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 - 范文中心

怎样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

12/28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致使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过份的爱子之心使孩子没有锻炼自己、自我独立的机会。家长为了孩子不受累,不让孩子学干家务活、哪怕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情也不让干;另外,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在逐渐长大,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生怕孩子上学途中让车撞着,总要先给孩子把铅笔削好。有些家长过份护孩子的短处。就像您信中说的孩子他奶奶那样,总是为孩子护短,为孩子辩护。有的家长从不听取孩子的意见,一切由家长说了算,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的做法也是过份保护的表现。从您家中的情况来看,您和老人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是过度保护式的。如为他包书皮儿、洗红领巾、小手绢、送他去上学、帮孩子叠被等。其实,这些事情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是完全做得了的,根本不该让家长操劳。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点,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爱是要讲科学的,不讲科学地爱孩子,把孩子一味地放在糖水里泡大,并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另外,家长之间如果在教育孩子时有不同意见,可在私下互相交流,取得一致,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得面红耳赤。家长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做,应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在让孩子做这些事之前,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个示范,教会他们怎么做,以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了。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就训斥孩子或是干脆自己做。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做不好弄伤了手脚,于是便自己动手做,或是在孩子做错了事情以后就训斥一顿,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重。孩子迟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是为人父母者应尽的职责,也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护。

小学生啥也不感兴趣怎么办

问:我的孩子不知怎么的,对什么问题都不感兴趣,既不爱玩也不爱动,请问,兴趣能培养吗?

答:您信中谈的问题的确令人担忧。从您的叙述来看,我认为您的孩子有可能患有儿童抑郁症,因为抑郁症的主要表现就是精神抑郁、心情不畅、对许多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一般地说,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大多对人、对事比较淡漠,面部表情较僵化,不像心理正常孩子那样活泼好动,对什么事都愿意投入精力。也许,您会觉得患有儿童抑郁症的孩子很难调适,但我们认为,只要家长耐心、细心地观察孩子,给孩子以爱心,就一定可以改变孩子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和前面所有的问题一样,家长必须先弄清产生问题的原因,《中国儿童少年工作百科》中指出,儿童抑郁症一般有三种类型:1.急性抑郁:病因多是由于与父母分离所造成。如果儿童长期与父母或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突然更换环境,儿童因不能很快适应环境而变得抑郁。2.慢性抑郁:不是一下子产生的,而是由于多次受到精神上的打击而造成的,这样的孩子大多有较为明显的抑郁情感。3.隐匿性抑郁:这种抑郁症表现得比较隐蔽,不会轻易被发现,有时甚至被其它方面的问题所掩盖。比如,在儿童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违法等障碍性问题之后,很有可能隐匿着抑郁症的倾向.除此之外,某些身体方面的不适也有可能是由于抑郁症所致。从您的信中看,您女儿的病症好像属于慢性抑郁症。我之所以说是"好像",是因为您在来信中所叙述的并不很清楚,希望您能根据上述的几种症状分析一下,弄清您女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然后才好采取具体措施。

治疗儿童抑郁症,主要应使用心理疗法,这就是所谓的"心病还需心药医"。而且,家长是治疗孩子心理疾病的主要医生,因为儿童生活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在学校里的主要任务又是学习,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时很难有精力去顾及某个孩子的不健康心理。在家庭治疗中,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多给孩子温暖和爱,让她从过去的创伤中解脱出来,改变她淡漠的性格。还有,家长可以利用工作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快乐的事情,调动她的生活积极性,树立她的自信心。在家庭治疗之外,您还可以请老师给予配合。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很难发现哪个学生有心理障碍。家长要主动与学校为通情况,求得老师的配合,这样就可以给孩子以集体治疗。集体治疗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孩子可以在同伴、朋友的帮助带动下变得活泼、好动、热情起来。第三,家长要擅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东西,而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生活的动力。虽然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不爱活动,对事情比较冷漠,但家长只要认真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孩子所感兴趣的东西的.如果家长能在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多加开发和引导,我相信孩子是会逐渐改变原有性格的。

独生女处处依赖别人是何原因

问:我的儿子是三代单传的"独苗苗",今年十四岁。由于全家人的宠爱,他在家里逞强霸道,无法无天,

如果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他就会摔东西、尖声叫喊,有时还骂人、打人、咬人,我真不明白他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请问,怎样才能改掉他这种恶习?

