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血液系统 - 范文中心

第四篇血液系统

05/11

血液系统

一、 名词解释

1. 缺铁性贫血(IDA ):是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从而继发红细胞内的铁缺乏,最终引起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

亢进,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

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填空题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器官是骨髓。

2、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

3、输血时发生血红蛋白尿,首先应考虑为溶血反应。

4、诊断贫血最主要的指标是血红蛋白浓度。

5、成人缺铁性贫血的最多见原因是慢性失血。

6、正常人为满足身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铁量,需每天从食物中摄入铁约1-1.5mg 。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的治疗是糖皮质激素。

8、淋巴瘤最常累及的部位是淋巴结、扁桃体、 脾及骨髓。

9.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和感染三大症状。

10. 溶血的原因有供、受血者血型不合;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

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等。

11. 机体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粒细胞<0.5×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

三、判断题

1.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发热。√

2. 铁在人体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血小板功能异常。

×(免疫因素)

4.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致死原因是颅内出血。√

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的是溶血。×(出血)

6. 胆汁的每日分泌量约为500~800ml。×(600~1000ml)

7. 急性牙髓炎最有效的止痛方法是抗生素+止痛药。×(开髓引流)

8. 胃溃疡疼痛的节律表现为进餐时痛。×(餐后1/2~1小时痛)

9. 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10. 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是胃镜检查,目前行急诊胃镜

检查的时间多主张在出血后24-48小时。√

11. 急性阑尾炎的最常见病因是肠道其他感染蔓延。×(阑尾管腔阻

塞)

12. 急性阑尾炎发生穿孔后腹痛可遍及全腹。×(暂时减轻)

13. 容易引发结直肠癌发生的食物是高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饮食。√

14. 痔的特点是便时、便后疼痛。×(间歇无痛性便后出血)

15.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粪口传播)

16. 重型肝炎饮食护理应给予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

饮食。√

17. 行腰椎棘突骨髓穿刺应选择的体位是仰卧位。×(侧卧位)

18. 诊断贫血最主要的指标是血红蛋白浓度。√

19.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特点为全血细胞减少。√

2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突出的体征是脾大。√

21. 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肝、脾和淋巴结。√

四、单选题

1、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器官是(D )

A. 卵黄囊 B.肝 C.脾 D.骨髓

E. 淋巴结

2、血液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A )

A. 贫血 B.出血

C. 发热 D.肝、脾、淋巴结肿大

E. 胸骨压痛

3、贫血的诊断标准下列正确的是(C )

A. 男性<160g/L,女性<150g/L

B. 男性<130g/L,女性<120g/L

C. 男性<120g/L,女性<110g/L

D. 男性<90g/L,女性<80g/L

E. 男性<60g/L,女性<50g/L

4、患者,女性,35岁。反复出现皮肤瘀点,并有鼻出血,月经过多。

进来出现贫血、脾大,下列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D )

A. 适当限制活动

B. 预防各种创伤

C. 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D. 及时用手挖鼻腔内血痂

E.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

5、预防溶血反应的措施不包括(E )

A.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B. 怀疑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

C. 积极寻找溶血原因

D. 准确核对患者与供血者血型

E.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患者,女性,消化道溃疡久治不愈,今突然呕血700ml ,立即给

予输血,15分钟后患者主诉头痛、发热、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

痛伴胸闷、气促。护士应首先考虑患者发生了(C )

A. 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 空气栓塞 E.急性肺水肿

7、贫血患者最主要的体征是(A )

A. 皮肤黏膜苍白 B.四肢远端感觉麻木 C.端坐呼吸

D. 心浊音界增大 E.腹胀

8、患者,男性,39岁,近年常有胃痛,未到医院就诊,近一月感疲

乏无力,面色苍白,Hb92g/L。医生确诊为贫血,其最主要的护理诊

断是(C )

A. 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B.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

C. 活动无耐力 D.有感染的危险

E. 组织完整性受损

9、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A )

