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清正廉洁的故事 - 范文中心

王阳明清正廉洁的故事

11/26

王阳明清正廉洁的故事

(五则)

悲天悯人 圣人情怀

王阳明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明正德四年(1509)秋天,一吏目带其子和仆人,自京城来准备去南边上任。行至龙场(今修文县城),由于3人因长途跋涉,顶风霜,冒雨露,又饥又渴又劳累,加上筋骨疲惫,又被瘴疬侵袭,行至蜈蚣坡时,吏目、其子和仆人先后死于蜈蚣坡。王阳明听说后,想到三具暴露的尸体无人收殓,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便带领两个童子拿着畚箕和铁锸,亲自到蜈蚣坡将三具尸体掩埋,并作《瘗旅文》祭奠。文中对客死路旁的主仆3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无限感伤。然王阳明认为,为人应该大义凛然,无私无畏,人生不应为升官发财去忙碌奔逐,为财丧身,不论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应该忧心忡忡,垂头丧气,要力争自立自全。

贵州宣慰使安贵荣担心水西驿传为朝廷腹心,对自己不利,准备减去龙场九驿,王阳明致书给他剖析弊端,“夫驿,可减也,亦可增也;驿可改也,宣慰司亦可革也。”使安贵荣省悟,放弃了减驿的计划。水东苗族酋长阿贾、阿扎聚众造反,进逼贵阳,安贵荣不出兵阻挡,王阳明再次致书安贵荣,陈述利害:“今播州有杨爱,恺黎有杨友,酉杨、保靖有彭世麒等诸人,斯言苟闻于朝,朝廷下片纸于杨爱诸人,使各自为战,共分安氏之所有,盖朝令而夕无安氏矣。”劝其出兵,平息了一场大乱。使广大人民避免了一场灾难,维护了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安定。王阳明谪居龙场期间,与地方官员关系融洽,

和当地民族友好相处。他尊重、爱护龙场人民,龙场人民也因他的人品风范而十分崇敬他。

正德十二年(1517)五月,王阳明在征伐龙南三浰时,深知造反的“乱民”是被官府所迫,或是被大户所侵,或是被豪强所夺,使得民不聊生,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才起来到山中造反抢劫。后来不敢出山,此等苦情,亦甚可悯。”于是采取“重抚轻剿”的方略,将造反的“乱民”包围在山洞中围而不剿,又派人送去米粮、酒肉、银钱、布匹等物品进行安抚。并张贴告示,对造反的“乱民”动之以情,陈之以利害,使很多“乱民”颇受感动,致多部头领率部投诚。

王阳明要求部属视民如子。在总督广西等四省军务时,作《行浔州府抚恤新民牌》云:“各官务要诚爱恻怛,视下民如己子。处民事如家事,使德泽垂于一方,名实施于四远,身荣功显,何所不可。如其苟且目前,虚文抵塞,欺上罔下,假公营私,非但明有人非,幽有鬼责,抑且物议不容。”正是从这样的思想出发,他处臵思田之乱,极力主张招抚,虽然他深知这样做,大拂喜事者之心,但他认为欲杀数千无罪之人,以求成一己之功,仁者所不忍为。

为民祈雨 诚感百姓

正德十一年(1516)末和十二年初,王阳明巡抚江西南安、赣州,福建汀州、漳州时,当地已经三个月没有下雨了,王阳明作为地方的父母官,为了缓解罕见的旱情,为民所想,他也参与到自己一贯所看

不起的求雨活动中来,他在《祈雨辞》中,焦虑之情也透诸文字。如像古代那些以一身承担责任的君主,他希望上天有什么惩罚的话全部降临到自己身上,不要为难无辜的百姓。

严重的旱情终于在王阳明剿灭匪寇,准备班师的那几天得到了缓解。一连下了三天的大雨,面对这场盼望已久的大雨,王阳明非常兴奋,为此作了《喜雨》三首,他的欢欣之情在这三首诗里得到完全的表露。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阳明爱民如子的高尚情怀。当然对农家来说,及时雨更是令他们兴奋,王阳明在诗里描摹他们的欢乐之情,与民同庆,喜于言表。

正德十二年三月,王阳明在上杭县屯兵之时,上杭大旱,田焦地裂,百姓正苦于无水耕作。王阳明应官民之请,在驻地(察院行台)率众祈雨,果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雨后,王即亲率军兵到各处清剿“余寇”,雨虽然下了,但却不能满足农业耕作的要求,“民以为未足”。让百姓感到惊讶的是,当他回军上杭时,竟又连降三日三夜的大雨,上杭仕民称之为“时雨”。他登上城南之楼观察农事,只见“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也许是百姓的情绪感染了他,他欣然将这次行军与祈雨的经过书写在察院行台墙壁上,本地官绅也请求把祈雨之堂命名为“时雨堂”。但他对于求雨的认识,终归于“民”与“诚”两字而已。若干年后,他在《答佟太守求雨》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古之岁旱,则为之主者减膳撤乐,省狱薄赋,修祀典,问疾苦,引咎赈乏,为民遍请于山川社稷,故有叩天求雨之祭,有省咎自责之文,有归诚请改之祷。……未闻有所谓书符咒水而可以得雨者也”。 “仆虽不肖,无以自别于凡民,使可以诚有致雨之术,亦安忍

