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封建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向 (1) - 范文中心

批判封建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向 (1)

04/23

《"-3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6期

批判封建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向+

叶剑锋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批判封建主义、清除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一直是我国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

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批判封建主义置于十分显要的位置,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理论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要正确考量封建主义残余的存在及其影响,充分认识批判封建主义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性任务,并从人们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各个层面展开对封建主义的清算和批判,充分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加强制度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关键词】封建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路向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505(2004)06.0097.04

新中国成立以来,批判封建主义、消除封建主态趋于消亡,但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时期内以残义残余影响一直是我国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存形式仍然对取代者起影响作用的一种社会逆流)形态潜伏下来,一旦时机成熟,便全面发作。新中国5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响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把在社会各个层面仍广泛存在,它不仅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种种弊端和失误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而且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和社“破”与“立”两个维度。“立”就是要建设与社会主会主义精神文明韵重要障碍,严重困扰着我国现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封建主义残余广泛存在于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目标和保证的文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封建主义残余的存在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向。

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在思想政治领域仍广泛存在。因此,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正确考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中,系统、深入地阐明了封建主义残余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表现、危害及我们应持的基本态度。1981年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20世纪的中国始终与封建主义纠葛不清。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抵制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的影响”。①广大农村落后地区是封建残余影响的重灾区,广大农民深受封建主义思想观念的毒害。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指出:“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还受着旧思想的影响”,。农民“作为昨天的小私有者,又不可避免地会有某些旧社会残留下来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课题“新中国50年反封建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为00CKS005。

__——97。-——

万 

方数据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继续肃清思想政治领域封建主义残余影批判封建主义置于十分显要的位置,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理论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包括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而“破”就是要破除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本主义尤其是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破”是“立”的前提,“破”得越彻底,“立”的根基就越牢固。封建主义残余在现阶段具有极强的顽固性,所以批判封建主义量封建主义残余的存在及其负面影响

虽然反封建一直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主题之一,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并未圆满完成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作为制度的封建主义随着新中国暴风骤雨式的政治运动而土崩瓦解,而作为观念的封建主义却以“残余”(所谓封建残余,是指封建主义的传统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定式在封建制度被推翻以后,在社会前进过程中,已经失去其完整形

探索与争鸣

的旧观念、旧思想的一面,这种情况绝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彻底改变的,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工作”。④

精神文化领域的消极现象主要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而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问题。怎样看待精神领域中大量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应该看到,精神领域中的主要消极现象大多是死灰复燃的封建意识的产物,从本质及根源上讲,都是封建社会在现代社会的遗存。改革开放只是使这些旧的遗留物有条件、有机会沉渣泛起。为此,1986年万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在农民中间,封建主义及其他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相适应的思想影响、舆论力量、道德因素和价值观念还严重地存在着。这主要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而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问题。”@更进一步说,这些消极现象虽然有的来自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有的来自半殖民地社会产生的奴化思想,但绝大部分是来源于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是土生土长的。

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往往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半殖民地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奴化思想粘合在一起,有时还会同教条主义相结合。这就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应作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正确甄别,认真应对。“僵化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和封建主义残余的结合,可是个大祸害。”固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由于半殖民地社会条件而产生的奴化思想,以及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在我国也有很深影响,并且往往同封建腐朽思想相结合。因此,从社会生活各方面克服这些腐朽思想道德的影响,是艰巨的长期的工作。”@

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广泛存在,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根据之一。因此,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论述我国之所以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指出,由于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而封建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大敌,是中国现代化的大敌,更直接地说,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大敌。所谓不破不立,封建主义的思想观念如得不到彻底的清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面临重重障碍,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将步履艰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文化建设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经受历史的考验,必须重点批判封建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条件下,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有扩张之势,不容忽视。为此,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指出:“越是对外开放、搞活经济,越要重视抵制和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在新旧体制交替的历史转型时期,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日益严重。“在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新的理论体系、思想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逐渐形成的同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的影响会长期存在。”⑨面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发生的深刻变化,精神文明建设“能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力地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防止种种迷失方向的危险……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考验”。@

批判封建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性任务。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一文中强调,“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叫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必须坚决而又正确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思想、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腐蚀的斗争。”凹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要求:“克服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和保守习气,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要求:“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抵制包括封建思想在内的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马克思说,封建制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是精神的动物世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批判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权利,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权利。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二十四条规

