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香港书展中10本最香港的书 - 范文中心

看!香港书展中10本最香港的书

05/01

湖南《晨报周刊》编辑廖方舟同学刚从第25届香港书展“赶集”归来介绍了香港书展的盛况,并重点推荐了十本关于香港的好书。

7月16日至22日,第25届香港书展伴着威马逊台风的登陆,如期举行。

若不是官方海报右上角那个不起眼的“25th”,我大概不会留意到,这个以“书”为名的“市集”,已经在这个被人视为“文化荒漠”的城市存在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我把香港书展叫做“市集”,那是因为它从创办一开始,就跟内地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海书展、南国书香节等等,以图书订货、版权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出版圈内人自己玩的书展不同,香港书展是以“推广本地阅读风气”为目的而创办的。

所以,当我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去“赶集”时,我看到的是从湾仔地铁站到会展中心之间弯弯转转几十圈的排队入场人龙,一家老小、同学朋友、情侣恋人结伴而行,背着背包,带足了食物饮水,像是要去郊游,当然,“自由行”开放后更少不了拖着行李箱从内地专程赶来开眼界的内地游客。

过去24年,香港书展的进场人数连年递增,在今年更超越101万人次,其中内地游客占到近九成。

之前,某书评刊物微信公号推荐过一篇《2014香港书展好书赏》,这篇文章的转发量很高,但细看其中书目会发现,这只是一份为内地读者定制的书目,香港书展的好书远不止这些。那么,让我这个以撰写香港史主题学位论文拿到硕士学位的“专业人士”,来带你认识一下香港书展上那些关于香港的好书吧。

1.香港简史:从殖民地至特别行政区

高马可 著 林立伟 译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3.07

《香港简史——从殖民地至特别行政区》是根据英语世界中畅销的香港历史读本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翻译出版,英文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是学者高马可(John M. Carroll)的代表作。高马可是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得克萨斯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现为香港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现代中国史、香港史及亚洲的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研究香港历史,通常绕不开高马可的著作。本书还是香港立法会图书馆的参考书目之一。可见,无论是作者或此书,在学术上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在本书中,高马可以深入浅出的叙述,把香港的不凡历史娓娓道来,上起1800年代初,下迄香港回归,追寻这个前殖民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发展轨迹。此书的探索重点是香港这个地方的独特身份,以及它作为中国历史、英国殖民史和世界历史交会的十字路口的地位。

2.《彩色香港1940s-1960s》

高添强、黎健强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3.12

1940至1960年代是香港历史上一个高低跌宕的重要时期。日军三年零八个月的蹂躏、大量难民的涌入、动乱的爆发;在此等物货匮乏、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莫不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纵然危机处处,但港人非但没有退缩,反之在坚毅不屈、努力不懈的努力下,转危为机,成就了197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腾飞的奇迹。

这段艰苦的年代,却是摄影史上技术大跃进的年代。这期间的香港景物摄影图像开始从黑白单色进入了直接彩色年代。书中精选的140多幅彩色图像,正是依据原本颜色来复制的直接彩色摄影科技而产生,是香港最早一批高度存真的图像,极其难得。书中图像分为彩色旧貌、城市新观及生活点滴三部分,通过此等图像,将这个重要而转折的历史时代的香港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高添强是香港历史及历史照片研究者,古物咨询委员会成员。黎健强是香港艺术学院高级讲师及摄影科目统筹,香港大学艺术学系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香港及中国摄影历史。

3.默默向上游: 香港五十年代社会影像

郑宝鸿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4.04

1950年代的香港,是一个需要辛勤工作“捱世界”的社会,充满挑战,但亦有无数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少富可敌国的精英,都是从那时代肇造其事业王国的。

当时,大陆政权更易,大批内地人南下香港发展,引入了资金及技术,其后韩战导致对中国禁运,迫使香港由从事转口,转型为工业城市,不少工厂纷纷在各区开设,为香港经济发展奠下基石。

