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实录 - 范文中心

社戏教学实录

05/20

社戏

播放歌曲《乡间小路》,显示视频。学生鱼贯入座。学生们很有兴趣地观看视频,有的学生小声跟唱。

师:新的学习征程又开始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首歌的内容? (若干学生举手)

师:(示意倒数第二排右侧第一位女生)请你来谈谈。

生1:这首歌描写了在农村的傍晚,一位牧童赶牛回家的情景。

生2:这首歌就是描写了农村生活。

师:对农村生活感兴趣吗?(学生们来了兴致)今天我们一起追随鲁迅先生的足迹,一起学习一篇与乡村生活有关的小说《社戏》,和乡村生活来一次亲密接触。

[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投影显示:你知鲁迅有多少]

师:鲁迅先生我们并不陌生,谁来完成投影上的作者简介呢?

生3: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生4:他是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生5:1918年,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生6:他的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

生7:他的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等。

师:咱班是六中初一几班的? 生齐答:三班!

师(笑):三班学生真不是盖的。对鲁迅的了解如此全面。还记得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吗? 生(七嘴八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

师:以后的学习岁月里,我们还将不断学习他的作品。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将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关于小说,你知道的又有多少呢? [投影显示:你知小说有多少]

生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师:在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小说是《社戏》,什么是社戏呢?[投影显示:你知社戏有多少]

生8(朗读投影上的社戏常识):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投影显示:注意下列加线字的读音]

师:老师给大家起头,齐读本文出现的生字,注意加线字的读音。

生大声齐读:归省 行家 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 歌吹 蕴藻 家眷 皎洁 漂渺 纠葛 师:这节课我对咱们三班的同学有一个要求:速读课文。

什么叫速读?请看大屏幕。 投影显示:什么是“速读”法呢? 这是一种“目光扫描式”的读书方法——目光不在一词一句上停留,而是在一片一片的文段上一扫而过,大脑高速运转,集中精力捕捉文义信息,力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因为不再逐词逐句,所以这种读书方法不能读出声,是一种默读的方法。“一目十行”,听起来似乎很难,但是,我们只要有意识的加以训练,人人都可以做到。“速读”法对我们阅读书籍特别是阅读小说很有好处,学会这种读书法,我们就不会再对那些“大部头”望而生畏了,我们就可以畅游书海,博览群书了

师:现在,请大家速读《社戏》这篇课文,给各段标上序号。看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读完的同学请举手向老师示意。 [师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月光》] [学生速读,标出文章序号。投影显示:

1、小说描绘的乡村生活中,有哪些事让你很感兴趣?

2、文中的“我”当时最喜欢的事又是什么呢?

师:读完的同学,请思考投影上的两个问题。 师(大约三分钟后):读完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真是不错啊。

师:小说描绘的乡村生活中,有哪些事让你很感兴趣? (学生纷纷举手)

生5:我最感兴趣的是钓虾。师:为什么?

生5:因为我的母亲小时生活在农村,那时的小河里可以钓到鱼,所以我很向往。

师: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去乡村,真正的体验一下。(示意生7)你来!

生7:我最感兴趣的是半夜吃罗汉豆。因为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开心,吃起来也香。

师:我也很神往。真是令人陶醉。

生8:我最喜欢作者在平桥村度过消夏,没有那么多的作业,还有许多小伙伴陪他玩儿,什么事儿都让着他。

师:嗯,远来的是客嘛。不过,在小说中,“我”就是作者本人吗? 几名学生答:不是。 部分学生答:是。

师: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小说中的“我”不等于是作者本人。是作者虚构的。“我”的故事中,可以加入作者的经历。

师:接着来!谁还能再来谈谈小说中你感兴趣的地方?

生9:我喜欢小说中夏天的夜晚里,几个孩子带着“我”去看戏。景很美。

师:没有家长的管束,没有白天的燥热,清风徐来,谈天说地真惬意啊 师:文中的“我”当时最喜欢的事又是什么呢? 象 生齐答:看社戏!

师:作者对这段往事的总的评价是什么?(可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生10:是课文的最后一课:“真的,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看到那夜似的好戏,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了。”

师:他说的对吗?生齐答:对。

师:这戏真的就很好看吗?找出文中描写看社戏的段落,前后桌或同桌之间讨论讨论,这戏是不是很好看。 [师巡视,指导] [讨论声渐弱]

师:看来很多同学已经有了结论。谁来谈谈?

