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观规划中的物质构成要素 - 范文中心

关于景观规划中的物质构成要素

05/28

关于景观规划中的物质构成要素

一、地形

1. 地形改造

一、造景中地形改造的作用

营造景观,要先对整个地形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再作建筑、道路、植物、水体等的布局。地形改造对于景观各种功能的实现与发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地形改造可产生再现自然的多种景观,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追溯起人类的祖先,他们生活在森林、山洞等自然环境之中,是自然之子。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使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日渐疏远和隔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日益感到需要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信息。因此,当今造景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景观呈现山、水、动植物等多种自然景观,以满足人类的这种需求。在平地造园,就需要挖湖堆山、改造其地形,使之产生各种变化,形成多种水体、地体的形态,使园内产生湖、溪、河、池等水体和岗岭、坡、谷等多种地貌景观,以丰富园林的山水景象。这样,才有可能使园林成为大自然丰富多姿地貌景观的缩型,成为充满自然气息的、立体的山水画卷,实现城市园林要引入自然气息,再现自然景观,让游人亲近和感受自然的造园目的。

第二,地形改造是避免园林一览无余,实现园内分隔空间的有效手段。园林的地形若缺乏有效的空间分隔,则全园的景物往往容

易被游人一览无余,使游人感到索然乏味。为了避免

不同景区间的互相干扰,便需要在各个景区之间设置

适当的屏障,对园林进行空间分隔。如果使用院墙来

分隔空间, ,往往会加浓园林的人工气氛,若采用构筑

适当的地形、水体、堆山! 挖河、筑池,再在山岗上栽

树植草,则既实现了园林的分隔围合,又能增添园林

的自然气息。由此所形成的景观,就会显得自然而富有生机。

第三,地形改造能够形成各种游览空间。营造园林时,常常将园林的游路设计与园林的地形改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以便使游览进程中的景观,在空间感受上富有开合收放、轻重俯仰等多方面的变化和对比,并使园林内的空间景观富有节律性的艺术变化。这样游览园景,真可谓“步移景换”。

第四,地形改造有助于多种造园艺术手法的采用。进行园林地形改造时(必要时再配之以植物种植),为丰富其内容,就需采用障景、借景、夹景、抑景等多种造园艺术手法,以求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审美价值。

第五,地形改造有利于园林地表的排水。园林的用地如果呈一片平坦,那么,一旦下雨之后往往排水不畅,形成积水。这不仅会影响园内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且积水多了还会淹及到园路,影响园林内的游览交通。园林用地按科学的竖向设计来挖湖堆山、改造地形,便可以使园林地面形成多个起伏的坡面,足以排水。这样,当自然降雨时,地表雨水就能顺利地汇集而排放到湖中或园外。再则,通过改造地形采取明坡排水,还可以与园林水景的建造相结合。如果排水处理得当,还能就此形成溪、涧、迭水等动水景象,从而丰富了园林景观。

第六,地形改造有利于丰富游园活动的内容。园林中经过恰当改造地形而形成的河湖、沟谷、坡地! 山岗等多种多样的地体、水体,可用于开展内容丰富的游园活动。例如,挖湖形成的河汊、湖池等水体,可以供游人划船、游泳、钓鱼、

观鱼(在北方,冬季湖水结冰后,还可以溜冰),山地可供登高远眺,或是开展登山活动,适宜的、坡度较大的草地可作滑草娱乐场,而缓坡草地则供人们自由休息,或是进行集体聚会等多种活动。

第七,地形改造能够改善园林内的小气候。园林内的地形经适宜改造后,其所营造的地体、水体就能对改善该园林内的小气候产生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在夏季气温较高的园林内作地形改造时,可在园中夏季常年主风向的上风位置,营造湖泊水池。这样,在盛夏从园林开敞的湖面吹过来的阵阵季风,会带着湖面水分的湿气和凉意,驱散人们身上的闷热,使游人感到清爽、舒畅。而在冬季天气较冷的园林,选择当地冬季常年主风向(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北风或西北风)的上风地带,堆置较高的山体。这样,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或减弱冬季寒冷气流对该园林的侵袭,人造山体上若能密植各种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则效果更佳。

第八,地形改造有利于实现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园林用地经过改造之后,形成各种类型的地体、水体,这些生态条件各异的地段,为园林中种植丰富多样的植物,创造了环境基础。如此一来,各种不同生活习性的植物都能适得其所同在一个园林内生长,比之地形平坦的园林来,经过地形改造的园林,其园内能够栽种的植物种类就大为丰富了。在园林内种植多种多样的植物,不但能更好的美化和丰富园林景观,而且还有利于在园林内形成结构合理、稳定的植物群落,实现良好的景观生态格局,从而提高园林绿地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的综合效益。

二、地形改造的基本原则

(1)外观自然。园林改造后形成的地形地貌其外观应自然。尽量与自然界的山水地貌形态相趋同,避免使人产生人造的、假的、非自然的观感。地形改造应力求合自然之理,使游人得自然之趣,才能满足当今游人日益增长的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2)形态美观。凡艺术品都应当比它所反映再现的原型更集中更典型更具审美价值。园林也是一种艺术品,所以, 园林中所营造的山水地形! 地貌景观,也应当力争把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原型)再现得更为美观秀丽。这样才能满足当今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