作者郑宝鸿,1940年代末出生,香港历史爱好者,钱币、邮票、历史照片、明信片等收藏者,对香港殖民地时期、日治时期的历史及文化、地方志等有专家级认识,常获邀就香港历史掌故题材演讲。现为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及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名誉顾问。他经过长期的积累收藏,利用丰富的图片及大量材料,通过香港1950年代关键的细节,从18个篇章,介绍50年代的香港社会、交通、财经金融、工商业、都市发展、房屋等。

4.那似曾相识的七十年代

吕大乐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2-7

2012年7月北岛和李陀主编《七十年代》引起广泛关注。香港的七十年代当然和大陆全然不同,却也不难嗅到年轻人蠢蠢欲动的相似气息。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不认同对那个时代“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认识,他在书中采取了另一种视角,打破当下定论,重访那个似曾相识的七十年代,以此考察香港社会的发展轨迹。

1970年代有两件对香港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第一件是廉政公署成立,这象征了“香港社会走向理性化与进步”。众所周知,香港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前,亦是贪污成风,社会溷乱不堪,小到街头摊贩,都要行贿才能“安稳”经商。廉政公署成立后,出重拳打击贪污,香港才开始步入文明社会。

第二件是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成立。根据吕大乐的研究,由于香港贪污之严重,病入膏肓,当时的香港市民未必对港英殖民地政府打击贪污怀有信心,而仍是半信半疑。市民真正热切关心的问题,是民生方面的。1973至1974年,在民间最热烈讨论的是通货膨胀、白米价格暴涨、加价、加费、商户牟取暴利等问题。于是,这些问题便促成了消费者委员会的成立。1974年谁都没有预见廉政公署的“革命”会成功。在一般市民眼中,更迫切和更有机会可以产生一点实际作用的,可能是消费者委员会。

事后证明,无论是消费者委员会还是廉政公署,都为香港的现代化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香港在1970年代的经济起飞,市民普遍开始过上较好的生活。1975年,被称为“第一代香港小康之家”的美孚新村落成,则或许更意味着香港出现了中产阶级。吕大乐指出:“香港社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影响深远的民意转向,一改过往对殖民政府的看法,对社会产生归属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时期正是社会上很多人视为香港走上安定繁荣之路的开始。”在文化上,表达“城邦视野”的《号外》杂志于1976年创刊。在生活上,“六合彩”亦于1976年底推出。今日香港的基调,都奠定于1970年代。

5.香港工程考II: 三十一条以工程师命名的街道

马冠尧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4.02

漆咸道、谢斐道、分域街、屈地街、贾炳达道……这些让内地游客摸不清头脑的街道,背后蕴含了一个共通点:它们的名字全是以香港开埠以来的工程师命名。经作者的仔细考证,香港以工程师命名的街道竟有31条之多,当中还未包括部分横街小巷。被使用姓名的工程师,包括航海测量师、皇家工程师、造船工程师、煤气工程师、铁路工程师、水务工程师、道路工程师,以及土木工程师。

城市发展与工程项目关系密不可分,从规划方面的平整陡坡、兴筑道路、天文台及灯塔的创建、交通网络的开拓、避风塘的设置、船坞的发展;以至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水塘、街市、屠房、医院、监狱、坟场等的兴建,莫不是工程项目,及后的新建筑材料及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更是香港工程发展的里程碑。

本书作者,专业土木工程师马冠尧,一直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他笑说上世纪70年代读大学时,对未来没有什么概念和设想,只是对于男孩子来说,读理科大概比文科更省力吧,就这样慢慢走上了工科的路。家中父母喜欢收集旧物,很多东西不舍得扔,这也影响了他对传统的感觉,“对旧时的东西比较有感情”。2005年退休后,马冠尧到港大报读了中国历史的硕士课程,空余时间便去档案馆看旧报纸和旧数据,不知不觉间迷恋起香港建筑工程的历史。

6.闲暇、海滨与海浴:香江游泳史

黄永豪、潘淑华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4.01

本书谈的是游泳,也不止是游泳。香港的历史与海分不开,从开发海滨开始,到华人热衷于游泳,游泳团体相继成立、香港人参与游泳竞赛,见证的除了香江的游泳发展外,亦见出香港社会和对民族的观念慢慢改变。游泳这项运动的效应亦如水花四溅,不但改变了大众对展示身体的看法,从浅水湾的发展中,更可看到香港社会与历史的种种变迁。这既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也是活生生的,由每个人在水面上划过的痕迹。