答:您的孩子所具有的是一种不健康的问题行为,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儿童攻击行为"。"儿童攻击行为"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在家中或弱小的伙伴面前充当"小霸王"、"太上皇",遇到稍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发脾气、骂人、打人、咬人、摔东西。孩子这种攻击性行为,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严重缺憾,如果家长不及时教育、纠正,是很危险的。导致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大多和家庭教育有关,这些原因主要包括:

1.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定势,只知道"我"的存在,一切以"我"为中心。这种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势,使他目中无人,无法无天,一旦不满意,就为所欲为,以用攻击行为来进行发泄。

2.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有句话说,"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脊背长大的。"它告诉我们,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家长惯用暴力或强制方法来教育孩子,常常靠武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就会给孩子树立横行霸道、不讲道理的榜样,使孩子误以为霸道、打人骂人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于是,一些孩子在欲望得不到实现时,就有可能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压抑,想以此来"要挟"父母迁就自己。

3.家长对攻击者的行为表现出不正确的态度。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受欺负,在孩子上幼儿园或小学时就言传身教地告诉孩子:谁要欺负你,你就打他,打不过就咬。

4.媒介暴力内容的教唆作用。目前,一些书刊、影视中常常出现暴力情节,专家学者们认为这种暴力现象的展示,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有很大的诱发作用,尤其是影视中的暴力镜头,对儿童的教唆作用更是不可低估。一些孩子在看了影视中某些人物实施攻击性行为后洋洋得意的神情,更觉得攻击行为的痛快,从而进行模仿。

可以说,上述四种原因是引起儿童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儿量具有这种行为是很不健康的心理所致,家长若不及时引导,会使儿童最后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

根据上面分析的几种原因,我想家长可以采取下列几种方法来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首先,父母对子女既不能过分娇惯、溺爱也不能过分严厉、苛刻,应该让孩子在体会到父母之爱的同时又懂得自己应对别人尊敬、友好。无论孩子是独生子女还是"三代单传",再爱孩子也不能丧失理智、丧失原则,这样才能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社会公德、懂得尊老爱幼的人。

其次,家长不要从侧面鼓励孩子的攻击行为。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别人实施攻击行为的时候常常露出赞许的表情,这样会给孩子传达一种错误的信息,以为攻击行为会得到大人的赞扬。

第三,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电影,对影视中的攻击行为应明判是非,引导孩子分清谁是伸张正义,谁是滥施暴行,谁是非法攻击,谁是自卫反击。家长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观看影视片,并适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就会对儿童判断就是孰非有所帮助。

第四,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道德的建设对一个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可通过一些孩子熟悉的事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讲"周楚除三害"的古老传说,讲见义勇为、扶弱除暴的现代英雄故事,使孩子明辨是非,分清光荣和耻辱,促使其社会公德意识的萌生。

怎样克服独生子的报复心理

问:我的独生于今年读小学四年级,成绩不太好,经常爱在课堂上搞个小动作什么的。有一次,在没考好并被老师批评后,他竟趁老师转身时将钢笔水甩了老师一身。老师来家访时说,这孩子报复心强,只要老师批评他,他就要想出一个报复老师的办法,这样的学生很难教。请问,怎样才能帮助他改掉这个缺点? 答:根据您的介绍,我认为您儿子之所以有那些对老师不恭敬的行为,主要是由于意志软弱,承受挫折的容忍力比较低的缘故。正因为他不能承受挫折,老师一批评他他就会觉得受不了,从而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行为中带有攻击性和敌意性,也就是报复性。

为了真正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做挫折,什么叫做容忍力。心理学认为,挫折就是指人的行为或需要受到阻力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挫折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难免遇到的,有的人经受得

