的发达,要形象直观。教师要学生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为什么使用这种交通工具。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如:假日里,用什么方式,经过怎样的路线出门?地图上画一画,小组内说一说。出示熟悉的站牌,发现了什么?你最熟悉的是几路车?为什么? )

活动五:谈生活,话交通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四个小课题开展研究活动‘飞、食、住、行与交通的密切联系。学生可收集照片、图片、新闻、数据等资料备用。相互交流各种资料(包括书上的图片),可用讲故事的形式,谈谈交通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调查它的运输经历,画出物品旅行记的连环画,感受交通对生活的作用。

活动六:山区交通

教师或学生共同展示一些反映山区地形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山区里人们出行有哪些不便。让学生说一说山区里生产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与交通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对“要想富,先修路”开展讨论。并列举一些山区里由于修了公路后,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制订一个开发山区交通的方案,请学生们用绘图、文字等方法为它设计开发方案,着重描述交通开发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

活动七:体验园

1.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出一个外地城市,从家乡到这一城市都有哪些交通路线?选择何种交通工具?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互相评价选择的交通工具以及路线的合理性。

3.评选出选择交通工具及路线最合理的一组。

活动八:聪明谷

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把有关交通的知识题进行趣味问答。

活动九:想一想中激励创新

1.用课件出示交通事故车毁人亡、交通堵塞延误航班、火车“轰隆”声惊扰市民、汽车尾气污染空气、船只排放油污、废水把鱼儿吓跑等图片。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谈一谈,生活中还能感受到交通带来的哪些烦恼和问题? 3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交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4.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十:家乡交通今日谈

调查家乡交通的变化,搜集图片。了解磁悬浮列车的相关知识。家乡交通工具图片展,由学生汇报畅谈家乡交通的变化,并将图片分类展览,可供学生自由观赏。通过对反映家乡今日交通的一系列图片的观赏,畅谈感受,设想家乡交通的未来发展情况。设计未来绿色的交通工具。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0 .现代通信真方便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通信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

3.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古代人们通信方式的资料。

2.课前组织学生调查了解一些通信工具的用法以及它们的发展史。

3.课前让学生了解、观察生活中的通信方式。

4.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通信方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5.准备电话、移动电话等便携的通信设备。

6.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信封、一张邮票、几张信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古人怎样联系

结合教材中的几幅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了解古代的通信方式,以及各种通信方式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并且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自己知道的古代通信方式。

活动二:说说我的见解

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古代各种通信方式的利与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发表见解。

活动三:古代通信知多少

结合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交流古代世界各国的通信万式。

活动四:情景再现一一- 《 我得奖啦 》

1.教师导人: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多媒体课件播放 《 我得奖啦 》 。

3.教师引导:小女孩怎样和在北京的姑妈取得联系呢?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0 课,学习怎样和她联系。

5.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6.学生分组收集有关“通信”的小资料,汇报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通信方

式?请学生们说一说现代通信方式有哪些种类?引导学生明确现代通信方式有两大种类,一类是邮政,是通过火车、飞机、轮船等传递信件、包裹等我们看得见的实物;另一类是电信,主要是通过电波、光波传递文字。举出具体事例说一说家人和自己使用过哪些通信方式,这些通信方式给自己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同时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难题。

第二课时

活动五:学会选择用什么通信方式最适宜

1.教师导人:通信的方式多种多样,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式最适宜?

2.多媒体课件演示“选一选试一试”中的几种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4.深入探讨:还有哪些联系的方式呢?各种不同的通信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各自适宜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活动六:实践体验 ― 我来试一试

1.教师导人:既然写信、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方法,那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来试一试吧!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在写信、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现场模拟打电话与发送电子邮件,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发送电子邮件。

4.学生现场给自己的朋友或亲人写一封信,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向朋友或亲人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5.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书写信封、粘贴邮票以及怎样把写好的信寄出去。

6.小讨论:还想试试什么样的通信方式?

第三课时

活动七: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

1.教师过渡:通信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课前让学生收集到的一些有关通信的发展史资料。

3.学生畅谈体会。

4.现代通信:科学技术促使通信工具迅猛发展,先来看看咱们使用的电话吧!

5.讨论各种电话的特点和功能。

6.你还知道其他通信工具的发展吗?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7.畅想曲:未来世界人们将如何联系?