A. 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 骨髓性病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 巨幼红细胞贫血

10、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的首选方法(A )

A. 口服给药 B.静脉给药 C.肌肉注射

D. 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11、患者,女性,24岁,因缺铁性贫血住院治疗,饮食指导患者进

食含铁丰富的食物。下列食物中含铁最少的是(E )

A. 鸡肉 B. 海带 C. 木耳 D. 猪肝 E. 牛奶

12、患者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治疗过程中为增加铁的吸收,对患者

行口服铁剂治疗,护理措施正确的是(E )

A. 选用水剂铁 B.补充内因子

C. 空腹时服用 D.同时给予维生素B 12或叶酸

E. 同时服用维生素C

13、缺铁性贫血患者遵医嘱服用铁剂治疗,但服用铁剂后出现黑便,

可能的原因是(E )

A.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B.肠粘膜破溃出血

C. 应激性溃疡 D.胃肠道小血管破裂出血

E. 与肠道内硫化氢生成黑色硫化铁

14、患者,男性,22岁,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月余,上午

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呼吸急促。作为值班护士,你判断

患者可能发生了(C )

A. 高血压危象 B.脑梗死 C.颅内出血

D. 脑动脉痉挛 E.高血压脑病

15、患者,男性,22岁,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月余,上午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呼吸急促。根据其目前状况,下列主要的处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D )

A. 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B.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C.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D. 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

E.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16、严重出血的急性白血病者,最危急的症状是(C )

A. 眩晕、耳鸣 B.突然腹痛 C.头痛、呕吐

D. 关节疼痛 E.肉眼血尿

1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可能的首发症状是(D )

A. 贫血 B.出血 C.感染

D. 淋巴结肿大 E.脾大

18、某白血病患者,入院后因体力减退,骨痛难忍,化疗后出现脱发,恶心,患者感到悲观、失望,不想再治疗下去,你认为最适合的护理措施是(C )

A. 请家属陪伴

B. 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C. 耐心解释病情,使患者解除精神压力

D. 满足患者提出的各种要求

E. 减少患者孤独感

19、患者,女性,26岁。因月经量增多4个月伴牙龈出血2周入院。查体: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4×109 /L,血小板20×109/L。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正确的是(E )

A. 适当限制活动 B.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C. 避免各种外伤 D.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E. 病情好转后即可停药

20、引起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常见的原因是(D )

A. 严重创伤 B.恶性肿瘤 C.休克

D. 感染 E.妊娠高血压

五、多选题

1. 移植后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是(C D E)

A. 水果 B.鸡、牛、羊肉 C.烤制食品

D. 油炸食品 E.腌制食品

2. 下列有关贫血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E )

A.贫血可有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

B.贫血症状的轻重与患者年龄无关

C.贫血发生缓慢者,机体能逐渐适应

D.贫血可出现疲乏、困倦、心悸等表现

E.女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月经失调

3. 引起出血性疾病的原因包括 (ABCD )

A.毛细血管壁异常 B.血小板数量减少 C.血小板质量异常

D.凝血障碍 E.白细胞减少

六、 简答题

1. 贫血患者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答:贫血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①病情观察:详细了解患者当前的症状与体征。②限制活动: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减轻组织耗氧和缓解临床症状,特别注意叮嘱患者不要进行突然改变体位的活动。③吸氧:严重贫血患者按医嘱给予吸氧。④输血、补液:根据医嘱给患者进行输血、补液治疗。⑤饮食: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蛋黄)。⑥预防感染:保持床单位的清洁与干燥,减少患者皮肤因摩擦而造成的损伤,减少患者的机会。病室每天空气消毒,指导患者每天用漱口水漱口,清洁口腔,用软毛刷刷牙,护士每班检查患者口腔黏膜有无

溃疡、出血。指导患者每天用清水洗会阴。⑦健康指导:向患者解释疾病相关情况,使其增强自信,配合治疗。

2. 简述输血过程中发热反应的预防措施?