(3)功能性强。当今园林应当具有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改善小气候等多种功能,以及满足人们学习、体验、健身、交往、回归自然、文化娱乐、陶冶情操等多方而活动需求。地形作为园林的植物种植、建筑营造、道路铺设的本体基础和依托. 。在进行设计和改造时必须为上述园林功能的发挥,做好必要的铺垫,创造与实现与之相适应的用地环境条件。即地形改造必须统筹兼顾,使园林的多种功能都能有适宜的地段得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和实现。

(4)节省经济投入。平地造园常常需要挖湖堆山. ,其地形改造的上方工程量往往很大,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甚多。在履行好上述二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地形改造应注意尽量减少挖填的土方量。“就低挖湖,高处堆山”,便是减少挖填土方量的一个有效方法。另外,还应当注意减少上方的外运量,尽量做到挖、填土方量在园内自相平衡。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

力,而且还能缩短园林建造的工期,使园林的投资早日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2. 地形设计的方法

地形设计的方法有多种:等高线法(含点标高)、断面法、模型法等。以下着重介绍等高线法。

等高线法 此法在园林设计中使用最多, 一般地形测绘图都是用等高线或点标高表示的。在绘有原地形等高线的底图上用设计等高线进行地形改造或创作, 在同一张图纸上便可表达原有地形、设计地形状况及公园的平面布置、各部分的高程关系。这大大方便了设计过程中进行方案比较及修改, 也便于进一步的土方计算工作, 因此, 它是一种比较好的设计方法。最适宜于自然山水园的土方计算。应用等高线进行公园的竖向设计时, 首先应了解等高线的基本性质。

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给这组投影线标注上相应的数值,便可用它在图纸上表示地形的高低陡缓、峰峦位置、坡谷走向及溪池的深度等内容。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

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由于园界或图框的限制,在图纸上不一定每根等高线都能闭合,但实际上它们还是闭合的。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如疏则缓,密则陡。等高线的间距相等,表示该坡面的角度相同,如果该组等高线平直,则表示该地形是一处平整过的同一坡度的斜坡。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可能出现相交情况。在某些垂直于地平面的峭壁、地坎或挡土墙驳岸处等高线才会重合在一起。

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由于以上地形单元或构筑物在高程上高出或低陷于周围地面,所以等高线在接近低于地面的河谷时转向上游延伸,而后穿越河床,再向下游走出河谷;如遇高于地面的堤岸或路堤时等高线则转向下方,横过堤顶再转向上方而后走向另一侧。

用等高线法进行竖向设计坡度公式 用于求等高线外任意点高程。 I =h/L

式中 I ---坡度 (%); h ---高差 (m ); L ---水平间距 (m )

设计等高线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陡坡变缓披或缓坡改陡坡 等高线间距的疏密表示着地形的陡缓。

在设计时, 如果高差h 不变, 可用改变等高线间距L 表减缓或增加地形的坡度。如缩短等高线间距使地形坡度变陡的例子。表中L>L’,由公式i=h/L知,I’>i,所以坡度变陡了。

二. 植物

一. 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高逾百米的巨大乔木、也有矮至几公分的草坪及地被植物;有直立的、也有攀援的和匍匐的;树形也各异,如圆锥形、卵圆形、伞形、圆球形等。植物的叶、花、果更是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同时,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可以说,世界是没有其它生物能像植物这样富有生机而又变化万千。如此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为营造园林景观提供了广阔的天

地,但对植物造景功能的整体把握和对各类植物景观功能的领会是营造植物景观

的基础和前提。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发肓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赏。自然界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春天开花的植物最多,加之叶、芽萌发,给人以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夏季开花的植物也较多,但更显著的季相特征是绿荫匝地,林草茂盛。金秋时节开花植物较少,却也有丹桂飘香、秋菊傲霜,而丰富多彩的秋叶秋果更使秋景美不胜收。隆冬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现的是萧条悲壮的景观。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现不同的季相,而把植物的不同季相应用到园林艺术中,就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2.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成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可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整形修剪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它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也可通过人们视点、视线、视境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造园中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往往是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多少及配置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一般来讲,植物布局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疏密错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植物配置要以不遮挡景点为原则,树要栽得稀疏,树冠要高于或低于视线以保持透视线。对视觉效果差、杂乱无章的地方要用植物材料加以遮挡。大片的草坪地被,四面没有高出视平线的景物屏障,视界十分空旷,空间开朗,极目四望,令人心旷神怡,适于观赏远景。而用高于视平线的乔灌木围合环抱起来,形成闭锁空间,仰角愈大,闭锁性也随之增大。闭锁空间适于观赏近景,感染力强,景物清晰,但由于视线闭塞,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应用植物材料营造既开朗、又有闭锁的空间景观,两者巧妙衔接,相得益彰,使人既不感到单调,又不觉得疲劳。用绿蓠分隔空间是常见的方式,在庭院四周、建筑物周围,用绿篱四面围合可形成一独立的空间,增强庭院、建筑的安全性、私密性;公路、街道外侧用较高的绿篱分隔,可阻挡车辆产生的噪音污染,创造相对安静的空间环境;国外还很流行用绿篱做成迷宫,增加园林的趣味性。

