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概念及表示练习题及答案 - 范文中心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练习题及答案

09/20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姓名: 一、选择题:

1. 下面四个命题:(1)集合N 中的最小元素是1:(2)若-a ∉N ,则a ∈N (3)x 2

+4=4x 的解集为{2,2};(4)0.7∈Q ,其中不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 A. 0 B. 1 C.2 D.3 2. 下列各组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 A. M ={(3, 2)}, N {(2, 3)} B.M ={3, 2}, N ={2, 3

} C.M =

{(x , y )x +y =1},N ={y x +y =1} D. M ={1, 2}, N ={(1.2)}

3. 下列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 0∈{

x 2

=0} B.0∈

{(0, 0)} C. 0∉N D.

0∈N *

4.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是( ) A . {x,y且x 0} B . {(x,y)x 0} C. {(x,y) x 0} D. {x,y且x 0} 二.填空题: 5. 用符号∈或∉填空:

0 {0}, a {a },

π Q,

1

2

Z, -1 Z, 0 N, 0 N *

6.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D={(x , y ) y =-x 2

+8, x ∈N , y ∈N }为 .

7. 对于集合A ={2,4,6},若a ∈A ,则6-a ∈A ,那么a 的值是 . 8. 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组⎨

⎧2x +4>0

1+x ≥2x -1的整数解集合为

9. 已知集合A =⎨⎧x x ∈N ,

126-x ∈N ⎫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为 ⎩⎬⎭

三、解答题:

10.已知A={1,2,a }B , ={2, 3,1},且A=B,求实数a ;

11. 已知集合A ={1, 2, 3},集合B ={0, 1, 2},定义A *B ={a +b a ∈A , b ∈B }

,求集合A *B 。

12、已知集合A ={

x ax 2

+2x -3=0}

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


相关内容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的概念 1. 教材分析: 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负数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利用标准量法计算多个数的平均值的方法: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式: ⎧⎧⎧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整数⎪零 ⎨⎩⎪⎪ ⎪按符号 ① 有理数⎨零 按整数分数 ...
  • 函数的有关概念
    >说课稿 各位上午好!我是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函数的概念>. 首先,我对本节的教材进行一些解读 1.教材地位 函数的有关概念>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二 ...
  • 电大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若集合A ={ a,{a },{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a ,{a }}∈A B .{1,2}∉A C .{a }⊆A D .∅∈A 正确答案:C 2.若集合A ={1,2},B ={1,2,{ ...
  • 数学参考答案
    数学参考答案 1.1 生活 数学参考答案 1.1956:2:18 2.4 3.20:45 4.大 5.33 6.B 7.A 8.A 9.C 10.A 3 11.21.72km . 12.6.0kg 630000(cm) . 13.带2只备用 ...
  • 信息管理原理与方法何斌张立厚主编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信息 信息资源 信息化 信息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数据 知识 CIO 信息的生命周期 企业信息管理师 信息管理学 (1)信息 信息分为"本体论层次信息"和"认识论层次信息&qu ...
  •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 使用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3 教学内容:1.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2.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了解事件间各种关系的概念,会判断事件间的关系: 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知道对立事件的公式,会用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有理数有关知识,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学会整式的加减法.一元一次方程等的运算.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初步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学会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及一元一次方程 ...
  • 3.2[等差数列]第二课时
    3.2 等差数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用函数观点认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理解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的概念及求等差中项: 3.掌握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及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其性质. 难点:等 ...
  • 高一必修一集合教案完整版(精心整理)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