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题材小说与马烽的"诗史"追求 - 范文中心

农村题材小说与马烽的"诗史"追求

07/25

农 村 题 材 小 说 的“ 变异”  

在“ 十七年” 文学的经典作 品名单 中, 人们 一定  会发 现, 农村题材创作 占据 了最 突 出的位置和最 大  的比重。而短篇 小说又是其 中最“ 抢眼” 的“ 亮 点” ,  

不仅 作家众 多、 作 品丰 富 , 而 且 内容 广 阔 、 风格独  

特, 是那个 时代格 外“ 受宠” 的一种 文体 。  

农村题材短篇小说 的蓬勃 发展 , 有两个重 要原 

因。 一是 源远流 长的文 学传 统在 新时代下 的 “ 复  苏” 。 中国古代 文学 中就有 关注农村农 民, 并寄 寓作 

农 村 题 材 小 说 与 马 烽 的 一 诗 史 一 追 求  

代, 鲁迅、 茅盾、 沈从文、 沙汀等一代大家 , 创造 了一  个 波 澜激荡 、 丰茂 多姿 的“ 乡土小说” 潮流 。到 2 0   世纪 4 O年代 的解放 区文学,赵树 理 、周 立波 、 柳  青、 孙 犁等一 批现实 主义作家 , 又开创 了一个 立足  现实 、 土色土香 的农村题 材创作主潮。这 一创 作主 

家深切 同情和 田园牧歌 情思 的创作 思潮 。到 了现 

潮, 是为现实革命 斗争、 为广 大农 民服务 的, 因此被  纳入 了主流政治之 中。建国后的农村题材 文学 , 继  

承和发展的正是这一主潮。 二是 主 流政 治 的 刚 性 要 

求和文学体制 的大力扶持 的结果。 周扬在 1 9 4 9年 

7月 召开 的 全 国 第 一 次 文代 会 的 报 告 中 , 就 明 确 指 

出: “ 国家建设 的过程基本 上就 是一个 变农业 国为   工业 国的过程。过去 因为我们工作重心在农对 , 我   们 的作 品反 映农村斗 争 、 生产 的 , 就 占了最大 的 比   重. - _ …・ 工人 阶级 、 农 民阶级 和革命知 识分子是 人  民民主专政 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 , 我们 的作 品必  须着 重地来 反映这 三个力量 。”  文学成 为国家机  器上 的“ 齿轮和螺 丝钉” , 国家要在农村 进行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 , 文 学就须 密切 配合 。农 村题材小说  自然就优先发展起 来了。  

从二三 十年代 的“ 乡土 小 说 ” 到 五六十年 代 的  

“ 农 村题材 小说 ” ,虽然表现 对象依然 是农村 和农  民, 但概念 变 了, 思想 宗 旨和 审美趣 味也 变了。 乡土  小说 , 表现 的是 背井离 乡、 寓居城 市 的知 识分子作  家, 对传 统 乡村的回忆、 想 象和 审视 , 突 出的是地域 

特色 、 民间文化、 民生疾苦 等等。 农村题材小说这 一   概念 , 在 四十 、 五十年代 的 官方理 论和 文章 中是 没  

有 的, 一般用 “ 以农村 斗争和农 民生活 为题材 的作   品” 这样的旬式来表述。 一直到六十年代 , 才正式有  

段 

岩  

, 

了“ 农村题材小说” 这 样 的概 念 。 如 1 9 6 2年 8月 ,  

中国作 协在大连 开会 , 会议名 为“ 农村 题材短篇 小  

说创作座谈会” 。 这 一 概 念 的缓 慢 演 进 , 反 映 了农 村 

轩 

1 l O-  

作 为 小 说 表 现 题 材 的 不 断 强 调 与 地 位 的 提 

对后来很 多作家 的创作都有深远影响 。湖北  地区, 在周 立波 小说 的 带动和 熏 染下 , 则涌   现 了一个 “ 茶子花派” 。主要作家有周健 民、   谢璞 、 张 步真 、 刘 勇等 , 创 作 了一大批短篇 小   说佳作 。这 一流派重在书写湖南一带的地 域  风景 、 民风 民性 , 呈现 出一 种细 腻 、 明丽 、 抒 

升, 是 乡土 小说 在 新 的 时代 的一 种“ 变异 ” 。   工业题材 、 农村题材 、 革命 战争题 材 , 是 当时  并列的三大文学题材。   从建 国初 期 到“ 文革 ” , 中国农 村经历 了  

