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性质 - 范文中心

数列的性质

12/04

等差数列的性质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2.1 等差数列的性质归纳

1. 当公差d ≠0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 d =dn +a 1-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前n 和S n =na 1+

n (n -1) d d

d =n 2+(a 1-)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222

且常数项为0。

2. 若公差d >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

3. 当m +n =p +q 时, 则有a m +a n =a p +a q ,特别地,当m +n =2p 时,则有

a m +a n =2a p 。

注:a 1+a n =a 2+a n -1=a 3+a n -2=⋅⋅⋅,

4. 若{a n }、{b n }为等差数列,则{λa n +b },{λ1a n +λ2b n }都为等差数列。

6. 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每隔k (k ∈N *)项取出一项(a m , a m +k , a m +2k , a m +3k , ⋅⋅⋅) 仍为等差数列。

7. 设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S 奇是奇数项的和,S 偶是偶数项项的和,S n 是前n 项的和

(1) 当项数为偶数2n 时,

S 奇=a 1+a 3+a 5+⋅⋅⋅+a 2n -1=S 偶=a 2+a 4+a 6+⋅⋅⋅+a 2n =S 奇S 偶

na n a

=n na n +1a n +1

5. 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S n , S 2n -S n , S 3n -S 2n ,…也成等差数列。

n (a 1+a 2n -1)

2n (a 2+a 2n )

2

=na n

=na n +1

S 偶-S 奇=na n +1-na n =n (a n +1-a n )

=

(2) 当项数为奇数2n +1时,则

⎧S 2n +1=S +S =(2n +1)a n +1⎧S =(n +1)a n +1S n +1

⇒⇒= ⎨⎨

S -S =a S =na S n n +1⎩ n +1⎩

(其中a n+1是项数为2n +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8. {b n }的前n 和分别为A n 、B n ,且则

A n

=f (n ) , n

a n (2n -1) a n A 2n -1

===f (2n -1) 。 b n (2n -1) b n B 2n -1

9.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m =n ,前m 项和S n =m ,则前m +n 项和

S m +n =-(m +n )。

10. 求S n 的最值

法一:因等差数列前n 项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n ∈N *。

法二:(1)“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

⎧a ≥0

即当a 1>0,d

a ≤0⎩n +1

(2)“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

⎧a ≤0

即 当a 10, 由⎨n 可得S n 达到最小值时的n 值。

⎩a n +1≥0

或求{a n }中正负分界项

法三:直接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由于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图像是过原点的二次函数,故n 取离二次函数对称轴最近的整数时,S n 取最大值(或最小值)。若S p =S q 则其对称轴为n =

p +q

。 2

2.2 等差数列的判定及证明

经常有一类题目,我们必须先判断是何种数列,然后利用此类数列的性质进行解题,其中等差数列是我们最主要的数列之一,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

1. 定义法:a n +1-a n =d (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 2. 递推法:2a n +1=a n +a n +2(n ∈N +)⇔{a n }是等差数列。 3. 性质法:利用性质来判断。

4. 通项法:a n =pn +q (p , q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

2

5. 求和法:S n =An +Bn (A , B 为常数,S n 为{a n }的前n 项的和)⇔{a n }是等

差数列。

其中4、5两种方法主要应用于选择、填空题中,在解答题中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一般用1、2、3这三种方法,而方法3还经常与1、2混合运用。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111b +c c +a a +b

例1:已知, , 成等差数列,求证:也成等差数列。 , ,

a b c a b c

111

解法一:∵, , 成等差数列,

a b c 211∴=+ b a b

∴b (a +c )=2ac

又∵

b +c a +b 2(c +a ) +-a c b

bc +c 2+a 2+ab 2(c +a ) =-

ac b b (a +c )+a 2+c 22(c +a ) =-ac b

2

(a +c )2(c +a )=-

ac

a +c

=0

b +c a +b 2(c +a )+= ∴a c b b +c c +a a +b

, , 即也成等差数列。 a b c

111

解法二:∵,,成等差数列,

c a b

a +b +c a +b +c a +b +c ,,也成等差数列, a b c

b +c a +b a +c +1,+1,+1也是等差数列, a b c b +c a +c a +b ,,也是等差数列。 a b c

评析:上面的解法一是利用递推法,解法二是利用性质来判断。

(1) 解决此类问题常用两个途径:一是回归定义,二是巧用性质。根据条件宜用后者。

(2) 证明时不能只用化基本量的方法,还要会对条件作多种变形,化成什么形式, 什么时候用要根据具体题目而定。

2S n 1

例2:设数列{a n }中,a 1=1,且a n =(n ≥2),证明数列{是等差

2S n -1S n

2

数列,并求S n 。 解:由已知S n -S n -1

2S n 2=,去分母得(2S n -1)(S n -S n -1) =2S n ,2S n -1

11111

-=2,∴{是以==1为

S S n S n -1S 1a 1n

2

S n -S n -1=2S n S n -1,两边同除以S n S n -1,得

11

=+(n -1) ⋅2=2n -1(n ≥2)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 S n S 1