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增加了空间的变化,也易使人产生新奇感。利用植物材料能够强调地形的高低起伏。例如在地势较高处种植高大乔木,可以使地势显得更加高耸,植于凹处,可以使用权地势趋于平缓。在园林景观营造成中可以

应用这种功能巧妙配置植物材料,形成直伏仰或平缓的地形景观,与人工地形改造相比,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3.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

就拿乔木来说,银杏、毛白杨树干通直,气势轩昂,油松曲虬苍劲,铅笔柏则亭亭玉立,这些树木孤立栽培,即可构成园林主景。而秋季变色叶树种如枫香、银杏、重阳木等大片种植可形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观。许多观果树种如海棠、山楂、石榴等的累累硕果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色彩缤纷草本花卉更是创造观赏景观的好材料,由于花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株体矮小,园林应用十分普遍,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可露地栽植,又能盆栽摆放组成花坛、花带,或采用各种形式的种植钵,点缀城市环境,创造赏心悦耳的自然景观,烘托喜庆气氛,装点人们的生活。

不同的植物材料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棕榈、大王椰子、假槟榔等营造的是一派热带风光;雪松、悬铃木与大片的草坪形成的疏林草地展现的是欧陆风情;而竹径通幽,梅影疏斜表现的是我国传统园林的清雅。

许多园林植物芳香宜人,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如桂花、腊梅、丁香、兰花、月季等香味的园林植物种类非常多,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各种香花植物进行配置,营造成“芳香园”景观,也可单独种植成专类园,如丁香园、月季园。也可种植于人们经常活动的场所,如在盛夏夜晚纳凉场所附近种植茉莉花和晚香玉,微风送香,沁人心脾。

4.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

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及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致使植物的分布呈现地域性。不同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如热带雨林及阔叶常绿林相植物景观、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相景观等具有不同的特色。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各地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应用观赏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并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象征。如日本把樱花作为自己的国花,大量种植,樱花盛开季节,男女老少拥上街头公园观赏,载歌载舞,享受樱花带来的精神愉悦,场面十分壮观。我国地域辽阔,气候迥异,园林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景观。例如北京的国槐和侧柏,云南大理的山茶,深圳的叶子花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材料营造植物景观对弘扬地方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5.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诗、词、歌、赋和民风民俗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并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了人格化内容,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地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在园林景观创造中可借助植物抒发情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严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梅不畏寒冷,傲雪怒放;竹则“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三种植物都具有坚贞屈、高风亮节的品格,所以被称作“岁寒三友”。其配置形式,意境高雅而鲜明,常被用于纪

念性园林以缅怀前人的情操。兰花生于幽谷,叶姿飘逸,清香淡雅,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娇弱之态,无媚俗之意,摆放室内或植于庭院一角,意境何其高雅。

6、利用植物能够起到烘托建筑、雕塑的作用

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差别,园林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如基础栽植、墙角种植、墙壁绿化等形式。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玲珑精致的建筑物四周,要选栽一些枝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现代园林中的雕塑、喷泉、建筑小品等也常用植物材料做装饰,或用绿篱作背景,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围合来加强人们对景点的印象,产生烘托效果。园林植物与山石相配,能表现出地势起伏、野趣横生的自然韵味,与水体相配则能形成倒影或遮蔽水源,造成深远的感觉。

二.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的配置是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特色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

1.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

出发,先抓植物的整体风格,再考虑局部的造景点缀,如

文化广场宜多植树姿优美、色彩绚丽的树木花草,以形成

活泼明快的气氛特色。

1.2充分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2.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规则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德胜广场中心区以规则式种植为主,体现建筑及整体布局的庄严之景。

1.2.2充分考虑植物季相变化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随时间的推移,它的色彩、形态不断变化发展。因而可分区分段配置,根据树木年龄、季节、气候等变化,预先做出安排,及时采取措施,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以便创造美好的景观,加强艺术感染效果,突出各景区的风景特征,营造景景变化、季季不同的园林景色。

1.2.3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园林景观植物,各有各自的外形、色感、气味等特征,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1.2.4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

植物配置,要从总体着眼,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整体、大片效果,近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植物的选择,先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1.3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是具有生命的,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景制宜,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如红岗森林公园,山体上种植耐

旱并能衬托山景的小叶榕;德胜水轴两岸水边种植能耐湿、与水景相协调的垂柳。

1.4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树木种植的密度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如在短期就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种植距离可近些。在树木搭配上,应兼顾快长树与慢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的搭配;同时,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间的合适比例。树木种植搭配时还要注意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种植设计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植物。

2. 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以乔木作主景时,一般为孤植、丛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时,一般为群植或丛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在局部区域或树下,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

3.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4. 景观与植物配置

4.1水景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各种水景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水边植物必须与水景取得和谐,池岸边树的配植距离宜疏,以免妨碍眺望。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以丰富水景,树种以枝叶扶疏,枝杆不向上发展而柔和为佳,或构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如水轴两岸,植物配置疏密有致,细听流水音,让人有置身于自然之觉;池岸曲折的宜栽于弯曲处,池岸平直的宜退入岸线以内栽植。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清晖园的植物配置与水体、山石、建筑等结合组成一幅“水中画”。