二、批判封建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性任务

一98一

万方数据 

探索与争鸣

定,国家要在人民中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1992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要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反对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是其义务,对于党员来说,反对封建主义是其权利。因此,反对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党章赋予每个党员的权利。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要从多个维度全面展开对封建主义的清算与批判

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广泛存在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各个层面,因此,批判封建主义也应从各个层面同时展开:

1.消除社会关系中残存的宗法观念、等级观

念、家长制作风、特权思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在社会上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屏弃那些落后、愚昧、腐朽的东西;要努力在全社会振奋起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克服那些安于现状、思想懒惰、惧怕变革、墨守陈规的习惯势力。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作为落后的、过去现实的反映,与现代社会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精神状态格格不入。尤其是,“封建道德在我国影响很深,今天我们社会关系中残存的宗法观念、特权思想、专制作风、拉帮结伙、男尊女卑等,本质上都是封建遗毒的反映。”∞

2.移风易俗,废除各种封建陋习,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愚昧落后的东西。风俗习惯作为文化的内核之一,以定势、范式的形式规范着人们日常生活行为,其影响力无法估量。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风俗习惯大多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从内容到形式都深深地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对人们的精神毒害很深。因此,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指出:“在广大城乡要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的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婚嫁丧葬中的陋习要改革,封建迷信要破除。”吵

万 

方数据3.克服小生产的习惯势力、狭隘眼界和保守习气。小农经济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小生产、封闭性是中国小农经济最基本的形态特征。因此,千百年来形成了千百万人的小生产习惯势力。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差异悬殊,小生产在很多农村地区仍占有重要位置。小农经济、小生产反映到观念形态层面就是小生产意识,即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封闭性。反对封建主义,批判小生产意识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强调,要“克服小生产的

狭隘眼界和保守习气”。∞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仍有相当影响。”@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4.破除封建迷信。迷信是指非理性的、元根据地盲目相信错误的信念。当然,迷信当中有封建的成分,也有非封建的成分。批判封建主义,反对的是封建迷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从单一模式中解放出来,开始思想多元化、信仰多元化。于是,许多在历史上沉寂多年的封建迷信活动又沉渣泛起。用科学战胜封建迷信,是反对封建主义的一大要义。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强调“封建迷信要破除”@。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要反对封建迷信,因为“残留的封建宗法观念和封建迷

信思想,仍然阻碍着民族的进步,妨害经济文化的

发展”。∞1991年,江泽民在十三届八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指出:“有些地方封建迷信盛行……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党的十五大提出:“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四、批判封建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文

化的路径选择

1.批判封建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首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邓小平指出,对于肃清思想政治领域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封

・--——

99---——

建主义遗毒的表现,进行具体的准确的如实的分析。”@为此,我们必须划清三个界限: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界限;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同封建糟粕的界限;封建主义遗毒同我们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而产生的某些不科学的方法、不健全的制度的界限。

2.批判封建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根本途径是用思想教育的方式促使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在思想领域批判封建主义,主要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不能搞群众运动和政治运动,把斗争矛头对着广大干部和群众,而只能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1983年,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座谈会纪要提出:要“进行唯物主义的教育,宣传科学知识,使农民相信科学,使用科学,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抵制各种封建迷信活动;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改变旧社会遗留给农民的自私保守思想和封建宗族观念,树立……良好风尚。”∞1992年,《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也强调指出,应用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要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来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只有对人民群众加强教育,才能逐步清除其头脑中的封建观念意识,才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反对封建主义,关键是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充分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加强制度文明建设。

反封建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血肉相连。其核心是在全社会充分发展市场经济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普及民主与科学教育,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正如万里在1986年代表中央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封建遗毒“问题的根本解决,只能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能靠大力普及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让科学战胜愚昧、先进战胜落后,才能逐步消灭封建遗毒。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四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铲除封建主义

一100一

万 

方数据探索与争鸣

存在的根基,才能根除封建意识滋生的土壤和温床,才能破除与小生产相联系的种种封闭、保守、自私的封建意识,才能确立比封建意识先进得多的积极向上、健康文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达,又为清除封建残余影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进条件。其次,封建主