坐视民患而恬不知顾,乃劳执事之仆,仆岂无人之心者耶”。 “执事其但为民悉心以请,勿惑于邪说,勿急于近名。天道虽远,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体恤民情 不苛重赋

王阳明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作为统治者,应体恤人民生活的艰难,解民倒悬。正德十四年(1519)三至七月,江西大旱,又遇宸濠叛乱,民困极度,王阳明向皇帝疏请放宽租税,未获批准。十五年自春入夏,又遭水灾。三月王阳明上奏折《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因以弭灾变疏》云:“今岁额之催,交兑之促,皆其职之使然。但民者邦之本,邦本一摇,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要求武宗轸念地方涂炭之余,人民困苦已极,思邦本之当固,虑祸变之可忧,下令户部将正德十四、十五年江西省的税粮悉行宽免,以使人民渐回喘息,修复生理。在同年五月的《计处地方疏》云:“臣惟财者民之心也;财散则民聚。民者邦之本也;本固则邦宁。故文帝以赐租致富乐之效,太宗以裕民成给足之风。君民一体,古今同符。”王阳明又先后三上奏疏,请宽租税,均未获准。他便把朱宸濠侵占百姓的田地房屋归还本主,变卖余下土地财产救助饥民和替代灾民交税。

王阳明到各地平乱时,坚持反对朝廷调用大批军队进剿,以免杀伐过重,又因各地穷困极重,大兵一来,各种费用又要摊派到老百姓头上,给各地区带来新的灾难。奏请从实际出发,“一寨可攻则攻一

寨,一巢可扑则扑一巢”,“量其罪恶之深浅而为抚剿,度其事势之缓急以为先后”,向上直言“若复加以大兵,民将何以堪命”。另外,在筹措军资方面,认为“贫民则穷困己极,势难复征”,建议请发内帑。在福建上杭时,并将上缴分派到州与各县衙的上杭河税作为用军之费。屯兵上杭,不劳民力,不取民财,不重累商人。

一身正气 刚正不阿

王阳明痛恨不走正道的人,即使在绝境里,也不会卑躬屈膝,而是靠坚持正义,靠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对方折服。正德元年(1506),年仅15岁明武宗继位后,当时为太监刘瑾、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等“八虎”专权,朝政紊乱。十月,明孝宗的顾命大臣,大学士刘健,谢迁等联合上疏,请诛“八虎”,却被刘瑾矫旨罢职。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铣、四川道监察御史薄彦徽等二十一人,或独自具名,或几人联名,上疏请求保留刘等二十一人,或独自具名,或几人联名,上疏请求要求起用刘健、谢迁二人。又被刘瑾矫旨将他们解京入狱。最后皇帝将这二十一人全部逮捕,各廷杖三十。戴铣死于杖下,蒋钦三次被杖,三天后死在狱中,薄彦徽数被杖打后除名,不久卒。当时朝中文武百官无人敢言。是时任南京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浩然正气,冒死救援。他上《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提出希望皇上“宽恕赦免直言规劝的官员,罢免除掉弄权作恶的奸宦”的意见,将矛头直接针对刘瑾,因而触怒了当时把持朝中大权的太监刘瑾,结果被刘瑾矫

旨当朝廷杖40大板,打得皮开肉绽,昏死过去又苏醒过来,然后被关进监狱中一个多月,后来又被刘瑾假传圣旨,十二月被贬谪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城)当驿丞。

王阳明在阳明洞创办龙岗书院期间,贵州都御史王质派差人到龙场,差人仗势欺人,凌辱王阳明,不料却引起当地苗彝诸乡民的公愤,与他友好相处的当地民族朋友看见后很气愤,他们把差人围困起来羞辱痛打,最后将差人赶出龙场。差人向王质告状,王质听说后大怒,向按察副使毛科告状,要王阳明认错谢罪,毛科从中调解,要王阳明去给王质道歉,王阳明不畏强权,拒不谢罪,写信给毛科说:“差人至龙场陵侮,此自差人挟势擅威,非太府使之也。龙场诸夷与之争斗,此自诸夷愤恨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则太府固未尝辱某,某亦未尝傲太府,何所得罪而遽请谢乎?”王阳明义正词严地回绝,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气节。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王阳明希望能够将已经擒获的宁王朱宸濠送到南京,在那里举行献俘仪式。然而正德皇帝朱垕照同意提督东厂江彬的意见,“千里迢迢带领大军到此,怎么能够空手而归!”叫王阳明把朱宸濠“放回鄱阳湖,陛下再抓一次!”以显皇威。王阳明认为“一旦皇帝和十万大军进入了江西,以战后的混乱局面,其给养必然无法供应。养兵要管饭,没饭吃了就会去抢,到时局势必然混乱不堪。”非常正直的王阳明坚决不同意,便把朱宸濠送到了稍微正直一点的太监张永那里,要张永把朱宸濠献给朱垕照。