4.2路旁植物配置

路旁植物配置可创造不同的园路景观,如山道、竹径、花径、野趣之径等。在自然式园路中,两侧栽植须取得均衡效果。路口可种植色彩鲜明的孤植树或树丛,或作对景,或作标志,起导游作用。在次要园路或小径,可镶嵌草皮,丰富园路景观。规则式园路,宜二至三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

4.3建筑物旁的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建筑、如亭、台、楼、阁、榭都必须用植物加以点缀衬托,建筑物旁的植物配置,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所选的树种既要有一定的姿态、色彩、芳香等性能,也要有一定庇荫的实用效果。并且,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墙面可配植攀缘植物,围墙边可配置竹类,以解决墙面生硬之感,如清晖园的围墙边植的紫竹(当然有其更深一层的含意);坐椅旁宜植庇荫的、有色、香的花木等。

4.4假山石旁植物配置

假山以表现石的形态、质地为主,不宜过多地配置植物。

可在石旁配置一两株小乔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时,可种攀

缘植物。半埋于地面的景石旁,常以花草或低矮花卉相配。

土多石少的假山,乔灌木错综配植,品种宜多些,构成浓荫

蔽日的自然山林,石多土少的假山,花木配置宜疏,使人观

赏叠石和树姿之美。流水假山旁,常以造型树如罗汉松或以棕榈科植物为宜。 城市、绿地或院落的各个景点,在植物配置方式和种类组成上千变万化,不可类同。在设计构思前须对植物配置方式和主要景观作全面而周密的规划,先从整体考虑,大局入手,先确定主景的位置环境和植物景观特点,据此确定配置方式和植物种类,使其在全园突出。然后根据地形地貌与建筑、道路、山水等条件考虑配景的穿插布置。

三、水体

水体的用途

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粗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 园林水体景观。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 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 提供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饮茶,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茶。由茶而引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评价:"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

4. 提供生产用水。生产用水范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产养殖用水,如养鱼、蚌等。这两项内容同园林面貌和生产、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5. 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如游泳、划船、溜冰、船模等。如现在休闲的热点,如冲浪、漂流、水上乐园等。

6. 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7. 交通运输。较大型水面,可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8. 汇集、排泄天然雨水。此项功能,在认真设计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9. 防护、隔离。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引伸来说,水面创造了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隔岸相视,可望不可及也。

10. 防灾用水。救火、抗旱都离不开水。城市园林水体,可作为救火备用水,郊区园林水体、沟渠,是抗旱天然管网。

以上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处园林水体,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园林景观的作用。

水体景观的形成

(1)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

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污染的水就不是这样,它是景观的反面。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把水染色的,又当别论。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

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每一个人都知道白天和夜晚如何去欣赏水景。请读者注意。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

(2)园林水体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

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虽然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区别不同的水体,叫得出这种水体得名称,观鱼池、第一泉、彩色音乐喷泉……,但这是" 说文解字" 。何况上面所举例子,也不是绝对的。城市广场的喷水池是人工构筑的,但日内瓦的100米喷泉,却是在湖中的。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处置这个" 盛器" 。却极易混淆,常有争论不休的时候,尤其是自然式园林中。例如,一段在高级办公楼外的溪流,或一段在高层住宅区内的河水,究竟是做钢筋混凝土的底和驳,还是自然坡、泥底?就会让开发商颇费周折。过去有人在公园的自然河底铺砌混凝土板,以防众人践踏混水,作游泳池的构想。最近有把某城市河流岸底封闭,以治理环境污染者,就是这方面的尝试。但都不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3)有下面的几种情况,在构造水体的人工环境时,值得特别注意。

a .水体的设计标高

当水体的设计标高高于所在地自然常水位标高甚多,而该处之土质疏松(砂质土)不易持水,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以保持水体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标高,达到景观设计要求。例如,新建的上海虹桥花园中的高水位水池。而低水池是自然底的。

b. 水体的水质

水体设计中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游泳池、嬉水池,必须以过滤循环方式保持水质,或定期更换水体。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与外界隔断。绝大部分的音乐喷泉、游泳池、水上世界是这样的。

c. 水体外界的环境

水体附近若有地下车库、商场、复杂管网等地下构造物,有时甚至是水体就在地下室的上空,这时必须设计人工防水层,以减少水体渗漏对地下构造物的不利影响。这是目前在城市广场经常遇到的情况。凡是有这种情况的自然式河道、溪涧,宜做人工防水层。

其次,水体周围有建筑、道路、密集人群,或者土质不良,不能形成稳定的

自然河坡,尤其是大水面、针对主导风向的河坡。这时水体四周必须构筑人工驳岸,以防坍塌,以策安全。上海城市和园林内的许多水体,就是这种情况。但这时的河底究竟是自然仰是人工,还要看上面两点的要求,不能因由驳而底,一概而论。上海是水网地区,但是极大部分河流是自然底,须注意到这一点。