活动八:体验园

1.学生分组现场模拟,把教材中的情景表演出来,然后让同学们讨论这种做法的后果。 2.进一步讨论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事情时解决的办法。

3.教师可根据同学们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同时让同学们将自己想出的办法予以互相评价一下,凡是能够动脑想办法的同学都应该表扬,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纠正。

4.学生们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违反通信道德和法规的例子。

活动九:聪明谷

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把有关通信的法律知识题进行趣味问答。

11 传媒拉近了时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都是大众传媒。

2.学习利用大众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3.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4. 通过小组调查,培养利用传媒获取信息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并整理信息以便课堂交流。

2.准备好自己喜爱的报刊,带到课堂上。

3.携带收音机等便携媒体,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微机室实践。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小调查

1.同学们获得信息的传媒途径非常丰富,那么你们经常使用的是哪种呢?作一个小调查,自己的亲人或朋友都利用哪些大众传媒获得信息?包括他们喜爱看的报纸、电视、广播或者网络等等。

2.在自己喜爱的一种媒体上,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条新闻。活动二:我最喜爱的媒体

1.学生展示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并向他人介绍自己喜爱的媒体及理由。

2.学生交流自己如何利用喜爱的媒体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

3.结合具体例子说一说媒体与你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活动三:小小新闻发布会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新闻。以选编到播出,分工明确。

2.小组研究出新闻发布的形式。

3.选出一名同学为主持人,每小组选派播音员进行播读,主持人可以采访小组其他成员,如主编、记者,交流新闻的获得途径以及创意思路。

第二课时

活动四:读报计划

1.请纸质传媒组介绍适合同学们阅读的书籍、报纸。

2.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看的书。

3.制定 《 读报计划 》 。

活动五:我来当主编

1.自由分组。

2.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报刊定位(可以选择教材中提示的主题,也可以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小组分工,抄写、创作、绘画、设计, ' ’ „

4.小组开始制作,注意报刊的要求和特点,手写字迹、格式等等要规范。

5.将各小组的作品贴在教室的墙上,互相参观、评价,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活动六:制订 《 我的电视时间表 》

1.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2.交流看电视的最佳时间。

3.制订 《 我的电视时间表 》 。

活动七:小小辩论会

1.布置辩论题目:学生该不该上网。学生们针对不同观点作出选择。

2.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支持己方观点,并反驳对方观点。

3.布置辩论会会场,双方各选出四名同学为代表,并选出一名主席。

4.现场辩论,要求同学要根据辩论规则,阐明己方观点,并且有秩序、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反驳对方观点。

5.评出最佳辩手,教师最后加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合理利用网络,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成长服务。

第五单元 走进科技的殿堂

12 世界科技的今天

教学目标

1.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体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2.提高学生了解现代科技成果、收集现代科技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发明创造的科学精神。

3.了解现代科技成果,知道现代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体会到发明创造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读书、询问等方式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成果。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艰辛与执著。

3.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调查了解已有的发明创造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及新的发明想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放映一段录像: 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杨利伟在太空向全世界发出问候。

2.教师激情导人: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的心情如何?我同大家一样,心情格外激动,因为“神舟”五号上天,标志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继俄、美两大国后的第三个进人太空的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强大的标志和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我们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说,当今世界是科技领先的世界,那么,世界科技的今天是怎样的呢?

活动二:有趣的机器人

1.导入:看到现在世界上有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机器人,你也许会问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上的机器人是谁发明的呢?发明第一台机器人的正是享有“机器人之父”美誉的恩格尔伯格先生。从第一台机器人诞生到现在,又有哪些机器

人问世了呢?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90 页。你对哪个机器人最感兴趣几和大家介绍一下吧。(可先让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3.你平时还听说过哪些机器人?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活动三:太空之旅

1.组织学生回忆乘坐‘。太空飞船’,时的体验。(如果学生没有过这种体验,可以直接以“神秘的太空”为主题,让孩子想象太空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究太空的欲望。)

2.在人类历史上,谁是太空之旅的第一人呢?谁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的登月梦想呢?请学生阅读教材第 91 页,然后交流。

3.想象:航空技术还会有哪些发展呢?(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四:祖国,我为你自豪

1.组织学生观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成功的录像片断。(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阅读、访问等方式来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2.引导学生围绕“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的成功来展开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话题:一是交流观后感受;二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的成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三是展望中国航空科技发展的明天。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核心。通过这一事实,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从小立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3.教师总结。

活动五:现代科技成果展示会

1.课前组织学生搜集现代科技成果的文字、图片、影像、产品等资料,并确定“展示会”的主持人、布置展示方式等事宜。

2.由学生自己主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互动。

展示活动分两篇:世界科技的今天;世界科技的明天。世界科技的今天:引导学生展示现代科技成果。包括文字叙说、图片展示讲解、影像资料演示、科技产品介绍等。(将教材第 92 页、第 93 页的内容融合进来。)世界科技的明天:以文章、图画、小制作等方式来展望学生自己心中的世界科技的明天。