经验证n =1时也成立,所以S n =评析:上面的解法是利用定义法。

例3: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 ,都有S n =证明{a n }是等差数列。(1994年高考题)

解:当n ≥2时,S n =

1

(n ∈N +)。 2n -1

n (a 1+a n )

,2

(n -1)(a 1+a n -1) n (a 1+a n ) S =,n -1

22

n (a 1+a n ) (n -1)(a 1+a n -1)

- (1) 22

两式相减:a n =S n -S n -1=

∴a n +1

(n +1)(a 1+a n +1) n (a 1+a n )

=- (2)

22

(n +1)(a 1+a n +1) (n -1)(a 1+a n -1)

-n (a 1+a n ) +

22

(2)-(1):a n +1-a n =

整理得a n +1-a n =a n +a n -1(n ≥2) ∴a n +1-a n =a n +a n -1=⋅⋅⋅=a 2-a 1,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 评析:此题的解法是利用递推法。

3 等差数列的性质运用技巧

在解决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时,“基本量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本文对等差数列有关性质的运用技巧作一些介绍,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3.1 巧用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 第二通项公式:a n =a m +(n -m )d (m , n ∈N *)。

例4: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 且有a n =m , a m =n (m ≠n ),求a m +n 。

分析:此题设首项为a 1,公差为d , 根据条件列方程组解出a 1 和d ,即可求出a m +n , 下面利用第二通项公式解决,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两种方法的优劣。

解:∵a n =a m +(n -m )d

∴m =n +(n -m )d

∴d =-1

∴a m +n =a m +nd =n -n =0 ∴a m +n =0

评注:运用第二通项公式充分利用了已知条件,减少了设置的变量个数,从而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3.2 设项的技巧

等差数列中设项时可以用首项和公差来设,但有时解题过程显得过于复杂,在设项时大家可以考虑以下两种设法:

(1)对于连续奇数项的等差数列,可设为 , a -2d , a -d , a , a +d , a +2d , ,此时公差为d ;

(2)对于连续偶数项的等差数列,可设为 , a -3d , a -d , a +d , a +3d , ,此时公差为

2d 。

例5:成等差数列的四个数之和为26,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之积为40,求这四个数。

分析:如果设四个数分别为a 1,a 1+d , a 1+2d , a 1+3d ,根据条件列方程组解出a 1 和

d ,即可求出四个数,但可以预见解方程组时比较复杂,作为对比,同学们可以自己解下。再来看下面的解题过程,体会这样设项的好处。

解:设这四个数为a -3d , a -d , a +d , a +3d ,

⎧(a -3d )+(a -d )+(a +d )+(a +3d )=26则 ⎨

(2)⎩(a -d )(a +d )=40

(1)

133,代入(2)得d =±。 22

所以四个数为2, 5, 8, 11 或11, 8, 5, 2。

评注:这种设项方法充分考虑了题目中各项和的条件,避免了烦琐的计算过程。

由(1)得a =

3.3 基本量与性质的应用技巧

例6:等差数列{a n }中, a 4+a 5=15, a 7=15, 则a 2 等于( )

A . 1

B . -1 C . 0 D . 2

分析:利用基本量法, 可以求出a 1 和d , 再利用通项公式即可求出(解法一) , 当然如果能看出4+5=7+2, 利用性质题目将会变得更为简洁(解法二) 。

解法一:设首项为a 1,公差为d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有

(a 1+3d )+(a 1+4d )=15, a 1+6d =15

解得a 1=-3, d =3,所以a 2=0,故选C 。

解法二:利用性质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m , n , p , q ∈N *),则a 4+a 5=a 7+a 2,

所以a 2=0,故选C 。

评注:遇到几个项的项数和相等时可以考虑这种应用技巧,但要注意等式两边项的个数要相等。

3.4 等差中项与前n 项和公式结合运用技巧

等差中项公式的变形“若m +n =2p , 则a m +a n =2a p , (m , n , p , q ∈N *)” 和等数列前n 项和公式S n =

例7:等差数列{a n }中, S 11=121, 那么a 6的值是( )

A . 11 B . 22 C . 12 D . 24

分析:如果设出首项和公差,题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能解出两个变量,所以要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