住,有的人却经受不住。这种是否能经得起挫折、是否能摆脱困境的耐受能力就叫容忍力。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有的人意志坚强,能够合理地去调适自己的心理使自己稳定地度过挫折期。而另一些人则意志软弱,不能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接受挫折,并在挫折中奋起,便一步一步地颓废下去。

儿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对各种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很容易产生挫折感。有时,甚至一件极小极小的事情,也容易使他们如同大难降临般感到无法承受。一个人在受到挫折以后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四种表现:

1.出现攻击性行为。您儿子的行为就是较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由于他的成绩一直都不太好,再加上他爱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可能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种失落的情绪日复一日地在他心中积压着,没有发泄出来。终于,在一次没考好而被老师批评之后,那种严重的挫折感到达了顶点,使他情不自禁地要爆发出来。于是,在老师转过身的时候,他就采取了攻击性的行为--将钢笔水撒在老师的身上。

2.表情冷漠内心绝望。当一个人产生挫折感后,内心便非常不快。久而久之,便易将这份失落的情绪积累起来,生活态度消极的人就转化为冷漠。冷漠的表现是不爱参加任何活动,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极少言语,内心里充满了失望甚至绝望。比如,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整日愁眉苦脸,不爱和大家在一起谈话、玩乐,变得孤独内向。

3.行为变得幼稚。在遇到挫折不能承受时,有的孩子变得有些歇斯底里,这种行为实际上并非是简单的幼稚,而是一种瘟病。例如,有的儿童因为要买玩具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就地打滚,或是扯着大人的衣服又哭又闹,这种行为也是容忍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的一种表现。长期处于挫拆感的重压下,会使孩子变得情绪消沉,表情冷漠,内心充满故意和破坏性。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不正常心理之后,要尽快帮助孩子解除挫折所带来的重压。具体办法有下面几种:

1.加强孩子的韧性,发展孩子对挫折的容忍力。人的一生中要遇到的挫折是多方面的,如果心理素质过干脆弱,不堪一击,那么他在未来的生活中必然是个失败者。所以,家长要在多方面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尤其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总是被父母、长辈捧着,爱着,他们几乎很少遇到大的挫折,因此才在遇到一点点小问题时,便像天塌下来一样诚惶诚恐。多给孩子一点儿挫折教育,他的内心才会更坚强。

2.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有的时候,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的要求,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挫拆感,适当地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要求孩子,评判孩子,会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另外,家长还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只要一个人尽到了最大努力,即使失败了也不必内疚、失落,不必去追求那些力所不能及的高目标。

3.培养孩子坚强刚毅的性格。意志的软弱是不能承受挫拆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家长能在平日的生活中多培养孩子的刚强性格,不要事事都为他们做,而要让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作业、任务等。只有这样,他才会在遭遇挫折时坚毅果断,而不致于萎靡消沉。

独生子女总爱乱花钱怎么办

问: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收入有限,并非"大款",但我的孩子花钱却大手大脚,毫无节制。我们想控制他花钱吧,又不忍心,总觉得就一个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得幸福些。可是让他无节制地乱花钱,又实在力不从心。访问,我们该怎么办?

答: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这是独生子女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不会计划开支,其主要责任往往在家长身上,如果家长能改变自己的教育观点,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综观当代的中国父母,实在是天底下最爱孩子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爱甚至已经失去了理智!尤其是在不断高涨的消费热潮中,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几乎起了主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孩子要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将自己中午带的饭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他们会说:"唉,为了孩子……";当孩子要买赛车时,家长仍会说:"不能委曲了孩子";孩子考取了好成绩,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为了孩子",仿佛成了一些家长们生活的唯一宗旨,似乎活着就是为了孩子。正如您在信中所说的,"想控制孩子花钱吧,又不忍心,总觉得就一个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得幸福些。"我想,这是大多数家长们的心态,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从小吃够了苦,绝不能再让孩子吃苦了,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于是,家长们便对孩子有求必应,恨不能将孩子泡进蜜罐里。

