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诗歌鉴赏题 - 范文中心

初三诗歌鉴赏题

08/20

海南侨中 黄美转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词抒写离愁,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入手,形象地展现了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二、品评赏析

“离愁”本是人们心中一种抽象的感情,后主却写得很形象,写出了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这首词中作者用丝缕比喻愁思(谐音),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来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比单纯的谐音取义更进一层。“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三、相关练习

1、对《相见欢》这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词,情感真切而自然,写出了李后主亡国后在幽禁生活中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寂寞和无与伦比的悲苦。

B、上片写眼中的景,这里的“月”“梧桐”“深院”,无一不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一个“锁”字,暗点出词人的身世遭遇,道出了“愁苦”的根源。

C 、“剪不断,理还乱”,词人用“丝缕”比喻愁思,状写愁思万端,让我们仿佛看到词人被种种愁思紧紧缠绕着,苦恼至极、悲痛至极的情状。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不可说,也说不清。它是饱受离愁之苦的人真切的体验,是不可言传的,只能由读者去意会,去玩味。

2、这首小令是南唐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_________________,其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

3、“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________ 句点明了时间,_________ 句点明了季节。

5、“无言”和“独上”在词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在写作上的妙处是什么?

《浣溪沙》——晏殊(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内容简介

这首词抒写对认识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二、诗歌赏析

1、“一曲新词酒一杯”,描绘了词人一种无法排遣的寂寞与惆怅。他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自吟自饮,借酒消愁愁更愁,孤单冷寂的情景,可感可见。眼前的境况,怎能不勾起对往事的回顾?

2、“去年天气旧亭台”,就是写词人由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的追忆。如今,去年的欢聚已是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了。词人从人事的变迁,想到流光的易逝,不禁发出了“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慨叹。

3、“夕阳西下几时回”,这西下的夕阳,既是写景,也是词人心情的反映。于是借景抒情,形象生动地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了不尽的幽思;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小结: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

4、“花落去”,形象地描绘了春意的衰残,容易使人联想到昔人已去,联想到离愁别恨。在人生的旅途中,多少悲欢离合不也同花开花落一样,常常不由自主吗?“无可奈何花落去”暗寓了人事无常的感慨,其中包含着无限低回、怜惜、凄楚的复杂情感。

5、“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南归的燕子似乎给人一种失而复得的补偿和心灵上的慰藉,但今天燕子虽然归来,而人已杳然不在,景色依旧,可去年亭台相聚的欢快有在何处?而且,燕子的去来,意味着春秋的更迭,年华消逝,岁月不居,又怎能不益发加深这萦绕梦魂的思念!

6、“小园相径独徘徊”正是词人这种忧郁心情的写照。“香径”与“花落去”两相呼应,情境互发。“徘徊”反映心绪的彷徨不宁。“独”字更道出了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小结:下阕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

三、相关练习

1、这首词上阕因今追昔,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阕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对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饮酒助兴,尤喜填词,歌咏了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

B、“去年天气旧亭台”写眼前景物,面对着像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物是人非,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夕阳西下几时回”写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D、全词六句,中间四句写眼前景物,并借以抒写伤春之情。同时表露了词人向往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情怀。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

《龟虽寿》——曹操(魏晋)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古义— 今义—

不但:古义— 今义—

2.写一段关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赏析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4.这首诗了诗人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2.重点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

B.为什么说“忽如”二字写得甚妙?

C.试描绘一下“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

3.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

4.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

5.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

6.“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7.十三、十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哪些想法?)

8.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


相关内容

  • 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篇一: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 ...
  • 中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中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
  • 高三高考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中 一.诗 国 古体诗 五言古诗 ( 汉代文人诗) 古 (古风) 典 (古诗) 诗 近体诗 五言律诗 歌 律诗 分 七言律诗 (排 律) 类 体 近体诗 裁 (今体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格律诗) 二.词 又叫 ...
  • [转载]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近几年语文中高考都新增了一种新题型--诗歌鉴赏.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高初中学生而言,难度不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走进古典诗歌?首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无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用的意象纷繁复杂,一下子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 ...
  • 古代诗歌鉴赏怎样找"诗眼"
    古代诗歌鉴赏怎样找"诗眼" 古典诗文 2011-09-30 2114 古代诗歌鉴赏怎样找"诗眼"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如能准确找出"诗眼",不失为一条鉴赏的捷径.请看下面一道高考诗歌 ...
  • 诗歌鉴赏总教案
    古代诗文阅读与鉴赏 知识目标: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 诗歌鉴赏之语言
    诗歌鉴赏二 [考纲点击]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D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高层次是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一切文学作品的艺术体现为语言的艺术,作为文学冠冕的诗歌更是如此. ...
  •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锦瑟>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科目 语文 二.研究单位(年.组.人) 三.课例名称 <锦瑟> 四.研究班级 高一(11) (12) (3) (4)班 第一次研究 研究主题: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材料:诗歌< ...
  • 如何审视古代诗歌语言的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审视古代诗歌语言的美 作者:冯辉 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7期 摘 要:汉语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语种,而音乐美的本质在于节奏.节奏是汉语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 ...
  •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之情景关系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之情景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考纲要求,掌握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抒情方式中情景关系的命题规 律,掌握答题步骤 2.涵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 根据命题规律总结出答题步骤 学习难点: 辨 ...