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 范文中心

36.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05/09

36.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一、专题解析

人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写人呢?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可分为正衬(用好的衬托出更好的)和反衬(用坏的衬好的或用好的衬坏的)两种。

在写作中为了把人物描写的更丰满往往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二、 知识结构图

侧面描写

三、写作指导,实例引领

(一)知识点解析

1、怎样处理描写

(1)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文章离不开人物,人物要有性格(即常说的人物形象),而性格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的行为,所以动作行为描写是描写人物最常用的方法。怎样才能把动作行为写得具体、生动、传神?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片断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解析一:

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

(2)语言描写要插入动作神态。人是会说话的,所以写人的文章大多离不开语言描写。但写语言就只写语言,写对话就只是问什么答什么,而忽略了人们说话时带有的不同情绪、不同神态,以及各种手势动作等,文章就不会生动形象。这样,语言描写的作用也就会大打折扣。

片断二:

①小明对小李、小张说:‚我看见一个家伙穿着一件中裤,是用尿素袋制成的。‛小明还没说完,便忽然大笑起来,‚他……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②小明笑了一阵,又傍着小李和小张的肩膀坐下,乐得合不拢嘴,但他还是说了:‚一个家伙……穿一件用尿素袋制成的中裤,‛又大笑起来,‚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的文字‛。

小明说着哈哈大笑,笑得流出了眼泪,站了起来。

小李也站起来,用手捧着肚子,尖声笑起来,就跟哈叭狗的叫声一样。

小张的笑声提高了两个调门,而且笑得那么厉害,站也站不稳了。

解析二:

这两段话描写的是同一话题,但①只是一对一说的,只写了对话的内容,显得空泛,不传神,而②不仅写了对话的内容,还在对话中穿插了说话人的神态和动作,写出了笑的动态美,既形象,又生动,好像那三个人就站在我们面前表演“笑”一样,活灵活现。

(3)写外貌要融入情节,体现个性。一个人出现,我们第一眼可能会注意他的外貌,所以外貌描写在写人的文章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写作中的问题出在,大凡写人的作品,对人物进行刻画,一开始便从头写到脚,比如写《我的妹妹》开篇便是“我的妹妹圆圆的脸蛋,红红的嘴唇,黑黑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长长的辫子,穿一件花布衣服、蓝布裤子,脚上穿一双白色运动鞋„„”这样的描写,让人家反而以为你的妹妹是布娃娃呢,没有人的气息,没有人的活性,很呆板。这样的描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游离于情节之外,没有个性,没有创新,常常起不到表现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作用。

片断三:朱自清《背影》父亲外貌: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解析三:

由于作者将父亲肥胖的体态,臃肿的衣着,走路腿脚不灵便等外貌描写融入去月台买桔子的情节中,就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艰难,突出了其爱子的深情。

(4)景物描写要层次清晰、角度多样。写景要注意安排好写景的层次,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描绘。让我们来品读一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段写景的文字:

片断四: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解析四: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由低到高);

皂荚树桑葚菜花草间(由高到低);

草间云霄(由低到高)。

层次清楚,富于变化,十分形象生动。

2、常用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如《母亲的回忆》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而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托母亲勤劳的品质。又如我们熟悉的《故乡》一文中,写杨二嫂的行为就是为了衬托闰土。

(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这里重点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的情景)

(3)以物衬物。

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云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二)例文: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

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例文解析:

《口技》一文中作者描写口技表演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通过这些句子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

另一方面‚满堂寂然,无敢哗者.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通过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及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写听众的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此外,课文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的不凡.本文运用侧面描写表现这场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片断练习设计

从下列选择一个题目,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1、一个好消息 2、一个发怒的人

五、习作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际遇中,总会遭遇到一种微妙的变化,这些微妙的改变让我们的人生有了很多不寻常的体验它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调皮和任性,可能是由于误会和固执,可能是由于触动了心灵深处的柔软„„它的表现有时似是而非,有时苦甜参半,有时又让人哭笑不得„„。

请以“微妙的感觉”为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导航:“微妙”,意思有“深奥玄妙”或者“两者关系容易破碎受损,随

时可能出差错,需要深入了解,细心体会和细心掌握”等。这个世界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精彩无限的人生画卷——形形色色五味杂陈的百态人生。但是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饮,选定的题材宜小、宜细、宜精,如人情世故:小女孩的稚气与娇媚,小男孩的调皮与任性,亲人之间的宠溺与无奈,邻居友人的傲慢与偏见„„如自然风物:鲜花初绽的曼妙,金色落日的忧郁,疏林浅水的行吟„„这些需要考生独特的经历,独特的发现,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行文过程中要用细节来彰显,还可以有所寄寓,如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


相关内容

  • 6口技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6课 <口 技> 编制人:李世伟 复核人: 使用日期:2012.3.13 编号:06 今日名言: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学习目标] ...
  • 初二记叙文阅读)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 ...
  • 11.端午日
    课题 <端午日> 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 学习本文虚实相生.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 3.体验淳朴民风,激发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 ...
  • [精品资源]20XX年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
    2014年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 2014年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饶水知音 2014年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 [教学要点] 1.继续讲解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表现手法 2.课堂训练. 3 ...
  • 我的三个爸阅读答案
    篇一:我的三个爸阅读答案 篇二:我的三个爸阅读答案 篇三:我的三个爸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父亲>,回答问题.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 ...
  • 记叙文的阅读答题巧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 ...
  • 第一课:海燕
    课题:<海燕> 第一课时 自学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阅读描写海燕的文字,初步感受海燕形象 3.了解文中出现的对比.烘托的手法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
  • 我见过一个母亲阅读答案
    篇一:我见过一个母亲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 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 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 ...
  • 学会描写之侧面烘托
    学会描写之侧面烘托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中学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其例: 1.<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 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是: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虽然总体要求包含多项内容,但诗歌的表达技巧却往往成为常考点.表达技巧也叫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