作者潘淑华,现任职于岭南大学历史系。中学时对历史科深恶痛绝,后来发现,自己所厌恶的,不是历史,而是中学的历史教科书。庆幸阴差阳错下,进了历史系,发现历史中除了帝皇将相,还有像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了解历史,就是了解自己。

黄永豪,在湾仔出生,成长于新界乡郊。童年时就读乡村小学,毕业之时,仍未能顺序念出26个英文字母。中学入读俗称“野鸡中学”的私校,曾获数年华侨日报贫童奬助学金,幸得众多老师的启蒙、培育与教导,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学士及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博士,主要的研究范畴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7.黄霑呢条友

李雪庐

大山文化出版社

2014.05

“呢条友”普通话叫“这位朋友”,或者更亲切地叫“这小子”。

黄霑这小子,我们都很熟悉,起码熟悉他的歌,他为很多有名的电影配乐,而且他的流行曲是家喻户晓的,但是这小子非常复杂,这么厚一本书远远说不尽这位朋友。

陶杰说:“他是香港从贫穷走向繁荣的一具得道的肉身,而灯火辉煌的香港是他的一丛不灭的灵魂。香港人既喜爱这位擅说色情笑话和粗言秽语的不文狂士,也更怀念为香港文化奠基立业的音乐巨匠。”黄霑离开了整整十年,还有年轻人记得他,只因他所填的词是经典,时间不能冲淡。

作者李雪庐,资深传媒人,与黄霑同代,同期入广告行业,同期入电视行业,一起在TVB共事,与黄霑长期友好,所以他们无所不谈,好到可以一块儿洗澡。他不仅以老友身份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生动鬼马的黄霑,还旁征博引,铺陈出一幅百年香港史画卷,为黄霑的传奇人生衬托起深广的大时代背景。

8.美德

董启章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04

从482页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上下合计共886页的《时间繁史·哑瓷之光》到710页的《物种源史·贝贝重生之学习年代》,董启章从2005年起潜心构筑的巨著“自然史三部曲”,来到了新作“自然史三部曲前言后语”。

本书故事承接《学习年代》,成为此后长篇故事的序曲,故事背景设定在《学习年代》四年后。《美德》与董启章此前的长篇在风格和技法上有分别,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它是非常浓缩的,因为要把很多事情、很多场面、很多人物浓缩在一起。

董启章1967年生于香港,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硕士,现专事写作及兼职教学。1994年以《安卓珍尼》获第八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小说首奖,同时以《少年神农》获第八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推荐奖,1995年以《双身》获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特别奖,1997年获第一届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奖新秀奖。2005年《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出版后,荣获《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诚品好读》杂志年度最佳封面设计、《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文学类。2006年《天工开物·栩栩如真》荣获第一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决审团奖。2008年再以《时间繁史·哑瓷之光》获第二届红楼梦奖决审团奖。2010年《学习年代》荣获《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2011年获第四届“香港书奖”。 2014年当选第25届香港书展“年度作家”。

9.地文志:追忆香港地方与文学

陈智德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3.11

本书糅合了不同的文类,例如地方纪事、掌故拾遗、成长回忆、文学谈片,同时穿插个人及他人的诗作。

全书共分两卷,上卷“破却陆沉”以文学为枢纽,编列地区为经纬,旁及述说、引用、评论多位香港前辈和同代作者的香港城市故事、经验描写,和自己的地方生活体验互为阐发。下卷“艺文丛谈”则以书与城为主调:香港的老书店、二楼书店、文艺刊物,读者彷佛进入时光隧道,在终年不散的灰尘和霉味中,那些被遗忘的书店、文艺刊物和它们承载的传统,以及书店老板、文化人,陈智德以文字为他/它们留下动人的记忆。

陈智德大胆提问:当许多人视“本土”为一种“狭窄”的题材时,他们又对香港的历史、香港的文学有多少认识?这是对地方书写的提醒,也戳破人们惯常的历史观,为香港的身世补充了最重要的文化篇章。