波接 一波的革命 、 运动 和建设 。从土 改到  

互助组 、 合作社 , 从高级社 到人 民公社 , 中国   的农村面 貌和农 民命运 ,可谓翻 天覆地 、 变   幻莫测。农 村题材 小说 , 就是要 跟踪政 治和  政策 , 反 映农 村 的时代 巨变 , 表 现 农 民 的斗   争和 生活 , 特 别是农 民 的进 步 和成 长 , 突出   所谓 的“ 路线斗争” 和“ 阶级斗 争” , 展 示社会 

情、 隽永 的艺术特色。文学流派 的产生 , 标志   着作家 审美追求 的活跃 与 多样 , 也意味着 短  篇小说 文体 的创造与成熟。但对这 些文学流  派是否存在?有哪些特征?一直存 有争议 。  

“ 十七年” 时期的农村题 材短篇小说作家  群 ,是 一个 庞大而整齐的创 作方阵。它基本  有三部分作家组成。一部分是生活工作在 国  

主义 的发 展道 路 和前 景 。 同时 要努 力运 用   “ 通俗化 ” “ 大众化 ” 的艺术 形式和语 言 , 使 农 

村题材小说真正走进农村和农 民中去 。应该  说, 当时选 择 一条 社会 主 义文 学道 路 , 有 其 

统 区的进步作家 , 如沙汀 、 师佗 、 骞先艾、 刘树 

德 等 ,他们 在解放 前创作 有许 多优 秀作 品 ,   但 解放后 大都担任 文艺界领 导职 务 , 创作 思   想与 时代 渐渐 隔膜 ,虽然 也有作 品问世 , 但  质量却有所逊色。另一部分 是来 自解放 区的  

历史 的逻 辑性 、 合理 性 , 而且 奇迹 般地 创 造  了一个 文学 的新 时代 ,涌 现 了大 批清新 、 刚  

健 的优 秀 作 品 。 但 它 思 想 和 体 制 上 的 政 治   化, 观 念和 审美上 的 激进化 , 给“ 十七年 ” 文 

革命 作家 , 如赵树理 、 周立 波、

孙犁 、 秦兆 阳、   骆 宾基 、 康 濯、 马烽 、 西戎 等 , 不管 是工 农作 

家、还是知识分子作 家,他们真诚地热爱 国   家、 献身 文学, 成 为新 中国文学 的主流作家 。   再一部分 是建 国后成长起 来的青年作 家 , 如 

学带来 了严重损害 , 则是无庸讳言 的。   农村题材 短篇 小说在 五六十年代 , 不仅 

得天独厚 、 强劲发展 , 而且“ 百花争 艳” 、 形 成  了不 同的文学思 潮和流派 。华北 山西 的“ 山   药蛋派” , 作 家大都 来 自革命 解放 区 , 赵树 理 

是 自然 形 成 的 一 位 “ 主帅” ,重 要 作 家 作 品  

李单、 刘绍棠、 王汶石、 谷峪、 茹志鹃、 吉学霈、   浩然、 林 斤澜、 段荃 法、 王杏元 等, 他们 以全 新  

的观 念和感 情去感 知时代 巨变 , 以灵动的笔 

有: 马烽《 韩梅 梅》 《 “ 三年 早知道” 》 , 西戎《 宋   老 大进 城》 《 赖 大嫂》 , 束 为《 好人 田木 瓜》 《 老  长 工》 , 孙谦《 伤 疤 的故事》 《 南 山的灯》 , 胡正   《 七月古庙会》 《 两个巧媳妇》 等。这 一流派 的   作 品乡土 气息 浓郁 , 人 物形 象逼 真 , 表现手   法写实。在 第一代作 家的扶持 和影 响下 , 又 