从上面三点要求看,第一是强调水体的" 量" 。保持设计标高,实际是保持水量,也不受自然水位涨落的影响。第二是强调水体的" 质" 。因此,这时人工环境的水体必须要有一定的面积和容量限制,以控制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我想一个人工景观水体达到几千平方米已是非常大的了;如果再大达到几万平方米,实际上称得上一个" 湖" ,何不让其以自然面貌出现?第三是强调因地制宜,要根据水体得主要功能看周围的环境。

水体景观设计

园林水体的景观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一)下面以水体存在的四种形态来划分水体的景观。

水体因压力而向上喷,形成各种各样的喷泉、涌泉、喷雾……总称" 喷水" 。 水体因重力而下跌,高程突变,形成各种各样的瀑布、水帘……总称" 跌水" 。 水体因重力而流动,形成各种各样溪流,旋涡……总称" 流水" 。

水面自然,不受重力及压力影响,称" 池水" 。

自然界不流动的水体,并不是静止的。它因风吹而漪漣、波涛,因降雨而得到补充,因蒸发、渗透而减少、枯干,因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的参与而污染、净化,无时不在进行生态的循环。

(二) 人工造就的喷水,有七种景观类型。

(1) 水池喷水:这是最常见的形式。设计水池,安装喷头、灯光、设备。停喷时,是一个静水池。

(2) 旱池喷水:喷头等隐于地下,适用于让人参与的地方,如广场、游乐场。停喷时是场中一块微凹地坪,缺点是水质易污染。上海人民广场和最近落成的普陀长寿路绿地" 水钢琴" ,是典型例子。

(3) 浅池喷水:喷头于山石、盆栽之间,可以把喷水的全范围做成一个浅水盆,也可以仅在射流落点之处设几个水钵。美国迪斯尼乐园有座间歇喷泉,由A 定时喷一串水珠至B ,再由B 喷一串水珠至C ,如此不断循环跳跃下去周而复始。何尝不是喷泉的一种形式。

(4) 舞台喷水:影剧院、跳舞厅、游乐场等场所,有时作为舞台前景、背景,有时作为表演场所和活动内容。这里小型的设施,水池往往是活动的。最著名的是美国电影《出水芙蓉》,改变了" 水" 和" 火" 不相容的观念。

(5) 盆景喷水:家庭、公共场所的摆设,大小不一,往往成套出售。此种以水为主要景观的设施,不限于" 喷" 的水姿,而易于吸取高科技成果,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景观,很有启发意义。

(6) 自然喷水:喷头置于自然水体之中。如济南大明湖、南京莫愁湖及瑞士日内瓦湖中的百米喷泉。

(7) 水幕影像:上海城隍庙的水幕电影,由喷水组成10余米宽、20余米长的扇形水幕,与夜晚天际连成一片,电影放映时,人物驰聘万里,来去无影。

当然,除了这7种类型景观,还有不少奇闻趣观。香港有一酒店过年时在大堂的" 灵石喷泉" 中,注入红葡萄酒500升,任由宾客享用,以此为名开了一个聚会。而阿拉伯国家有座喷泉,水染成红色。喷射时红光血影,很具体地表达了当今时代的思潮。

(E ) 水姿的动态:多数喷头是安装后或调整后按固定方向喷射的,如直流喷头。还有一些喷头是动态的,如摇摆和旋转喷头,在机械和水力的作用下,喷射时喷头是移动的经过特殊设计,有的喷头还按预定的轨迹前进。同一种喷头,由于设计的不同,可喷射出各种高度此起彼伏。无级边速可使喷射轨迹呈曲线形状,甚至时断时续,射流呈现出点、滴、串的水姿,如间歇喷头。多数喷头是安装在水面之上的,但是鼓泡(泡沫)喷头是安装在水面之下的,因水面的波动,喷射的水姿会呈现起伏动荡的变化。使用此类喷头,还要注意水池会有较大的波浪出现。

(F ) 射流和水色:多数喷头喷射时水色是透明无色的。鼓泡(泡沫)喷头、充气喷头由于空气和水混合,射流是不透明白色的。而雾状喷头要在阳光照射下才会产生瑰丽的彩虹。水盆景、摆设一类水景,往往把水染色,使之在灯光下,更显烂漫辉煌. 。

四、景观建筑物与景观构造物

水池、过滤池、澄清池、沼气池等。

景观建筑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城市中的建筑不只是其本身构筑的主体,也是城市单元的一部分,从时间上说它是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断面。因此,建筑设计应注重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考虑对所处地块有影响的城市景观要素,如面宽、轮廓线、相邻建筑造型等,不可因过分强调自我表现而与景观相冲突,保持建筑与景观的有机整合。

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相对成为环境中的主角,它决定了环境的表情、控制着景观中的重音。目前,在中国城市建造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先建建筑,然后

再考虑景观环境的美化;另一种是在已有的环境中添加新的建筑,包括建筑改造及扩建,而前者占有很大的份额,导致建筑的独立性非常强,而滞后的景观设计往往成为分崩离析的碎片,很难形成整体的景观形象。

因此,建筑应从被动地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积极的策略向环境延伸,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

