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 - 范文中心

中医儿科学

04/09

中医儿科学

1.稚阴稚阳: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阴”,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等有形之物;“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2.纯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正说明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生理特点。

3.针四缝疗法:是通过点刺四缝穴以治疗小儿疳积症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清热、除烦、止咳化痰、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等,常用来治疗疳证、厌食、积滞、咳喘、顿嗽等疾病。

4.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以不思乳食、腹部胀满,嗳腐酸馊,大便不调为临床特征。

5.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当多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不能濡养脏腑、经脉、筋骨、肌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以及缺乏任何原因为特征。

8.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按序泛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为特征。

9.风疹:风疹是感受风热时邪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疾病。以轻度发热、咳嗽,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10.猩红热: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疾病,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皮为特征。又名疫痧、烂喉痧, 2~8岁发病率较高。

11.手足口病:是由于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口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

12.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时邪引起的脑实质炎症,若同时累及脑膜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及运动障碍,或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

1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发热、多形红斑、粘膜充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好发于婴幼儿。

14.维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该磷代谢异常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 特征,以多汗、夜啼、烦躁、枕秃、肌肉松弛、囟门迟闭,甚至鸡胸肋翻、下肢弯曲等为主要表现。

1、相传至今的我国最早儿科专注《颅囟经》,流行于唐末宋初,书中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2、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

3、霉酱苔:宿食内积,中焦气机阻滞。

4、斑:压之不褪色,摸之不碍手。疹:压之褪色,摸之碍手。

5、指纹诊法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推。指纹诊的辨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尘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6、小儿病理脉象主要有浮、沉、迟、数、无力、有力等6种。

7、捏脊疗法是儿科常用的一种推拿方法,该法用捏法施于脊柱两侧,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防止疾病,

8、掌握用药剂量:新生儿1/6, 乳婴儿1/3, 幼儿1/2, 学龄儿童2/3或接近成人量。

9、针刺四缝可以用于清热、除烦、止咳化痰、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等,常用来治疗疳证、厌食、积滞、咳喘、顿嗽等疾病。

10、添加辅食:目的补充不足;断乳准备。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由一种到多种。

11、胎黄常症方药:茵陈蒿汤,茵陈理中汤,血府逐瘀汤,

12、感冒的病位在肺,病机:肌表失疏,肺气失宣

13、咳嗽各证选用的方药:风寒袭肺证,华盖散;风热犯肺证,桑菊饮;痰热壅肺证,清金化痰汤;痰湿蕴、肺证,三拗汤合二陈汤;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阴虚肺热证,沙参麦冬汤。

14、泄泻西医称小儿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以运脾化湿为治疗原则

15、泄泻的病机是脾胃受损,升降失和,水谷不分,混杂而下。

16、厌食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治则。厌食各证的方药:脾失健运,不换金正气散;脾胃气虚,异功散;脾胃阴虚,养胃增液汤

17、积滞的治则是消食化积,理气行滞。积滞各证的方药:乳食内积证,消乳丸,保和丸;食积化热,枳实导滞丸;脾虚夹积证,健脾丸;

18、疳:自古有两种解释:其一曰“疳者甘也”,言其病机,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曰“疳者干也”言其病机、主症,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廋。43.前者言其病因, 后者述其病机和症状。

形体消瘦,体重比正常儿童平均值低15%以上,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羸瘦,体重可比正常平均值低40%以上。

19、急惊风:为痰,热,惊,风四证具备,临床以高热,抽风,神昏为主要表现。治疗原则:清热,豁痰,镇惊,息风

20、急性肾小球肾炎主症:急性发病,浮肿、血尿、少尿、高血压(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烦躁等)严重者可有心悸、抽风、气促发绀等。

血清总补体及C3可一过性明显下降,6~8周恢复正常

证治分类: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2.湿热内侵,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饮;凌心肺,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水毒内闭—通腑泻浊,解毒利尿—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阴虚邪恋,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气虚邪恋,参苓白术散

21、麻疹的治疗原则:清凉透疹。证治分类:1. 邪犯肺卫,宣毒发表汤;邪入肺胃,清解透表汤; 阴津耗伤,沙参麦冬汤

22、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时期一种急性出疹性疾病。有热退疹出的特点

23、风疹的证治:邪犯肺胃证,银翘散;邪入气营,透疹凉解汤;

24、水痘:临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皮疹,红斑、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证治:邪伤肺卫,银翘散;邪炽气营,清胃解毒汤