然而,对于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要承担孩子的生活费用和读书费用,已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让孩子无节制地花钱呢?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正当的消费要求也给予满足的话,就会激起他们更高的消费欲望,把他们引入消费的误区。因此,家长在孩子花钱的问题上,一定不能"心慈手软",而要坚持原则,视家庭经济状况,把好孩子的消费关。

要使孩子花钱有节制,家长首先要在思想上弄通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在我们这本书里,有许多处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我想,这是家长教育好孩子的主课题。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弄清这个问题,是无论如何也教育不出真正有出息的子女来的。对于孩子来说,消费已经远远超越了消费本身的意义。我们知道,一个人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念,具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往往反映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我有一位拥有四千多万家产的个体户朋友,人人都以为他的孩子一定是个高消费者,可恰恰相反,她在班里却是最寒酸的一个,她向父亲要一元钱比有的同学向父母要十元钱、几十元钱都难。当我问朋友为什么如此"小气"时,他说:"不是小气,是责任。要让她从小就知道钱来之不易,养成节俭的习惯,大了才能有所作为。我家有保姆,但我不允许保姆为孩子做一件孩子本人能做到的事情。"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把孩子的消费看作是培养人的大问题,我想就不会出现孩子乱花钱的情况了。

第二,对孩子花钱上的"节制",并不等于"克扣",而且要酌情处理。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家长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满足,而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就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会养成孩子勤俭节约,懂得珍惜父母劳动的好习惯.

第三,教会孩子计划开支,合理花钱。当孩子手中有一定数目的钱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科学、经济地使用。现在的孩子,每逢春节时都会得些"压岁钱",考试成绩好时也会得到长辈给的奖金。这些钱到了孩子手中,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有的孩子就会胡花乱花,看到什么好玩就买什么,什么好吃就吃什么,把钱根快花光了,又向父母要钱。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计划开支,提高孩子的消费能力。

第四,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和自食其力的重要,应该鼓励孩子积蓄,让他们学会花"自己的钱",而不必总是向父母伸手。

小学生为何不敢承认错误

问:我有一个11岁的儿子,他很淘气,为此我经常训斥他,这使我们父子关系有点儿紧张。最近,我又发现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犯了错误不肯承认,老爱推卸责任。以前虽说很淘气,但做错了事总还认错,现在却撒谎,找各种理由推脱自己的错误,您说我该怎么办?

答:我认为,孩子推卸责任,不肯承认错误的行为,多半是由家长造成的。我们知道,撒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它并不可怕。而且,孩子撒谎,推卸责任多是有具体原因的,家长如果能够正确对待这一问题,既可以减缓家长自身的焦虑心理,也可以改掉孩子的撒谎行为,使孩子在家长面前勇于承认错误。

您在信中说,因为孩子的淘气,您常常训斥他,这使您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有点儿紧张。我想,这可能是导致孩子推卸责任,不敢承认错误的主要原因。因为您的经常训斥或是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很怕再犯错误,因为他知道,只要一犯错误,您就会训斥他,甚至打骂他。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小,还不那么容易控制自己,常常在一时冲动之下就忘乎所以他犯了错儿,为了不被您训斥或者打骂,他就很容易选择撒谎,推卸的方式来逃脱责任,以此避免遭受打骂。

有的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若做错了事主动承认错误,不但受不到鼓励,表扬反而要挨批评,甚至被家长打骂。这使孩子天真的心灵受到伤害,他们会认为一个人说真话就要被惩罚,而说假话反而可以逃避责任。

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您应该改变您的教育方式,不要粗暴地对待刚满十一岁的孩子。几乎每一位家长都是"恨铁不成钢"的,您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一个正直、诚实、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光靠训斥、惩罚是培养不出好孩子来的,有时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变得爱撒谎。 耍想改掉孩子爱撒谎,不敢认错的缺点,就要允许孩子做错事,允许孩子讲真话,"并且要在孩子认错之后给予表扬。这种宽容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明白,犯了错改正了就是好孩子。而且,他会牢记家长的宽容之心,会学会控制自己,不再做错事。另外,理解孩子,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总是爱玩爱