3.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把成果分两组在班级里作一次展览。活动六:身边的“小小科学家”

1.导人:现代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这是科学家们不辞辛劳、

勤奋工作的结果,是科学家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些科学家中,还有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小科学家”呢!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94 页,互相交流。

3.为什么他们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呢?难道他们都

是智力超常的“神童”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4.总结:无

论科学研究,还是发明创造,不仅要有相关的科

学知识,还要具备善于观察,乐于思考,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第三课时

活动七:科学家的故事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科学家的故事。

2.由学生身边的“小科学家”引人,我们再来读一读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95 页 《 发明大王爱迪生 》 的故事,交流读后感受。

4.启发学生交流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将教材第%页的内容融合进来。)

5.教师总结后,请学生填写教材第%页“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活动八:看我的奇思妙想

1.导人:事实证明,发明创造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只要具

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敢于大胆设想,我们也可以成为“小小科学家”

2.组织学生交流:你在生活中有什么新发现?你认为已有的发明创造还有哪些不星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你想做哪方面的发明或改进?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 97 页讨论、交流后,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从他们自己的视角,谈自己的发现、发明或改进意见。

3.教师总结。(填写教材第 97 页表格。)

4.引导学生明白从自己对生活的实际观察出发是打开学生奇思妙想之门的钥匙。

13 让科技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正确运用科技,造福人类。

2.培养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关系的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学生正确利用科技成果的认识水平。

3.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面、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

1.观察了解日常生活中科技成果的运用及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搜集科技成果被错误利用的事例。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生活处处有科技

1.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哪些事情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

2.导人: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请你仔细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呢?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98 页、第 99 页的内容,看一看,说一说。

4.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情说起:如各种文具、多功能文具盒(袋)、纸张、自行车、汽车等。让学生感受到,如果离开了科学技术,人们将无法顺利、方便地生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思考。如家庭、学校、社会公共设施等;也可以从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来展开交流。

5.交流后填写教材第 99 页下边的表格。

6.教师、学生总结: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活动二:假如生活中没有科技

1.教师课前布置作业给学生:以多种方式(图画、想象作文、表演等)来表现假如生活中没有科技会是怎样的情景。

2.由学生组织,以个人、小组(可以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来展现自己的

想象。

3.体验活动:假如世界停电一分钟。

4.总结。

活动三:这样利用科技成果是错误的

1.导人:科学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科学技术能够造福人类。但是,如果科学技术被错误地利用,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放映残酷的战争画面(或请学生搜集图片)。

3.讨论交流:哪些科技成果被用在了战争中?这样利用对吗?为什么?

4.阅读教材第 100 页、第 101 页的内容,看一看,说一说。 5.你还知道哪些错误利用科技成果的事例?

6.填写教材第 101 页中的表格并总结:让科技为人类造福是

我们应追求的目标,是我们发展科技永恒的主题。

第二课时

活动四:“如何发展科技”主题辩论会

1.课前准备二分成正反两方。正方二应该发展科技,让科技继续造福人类;反方:不应该发展科技,以免人类遭受苦难。正反双方要充分准备辩论资料,并各自选派五名选手做辩手。

2.辩论会形式可仿效“大学生辩论会”,老师做主席。

3.教师要以良好的控制策略,使辩论会上辩手充分发言,群众积极响应,认真倾听。

4.总结时,要让每名学生懂得:科技发展是必须的,关键是要正确利用,让科技造福人类。

活动五:倡议书

1.科学技术被错误利用,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此,引导学生在浏览教材第 102 页“资料卡”后,写写倡议书。

2.倡议主题:不要再利用科技危害人类,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3.宣读自己的倡议书。展览学生的倡议书。

第六单元 我们反对邪教

14 揭开邪教的面纱

教学目标

1.理解邪教的含义,弄清邪教性质。

2.知道当今世界上有哪些邪教,它们都有哪些罪恶。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4.激发学生痛恨邪教,坚决与邪教作斗争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知道当今世界上有哪些邪教,它们都有哪些罪恶行为。激发学生痛恨邪教,坚决与邪教作斗争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找当今世界上有关邪教的名称及其罪恶行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邪教含义,弄清邪教本质

教师板书课题:邪教讨论:邪教的含义邪教,宗教邪教就是进行邪道说教、妖言惑众的活动。邪教组织是危害社会稳定和他人身心健康的组织。邪教组织是一些具有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反政府性质的犯罪集团。