25、手足口病:治疗原则:清热祛湿解毒。证治:邪犯肺脾,甘露消毒丹;心脾积热证,清热泻脾散;湿热蒸盛,清瘟败毒饮;气阴两伤证,生脉散。

26、流行性腮腺炎:初病时可有发热,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疼痛感,。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出现肿大。腮腺管口红肿 ,或同时有下颌下腺,舌下腺肿大

27、佝偻: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小于30,早期预防每天服维生素D400TU预防。

28、过敏性紫癜的证治:风热伤络,连翘败毒散;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

1、钱乙的学术思想:①钱乙创建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②重视望诊,总结出面部望诊

的实践经验;③对痘诊类,出疹性传染病的鉴别有较清楚的描述,其中对麻疹的症状、诊断、治疗,论述尤详;④创急惊风、慢惊风有别,并对惊风和痫症进行鉴别;⑤将小儿的生理病理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⑥在治疗上重视五行生克关系而辨证用药;⑦指出疳皆脾胃病,因津液之所遗也;⑧用药上善于化裁古方,创立新方。

2、明代世医万全,字密斋,《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倡导‘育婴四法’即 “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 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3、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未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俗称‘怀胎十月’。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3.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亦称乳儿期。4.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6.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领(一般女为12岁,男13岁)为学龄期。7.青春期:女孩至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为青春期。

4、小儿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最根本的生理特点)1.体重: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公式:<6个月 体重(kg)=出生时体重+0.7×月龄 7~12个月 体重(kg)=7+0.5×(月龄-6 ); 1岁以上 体重(kg)=8+2×年龄 2.身高(长) 身高(cm)=70+7×年龄 血压 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2∕3,袖带过宽测得的血压较实际血压值为低,过窄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血压值为高。 收缩压=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5、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6、感冒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机理: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畅,津液输布不利而内生痰液,,壅塞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产生感冒夹痰;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感邪之后,肺病及脾,脾运失司,乳食停滞,积于中焦,气机不利,则皖腹胀满,不思乳食,甚或呕吐,大便稀薄,产生感冒夹滞;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充,筋脉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易致心神不宁,睡卧不安,甚至抽搐,产生感冒夹惊。

7、哮喘的诊断要点:常突然发病,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发作时不能平卧,烦躁不安,气急,气喘。有诱发因素,如气候转变、受凉受热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肺部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

8、如何鉴别积滞、厌食、疳证? 答:积滞是由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一种病证。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有伤食病史。积久不消,迁延失治,可转化成疳。 厌食是由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胃运化受纳不健所引起,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予后良好。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慢性病证,以形化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本病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9、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虚不荣是其主要病理基础,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脾、肾、其中以脾胃最为重要。

病情分度: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

中度:血红蛋白60~90g/L重度:血红蛋白30~60g/L;

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

新生儿血红蛋白120~144g/L者为轻度,90~120g/L者为中度,60~90g/L者为中度,<60g/L者为极重度

10、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依据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②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③心电图改变:Ⅰ、Ⅱ、avF、V5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④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证治分类①风热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复脉—银翘散加减②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复脉—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③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复脉—炙甘草汤加减④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复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⑤痰瘀阻络—豁痰化瘀,宁心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11、肾病综合征:诊断要点:(1)单纯性肾病:仅具有典型的“三高一低”临床表现者。 ①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p;

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儿童<30g/L,婴儿<25g/L。

③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儿童>5.7mmol/L,婴儿>5.2mmol/L;

④不同程度的水肿。①②为必备条件

12、麻疹,风疹和猩红热的关系

13、过敏性紫殿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答:过敏性紫癜的紫癜皮肤会出现呈对称分布,大小相等,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的斑丘疹样紫癜,以双下肢伸侧及臀部,常兼见关节肿痛,腹痛等症状,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实验均属正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可见非对称性瘀点及瘀斑。不高出皮肤,可遍及全身。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

14、过敏性紫癜临床四大症状:1,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药物、食物过敏史;2,典型皮肤症状:皮肤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的斑丘疹样紫癜,以双下肢伸侧及臀部为多;3,约2/3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以脐周或下腹部绞痛伴呕吐为主;部分患儿同时伴有关节痛和尿异常改变;4,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升高;出血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试验正常。部分患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沉轻度增快。肾脏受累者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等肾损伤表现。肾组织活检可确定肾脏病变性质。有消化道症状者大便隐血试验多阳性。