生:17段中写道:白天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一个也没翻,可见,那晚的戏是无趣的。

生9:我认为这场戏没意思。因为在20段“我最怕的老旦”索性坐在交椅上唱,使得大家不住地打哈欠。 师:是的,有道理。

生2:我觉得这场戏没意思。桂生给“我”买豆浆时,连卖豆浆的聋子都走了。说明看戏的人太少了,喝豆浆的人几乎没有了。所以,他才没生意做,走了。

师:你看得真细,抓住了细节,表扬!

生7:18段中咿咿呀呀的小旦唱的人昏昏欲睡,也证明那晚的戏不好看。

生1:19中段我期待的“蒙白布”,“套黄布衣跳老虎”的戏剧也没有看得见。唯一使人振作了一下精神的是“一个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

师:我也有同感。终于大家熬不住了,当双喜提议回家时,“大家立刻赞成”•这些都表明“社戏”是乏味的。 师:豆就很好吃吗?从文中找出依据,看看那夜的豆是不是很好吃?同桌,前后桌继续讨论,看看有哪些新发现?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约2分钟]

师:让我看看,咱们六中七年三班的学生对刚才的问题有哪些真知灼见?

生4:我认为那夜的豆很好吃。 师:为什么?

生4:因为是和小伙伴一起摘的豆,一起做熟的,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所以吃起来很香。 生9:我也觉得那夜的豆好吃。因为是偷来的豆儿,吃起来就是不一样。

师:在这里,我觉得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理由,偷,总是不对的。其次,想一想,文中写到“我”吃了几次豆?

生(七嘴八舌)答:一次。 有学生答:两次。

师:认为小说中写到“我”吃了两次豆的同学,请举手。要找出依据啊。

生8:第二天六一公公还送来一碗煮好的豆,“我“也吃了。

师:“我”吃了六一公公送来的豆,感觉怎么样?

生8:“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师:请坐。同学们对此是否己达成共识了? [众生纷纷点头]

师:我们一起来客观的分析吧。六一公公送来的豆,是作为礼物送给“我”和“我”的母亲尝尝的。想一想,这碗豆在做熟之前,应该挑选一番,至少,虫蛀的坏豆子己没有了,煮的火候如何?咸淡滋味呢?或许还放了花椒大料之类的调味料,让豆的味道更鲜美吧。(学生们笑了起来)(很多学生答:有可能,一定。等等) “但我吃了豆(六一公公送来的),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而孩子们夜晚在船上匆忙中做的豆呢?缺少调味品,有可能还带有泥土的“芬芳”,怎能和在家由大人精心制作的豆相比呢?由此,我们可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11:那夜的豆很一般,很普通。 师: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很乏味,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 生4:是因为那段时光很美好,很难忘。

[师板书:“故事美”,并画一破折号且书写“留恋( )的童年时光”等字]

师:我的板书没有写完整,你觉得用哪些词来填写比较恰当?

多位学生抢答:天真、活泼、美好、纯美、单纯、„„

师:好!再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很乏味,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 生6:因为平桥村里的小伙伴对“我”非常好,让“我”很难忘。

[师板书:“人情美”,并画一破折号且书写“向往( )的人际关系”等字。]

师:我的板书又没有写完整,你觉得用哪些词来填写能帮老师的忙呢?

多位学生抢答:热情、平等、和谐、友爱„„ 师:普通的豆,乏味的戏,“我”觉得那样“好”。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认识和体会吗? [学生思索片刻,举手]

生13:很小的时候,家里很困难,在夏天父亲偶尔给我买一支雪糕,我就高兴得不得了。感觉那时的雪糕真好吃。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味道却不同了。

生2:我家是农村的。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和邻居家的小伙伴玩的非常开心,虽然没有什么玩具,但是现在一想起来,真的很难忘。

师:你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己经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对吗?(该生点点头)

师:在这篇小说里,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要从文中找出依据哟。

投影显示: [学生品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约2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看看投影,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

生14:我最喜欢双喜。因为他能干,比如出发时,站在船头,水性最好,划船技术最熟练。 生13:我也喜欢双喜。因为他有组织能力,比如去看戏时安排船上的坐法很讲究,另外,偷豆时,告诫大家不要偷得太多,以免被大人发现,说明他比较细心。

生15:我喜欢六一公公。因为他非常朴实,比如夸耀“我”将来能中状元,又特别热情慷慨,给母亲和“我”送豆吃。

生16:我最喜欢双喜。因为他很聪明,又很能干。租不到船时他就借船,又向大人打包票,解除他们的疑虑。 师:如何评价阿发呢?