义的思想基础是专制主义。反对专制主义,只能

靠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主义,肃清专制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这是我们反对封建主义斗争最重要的课题。弘扬民主,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弘扬科学,普及科学精神,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本路径。再次,加强制度文明建设,从制度上保证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无立锥之地,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邓小平指出:“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反对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斗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加强教育,发展市场经济,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必将逐步得到清除。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⑧⑨⑩⑩⑩⑩⑩⑩⑥⑩⑩①⑨⑦④③④◎⑦④④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9l页,第133页,第135页,第288页,第290页,第250页,第211页,第339页,第242页,第53页,第135—136页,第334页,第434页,第131页,第436页,第250页,第250页,第334页,第6页,第250页,第327页,第424页,第lo页,第53页,第171页,第288页,第54页。

⑦⑩④王梦奎、林兆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第38页,第38页,第54页。[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文慧]

批判封建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向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叶剑锋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ONTEMPORARY WORLD & SOCIALISM2004(6)

参考文献(2条)

1. 中央文献研究室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 1996

2. 王梦奎;林兆木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 1997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吕明灼 一个双重文化历史使命--继承儒学精华与抵御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侵蚀问题[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2003(4)

2. 叶剑锋 反封建主义与21世纪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6)3. 刘宝三 先进文化:中国文化的前进旗帜[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4(4)

4. 雷雯. Lei Wen 论改革开放后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认识[期刊论文]-理论前沿2007,504(15)

5. 叶剑锋 批判封建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向[期刊论文]-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2(2)6. 宋一. SONG Yi "软实力"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期刊论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7. 郝亚明. HAO Ya-ming 试析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内在架构[期刊论文]-学术探索2010(6)

8. 胡承槐 封建主义还是"官治主义"?——中国古代"官治"社会基本特征及对现时代的影响[期刊论文]-浙江学刊2008(5)

9. 徐可纯 论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10. 李文海. Li Wenhai 怎样看待五四时期对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批判[期刊论文]-高校理论战线2009(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dsjyshzy200406022.aspx


相关内容

  • 辩证价值观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第25卷第6期 2011年12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 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Vol.25No.6Dec.2011 辩证价值观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马新 ...
  • 贾方舟:里应外合的当代新水墨
    贾方舟 中国传统水墨在经历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艰难的现代转型以后,已经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活力和柳暗花明的前景.走向当代的新水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留意到,一些处在水墨界外的当代艺术家与我们遥相呼应,在激活传统的努力 ...
  • 期刊论文,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2009年第5期(总弟65期) THE 边疆经济与文化 BORDER No.5.2009GeneI毽LNo.65 ECONOMYANDCULl广URE [教育纵横] 羁信息接术教育发羼鹩思考 孟璐 (舞钢市教育局,河南舞钢462500) 摘 ...
  • 刘擎:中国崛起与文化自主
    标签: 中国文明 学术自主 ● 刘擎 [作者题注]本文成形于笔者在复旦大学"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科学"高级论坛(2008年12月)的一次发言,在邓正来教授的敦促下,进一步拓展.修改而成.其繁体字版刊载于<思想> ...
  • 交锋:当代中国的八种思潮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邓小平思想功不可没;"老左"与"新左"呼唤"文革",自由主义"挤出门缝"又进"夹缝";民主社会主义刚刚抬头,民族主义与民粹 ...
  • 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
    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09-02-20 来源: 河北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 ...
  •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_李会滨
    <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 李 会 滨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学说,源远流长.如果从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人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算起,已有四百八十年的历史了. ...
  • 新文化运动百年 | 两种启蒙: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
    [编者按] 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新文化运动至今百年了.这场运动,也被称为中国的启蒙运动,然而,百年之后,何为启蒙,何为文化自觉,依然悬而未决,争议颇多.新文化运动,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启蒙,它与欧洲的启蒙运动有何异同 ...
  • 20**年党群众路线学习笔记 汇总
    什么是群众路线?我们常常听到各种说法,比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多做实事等,可见群众路线是我党一直坚持贯彻的标准.随着我们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群众.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 ...
  • "中国追求重商主义"谬论批判
    摘要: 通过运用统计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可证明中国的出口增长.贸易顺差增加和外汇储备扩张都不能说明中国在"追求重商主义".实质上, 以消除贸易逆差为目标, 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才是真正的"新重商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