(1)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

当代建筑师有责任在深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同时,对整体的建筑环境提出设计导则。摒弃个人的、极端的单体形态的创作模式,分析基址环境、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导则内容应该包括具体的风格、主色调、环境铺装、景观设施等设计建议,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遗憾的是,在当前建设项目的盲目上马,催赶交图,非整体规划、决策与管理混乱的建设背景之下,决策者与建筑师已无暇顾及整体环境,在疲于奔命中忽略了建筑的背景维度与时间维度。

(2)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

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可将变被动地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地调整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元素并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项。在泰晤士河南岸伦敦桥与塔桥之间的Morelonden ,Townshend 包括儿童剧院、市政厅、市长办公机构、商业、咖啡厅等多个组团式建筑。建筑在地块中以互相适应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并和广场、绿化有机统一。灵活的设计使建筑与景观立体地穿插在一起,从高层主体建筑到户外广场,再到下沉商业建筑均采用统一的形式、材料、手法,使得Townshend 建筑景观完整和谐。

以建筑手段实现造景创意

在景观创造的过程中,复杂性与技术性往往制约着造景创意,现代城市中视觉景致的实现同样依靠建筑的支撑以及技术的辅助。

(1)以建筑技术拓展景观空间

景观的畅想空间似乎大于建筑,但同样会面对如何实现的问题。与传统植物造景的风景意象不同,现代的城市景观更关注用技术来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技术手段成为景观实现的关键。伦敦西部帕丁顿地区的卷曲步行桥,在技术的支撑下成为可动的景观。桥体是而是收起的圆,时而是打开的弧,时而是放下的直线跨越水面,让人们领略了技术的魅力(图8)。瑞士St.Gallen 的“都市休息室”景观作品,利用了最激进的手段恢复老城中心商业区的活力。颗粒型的橡胶材料将一张红色、美艳的毯子覆盖在建筑之间的带状空间中,毯子包裹了

“沙发”、喷泉水池、树池,甚至是保时捷汽车(图9)。现代技术手段拓展了景观的想象空间,为景观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

(2)用建筑的思维解决景观限制的问题

城市中的建筑与景观往往要面对许多制约,包括场地的限制、经济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筑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限制性问题,比如城市中的夹缝地带,无法实现模式化的城市造景;或在不具备植物条件,或无法实现硬地,但又存在功能性的要求的空间中,可以借鉴建筑思维中分析研究的方法,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原则,来解决景观设计中的限制性问题与复杂棘手的难题。比如,在城市建筑高密度的狭窄区域,以彩色喷涂地面的方式划分出进出的道路以及人行与车行的路线,既满足道路的功能要求,也为高层居民提供了视觉对象。这种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也是源于建筑思维。

景观构筑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景观构筑是出于对地形改造、场地设计、安全防护、空间围合等需要而进行的建设, 往往成为外部空间中, 建筑在功能、形态上的必要外延及补充, 同时也成为构成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

1. 景观构筑物类型

性构筑物设施。交通设施包括台阶、坡道、坡阶、小桥。防护设施

包括挡坡堤坝、护岸。围护(拦阻) 设施包括墙体、围栏、大门、入口。功能景观构筑物类型包括交通设施、防护设施、围护(拦阻) 设施和功能性筑物设施包括采光棚、地下入口等。本文列举几种常用的景观构筑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 景观构筑物在景观设计中运用

2·1 台阶

台阶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不同高程之间的连接作用和引导视线的作

用, 可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尤其是高差较大的台阶会形成不同的近景和远景的效果。

2·1·1 台阶的设计形态

设计台阶可以根据台阶的高矮、宽窄、平陡、曲直, 营造出不同的景

观效果。例如:宽阔而平缓的台阶给人雄伟壮观的感觉; 狭窄而陡峭的台阶给人紧张、富有趣味的感觉; 规则的台阶则给人严谨的感觉; 曲折蜿蜒的台阶给人自然融入环境的意境等等。在设计中, 设计师可以根据环境的要求设计台阶形态。

2·1·2 设计注意事项

台阶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休息平台、护栏的设置。如果

台阶的坡度过陡, 应该在地势平坦的地方设置休息平台以供游人休息。(2)防滑处理。室外的防滑处理一定要注意, 应该选用防滑性强的材料。(3)室外忌一级踏步。由于室外的空间感稍弱, 如果用一级踏步容易让人造成

错觉, 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室外一般都设置在三级踏步以上。

(4)台阶与铺装、道路的关系。铺装材质、颜色的选择要符合台阶和

道路的环境, 三者之间相补相衬。

2·2 坡道

2·2·1 坡道构景方式

坡道构景方式主要有三种: (1)台阶与坡道的有机结合。台阶与坡道

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过渡和缓解的作用。(2)台阶结合座椅、花坛、绿化等。这种构景方式的运用十分广泛, 一般出现在庭院、公园、游园的设计中。(3)台阶结合水景、石景。台阶结合水景的构景方式既合理又美观, 水借着台阶的高差顺势流下, 形成跌水的景观效果, 一般运用在街头、广场的设计中, 体现出大气、壮观的景像。