生4:非常诚实,憨厚。让小伙伴们偷自己家的罗汉豆。

师:可见,这些乡村里可爱的孩子们办事能力强,劳动本领强,对待朋友的真挚感情令人敬佩。 师:由此可见: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这段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用“我最喜欢文中的_________(人物),因为他__________(评价其性格、特征),比如_________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对自己喜欢的人物作简单评价。[学生品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约2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看看投影,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

生14:我最喜欢双喜。因为他能干,比如出发时,站在船头,水性最好,划船技术最熟练。 生13:我也喜欢双喜。因为他有组织能力,比如去看戏时安排船上的坐法很讲究,另外,偷豆时,告诫大家不要偷得太多,以免被大人发现,说明他比较细心。

生15:我喜欢六一公公。因为他非常朴实,比如夸耀“我”将来能中状元,又特别热情慷慨,给母亲和“我”送豆吃。

生16:我最喜欢双喜。因为他很聪明,又很能干。租不到船时他就借船,又向大人打包票,解除他们的疑虑。

师:如何评价阿发呢? 生4:非常诚实,憨厚。让小伙伴们偷自己家的罗汉豆。

师:可见,这些乡村里可爱的孩子们办事能力强,劳动本领强,对待朋友的真挚感情令人敬佩。 师:由此可见: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这段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师: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能仿照课文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为结尾说一段话呢?要求: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生5: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看过那么美的风景,也再没度过那么美好的时光了。 生8: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遇到那么好的人,再没听过那么好的故事了。 师:七年三班的学生,真棒!已经出口成章了。

师: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品读研讨,明确了本文故事美、人性美的所在,同时体会到了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间诚挚的情谊,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的留恋之情,感受到了作者对热情、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相信文中描绘的美好的童年生活、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一定会激起我们的向往之情。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愿我们永葆赤子之心,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师:关于作业,请看投影。投影显示: 1、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的乐土? 2、往返看戏的途中,景色很美,美在哪儿?

师:和你们度过的这40分钟,会让我铭记在心的。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声):老师再见!


相关内容

  • 读书与写作
    读书与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两翼 仙桃四中 杜明 一.读书,让教师专业发展振翅欲飞 人们读书大抵不过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生活,二是享受生活.为了生活,听起来有些沉重也有些庸俗,但却无可辩驳,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曾这样生活过:享受生活,听起来有些高调 ...
  • 社戏人物形象_
    <社戏>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2).能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及优秀品质 (3).能感悟作者所抒发的诚挚情感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 ...
  • 探寻[社戏]中的美
    学教 育 探寻< 社戏> 中的美 回 夸世 清 内容摘 要 : < 社戏> 是作 者在 当时社会 中, 按 照 自己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创作 的作 品, 给读者 带来美的享受. 我 们读它时 , 要能积极地 与作 者进 ...
  • 社戏导学案
    一六 社戏(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重点难点] 2. 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知识链接] 1. 作家 ...
  • 社戏练习及答案
    <社戏>练习 一.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念的书,享受到自由:可钓虾.放牛,体验 ...
  • 一课一名师实施方案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实 施 方 案 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深入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意见要 ...
  • 作文课教学实录之美术作文
    "导而弗牵之"美术作文课教学实录 吴老师 "导而弗牵之"美术作文课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让孩子在绘画中充分想象,自由表达. 2. 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 动画导入.激发 ...
  • 剥豆教学实录
    <剥豆教学实录>二 设计理念: 1. 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有重点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 ...
  • 山东省教学能手于艳课堂实录
    山东省教学能手于艳课堂实录<秋天的雨> 添加时间:2010-5-19 作者: 未知 来源: 未知 录入:zhzww 阅读次数:972 山东省教学能手于艳课堂实录<秋天的雨> 师:今天我们一起沐浴着绵绵秋雨走入了课堂, ...
  • 戴望舒[雨巷]的教学实录
    xgj123456 | 我的口袋 | 小纸条 (1个未读) | 退出 | 奇虎问答 | 360首页 首页 | 我关注的 | 我推过的 | 随便翻翻 xgj123456的口袋 http://koudai.qihoo.com/u/27926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