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举考试的讲座(三)中国的科举轶事 - 范文中心

关于科举考试的讲座(三)中国的科举轶事

04/04

(2010-07-10 19:04:00)

转载▼

标签: 杂谈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有些人对高考看得很重。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历程而已,并不是全部。我把在广西电视台《读书时分》关于高考的讲座整理出来,放在自己的空间,有心人也可以从中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第三讲:中国的科举轶事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读书时分》。今天我们继续就中国科举史话的一些问题,谈一下相关的内容。

大家知道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一直到满清末年结束,科举制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在这1300多年的历史中,与科举有关的一些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比如说我们大家知道在隋朝开始实行科举考试,那么在隋朝实行的科举考试中,它的考试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只是考一门,就是文学方面的内容。

到了唐代以后考试的内容在逐渐地增加,考试的难度在增大。由于又有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参加考试的人数也在增加,所以随着这个科举制度不断地向前发展,与科举考试有关的一些轶事也产生了。比如说像我们大家知道的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就是写《游子吟》的那个诗人。这个孟郊他16岁参加科举,一直到46岁才考中,那么这中间经历了30年的学习生涯。在这30年当中,他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所以他考中以后心情是非常高兴的,所以在唐诗里面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就是《登科后》,这首诗只有四句,前面两句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所谓的“昔日龌龊”就是从16岁到46岁这段时间读书的艰难生活。那么后面两句是比较有名的,就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当然孟郊这里所说的“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其实他不仅仅是看花,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的抑郁生活的一种倾吐。那么今天他能够考中,心情自然是非常高兴的。这个里面的“走马观花”,他有一种给自己做宣传的作用。

唐代的这种情况到了后来就逐渐的开始变得广泛一些,因为随着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特别是经历了宋代,科举制达到了鼎盛。

明清两代的读书人对科举做官的欲望显得更为强烈,与此相同的是人们更加重视考试的结果,对考试的一些要求也提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地步,比如说像明代的大诗人杨慎,就是写《三国演义》开篇词的那位。他做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很有名的一首词。这个杨慎在科举考试的时候曾经连中三元。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考中状元的有200多位,但是能够连中三元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杨慎连中三元以后,因为他的父亲在朝廷里边做官,而且是分管教育这一块的,所以很多人对杨慎的成绩提出了异议。于是皇帝下诏让杨慎在某月某日在皇宫前面的一个鳌,在一个鳌的头上站着,接受相关的官员的考试。

杨慎在那一天就站在那个鳌头上,大家向他提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这个提问从早晨一直持续到晚上,其中有一个人拿着一个竹篮子问杨慎:“竹篮里边装的是什么?”杨慎讲:“竹篮里边装的是东西。”这个人进行反驳说:“这里边装的不是东西,而是南北。”杨慎给他进行了一番解释说:“按照方位来讲,这个南是属于火,竹篮里边不能放火;这个北属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所以只能是放东西。那么东是金,西是木,里边可以放金木。”杨慎的这个回答博得满堂喝彩,因此大家没有考住他,杨慎得以独占鳌头。所以我们现在把考试第一名的人称为独占鳌头,就是从杨慎这里边来的。另外我们把一些所谓的物品叫做“东西”,这个也是从杨慎这个故事来的。

到了清代,我们知道清代很多的大官都是进士出身,那么清朝实际上有一个规定,规定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说凡是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人,对朝廷有一定贡献的人,如果这种人又是进士出身,那么在他去世之后,皇帝给他加的谥号就可以是“文忠”或者是“文正”。那么如果你没有进士这个头衔就不能赐封。所以我们看到像曾国藩还有左宗棠,这些人都曾经被清朝所加了谥号,曾国藩叫“曾文正”,左宗棠是“文忠”。他们事实上并没有中过进士,他们的这个进士是皇帝所赐的,“赐同进士出身”。即便是这样,曾国藩和左宗棠仍然为他们没有考上进士耿耿于怀,以至于左宗棠都要带兵进军新疆平定叛乱的前夕,左宗棠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要参加这个进士的考试。后来慈禧为了安慰他就说,现在前线的军情比较急,你就不用去(考试)了,我们“赐你同进士出身”,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给一个名誉上的这么个学位,那么有了这个学位以后,有了这个头衔他在去世之后,就可以给他加一个“文正”或者说“文忠”。所以可见像这种类似的科举的仪式,即便是像曾国藩或者左宗棠这类的大人物也是不能免俗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科举制度它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影响,上到曾国藩这类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下到我们的普通老百姓,都不可能不受影响。那么今天的这个话题,我们先谈到这里。


相关内容

  • 从清朝科举状元和落第秀才的后来知名度对比
    第一组:傅以渐 王式丹 毕 沅 林召堂 王云锦 刘子壮 陈 沅 刘福姚 刘春霖 第二组:李渔 洪 升 顾炎武 金圣叹 黄宗羲 吴敬梓 蒲松龄 洪秀全 袁世凯 请读者回答我的问题 ,你知道的和了解的那个组里的人更多呀? 结果肯定是:第一组里的 ...
  • 隋朝科举制度浅析
    隋朝科举制度浅析 政治系2010级 路宽 学号:2104053085 隋朝科举制度浅析 摘要: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从起源到没落经历了1 300 多年,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研习国内外学者对中国 ...
  •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监测(段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礼 运>描述当时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quo ...
  •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
    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4.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 ...
  • 代科举制度对当代公务员制度的借鉴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及借鉴 [摘 要]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而后一直沿袭到清末,历时1300多年,是我国自隋以后一直沿用的一种选官制度,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并对近代西方各国的文官考试制度的建 ...
  • 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
    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中政治录用的典范,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现代各国政体中的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老的科举制仍然具有其现代意义.作为一种精 ...
  •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读书报告
    姓名:gegebao 院系:学号: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读书报告 摘要:产生于汉代.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仍然作为主要选官制度.并且可以看做是科举制度的前身和母体的察举制度,在其发挥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巨大影响的七八百年历史里,并非一成 ...
  • 20**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精选100题(含答案) 姝良:每道题目认认真真的看,去识记,这100道题目弄明白了考试基本上文言常识题没多大问题.每天记10道,反复记忆,回头我考你.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 评价戚继光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