2014年6月,本书获第七届“香港书奖”。

陈智德,笔名陈灭,1969年香港出生,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毕业,香港岭南大学哲学硕士及博士,现任香港教育学院文学及文化学系助理教授。评论集《愔斋书话》于2007年获第九届中文文学双年奖评论组推荐奖,诗集《市场,去死吧》于2009年获第十届中文文学双年奖新诗组推荐奖,2012年获选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

10.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见风水林

刘克襄

远流出版公司

2014.04

刘克襄在台湾从事自然观察、历史旅行与旧路探勘10余年。至今出版《野狗之丘》、《风鸟皮诺查》、《台湾鸟类研究开拓史》、《永远的信天翁》、《11元的铁道旅行》等作品20余部。近些年受邀到香港讲课,初到香港,他就去爬山,愈走愈深入,发现一个隐藏版的香港。他说:“从密集的城市区走入乡下,用走路就可以在城市和郊野间轻松地来回,香港有四分之三的郊野,四分之一的城市,城市和郊野如此接近,是世界上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但人们只看到香港的四分之一,却不知其余四分之三的意义。”

在刘克襄眼里,香港这个生态城市美好且独一无二,他把从2006年开始的行山感受写成这本书。他表示,香港保留了很多泥土山径,平均比例比其他城市多。深圳梧桐山道都水泥化了,非常吓人。而香港的水泥山径,鉴于殖民历史,是仿英国式铺法的水泥小径。他将之称为“一公尺的必要之恶”,吉普车进不来,破坏也就进不来,当行人行走山间,可见有机农场、自然学校的教育场地、寺庙也多,没有过度开发的干扰。


相关内容

  • [世界新闻报]采访:张小娴现实比小说更精彩
    张小娴是香港著名的畅销言情小说作家.她早年曾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做过编剧.1993年,她在为香港<明报>撰写文章时,得到当时的<明报>主编金庸的赏识,金庸请张小娴在<明报>上先后开设了<娴言娴语> ...
  • 何时书香满中华--参观上海书展有感
    已有 777 次阅读 2013-8-19 07:43 |个人分类:灯下琐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读书 上海书展 中国梦 近日的上海赤日炎炎似火烧,盛夏中却有一大文化盛事: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如火如荼般举行 ...
  • 20**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A .顺遂慕x īn 琼楼玉宇qi ïng .su ì 吉兆.zh ào 歆.. B . ...
  • 80后为什么既脏又俗还没文化?
    80后是中国的希望.很多人认为,20年之后中国将走向民主.那么,80后适逢其时,他们将是建设民主的一代.然而,80后的整体形象并不风光.除了有幸成为公务员的,他们是生活艰难的"蚁族"."房奴",还有很 ...
  • 风吹着过去,更吹着未来
    风吹着过去,更吹着未来 --朦胧诗里的那些年和那群人 中国当代诗歌史乃至文化史,"朦胧诗"是无法绕过的一笔.至今还记得初入大学,我第一次读到"朦胧诗"代表诗人北岛<回答>中的诗句:卑鄙是卑 ...
  • 从埃及变局认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作者:陶骅 中直党建 2011年09期 埃及和北非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变局引起我们很多思考,在亲身经历了埃及政局动荡,逐步了解了其中的深层原因后,对党中央强调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深刻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一.埃及动 ...
  • 少年儿童阅读品味的引领与培养研究
    关键词: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读品味:引领 摘要:浅阅读.微阅读和功利性的阅读形态成为少儿阅读的主流特征.少儿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读者的阅读行为和方式,把握其时代特征,通过多种途径引领和培养少儿读者的阅读风格,重塑其阅读品位. 中图分类号 ...
  • "一带一路"路线图
    "一带一路"具体方案出炉 中国四大区域全面开放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如下: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 ...
  • 一带一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愿景与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 商务部 (经国务院授权发布) 2015年3月 目录 前言 一.时代背景 二.共建原则 三.框架思路 四.合作重点 五.合作机制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七. ...
  • 我升上了二年级
    71我升上了二年级(1)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重难点] 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教学过程] 一.和同桌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