(a +a )解:∵S 11=111⨯11=121 2

∴a 1+a 11=22

(a 1+a n )⋅n 的有机结合可以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

∵a 1+a 11=2a 6

∴a 6=11

评注:应用等差中项与前n 项和公式的有机结合很容易解决了问题, 当然也可以将第3类技巧与等差数列前n 项和有机结合。

3.5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运用技巧

(1)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S n =

(a 1+a n )⋅n =na

2

1+

n (n -1)n (n -1)⋅d =na n -⋅d 整理22

以后得到S n =An 2+Bn ( 其中A 、B 为不同时为0的常数) ,是关于n 的缺少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得到许多用“基本量法”无法替代的简便方法。

(2) 等差数列

{a n }

的任意连续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

S m , S 2m -S m , S 3m -S 2m , S 4m -S 3m , 仍为等差数列(可以称为连续等差片断) 。

例8: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且有S n =m , S m =n ,(其中m , n ∈N *且m ≠n ),求S m +n 。 分析:用基本量法来解决,则要设出首项a 1和公差d ,再根据条件求出两个未知量a 1和d ,最后再用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出S m +n =-(m +n ),计算量相对较大。我们可以考虑

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特点来求解。

解法一 :因为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所以可设S n =An 2+Bn

的常数

(

其中A 、B 为不同时为0

),则有

(1) (2)

2

⎧⎪An +Bn =m ⎨2⎪⎩Am +Bm =n

(1)-(2)得A (n 2-m 2)+B (n -m )=m -n

∵m ≠n

∴A (n +m )+B =-1

∴A (n +m )+B (n +m )=-(n +m )

2

即S m +n =-(m +n )。

S n An 2+Bn S

解法二 :==An +B , 所以n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因此点

n n n

S m S n S m +n S n

--

S m +n ⎫=⎛S n ⎫⎛S m ⎫⎛

,所以 n , ⎪、 m , ⎪、 m +n , ⎪在同一直线上,即

m -n m +n -n n m m +n ⎝⎭⎝⎭⎝⎭S m +n =-(m +n )。

评注:解法一充分利用了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特点,融合了函数思想,解法新

颖、过程简单;解法二技巧性较强,结合了平面几何三点共线的知识,要求比较高。

例9:等差数列{a n }的前m 项的和为30,前2m 项的和为100,求它的前3m 项的和为_________。

分析:此题我们给出三种方法,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三种解法各自的优缺点。

n (n -1)解法一:将S m =30, S 2m =100代入S n =na 1+⋅d ,得: 2

m (m -1)⎧ma +d =30 ⎪⎪12⎨

⎪2ma +2m (2m -1)d =100

1⎪2⎩

解得d =

4010203m (3m -1),所以, a =+S =3ma +⋅d =210 13m 122

m m m 2

解法二:设S n =An 2+Bn (A 、B 是不同时为0的常数)。

将S m =30,S 2m =100代入,得

20⎧A =⎪⎧⎪Am +Bm =30⎪m 2

⇒⎨⎨2 ⎪⎩A (2m )+B ⋅2m =100⎪B =10⎪m ⎩

2

所以S 3m =A ⋅(3m )+B ⋅3m =210。

2

解法三:根据等差数列性质知S m , S 2m -S m , S 3m -S 2m 也成等差数列,

从而有2(S 2m -S m )=S m +(S 3m -S 2m ), 所以S 3m =3(S 2m -S m )=210。

等比数列性质

1. 等比数列的定义:2. 通项公式:

a n

=q (q ≠0)(n ≥2, 且n ∈N *),q 称为公比 a n -1

a n =a 1q n -1=

a 1n

q =A ⋅B n (a 1⋅q ≠0, A ⋅B ≠0), 首项:a 1;公比:q q

n -m

推广:a n =a m q 3. 等比中项

, 从而得q

n -m

=

a n

或q =n a m

2

(1)如果a , A ,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A =

ab 或A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两个等比中项互为相反

数)

(2)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a n =a n -1⋅a n +1

2

4.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公式: (1) 当q =1时, S n =na 1 (2) 当q ≠1时,S n =

a 1(1-q n )1-q

=

a 1-a n q

1-q

=

5.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a 1a

-1q n =A -A ⋅B n =A ' B n -A ' (A , B , A ', B ' 为常数) 1-q 1-q

(1)用定义:对任意的n, 都有a n +1=qa n 或

2

a n +1

=q (q 为常数,a n ≠0) ⇔{a n }为等比数列 a n

(2) 等比中项:a n =a n +1a n -1(a n +1a n -1≠0)⇔{a n }为等比数列

(3) 通项公式:a n =A ⋅B

n

(A ⋅B ≠0)⇔{a n }为等比数列

n

n

(4) 前n 项和公式:S n =A -A ⋅B 或S n =A ' B -A ' (A , B , A ', B ' 为常数)⇔{a n }为等比数列

6. 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依据定义:若

a n

=q (q ≠0)(n ≥2, 且n ∈N *)或a n +1=qa n ⇔{a n }为等比数列 a n -1

7. 注意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a 1、q 、n 、a n 及S n ,其中a 1、