③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儿童>5.7mmol/L,婴儿>5.2mmol/L; ④不同程度的水肿。①②为必备条件 12、麻疹,风疹和猩红热的关系

13、过敏性紫殿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答:过敏性紫癜的紫癜皮肤会出现呈对称分布,大小相等,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的斑丘疹样紫癜,以双下肢伸侧及臀部,常兼见关节肿痛,腹痛等症状,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实验均属正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可见非对称性瘀点及瘀斑。不高出皮肤,可遍及全身。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

14、过敏性紫癜临床四大症状:1,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药物、食物过敏史;2,典型皮肤症状:皮肤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的斑丘疹样紫癜,以双下肢伸侧及臀部为多;3,约2/3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以脐周或下腹部绞痛伴呕吐为主;部分患儿同时伴有关节痛和尿异常改变;4,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升高;出血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试验正常。部分患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沉轻度增快。肾脏受累者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等肾损伤表现。肾组织活检可确定肾脏病变性质。有消化道症状者大便隐血试验多阳性。

肺炎喘嗽: 病因病机:①病因分内外因: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责之于小儿肺气虚弱,卫外不固 。 ②病位在肺,病机关键为肺气郁闭,痰热是其病理产物;

诊断:发病较急,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病情严重时,痰壅气逆,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唇口青紫发绀。初生儿患本病时,常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可无上述典型证候。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哕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治则: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法。 证治分类:

风热闭肺:证候:初起证候稍轻,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重症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分析:风热外袭,肺闭失宣,因而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引饮。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牛蒡子。

痰热闭肺:证候: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痰热壅盛,故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肺气郁闭故见气促喘憋,鼻翼煽动。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

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常用药: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细茶、桑白皮、葶苈子、苏子、前胡、黄芩、虎杖。

哮喘:定义: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不能平卧。

病因:1.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物,食咸2.内因:痰饮内伏,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

病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 诊断:常突然发病,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发作时不能平卧,烦躁不安,气急,气喘。有诱发因素,如气候转变、受凉受热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 肺部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

鉴别诊断:哮喘需与肺炎喘嗽相鉴别。哮喘以咳嗽、气喘、呼气延长为主症,多数不发热,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症,多数发热,两肺听诊以湿哕音为主。

治则: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分辨寒热虚实、寒热夹杂分别随证施治。缓解期治以扶正,调其脏腑功能。 证治分类:

寒性哮喘:证候:咳嗽气喘,喉间有痰鸣音,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

分析:风寒外束,痰湿阻肺。风寒在表,故恶寒无汗,鼻流清涕;痰湿内阻,阳气不能宣畅,故面色淡白;湿痰阻络,气道受阻·,故咳嗽气喘,吐白沫痰;痰气相搏,喉间可闻哮鸣音。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宣肺散寒,细辛、干姜温肺化饮,白芥子、苏子、莱菔子行气化痰,白芍药、五味子敛肺平喘。

热性哮喘:证候:咳嗽哮喘,声高息涌,咯痰稠黄,喉间哮吼痰鸣,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外感风热,引动伏痰。痰热蕴阻,肺气失肃,故咳嗽哮喘,声高息涌,咯痰稠黄;外感风热,故身热面赤,咽红口干。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常用药:麻黄、生石膏宜肺清热,杏仁、葶苈子、桑白皮泻肺降逆,苏子化痰,生甘草调和诸药。

外寒内热:证候:恶寒发热,鼻塞喷嚏,流清涕,咯痰粘稠色黄,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滑数。

分析:表寒未清,内已化热。风寒在表故见恶寒发热,打喷嚏,流清涕;口渴引饮,吐痰粘稠色黄,便秘为里有痰热之象。 治法:解表清里,定喘止咳。·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生姜温肺平喘,生石膏清里热,生甘草和中,白芍、五味子敛肺。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病因病机:外因责之于感受湿邪,或兼风、寒、暑、热等邪而为病,以湿热为多见内因责之伤于乳食或脾胃虚弱

病机:其主要病变在脾胃,病机关键为脾胃受损,升降失司,水谷不分,混杂而下。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诊断:1.大便次数增多,每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重症腹泻及呕吐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疲,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检查阳性等。

治则: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

鉴别诊断:痢疾大便稀,有粘冻或脓血,便次增多于里急后重,腹痛明显。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均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证治分类