2·2·2 设计注意事项

对于坡道设计应该要加强对坡度、防滑、排水、休息平台等方面的

处理。一般来说, 坡道的表面应平整而不应光滑, 可以选用料石、砌块、种植砖等防滑性强的材料。

2·3 墙体

2·3·1 墙体设计形态

墙体的设计形态按围合程度分可以分为四种:实墙、漏墙、墙栏、围

栏。实墙构成的空间形态是封闭式, 一般用于私人宅院的围墙处理。漏墙构成的空间形态是半开敞式的, 墙栏、围栏构成的空间形态是开敞式的, 三者一般运用在街头绿地、公共庭院、广场、公园等场所的设计中, 以景观构筑物或景观小品的形式出现。围栏这类墙体类型具有限入、防护、分界等多种功能, 立面构造多为栅状和网状、透空和半透空等几种形式。材料一般采用铁制、钢制、木制、铝合金制、竹制等。栅栏竖杆的间距不应大于110 mm。

2·3·2 墙体材料类型及其景观效果

可以用于墙体装饰的材料有:砖块墙体、混凝土砌块墙、石材、木材、

组合材料、植物等。不同材质装饰的墙体展示的景观效果是不同的, 混凝土砌块墙和石材砌墙给人浑厚、结实、朴实的感觉, 一般运用在建筑外墙的处理上。砖块、木材和植物材料在墙体的运用给人天然、生态的感觉。一般来说砖块、木材和植物在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广泛。特别

是用植物材料堆砌的生态景墙运用到公园和一些大型的博览会中,

给人以新颖、大气、生态的景观效果, 颇受欢迎。除了材料类型上的选择可以影响其景观效果外, 在造型、材质选择及组合和砌筑方式上的选择也能影响景观效果。

2·4 大门及入口

(1)设计形式。城市大门是建筑群体空间序列的起点, 位置重要, 它具

有防卫、交通、文化等功能。入口是城市的门户, 是城市与外部环境的连结点, 它和城市的道路、广场、街区等一起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 对城市景观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设计师在进行这类景观构筑物设计时, 应综合考虑它所属的行业特点及建筑环境, 灵活运用不同设计手法, 使之成为景观的亮点。例如, 住宅小区为人的生活服务的, 所以它的大门应体现出亲切、宁静的气氛, 尺度不宜太大, 建筑形式应与区内住宅相呼应, 适合采用一些细部较丰富、色彩较柔和、形式较简洁的风格。而政府机关

是代表国家权力的地方, 它的大门给人带来的感受应该庄重严肃, 所以一般采用对称的形式, 以稳重的色调和较大的体量来传达这一信息。设计时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结构形式来体现技术的进步, 还可以利用浮雕、绿化、水景等手法来强化其艺术气氛。

(2)设计注意事项。大门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 它附属于整个建筑群

和它所处的环境, 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协调大门与建筑、道路、围墙和整体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铺装

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

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空地、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1园林铺装的功能

1.1空间的分隔和变化作用

园林铺装通过材料或样式的变化体现空间界线,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不同暗示,达到空间分隔及功能变化的效果。比如两个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往往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或者即使使用同一种材料,也采用不同的铺装样式,这种例子随处可见。

1.2视觉的引导和强化作用

园林铺装利用其视觉效果,引导游人视线。在园林中,常采用直线形的线条铺装引导游人前进;在需要游人停留的场所,则采用无方向性或稳定性的铺装:当需要游人关注某一景点时,则采用聚向景点方向走向的铺装。另外,通过铺装线条的变化,可以强化空间感,比如用平行于视平线的线条强调铺装面的深度。用垂直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宽度,合理利用这一功能可以在视觉上调整空间大小,起到使小空间变大,窄路变宽等效果。

1.3意境与主题的体现作用

良好的铺装景观对空间往往能起到烘托、补充或诠释主题的增彩作用,利用铺装图案强化意境,这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手法之一。这类铺装使用文字、图形、特殊符号等来传达空间主题,加深意境,在一些纪念型、知识型和导向性空间比较常见。

2园林铺装的元素及艺术表达

2.1铺装的色彩及艺术表达

铺装的色彩在园林中一般是衬托景点的背景,除特殊的情况外,很少成为主景,所以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如果色彩过于鲜艳,可能喧宾夺主。甚至造成园林景观杂乱无序。

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暖色调热烈,冷色调优雅,明色调轻陕,暗色调宁静。色彩的应用应追求统一中求变化,即铺装的色彩要与整个园林景观相协

调.同时利用视觉上的冷暖节奏变化以及轻重节奏的变化,打破色彩过于千

篇一律的沉闷感,做到稳定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

具体应用中,例如在活动区尤其是儿童游戏场,可使用色彩鲜艳的铺装,造成活泼、明快的气氛;在安静休息区域,可采用色彩柔和素淡的铺装,营造安宁、平静的气氛;在纪念场地等肃穆的场所,宜配合使用沉稳的色调。

2.2铺装的形状及艺术表达

铺装的形状一般通过点、线、形的组合得到表现。不同的铺装图案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强烈影响。铺装图案的设计要坚持统一协调的原则。一般以简洁的构图为主,材料的过多变化或图案的繁琐复杂,易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