闹,难免有点淘气,所以,您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淘气,不要把孩子的淘气和错误等同起来。 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允许他犯错误,并帮助他改正错误,使父子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孩子就会逐渐改掉撒谎的缺点。

独生女处处依赖别人是何原因

问;我的独生女今年都十三岁了,却像怎么也长不大似的,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一点儿独立能力也没有。比如,我和她爸晚饭后出去办点事,她就不敢在家里呆着;她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也不爱独立地去思考,只等着大人给她讲,要么就干脆等同学做完后抄人家的;对一些事情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知道她这样处处依赖别人是不对的,但又不知怎样才能改掉她的这个缺点。

答:孩子过份依赖父母、老师、同学是不好的。激烈竞争的未来社会需要创造性、独立性的人才。一个依赖性太强的孩子,离开了依赖对象就茫然失措,寸步难行,试想,当他长大成人、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之后,又怎能生存、发展,有所作为呢?

儿童毕竟弱小,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依赖过程,这和过份依赖是两回事。所谓过份依赖,是指儿童在应该具有一定独立能力的年龄段,仍然过多地依恋父母、朋友,这种依赖性丝毫没有因年龄的增长而减轻。表现为过份依赖的行为多有以下几种:不敢自己独自在家,非要有人陪伴才行;作业不想自己做,依赖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不爱自己洗衣服,等爸爸妈妈来帮忙;对诸事没有主见,依靠成年人帮助拿主意……总之,这些依赖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一、任务上的依赖:就是说在遇到一些任务、一些事情、一些困难的时候表现出过份依赖的心理。二、情感上的依赖:渴望别人对自己表示友好的情感,如果人家对自己非常友善,心情就会愉快,反之,就会沮丧到极点。这种情绪不定、需靠别人对自己的情绪来决定心情的不正常心理,就是情感上的依赖。一般情况下,前一种依赖多表现在年龄较大一些的儿童身上,后一种依赖多表现在较年幼的儿童身上。根据您的叙述,您的孩子基本上属于任务上的依赖这种情况。

依赖性的产生往往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家长对孩子过份宠爱,过份照顾,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独立办事的能力,变得具有依赖心理。尤其是独生子女,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特权"。父辈们的娇宠使孩子易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性,这种懒惰性其实就是过份依赖。过份依赖在学习上的表现,就是您所说的"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不爱独立思考,只等着大人给她讲,要么就干脆等同学做完后抄人家的"。所以,您在焦虑的同时不要过多地去责备孩子,而是应反省自己。仔细想想,您是否过份地爱您的孩子,过份地保护期的孩子了?

要改掉孩子过份依赖的毛病,首先要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孩子的依赖心理多是由家长给养成的。如果家长不能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就很难克服孩子的不健康心理了。

其次,要克服过度依赖性的弱点。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的孩子不是不想独立,而是家长不给他独立自主的机会,万事都为他安排得妥妥当当,这样便在溺爱中削减了孩子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的依赖心理。

第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关键的是要树立儿童的自信心。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多缺乏足够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较低。总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在孩子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他敢于独立的勇气。

第四、在孩子独立地办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为孩子成功地做好某些事情创造条件。因为儿童的心灵是比较敏感和脆弱的,如果总是遭遇到挫折,很容易丧失自信心。家长务必要保护孩子可贵的自信心。

小学生太迷看电视有何良策

问:我的孩子今年九岁,读小学二年级,成绩还算可以。但是,他太迷看电视了,除了写作业,其余时间总是坐在电视机前,不爱和小朋友们玩,也很少和我们交谈。请问,我该怎样管教他?