q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n -1

(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项的技巧,一般可设为通项;a n =a 1q

a a 2

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 , a , aq , aq …(公比为q ,中间项用a 表示);

q q

8. 等比数列的性质 (1) 当q ≠1时

①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 n =a 1q 数为公比q

n -1

=

a 1n

q =A ⋅B n (A ⋅B ≠0)是关于n 的带有系数的类指数函数,底q

②前n 项和S n =

a 1(1-q n )1-q

a 1-a 1q n a 1a =-1q n =A -A ⋅B n =A ' B n -A ' ,系数和常数项

1-q 1-q 1-q

是互为相反数的类指数函数,底数为公比q

(2) 对任何m,n ∈N *, 在等比数列{a n }中, 有a n =a m q n -m , 特别的, 当m=1时, 便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因此, 此公式比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3) 若m+n=s+t (m, n, s, t∈N *), 则a n ⋅a m =a s ⋅a t . 特别的, 当n+m=2k时, 得a n ⋅a m =a k 2 注:a 1⋅a n =a 2⋅a n -1=a 3a n -2⋅⋅⋅ (4) 列{a n }, {b n }为等比数列, 则数列{为等比数列.

(5) 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 每隔k(k∈N *) 项取出一项(a m , a m +k , a m +2k , a m +3k , ⋅⋅⋅) 仍为等比数列

(6) 如果{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则数列{loga a n }是等差数列 (7) 若{a n }为等比数列, 则数列S n ,S 2n -S n ,S 3n -S 2n , ⋅⋅⋅,成等比数列

a k

, {k ⋅a n }, {a n k }, {k ⋅a n ⋅b n }{n } (k为非零常数) 均

b n a n

(8) 若{a n }为等比数列, 则数列a 1⋅a 2⋅⋅⋅⋅⋅a n , a n +1⋅a n +2⋅⋅⋅⋅⋅a 2n , a 2n +1⋅a 2n +2⋅⋅⋅⋅⋅⋅a 3n 成等比数列

(9) ①当q >1时, ②当0

a 1>0,则{a n }为递减数列1>0,则{a n }为递增数列

{a {a 1

③当q=1时, 该数列为常数列(此时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④当q

(10)在等比数列{a n }中, 当项数为2n (n∈N *) 时,

S 奇S 偶

=1,. q

(11)若{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则S n +m =S n +q n ⋅S m


相关内容

  • 3.2[等差数列]第二课时
    3.2 等差数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用函数观点认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理解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的概念及求等差中项: 3.掌握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及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其性质. 难点:等 ...
  •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等差数列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 ...
  • 高二上期半期数学试题
    江油中学2014级数学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 1.如果方程x 2+y2-4x +2y +5k =0表示圆,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 +∞) B.(-∞,1) C.(-∞,1] D.[1,+∞) 2.若直线2x +3y -1= ...
  • 高中数学(文科)知识点有哪些啊 请帮我总结一下
    1.集合.简易逻辑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qu ...
  • 数列与函数的极限公式概念
    极限与连续 一.数列的极限定义: 1.给定数列{ },如果当n A ,则称数列{ }以A 为极限,记作: =A或者 (n ) 2.当数列{ }以实数A 为极限时,称数列{ }收敛于A ,否则称数列{ }发散. 二.数列极限的性质: 1) 极 ...
  • 数列考试题型及解题方法指导精品
    数列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指导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 ...
  • 函数方程与转化思想
    函数方程与转化思想 一. 函数.方程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于一些从形式上看是以非函数和非方程的问题出现的,但经过一定的数学变换或构造,使这一非函数或非方程的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的形式,并运用函数和方程的有关性质来处理,进而使原数学问题得 ...
  •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从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2.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 ...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年届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5届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已知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 A .2+i B .2﹣i x =( ) C .﹣1﹣2i D .﹣1+2i 2.已知集合P={0,1,2} ...
  • 20XX年高一数学暑假作业及答案(人教版)
    复习部分 作业1 直线与圆的方程(一) 命题: 1.(09年重庆高考)直线yx1与圆 x2+y2-2x+4y=0截得最长弦所在的 直线方程为( ) x2y21的位置关系为( ) A.3x-y-5=0 B.3x+y-7=0 A.相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