二、了解世界各地邪教组织

(l)交流教材上的有关邪教组织内容。

(2)交流其他媒体搜索到的信息。

2.小组汇报世界各地邪教组织的信息。

(l)奥姆真理教又称奥姆神仙会,由麻原彰晃于 1 984 年 5 月创立,总部在日本东京。

(2)人民圣殿教,全称“人民圣殿基督徒教会”,由美国基督教牧师吉姆 · 琼斯 1 % 5 年创立于美国。在鼎盛时期,人民圣殿教号称有 3 万人,信徒遍及美国。

(3)恢复上帝十戒运动。

(4)琼博拉教。

3.交流世界各国邪教组织的危害。

(l)奥姆真理教于 1 995 年 3 月 20 日 8 时左右,制造了地铁施放沙林毒气案, 12 名乘客死于非命, 5500 名乘客中毒受伤。

(2)人民圣殿教于 1978 年 11 月制造了信徒集体服毒自杀案件, 900 多

名信徒服毒或被强迫服毒自杀。三、评论世界各地的邪教邪教教主打着“济世救人”的旗号,把自己装扮成“救世主”。

邪教大搞教主崇拜。

邪教编造歪理邪说。

邪教欺骗愚弄民众。

邪教对教徒实行精神控制。

邪教不择手段敛取钱财,危害社会。

四、总结

1.对邪教组织及其罪行写一段自己的感言。

2.对比“法轮功”与世界各地邪教组织。(可留作业)

15 .抵制邪教

教学目标

1.了解邪教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深刻揭露邪教的政治野心。

2.激发学生抵制邪教的情感,号召学生坚决与邪教作斗争。

3.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抵制邪教。

教学准备

1.搜集整理邪教组织危害社会行为的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办小报等。

教学活动及过程

邪教组织对社会有哪些危害?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抵制邪教,本课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复习回忆

1.邪教组织是怎样控制信徒的?

2.世界各地的邪教组织制造了哪些惨案?

3. “法轮功”组织制造的人间悲剧。

活动二:观看录像或图片,揭露邪教的社会危害

1.组织学生观看“法轮功”分子围攻中南海和破坏电视接受信号的录像或图片。

2.揭露“法轮功”分子的做法危害社会、危害社会秩序、危害人们生活。

3.扩展活动让学生继续发布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

活动三:讨论对待邪教的态度和做法

1.讨论怎样对待邪教。(坚决抵制。)

2.讨论具体做法。(不信邪,不参与,认清邪教本质,办小报宣传等。)

3.归纳小结。(远离邪教,抵制邪教,崇尚科学,创造文明。)


相关内容

  • 有关不求甚解的初中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写作不仅仅是将来安身立命找工作地一个条件,也不是可以卖弄几下文采的装饰活,而是影响甚至决定学生们未来思维方式与世界观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重视它,欢迎阅读有关不求甚解的初中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英仕生下来就叫英仕,既不随父姓,亦不随母姓, ...
  • 毕业论文-船舶动力装置仪表与控制系统
    船舶动力装置仪表与控制系统的 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学院: 专业: 姓名: 指导教师:侯岩滨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海洋工程 张学驹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第 答辩委员会于 年 月 日审定了张学驹学生的毕业 ...
  •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时间:2017/5/9栏目:观后感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一) 不一样的"爱" 高二八班邳雨辰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 辍学.早恋.殴打父母.轻生,不同类型的叛逆少年站在镜子面前,我看到的却不是那张年轻的脸庞, ...
  • 成长的轨迹教学设计
    <成长的轨迹>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三课 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能力特征:本课的学习者为六年级学生,年龄多在11岁-12岁,有较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有较强的表达与分析能力. 2 ...
  • 未来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时:两年的变化 教学内容 1.两年来的变化 知识 教 案 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教学目标 能力 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大,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懂 ...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爱我家--教案
    我爱我家 说说我自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清楚.大方地介绍自己,在介绍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2.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从哪些方面清楚大方的做自我介绍 教学准备:四 ...
  • 六下品社五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单元试题 姓名: 一.填空题. 1. 是人生最美的阶段. 2.学会 ,你就拥有了快乐与幸福.用 去倾听所有的声音,用 去观察身边的世界,平凡的将不再平凡,简单的也将不再简单. 3.通往未来的路也许遥远而充满坎坷,只有 . ...
  •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宁阳镇西关联办小学学期备课 学科: 科 学 年级班 级部主任:(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 校 长:(签字)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本学期有4个班,共有230名学生,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 ...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基础知识部分 一.你会选吗(40分)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土壤 B .空气 C .温 ...
  • 四年级给家长的信
    我为班级出份力 嗨,大家好! 很快一周又过去了,非常欣喜地看到通过两周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孩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生活,每天都能精神饱满地来上学,都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能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真好!让我们每位同学都为班级出一份力,共同创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