答:长时间地看电视并且极为孤独的症状,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电视孤独症。儿童心理学认为,电视孤独症多发于三岁以上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患电视孤独症的儿童,大多对艾母和同龄人漠不关心,对电视以外的事物视而不见,不爱与人交流,只愿意和电视中的人物交流情感,有时甚至误以为自己就是电视节目中

的角色。另外,这样极端孤独的儿童,语言发展大多比较迟缓,有时给人以言语单调、刻板、重复的感觉。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体,给儿童带来了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使有些儿童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电视节目中,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好奇、最好模仿、最好学习的时代。电视能够将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生活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是许多孩子都无法拒绝的一种诱惑。据美国的一些市场调查表明,有300万6至10岁的儿童通常在晚上10~11点钟仍在观看电视。一些在校的小学生,平均每天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均不少于3小时。因此,儿童与家人、与周围环境的感情交流逐渐减少、淡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可见,电视在带给人们娱乐的同时,也在与父母们争夺着儿童的情感世界。 一般情况下,纠正这种心理偏差,多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对于孩子看电视过多的行为,家长可给予适当的批评。心理学认为,给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适当的批评都是极为重要的,表扬可以使孩子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批评又可以适当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使儿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负疚,从而改正错误。但是,家长一定要掌握批评的方法,不能靠打骂来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后果报复",即如果孩子电视看得过多,家长可以禁止或减少他们看电视,以此来矫正他们孤独、不与人交流等性格缺陷。与此同时,父母还要多与孩子交流,多为孩子提供与人接触、与人交谈的机会。

二、完全禁止孩子看电视,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最好钩办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着电视,并利用这种机会与孩子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鉴赏能力,又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同时还为孩子提供了与人交流、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当然,家长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看电视,但我想,只要您能隔三差五地抽点儿时间陪孩子看电视,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利用餐问、睡前的时间多和孩子交谈,尤其要和孩子谈谈电视节目。患有电视孤独症的孩子,注意力几乎都在电视上,这是家长打开孩子的"话闸子"的主要契机。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来与之交谈,以避免他们因看多了电视而影响语言的发展,使孩子不致于患有自言自语、语言单调等疾病。同时,这种做法还可以使孩子愿意向家长倾述心中的所思所想,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四、有的家长怕孩子哭闹就打开电视机,借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推给电视去"代管",使两代人之间出现情感距离,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希望父母们能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精戏、散步、逛公园,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他们明白:除了电视,世界上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

五、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长每天都迷在电视上,要看到"再见"为止,很难想象孩子能经得住诱惑。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先要"管教"住自己。

六、让孩子多与小朋友接触。有些家长生怕孩子与外面的人接触,养成一些坏习惯,就习惯于把孩子关在家里,让电视陪伴他们,隔绝了儿童与同龄人的交往。如果能多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将会大大地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反之,孩子由于孤独,只好将电视视为唯一伙伴,与它形影不离。 儿子是个"小马虎"怎么办

问:我儿子读小学二年级,平日成绩挺好的,我们给他出的题他也都能做出来,可一到了考试的时候,他就犯马虎粗心的毛病。每次考完试,他都说考得挺好,可卷子一发下来,满不是那么回事,不是这儿漏了一个数儿,就是那儿少算了一道题。问他,他又都会,就是考试时爱小马虎。请问,怎样引导爱马虎的孩子呢?

答:孩子爱马虎、粗心的毛病,多半是家长没能在小时候多加培养,没有给儿童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所导致的。粗心的毛病容易给人带来麻烦,不但要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考试、还有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灾难。例如,在精密的航天设计、装备过程中,如果因为马虎而看错了小数点儿,或者粗心大意装错了零件,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和灾难将是难以估计的。因此,"小马虎"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什么大毛病,但若不及时纠正,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引起马虎的原因,多与家长和儿童两方面有联系。在家长方面,如果在儿童幼年时期没有对他们进行过系统的训练,或是常让孩子一心二用,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让孩子在一个嘈杂混乱的环境里学习,都有可能养成儿童粗心马虎的毛病。在儿童方面,表现为缺乏责任心,对考试不够重视,稀里糊涂粗心大意。

所以,建议父母们细心观察,先找出孩子马虎粗心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要孩子克服马虎的毛病,需要家长、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才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对大量的课程和考试还都很陌生,还没有养成应对考试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加引导。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下列几种措施,谨供参考:

第一:培养儿童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了事,草草出兵,草草收兵,必然做不好。有了宋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马虎。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光靠说教不行,要靠平日里的习惯培养。比如,在家里父母可以给儿童派一样劳动,让他负责扫地或洗碗,这就是他的责任,干好了要给以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家长不能客气,应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总之,就是让他对自己的一摊子事儿负起责任来。这样,就会逐渐地培养起儿童的责任心,在遇事时不致于敷衍了事。

第二,培养儿童整齐有序的生活。许多生活习惯都是儿童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有规律,不要打破"陈规",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在生活上养成了谨慎的习惯后,在学习上也会逐渐细心起来。

第三,培养儿童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条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援麻将,这些信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坏习惯,有的儿童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业,或者耳朵上戴着耳机,一边摇头晃脑地唱着歌儿,一边做习题。试想,这样怎么能聚精会神呢?不马虎才怪?

第四,引起儿童对考试的重视。虽然我们曾多次呼吁家长和老师不要过分看重分数,不要给孩子增加太多的考试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轻视考试,对考试漫不经心,考试毕竟是检验孩子学习状况的一种手段,应该让孩子重视起来。

第五,培养孩子认真的习惯。有些儿童马虎,是和性格分不开的,尤其是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易患马虎大意的毛病。所以,更需要家长在性格上多加培养,引导他们遇事认真、谨慎

怎样指导"挂钥匙儿童"

问:我们都是双职工,每天早出晚归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生活,所以,孩子放学后总是自己呆在家里,这使我们很不放心,生怕她照料不好自己。报上说,家长要注意对这些"钥匙儿童"的生活指导和心理指导.请问,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给孩子指导?

答:正如您所担忧的那样,"钥匙儿童"要面临许多生活上、心理上的问题,他们或者需要自己吃冷饭,或者需要应付陌生人的来访,或者还会遇到其它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生活上的难题如果解决不好,还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的"钥匙儿童"就有可能被孤独感、寂寞感所包围着,产生一种被遗弃、被忽略的感觉。所以,家长一定要对"钥匙儿童"进行生活指导和心理指导,这样才能使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对"钥匙儿童"的指导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教给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小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还相当差,他们多需要家长的帮助和照顾。对于"钥匙儿童",家长应首先教给他们如何使用家中的一些常用电器。例如,告诉孩子怎样开关电视,怎样自己热饭吃,怎样点火、关火等。同时,家长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应付紧急状况。一旦伤了手脚或是失火时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对于"钥匙儿童",家长们最担忧的是孩子的安全。所以,家长除了教给儿童安全使用各种家用电器外,还要利用在家的时间给他们做出示范,并经常检查这些电器的安全性,把家里危险的东西放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去。如果您实在担忧孩子的安全问题,也可以想办法让孩子在附近集体食堂入伙,或到一些儿童餐厅去吃午餐。

第二,教给孩子接待陌生人的方法。孩子独自在家,很有可能会遇到陌生人来访等特殊情况。一些家长非常担心儿重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把坏人、歹徒引到家中来。因此,家长要在平时教给孩子一些辨别好人、坏人的办法,并给孩子讲一些儿童智斗坏人的故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一些有用的办法,以备急用。比如,有的家长告诉孩子,无论是谁叫门也不要开、无论谁要带你走也不要跟他走,更不要吃人家的东西等等,这些办法都是用来对付陌生人的。另外,家长还要教给孩子怎样接待认识的人。有时,亲戚、朋友

来访,孩子也有可能坚决不让人家进门,这样做就有些不妥,家长要教会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第三,给孩子安排一些活动,以减轻他们的孤独寂寞之感。"钥匙儿童"虽然得不到成年人的细心照顾,但却有许多机会锻炼自己。家长可以给儿童安排一些家务活儿,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能力,又填补了他们的精神空间。孩子独立完成了家务活,要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这样才会增强儿童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的独立、自主顾到骄傲。

第四,"钥匙儿童"容易生出被抛弃的感觉,这种心理家长必须及时地加以疏导,否则会大大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寂寞,不愿意与人交往。如果家长能利用工余时间和节假日,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谈,接触,多关心他们,就会冲淡地内心的孤独感,使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心。 独生子为何老爱多嘴多舌

问:我的独生子有个坏习惯,老爱在大人讲话时多嘴多舌,尤其有客人时更爱插嘴。请问,怎样才能改掉他多嘴多言的不良习惯?