有 了“ 山 药蛋 派 ” 的 第 二代 作 家 。 同属 华 北 的  

墨去描写新 的农村和农 民, 创 作 了大量充满  生机 的短篇 小说佳作 ,成 为文坛 的生力军 。  

自然 , 与老 一代 作 家相 比, 他们 思想文 化 功  

底 的 薄弱 、 艺 术表现 方 法上 的 稚嫩 , 也突出  

地 显露 了 出来 。  

马烽 : 用短篇谱写农村历史 

马烽 ( 1 9 2 2 —2 0 0 4 ) 是 当代 文学 中一位  重要 的农村题材 短篇 小说作 家。他是 “ 山药  

河北 一带 , 还 产生 了“ 荷 花 淀派” 。这 一流派  的“ 领 袖”自然 是创 作 了名篇 《 荷 花 淀》 的孙 

犁 。孙 犁在解放 区是 以短篇 小说 闻名 的 , 但 

建 国后 作 品锐 减 乃 至 辍 笔 。这 一 流 派 的代 表 

性作 家作 品有 : 刘绍 棠《 青枝 绿 叶》 《 大青 骡 

子》 , 丛维熙《 七月雨》 《 南河春 晓》 , 韩 映山《 鸭   子》 《 水 乡散记》 ,房树 民 《 一天夜里》 《 渔婆》  

等 。这 一流 派着 力表 现 北方 水 乡的地域 特  色, 追求 一种 朴 素 、 淡雅 、 柔美 的审美 风格 ,  

蛋派” 的“ 主将” , 赵树理之后成为这 一流派 的   “ 领军” 人物。他 出生于 山西孝义农村一个贫  农家庭 。1 9 3 8年参加抗 日游击 队, 1 9 4 2年  进延 安“ 鲁 艺” 附设 的部 队艺术 学校 学 习两 

年, 之后 在 晋绥边 区的报

纸 、 刊 物上 担任 编  辑 、主编 职务。1 9 5 1年进京在 中国作 协学  

l j l ・  

习、 工作 。1 9 5 6年又调 回山西 , 长 期担任省  文联 、 省作 协的领 导工作 。l 9 8 9年又奉调 中  

的主要作 品有 : 短篇小说《 解疙瘩》 《 结婚》 《 一  

国作 协担 任党 组 书记 职务 ,同时兼 任 副主  席。 他从 1 9 4 2年开始发表作 品, 著有长篇小  说《 吕梁英雄传》 ( 合作 ) 、 《 玉龙村纪事》 , 中篇  小说 《 袁 九斤 的故 事》 , 电影 文 学剧 本《 我们  村里 的年轻人》 《 泪痕》 等。而倾 力最 多、 影响  最 大 的是他 的 短篇 小说 ,一生创作 五十 多   篇, 各个 时期均有代表性作 品。   马烽 的短篇 小说 , 表 现 了中国农村每个  历史 时期 的社会 变迁和 斗争生 活, 以及农村  的 日常生 活和 民情风 俗 ,刻 画 了农村 先进 

的、 中间 的 、 落后 的等各种 各 样 的农 民形 象  以及他们 的精 神心理世界 。他在 小说艺术上  既追 求“ 通俗 化” “ 大众化 ” 的民族风 格 , 又积  极借 鉴现 当代 小说 的开放 、 多样 的形 武和 手 

法, 形 成 了一 种 朴 素 、 精练、 幽默 、 厚 实 的 艺 

架弹花机》 《 韩梅梅》 《 “ 三年早知道” 》 《 一篇特  写》 《 四访 孙 玉厚》 《 我 的第 一个上 级》 《 老 社  员》 等 等。他真诚地 描写 了社会主义 集体 的  

不断发展和 壮大 , 同 时也尖 锐地揭 示 了农村  工作 中的盲 目冒进 、 或 左 或右 、 弄 虚作假 等   现象 。他 精心 塑造 了一批 勤劳善 良、 勇于创  造、 爱 社如 家的 新农 民形 象 , 同时深入 地展 

示了 中间农 民、 落后农 民被 “ 改造” 的 曲折 和  

痛苦, 他们 身上 不 时抬头 的 自发倾 向 , 以及  公 社社 员潜 滋 暗长 的 同社会 主义 的 “ 离心  力” 。他 写 了小农 经济 同社会 主义 的矛 盾冲  

突 ,但他 并没有 上升到路 线斗争 的高度 , 更  没有 去编造所谓 的阶级斗争。  

新时期文 学 中“ 复 出” 的马烽 , 面对整 个  国家从计划 经济 向市场 经济 的转型 , 面对农  村新 的生产 责任制对 人 民公社体 制 的取代 ,   他 的 思想感 情经历 了一个复 杂的转变过 程。  

术特色 。茅 盾 曾经给 予 : “ 洗练 鲜 明, 平 易流  畅, 有 行 云流水 之势 , 无 描 头画角 之 态”  的   恰 当评价 。他 曾提 出短篇小说 要追 求 “ 新、  

短、 通” 的创 作 主 张 , 即 努 力 表 现 新 的 时 代 和 

他在 《 野庄 见闻录》 《 新任 队长钱老大》 《 结婚  现场 会》 《 彭成贵老 汉》

等作 品中, 一方面表现  生产责任制 后农村发 生 的深 巨变化 , 农 民身   上焕发 出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 , 另一方 面揭 示   了农 村工 作干 部 中的“ 极左 ” 遗 风和 主观 主   义、 形式主义等倾 向。  