伤食泻:证候: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分析:乳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故泻下稀便夹有不消化的乳凝块或食物残渣。食滞中焦,气机不利则腹胀腹痛;泻后积滞见减,,气机一时得畅,故见泻后腹痛暂时减缓。乳食内腐,浊气上冲,胃失和降,嗳气酸馊,或有呕吐。舌苔厚腻或微黄,大便酸臭,或如败卵,不思乳食,夜卧不安,皆为乳食积滞之证。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化积导滞,陈皮、半夏理气降逆,茯苓健脾渗湿,连翘清解郁热。

湿热泻:证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肠道,传化失司,故泻下稀薄如水样,量多次频。湿性粘腻,热性急迫,湿热交蒸,壅阻胃肠气机,故泻下急迫,色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烦闹不安;湿困脾胃,故食欲不振,甚或呕恶,神疲之力。若伴外感,则发热;热重于湿,则口渴;湿热下注,故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常用药:葛根解表退热、生津升阳,黄芩、黄连清解胃肠之湿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具解表清肠、表里双解之功。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病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病位:肺、脾、肾。

病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潴留,泛益肌肤,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诊断:急性发病,浮肿、血尿、少尿、高血压(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烦躁等)严重者可有心悸、抽风、气促发绀等。全身浮肿(紧张性,多以头面眼睑明显,严重者可有胸腹水);高血压;肉眼血尿。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血沉、ASO、补体(C3为主)、血肌酐、尿素氮 治则:急性期以驱邪为旨 证治分类:

风水相搏:症候:水肿自眼睑开始迅速波及全身,以头面部肿式为著,皮色光亮,按之凹陷随手而起,尿少色赤,微恶风寒、或伴发热,咽红咽痛,骨节酸疼,鼻塞咳嗽,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

辨证要点:本证多见于病程早期,外感风邪而诱发。以起病急,水肿发展迅速,全身浮肿、头面部为甚,伴风热或风寒表证为特点

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

常用药:麻黄、桂枝发散风寒,宣肺利水;连翘清热解毒;配杏仁、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宣肺降气,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

湿热内侵 证候:头面肢体浮肿或轻或重,小便短赤,或见尿血,烦热口渴,头身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常有近期疮毒史。

辨证要点:本证多见于疮毒内归患儿,或病程中期、后期,水肿减轻或消退之后,也可见于水肿持续阶段。以血尿、烦热口渴、头身困重、舌红苔黄腻为特点。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栀子清泻三焦之热;猪苓、淡竹叶利湿清热;小蓟、蒲黄、当归凉血止血并能散瘀。


相关内容

  • 全国医学各具体学科最好的大学
    全国医学最好的大学: 基础医学: 复旦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中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复旦大学 药学: 北京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中国药科大学 第二军医 ...
  • 中医儿童保健学
    第一节 胎儿期保健<中医儿科学> 第一节 胎儿期保健 男女媾精,阴阳相合,一个新的生命就开始了.先天之本,一生之基,胎儿保健,对于后天体质强弱.智力高下.疾病寿天,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保健,应当从受孕怀胎开始. 我国古代< ...
  •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疳证(修订)
    ·标准与规范·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疳证(修订) 赵 1 赵霞, 21 琼,张晓华,周 涛 1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四川 南京成都 210029:610075) 2轮专家问卷调查,摘要:完 ...
  • 500中医药代表发表"广州宣言"
    500中医药代表发表"广州宣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3日01:20 金羊网-新快报 500中医药代表发表"广州宣言" "中医是伪科学" ...
  • 自然辩证法作业从红皇后假说看中医的废医论
    从红皇后假说看中医的废医论 摘要:中医自神学中初起萌芽至今已历经几千余年,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中医一直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作为当时人们养生以及治愈疾病的的主流医学.然而,十九世纪末,西医学进入中国并且迅速传播,在此背景下各界都出现了废除中医 ...
  • 中国新医药学的历史成因及指导思想
    袁其伦 英国科学中医针灸有限公司 摘要:在近代以来受到西医学冲击和挑战的我国中医药界,以与时俱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摸索出了一条中国新医药学之路.此举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曾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新医药学的热潮.近二十多年来许多人淡忘了这条 ...
  • 机关党委工作报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机关党委工作报告 局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杨锐 (2010年5月6日) 同志们: 今天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机关党委扩大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 学科大学排名
    (一)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 辽宁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人口. ...
  • 各专业全国顶尖高校排名情况统计名单
    各专业全国顶尖高校排名情况统计名单 (一) 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 ...
  • 现代中医药的发展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有喜悦.但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中医理论能否及如何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但不仅仅是学术概念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