答:儿童在客人面前插言多嘴,说三道四,不一定都是坏事,家长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专家们认为,儿童多嘴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儿童平日里得不到长辈的重视,很想通过插言引起家人、来客的注意。二、是儿童的年龄特征所致。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儿童世界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感兴趣。他们不仅渴望从书本、报章杂志、老师课堂讲授中获得知识,而且渴望了解大人们的事情,希望能接触大人们的世界。当他们听到大人们交谈时,常常情不自禁地要露一手,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三、好动的孩子比较爱插言。儿童的性格不同,也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行动。有的孩子,多嘴括言并投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和心理,只是性格使然,不开口就忍不住。

总之,不管孩子多嘴多舌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家长都要用积极的态度来看待。爱插言多嘴的孩子是聪明可爱的,虽然有时难免会显得不礼貌,会给家长带来尴尬,但这种不受欢迎的行为恰恰说明了孩子思想活跃,有进取心,也说明了孩子没有压抑感,生活的环境比较宽松。成年人顾忌较多,在别人交谈时不轻易插言,这说明成年人的心理压抑感远远超过了儿童。所以,心理学上多把儿童的多嘴多舌看作是理想的性格,家长应该为孩子的这种性格高兴,而不应视为"不良习惯"而加以指责。

尽管我们说多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投有必要去引导了。如果家长能引导孩子这种性格向好的方向发展,将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插言行为呢? 首先,家长要和孩子平等相处。保护孩子身上的锐气,保护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要在家庭中营造平等和睦的生活气氛,允许孩子和大人一起谈论、争辩,不要因孩子"没老没小"就打骂孩子。

其次,适当地给孩子以表扬。当家长听到孩子正确的插话时,要适当给以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孩子更加思维活跃,勇于参与。但是,如果孩子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干扰大人交谈,则应进行教育,让他知道,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也要替别人着想,无视人家的存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第三,教孩子学当听众。善于讲话固然很重要,但善于听话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日常生活里,父母们还要训练孩子当听众,当您们对孩子讲话时,一定要求他们安静地听讲,等家长讲完后再让儿童发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当听众的好习惯。

第四,插言要分场合和内容,家长要教会孩子判断什么时候可以插言,什么时候不能插言。有些场合和一些谈话内容,孩子不适合插言,家长最好提前提醒儿童不要插言,这样可提高儿童人际交往的能力。


相关内容

  • 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2课 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1节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责任意识.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干: 教学难点:生活自理能力是自身能够生存.竞争与发展的基础 一·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设计一 ...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么办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么办? 生活自理能力差是当前小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仅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现在,而且也会给孩子将来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所以,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重点 ...
  •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视角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视角 作者:李晓巍 黄洁琼 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11期 一.问题提出 入学准备指学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1].1990年 ...
  • 浅谈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地 ...
  •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西瓜班 我们年段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 ...
  •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 最新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 1. 教师资格考试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资格考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的重要举措,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 ...
  • 下庄社区儿童之家工作汇报
    下庄社区儿童之家筹建工作情况汇报 (2014年11月19日) 呈贡区雨花街道办事处下庄社区居委会下设13个居民小组,1428户人家,3861人,育龄妇女1644人,0至18岁少年儿童750人.下庄社区自古以务农为生,自呈贡新区建设以来,下庄 ...
  •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
    穆光宗 2012年08月08日15:14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全球社会对"社区养老"逐渐达成共识,打造"养老社区"成为趋势.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品质养老"的典范,其优质服 ...
  • 整理书包通讯稿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俗话说:"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更快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学会整理书包,我们学校一年级在9月18日举行了一次"一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