答:输血过程中发热反应的预防措施包括:①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体温、血压1次。②注意保暖,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或抗组胺药物,必要时肌内注射异丙嗪或哌替啶25mg 。③输血前滤去血液中所含致热原、白细胞及其碎片是常用预防方法。④输血开始15分钟输入速度应缓慢。

3.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应采取哪些预防出血的措施?

答:(1)检查患者全身皮肤有无瘀点、瘀斑,与穿刺后,针眼处按压5分钟以上以预防出血。保护皮肤黏膜,避免外力碰撞;(2)勿用普通牙刷刷牙或用牙签剔牙,以防牙龈出血,可用柔软棉签擦拭牙龈。勿进食粗糙食物,以免刺破口腔黏膜,宜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保持鼻腔黏膜的清洁湿润,每日用湿棉签清洁鼻腔和复方薄荷鼻滴液,不用力擤鼻或挖鼻,防止鼻出血;(4)避免活动过度,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可能,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颅内出血。遇有患者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要及时通知医生迅速给予处理。发生DIC 者,作相应处理。

七、 病例分析题

1. 患者,女性,21岁,行右股骨切开整复,术中输入B 型血200ml 后,出现寒战,发热,血压由105/85mmHg降至60/50mmHg,诉有腰痛,切开渗血不止,尿呈酱油色。

(1)请判断患者发生了什么问题?

答:患者发生了溶血反应。

(2)上述情况应如何防治?

答:防治措施包括:①输血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②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输液通路,严密观察病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尿色、尿量的变化,准确记录摄入量和排尿量,注意有无少尿或无尿,必要时留臵尿管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③积极寻找溶血原因,如迅速核对患者及供血者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及血袋姓名等有无差错。④遵医嘱防治低血压、急性肾衰等。


相关内容

  • 人体的物质运输网络-循环系统(3)(4)??血管系统
    人体的物质运输网络-循环系统(3)  血管系统 提要:血流的管道系统: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动脉及其分布:静脉及其分布::动脉与静脉的中间地带,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毛细血管:几个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冠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等;心脏:冠脉循环 ...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经循环系统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 ...
  • 浅谈医患沟通的作用与技巧
    164管理·教育·教学中国医药指南 2010 年 9 月第 8 卷 第 27 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September 2010, Vol.8, No.27 就医时的不安.焦虑等情绪[7],更加规范门诊管理, ...
  • 初一生物知识点
    初一生物练习册(第二册) 第五章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基础知识: 木质茎(杨木)的结构和功能与草本茎(玉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导管:位于韧皮部,死细胞,从上到下运输有机物 筛管:位于木质部,活细胞,从下到上运输水 ...
  • 生物中考知识点
    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中考生物考点汇总 (一)消化 1.营养物质: 注:葡萄糖也是不需要消化既可被吸收的营养物质,三类大分子有机物是淀粉. ...
  •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4-6章
    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集4-6章 第四章 呼吸系统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 2.平静呼气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 3.肋间外肌促进呼气过 ...
  • 7下生物复习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2)人类的进化过程: 树上生活下地生活 森林古猿直立行走早期人类东非人现代人类 2.人的生殖 A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 ...
  • [基础理论]呼吸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本文节选自<运动生理学>第四版 作者:Jack H. Wilmore David L. Costill W. Larry Kenney 译者:王瑞元 汪 军   审译:曹建民 先前提及,大强度运动可以导致乳酸和H+堆积.虽然对酸 ...
  • 初一下册生物复习资料[1]
    生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人的由来: 1.四种类人猿: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人类和类人猿的主要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即直立行走:(2)能够制造 和使用工具 ...
  • 凝血及抗凝血机制
    凝血及抗凝血机制 一. 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止血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血管痉挛到血小板血栓形成,成为血小板凝块,最后促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机体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另外还有纤溶系统 ,三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