园林中常通过图案联想的方式来唤起欣赏者的共鸣,表现地方文化及地域风格,表达意境和主题。许多图案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比如通过精致纹理联系到古典,通过波浪形图案联想到水体,都是常用的手法。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很多例子,典型的就是运用谐音、双关等手法,如铺装中蝙蝠围住一个“寿”字的图案,喻意“五福捧寿”,又如借蝙蝠、梅花鹿和仙鹤三种动物形象来寓意“福禄寿”等。

2.3铺装的尺度及艺术表达

铺装的尺度包括铺装图案尺寸和铺装材料尺寸两方面,两者都能对外部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尺度感。

在铺装图案的尺寸方面。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有助于表现统一的整体效果,如果图案太小。铺装会显得琐碎。小面积的铺装宜采用小尺度的图案,较小、紧缩的形状,使空间显得亲切。

在铺装材料的尺寸方面,通常大空间中使用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板材较多,而中、小尺寸的地砖和小尺寸的玻璃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

2.4铺装的质感及艺术表达

铺装的质感是由于人对素材结构的感触而产生的材质感,不同铺装材料的肌理和质地对空间环境会产生不同影响,给环境带来轻松、温馨、开阔、舒适等不同感受。利用质感不同的同种材料铺装,很容易在变化中求得统一,达到和谐一致的铺装效果。

同一质感的组合可以通过肌理的横直、纹理设置、纹理的走向、肌理的微差、凹凸变化来实现。

相似质感材料的组合在环境效果上起中介和过渡作用。对比质感的组合,会得到不同的空间效果,同时也是提高质感美的有效方法。在进行铺装时,要考虑空间的大小,大空间可选用质地粗犷厚实、线条明显的材料。容易给人稳重、沉着的感觉。小空间则应选择较细小、圆滑的材料,容易给人轻巧、精致和柔和感觉。

3. 园林铺装的人性化

色彩、形状、创意及质感等成了园林铺装的关键点,而如何带动人的情绪、体现人性化、使人迅速融入到园林景观也是园林铺装的关键点。人们总在期待人性化舒适度不断提高,期待着充满个性、亲切而令人愉快的道路空间。由绿篱、街道树和人行道铺装等道路空间构成要素营造出来的情趣。那种“令人不禁想上去走一走的人行道”,不但丰富了我们所居住城市的表情,也立体地表现了生话、文化和历史。作为道路空间构成要素之基础的路面铺装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值得探讨。以人为本的人行道空间,是在结合考虑功能方面的体感性、弹性及对

不同气候的适应性等特点的同时兼顾材料的质感、色彩等美感特性以及与环境协调等因素情况下营造出来的。为行人使用的道路和广场的铺装与汽车道路的铺装有很大的不同,不能仅仅以它的机能和耐用性来决定。因为它还包含了诸如安乐、平静、情趣等带动行人走路情绪的各种因素。

4. 园林铺装的生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型园林成为园林发展的方向,园林铺装的生态性问题也逐渐受到设计师的重视。传统的铺装材料已经逐渐被多种多样的现代材料所取代。广州科学城香雪公园的园林铺装设计上,就有多处采用更加与自然结合的铺装形式。例如木栈道、草绳钩边,以及其他木质铺装等,停车场的生态型植草砖铺装等等都渗透着铺装的生态性和与人的亲和性。采取生态型较好的铺装还能很好的调节地面温度,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


相关内容

  •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 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要素:(也 ...
  • 旅游规划学
    一.旅游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的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 二.目标体系--主要指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一般应列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一目标,以说明旅游 ...
  • 景观工程作业
    景观工程与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摘要:城市是一种人为活动影响比较强烈的景观,其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及信息流等非常活跃.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城市景观膨胀和自 ...
  • "五位一体"的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五位一体"的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作者:王鹏飞 栗艳芳 赵丽凯等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07期 摘要:以遂平县嵖岈山温泉小镇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从生态.文化.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 ...
  •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VILLAGE PLANN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目次 1 总则.................. ...
  •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有轴有节点,有线有区,形成景观系统.如保护和继承历史遗产格局,营造山水格局,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步行车行交通轴线和空间节点组织,有地方文脉特色--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性框架探索 因而,笔者所倡导的大景观规划设 ...
  • 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原则 以自然物为第一要素的住区景观,我认为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十一项原则: 1. 基本要求 1.1自然化 休闲生活是逃避城市的紧张和喧嚣,是对大自然的回归,故而园林景观的影响和作用十分突出.一般来说,休闲地景观和园林安排一定要自然 ...
  • 地域文化符号在乡村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第26卷 第2期2011年4月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 JOU 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 Y OF AGRICU LTU RE Vo l. 26, N o 2A pr. , 2011 地域文化符号在乡村河道景观 ...
  • 园林设施巧修饰!
    首 页 阅览室 馆友 我的图书馆 帐号 "园林设施巧修饰!" 的更多相关文章 工程的设计通病及解决措施(含建筑/结构/设备...yhxiaoxiao 工程的设计通病及解决措施(含建筑/结构/设备) - Qzone日志[转 ...
  • 公园景观设计报告
    "生态"在公园规划中得体现 生态" 序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提 高, 进而人们对生活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