品行端正 清正廉洁

王阳明一生不向当权者送礼,也不收受谁的礼物。贬谪在龙场住阳明洞期间,生活特别艰苦,贵州宣慰使安贵荣知道后,多次派人奉送衣食住行等所需物品和金银、布匹、鞍马等。王阳明再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简单的油、盐、柴、米生活用品,把金银、布匹、鞍马如数送还。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王阳明把已经擒获的宁王朱宸濠带到杭州,提督东厂江彬为夺功绩,派遣一锦衣卫去杭州要人。王阳明已把朱宸濠送到了太监张永那里,锦衣卫来没人要钱,王阳明没有钱,即使有钱他也不想给,但是碍于面子,他还是给了五两银子。锦衣卫看着这点银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极为愤怒,把银子砸在地上,扬长而去。王阳明说“我怕阁下来去辛苦,特备薄礼,没想到阁下竟如此廉洁,居然分文不取!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用处,就是会写文章,今后必定为阁下写一篇文章,让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阁下的高风亮节!”所谓“阁下如此廉洁””是给他台阶下,顾及他的面子,这是软的。所谓“我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会写文章”,是在警告他,你要敢乱来,就写一篇骂你的文字,让天下人都知道你的恶行。这是硬的。王阳明清正廉洁,不愿送礼,但麻烦一样会自动找上门。面对着要么送礼,要么挨整的困局,王守仁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他坚持了原则,也躲过了麻烦。

王阳明多次上疏请求辞免皇帝的赏赐,正德十六年(1521),王阳明因平定漳州、赣州之乱和宁王朱宸濠叛乱有功,于六月升任南京

兵部尚书,十二月封“新建伯”,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任两京兵部尚书,照旧参赞机务。并给与诰券,子孙世世承袭。皇帝特地派遣官员前去奖赏慰劳,赐以银币,犒赏以羊酒。派遣官员赏赐王阳明金银钱币、华丽的丝织物给予慰劳。并岁支禄米一千石,三代并妻一体追封。王阳明多次上疏请求辞免。

南宫策士问乡愿狂者之辨。王阳明曰:“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忤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矣,故不可与人尧、舜之道。”


相关内容

  • 关于名人名字的故事
    关于名人名字的故事 1.我国美学家王朝闻,原名王昭文,因受<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 启发,22 岁时改名王朝闻,表达自己寻求艺术真谛.探索人生真理的精神. 2.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俊,他年轻时信奉王阳明知是行之始的哲 ...
  • 历史必修三测试题一
    专题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 ...
  • 西游记鉴赏
    1百回本<西游记>最后成书,但作者仍然是个谜,<西游记>的作者不可能是().(1.0分)1.0 分 A . 丘处机 B . 华阳洞天主人 C . 吴承恩 D . 郑和 我的答案:D 2下列关于唐宋传奇,说法错误的是( ...
  • [写作指导] 谈谈对代入感的看法
    写网络小说第一重要的就是代入感,如果没有代入感,这部小说再精彩也不会有人看,作者只有把自己要想表达的地方写到位,才可能给读者展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让读者有身亲其境,切身体会之感. 我也是一新人,今天大言不惭的谈谈如何加强代入感的问题. 第一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说明:本知识竞赛共100道选择题,均为单选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 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
  • 绍兴名人论文
    鉴湖越台名士乡 --列数绍兴名士,传承"胆剑精神" 摘要 胆剑精神是绍兴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两千多年来,胆剑精神从绍兴走向全国,变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培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民族 ...
  • 五个萌叔的古风奇谈 中国风唯美人像的魅力
    中国风,我们都很熟悉,但是正因为熟悉,它却又最难捉摸. 也许你是因为一曲东风破,知道中国风音乐: 也许你也会因为这篇专题,知道中国风摄影. 本次专题,邀请五位擅长中国风人像摄影的POCOer:耘耘众生(写意的汉服古风).左岸视觉(重现古典风 ...
  • 知与行:从知而行之到行而知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知而行之,义也.安而行之,义也.知而行之则善,知而不行则耻,不知而不行则庸,不知而行则可 ...
  • 用脚步丈量台北,在花莲爱上生活
    用脚步丈量台北,在花莲爱上生活 你们期待的台湾,温暖回归啦! 关于台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怀和向往.岁月中的静水流深,街巷里的人情暖暖,还有吃不够的台式古早味. 如果说台北拥有繁华都市少见的文艺清纯,那么花莲就是台湾最美的一处自然净土. ...
  • 王阳明全集之三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而形成为风靡时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不仅对我国明.清现代以至近现代的儒学有较大影响,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国,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