可以说 , 马烽 书写 了一部从 四十年代初  期 到八 十年 代 中期 共 四十余 年 的农村 变 革  历史 , 堪 称 一部土色土 香 的农村 “ 史诗 ” 。尽  管他遵 循现实 主义的创作 原则 , 表 现 了一定  的农 村和农 民生活的 真实 , 但 由于他 对 主流  政 治、 路线 、 政 策的虔诚 信奉 , 也发表过 一些 

歌 颂“ 左倾” 路 线 的作 品 , 个 别 作 品则 有 明 显 

生活 、 写得 短小精悍 、 写得通俗 易懂 , 他 的小  说很好地体现 了这一创作追求。   马烽在 他 的一系列短篇 小说 中, 描绘 了  

幅宏 大 的、 完整 的、 错 综复 杂 的农 村 历 史   从 抗 日战争到解放 战争 、到土地 改革 ,  

长卷。  

是 中国农村 的反帝反封建 时期 , 史称 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马烽 在短篇 小说《 张初  

元 的故事》 《 一个 雷雨 的夜 里》 《 谁 可 恶》 《 金 

宝娘》 《 光棍 汉》 《 老瘾戒烟记》 《 村仇》 《 赵保成  老 汉》 等作 品 中, 浓 墨重彩地 描 绘 了抗 日战   争 的艰 难 悲壮 , 解放 战 争 的残酷 激 烈 , 土 地  改革 的深 广和 卓 绝。在 长 期 的战争 和 革命  中, 中国农 民觉醒 和成 长起 来 , 涌现 出无数  先进农 民和英雄人物。封建地主 阶级退 出历  史舞 台, 一个 崭新的社会 艰难地诞 生 了。  

从 互 助组 到初 级社 、 高 级社 、 人 民 公 社  以 至“ 文化大革命 ” , 是 中国农村 的社会 主义  

的概念化 、 图解化现象 , 同赵树 理相 比, 显示 

了他 思 想和 艺 术 上 的 某种 盲 目和 局 限 。  

注释 :  

①周扬: 《 周扬文论选》 第3 8 5页, 人 民文 

学 出版 社 2 0 0 9年 9月 版 。  

② 茅盾 : 《 反 映社 会 主义跃进 的时代 , 推 

动社 会 主 义 时代 的 跃 进》 , 《 人 民文 学) 1 9 6 0   年 第 8期。  

责任编辑 : 黄 风 

改造和建设 时期。这二 十 多年是 一个狂 热 、   探 索与屡屡 失误 交织的时期 。马烽在这一段 

l l 2・  


相关内容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 ...
  • 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
    (2012-11-14 20:48:16) 转载▼ 标签:名著典藏 分类:文化巡礼 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 时代画卷 文苑瑰宝 黄志坤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 ...
  • 八上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人教版八上语文字词.文学常识归结分单元试题 注音或填字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 业已 绥靖 阌乡 聿 鄂 豫 阻遏 疟 子 寒噤 蹿 仄 wāi( ) 张huáng( )失措 拂晓 瓦砾 地窖 jū( )躬 颤( )巍巍 箱qiâ( ) 制裁 ...
  • 七月派小说
    三.艺术特点 1.以"主观战斗精神"拥抱"客观真实"的现实主义". 七月派现实主义文学,其核心是人,其功用是民族战争中的精神斗争.具体来说,在七月派文学理念中,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东西必须是作家 ...
  •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创办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1932年结束.文学研究会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 ...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
  • 人物形象分析
    ● 諶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1, 陆文婷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满腔同情与挚爱,熠熠闪光,栩栩如生.她身兼三职:医生.母亲.妻子. 2, 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毫无怨言,全身奉献,把精力投入病人身 ...
  • 莫言的小说思想
    莫言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家,也是当代具有思想个性的小说家. 在莫言的小说思想中,他对小说语言的独特认识,主要表现在对小说语言的民族化追求方面. 在世界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不仅物质生活日益趋同,而且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趋同,最集中地蕴 ...
  •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复习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作者.作品:鲁迅,原名周作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5月,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 ...
  • 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
    1.古代文学:古代希腊文学.古代罗马文学.早期基督教文学.(世俗与人本意识.神圣与理性意志,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两大源头) 2.人类童年时代:古希腊文学.特征:a.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c种类繁多具有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